戴楠楠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他們的德體智美勞各個方面獲得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xiàn)健康成長。教師要積極探索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路徑,幫助幼兒尋找適應小學生活的方法,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心理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等,促使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
一、運用多種方式,培養(yǎng)良好品質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興趣、習慣、學習方法等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教師不僅要引導幼兒掌握基礎知識,還要為他們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與生活做好準備。
首先,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要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觀小學,讓他們對全新的環(huán)境產生興趣,主動熟悉小學的環(huán)境。教師也可以借助猜謎、趣味小實驗等游戲活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在游戲中習得知識,感受學習的樂趣。如在語言活動中,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了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中的圖畫,讓幼兒描述圖畫內容,說一說蘿絲散步的時候經過了哪些地方,蘿絲經過這些地方時發(fā)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接著,筆者將圖畫順序打亂,讓幼兒根據(jù)繪本內容為圖畫排序,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圖畫內容,梳理故事脈絡,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的記憶。
其次,進入大班下學期,幼兒園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的作息時間進行適當調整,幫助幼兒養(yǎng)成按時起床、按時上學的好習慣。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制定時間表,并將其張貼到班級的醒目位置,讓幼兒按照作息時間表完成相應的任務。教師也要引導幼兒學會控制時間和自我監(jiān)督,培養(yǎng)幼兒的自制能力。當幼兒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時,教師可以獎勵一朵小紅花,讓幼兒學會有效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最后,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投放種類豐富的材料,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意愿與能力選擇材料,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同時,教師要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喜歡的游戲內容,挖掘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如在設計角色游戲時,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討論游戲主題、分配角色、明確職責,讓他們敢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個體之間的差異,加強對游戲的指導,在觀察的前提下適時介入,為幼兒的表演搭建支架,以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二、給予期待激勵,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學前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的黃金期,教師要重視幼兒獨立整理物品、獨立穿脫衣物等行為,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與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適度的期待激勵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教師要因材施教,對每個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教師要鍛煉幼兒的自理能力,讓他們學會自己穿衣服、系鞋帶;學會獨立用餐、使用筷子;學會洗手,掌握正確的洗手方式;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將玩具歸位;等等。例如,在“垃圾分類與回收”活動中,筆者讓幼兒觀察有關垃圾分類回收的視頻,讓他們認識回收利用的標志,思考“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同時讓幼兒討論“如何讓清潔工更方便地處理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另外,筆者在班級放置貼有不同標志的垃圾桶,請幼兒戴上手套清理垃圾,并對它們進行分類。通過垃圾分類活動,幼兒不僅掌握了環(huán)保知識,還形成了環(huán)保意識。
其次,進入小學后,幼兒的作息時間與在幼兒園時有一定的區(qū)別。基于此,幼兒園教師要對幼兒的作息時間進行調整,讓他們逐漸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教師可以適當縮短大班幼兒的午睡時間,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整理自己的文具。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小學生活的活動,讓幼兒在扮演活動中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模式,從而適應小學生活。
最后,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組織“養(yǎng)成良好習慣”活動,以調動幼兒參與的主動性,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增加互動機會,加強交往訓練
進入小學階段后,學生的在校時間更長,他們要學會與同伴和諧相處,才能更好地融入小學學習與生活中。因此,在大班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使其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
首先,喜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扮演教師、護士等角色,與學生、患者等角色進行互動,促使幼兒在活動中鍛煉交往能力。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要觀察幼兒的交往行為,引導幼兒學會與人交往,如遇到教師時主動問好,在同伴遇到困難時適時幫助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及時回應幼兒的禮貌問好,肯定幼兒幫助他人的行為,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混齡游戲,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一起活動,促使幼兒在活動中進行互動交流,發(fā)展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以促進他們的社會性發(fā)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材料,掌握與同齡人和諧相處的技巧。另外,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向同伴尋求幫助,增進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當幼兒出現(xiàn)矛盾時,教師不應直接干預,而應為他們提供交流機會,讓他們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學會自主解決問題。
最后,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玩具,讓幼兒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體會分享、交換所帶來的樂趣。在交換玩具活動中,一些幼兒因性格內向等原因,不愿意主動地和其他幼兒交換自己的玩具,也不善于與他人交流。對此,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為內向的幼兒提供表達觀點的機會。當幼兒不愿意發(fā)言時,教師不應強求,而要通過語言的引導讓他們有所轉變。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性格內向的幼兒進行交流,與他們探討感興趣的話題,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之處,鼓勵他們大膽表述,主動與同伴、教師、家長進行
交流。
四、開展家園共育,提高適應能力
首先,教師應通過開展親子活動、開放日活動和召開家長會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與生活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與家長進行日常溝通,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了解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一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由教師負責,家長可以放任不管。對此,教師要多與家長交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通過科學的幼小銜接,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生活。教師也可以發(fā)放家園聯(lián)系本,了解不同幼兒的在家表現(xiàn)、家庭環(huán)境等,進而為幼兒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另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幼兒家長來園參加講座,提前了解幼兒進入小學后的生活,互相交流育兒經驗,從而做好準備。
其次,鼓勵家長放手,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能力。當前,一些教育機構為迎合家長“不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開設銜接班,提前教授小學知識。這往往會給幼兒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甚至可能使他們出現(xiàn)厭學情緒。學前階段重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遵循“低起點、小步子、循序進、求變化”的策略,學會放手,以“教孩子做”替代“替孩子做”,讓孩子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幼兒有自我成長的空間,在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期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鼓勵,他們的成長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引導、支持。教師和家長要肯定幼兒的優(yōu)點,對幼兒進行適當?shù)墓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順利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
最后,強化小學意識,提前做好準備。幼兒園大班教師要提高對幼小銜接的重視程度,在教育理念、課程內容、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各方面做好準備工作,讓幼兒進入小學后能快速地適應變化,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充滿自信。同時,幼兒園大班教師應了解不同階段幼兒的特點,了解幼兒進入小學后的思想變化,傾聽他們的心聲,根據(jù)一年級的課程模式挑戰(zhàn)幼兒園大班教學活動,使幼兒以愉悅的心情接受小學生活。教師要讓他們能逐步融入小學的生活,適應小學的環(huán)境,調節(jié)自己的生物鐘。
結語
在幼小銜接階段,部分幼兒會出現(xiàn)心理焦慮、抵觸上學等情況,教師要適時介入,針對幼兒的特點給予指導與幫助,通過心理疏導讓幼兒發(fā)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化解自己的困惑,促使幼兒平穩(wěn)地度過這一時期,增強幼小銜接的效果。同時,幼兒園教師和家長要加強溝通、交流,共同參與幼小銜接工作,讓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環(huán)境,順利地度過銜接期,為后續(xù)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八灘鎮(zhèn)中心幼兒園〔新城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