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 黃海闊
【摘要】《且在人間》是詩人余秀華根據(jù)自己的婚戀經歷撰寫的一部半自傳體小說。主人公周玉因其先天殘疾而備受權力的傾軋,不得不接受父母以愛的名義編織的權力之網,同時亦不得不忍受丈夫對其殘缺身體的蔑視與譏諷,也無時無刻不處于群眾的偏見與歧視中。揭開婚戀的面紗,這部小說不僅揭示了權力控制下殘疾人的婚戀痛苦與生存困境,更直指人的存在,探討權力視域下個體尊嚴與自由的可能。
【關鍵詞】殘疾;愛;控制;尊嚴;余秀華;《且在人間》
【中圖分類號】I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09-0032-04
【基金項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余秀華身體詩學研究”(項目編號:CX20210449);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沈從文身體倫理敘事研究”(項目編號:XSP22YBC418);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莫言的身體倫理敘事研究”(項目編號:21C0769)。
余秀華因其網絡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意外成名,其詩歌驚人的想象力、豐富繁盛的意象、純凈感性的語言、炙熱而旺盛的生命力讓讀者和評論家們不約而同關注到了詩歌中的內在價值。她的存在,已成為當代詩壇不容忽視的一道風景。《且在人間》是余秀華2018年發(fā)表于《收獲》的一部中篇小說,相較于其詩歌引起的轟動效應,這部小說的發(fā)表顯得相對落寞。《收獲》雜志將它發(fā)表在“自傳體小說”欄目,旨在“強調文本中女主人公身上疊加呈現(xiàn)著詩人余秀華很多真實的人生經歷”。[1]43這是余秀華根據(jù)自身經歷撰寫的一部半自傳體小說,表面上看,這是一部關于殘疾女性婚戀的悲慘故事的小說,仔細審視,筆者認為揭開婚戀的面紗,它直指人的存在,旨在探討權力視域下個體尊嚴與自由的可能。
美國學者丹尼斯朗在總結霍布斯、羅素等人觀點的基礎上,將權力定義為“某些人對他人產生預期效果的能力”[2],他認為,權力只是表示一種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人們努力去控制他人的行為”[3]。權力無處不在,“它在每一時刻、在一切地點,或者在不同地點的相互關系之中都會生產出來”[4]。也就是說,權力并非某個具體的實體,而是在一種力量關系中不斷變動的策略。它內植于文化、道德、倫理、社會認知以及經濟、性等諸種關系中,是這些關系因差別、不平等、不平衡而產生的直接結果,無所不在,微觀而隱秘。
就權力產生的微觀單位而言,家庭無疑是權力匯聚的中心。時至今日,家庭仍然是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可以說中國人的意義世界正是構筑于家庭的基礎之上,沒有家族和家庭的綿延不絕,就無所謂個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實現(xiàn)”[5]。對個體來說,家庭不僅是個體生命的容身之所,也是權力爭斗最核心的場域。隨著文明的發(fā)展與進步,中國社會已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傳統(tǒng)權力結構向代際平衡、夫妻平權發(fā)展,但在具體的生活中,個體的權力爭斗仍然存在。一般而言,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力關系保持相對平衡,譬如長幼之間,長者占有長輩身份、經驗等優(yōu)勢,而幼者往往更富生產力,是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支撐,家庭成員權力處于相互掣肘中,如此才能維系家庭的正常運轉。
個體存在總是屬于特定血緣或婚姻關系中,家庭權力結構最重要的顯然是由血緣關系決定的代際權力及由婚姻關系設定的兩性權力?!肚以谌碎g》講述的故事主要建構在這兩個基本的維度上。
一、父母:愛與控制
因為憂慮女兒的生活,周玉的父母為19歲的女兒相中了一位年長很多的外地人吳東興作為上門女婿,盡管女婿年齡偏大,且曾有劣跡,但終歸四肢健全、愿意落戶周家,對于殘疾女兒而言,也算是一種依賴。卻不料毫無感情基礎的兩人,彼此厭惡,爭吵不休。雖然知道無愛的婚姻給女兒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但周玉父母仍然強力壓制周玉渴望離婚的念頭——母親不僅將她打得哇哇大哭,讓她學會做“一個妻子的樣子”[6],甚至多次強調和諷刺女兒的殘缺,希望她能認清現(xiàn)實,接受無愛的婚姻。
與公共政治不同的是,由代際產生的權力控制顯然不是純粹的利益爭斗,而總是與愛、慈、孝等親密關系捆綁在一起。這讓代際權力的爭斗變得尤為復雜,甚至造成了行為與結果的悖論。對于周玉的父母而言,一切行為的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女兒的幸福,但實際上無愛的婚姻不僅沒有撫慰殘疾的女兒,丈夫的冷漠與譏諷反而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表面上看,父母一切的控制行為都是出于對女兒的守護和愛,但如果仔細審視,母親強調婚姻的維系實則還有其他原因。
首先是孩子?!叭藶槭裁椿钪??她的媽媽給她找了一個直觀的理由:為了孩子而活著,為了孩子而遷就一切!”[6]54其次是對世俗的附庸?!澳憧纯次覀兗易迥膫€有離婚的?”[6]103由此可見,周玉與父母的矛盾實質上是家庭傳統(tǒng)倫理觀與個體價值的沖突。以儒家為核心的傳統(tǒng)倫理更重視關系與整體,當個體需求與更大層面的需求發(fā)生沖突時,往往要求犧牲個體利益,服從整體需求。母親恰是立足于此,希望周玉為了孩子和家庭的穩(wěn)定,忍耐無愛的婚姻,更何況離婚對家族而言是“丟臉”的事,違背了常人的行為規(guī)范。從更深層面分析,母親并沒有真正接納女兒作為殘疾人的存在,她氣急敗壞地脫口而出:“你看看你那樣子,誰會要你呢?還以為自己是一朵花呢?人不人鬼不鬼的,還想離婚?!”[6]105-106內心深處之于殘疾的否定與蔑視,使得母親竟將殘疾作為武器,任意踐踏和侮辱女兒,讓她原本脆弱的自尊心雪上加霜。
在過去的時代里,由于傳統(tǒng)倫理綱常在社會上占主流地位,個體將追求自由戀愛、自主婚姻作為對“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傳統(tǒng)婚戀觀的反叛,以期建構自己的獨立人格。盡管傳統(tǒng)的封建家長制隨著宗族的衰亡、現(xiàn)代家庭的興起以及個體價值的覺醒而瓦解,但巨大的慣性讓根植骨髓的傳統(tǒng)仍以某種方式潛伏于當代社會。周玉的父母便是如此,以照顧為名為她打造了一座愛的牢獄。不管是為了女兒將來的生活、孩子,抑或世俗的眼光,他們實際上從來沒有真正看到女兒的存在。為了臆想中的女兒的幸福,他們無視她當下的痛苦,表面上是維護家庭的既定秩序,實際卻是在愛的名義下強化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是對家庭權力與話語的爭奪。正是這種控制與爭奪,給周玉帶來了無盡的傷害。
二、夫妻:殘疾與尊嚴
如果說周玉與父母的矛盾主要是關于傳統(tǒng)倫理觀下的權力控制,她與丈夫吳東興的權力爭斗則圍繞著身體展開。兩性權力關系結構中,身體無疑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這源于它有著種族延續(xù)、繁衍后代的自然屬性,且是個體作為社會人存在的根本,是個體獲取生存資源、維系家庭存續(xù)的重要倚仗。在夫妻雙方的矛盾沖突和權力風暴中,身體處于權力爭斗的中心。周玉的殘疾使夫妻二人的權力爭斗徹底失去了平衡,兩人的矛盾無可調和。在吳東興眼里,身體歪斜、四肢無力、缺乏謀生技能的妻子是一個連“一杯酒也敬不了”[6]24的廢物,因此肆無忌憚地驅使她以身撞車,為自己追債,認為“反正是一個廢人,不死就行”[6]19。被侮辱的周玉奮起反抗,她沒有任何其他可對抗的資源,唯有自己的身體,因此,她拒絕與他同房,這讓吳東興極為憤怒?!澳阏f憑什么???我是她男人,我回家了,她還不讓我碰。媽的,一個殘疾女人,牛什么牛!”[6]48
這場婚姻,兩個人都深覺委屈。對于四肢健全的吳東興來說,“他覺得自己太不幸了,娶殘疾女人本身就夠不幸的了,但是周玉的倔強,她的輕蔑,又加深了他的不幸”[6]44。而對周玉而言,丈夫對自己的嘲諷、冷漠與絕情讓她寒心,她并不認為殘疾是自己的錯,因此無法接受“這一開始就有計謀而沒有一點情誼的婚姻”[6]44。
細究兩人的沖突,其實凝聚著婚姻中關于身體尊嚴的思考。對于丈夫而言,婚姻的價值在于對方是否對自己或對家庭“有用”。因此,他心安理得地歧視周玉,因為她不能為家庭帶來任何經濟層面的幫助;也理所當然感到憤怒,因為她不愿提供“性”價值。而對于周玉而言,盡管婚姻并非自主的,但她本能地渴求愛與關懷,收獲的卻全是失望與痛苦,丈夫不僅未曾給予絲毫的愛意與照顧,相反對她殘疾的身體充滿了嘲諷與否定,這讓她對婚姻徹底失去了信心。
關于婚姻的本質,康德和黑格爾有著不同的思考??档抡J為婚姻是雙方為終身占有彼此身體而訂立的契約:“婚姻就是兩個不同性別的人,為了終身互相占有對方的性官能而產生的結合體?!盵7]在康德看來,婚姻的實質是性的結合,它是婚約生效的實質條件。而黑格爾反對康德的契約論,認為婚姻是以愛為實質的倫理實體。在他看來,婚姻和國家都不可還原成契約關系,因為它們屬于倫理生活,構建現(xiàn)代婚姻的基礎應該是愛,它是唯一重要的核心因素。黑格爾的婚姻觀體現(xiàn)了個體意志自由的現(xiàn)代理想。
從康德的角度來理解,吳東興的憤怒似乎是正當?shù)模褐苡窬芙^履行婚姻在性層面達成的契約。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探究康德婚姻觀形成的根源,會發(fā)現(xiàn)他和黑格爾的區(qū)別實質上是相同理念引領下的兩個指向。黑格爾強調婚姻的基礎是愛,顯然是對個體意志的尊重。而若說康德的契約之說是源于“性”的索取,是十分可疑的:對他人身體的興趣,意味著可能把他人當做滿足自我欲望的工具,導致他者異化為僅供享樂的“物”。即是說,康德實際上是希望通過婚姻的契約關系,使占有成為相互,從而避免將他人視為物的可能,使婚姻中雙方相互占有的平等關系既互為手段又互為目的。如此,在將人視為目的、強調對個體的尊重層面,康德與黑格爾實則殊途同歸。
周玉對無愛婚姻的抗拒,實質上是對個體尊嚴的維護。在康德、黑格爾、帕斯卡等近代哲學家眼里,人類由于擁有自由意志和理性而擁有一種絕對價值或內在價值,這價值便是人的尊嚴?!暗彩菢嫵赡澄锬艹蔀樽栽谀康谋旧淼奈ㄒ粭l件的事物,就不僅僅具有一種相對的價值,即價格,而是具有內在的價值,即尊嚴。”[7]內在價值不依賴任何外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也就是說,尊嚴是個體生而為人、與生俱來的稟賦,是對人地位平等、價值肯定的認同。然而,對于周玉而言,殘疾讓她在兩性權力爭斗游戲中徹底喪失了平衡的資本,吳東興將她降為“物”,取消了她被尊重的權力。
三、群眾:知識與偏見
事實上,權力對人的控制無處不在。??略赋?,個體身體正是權力銘寫的場所,既受到來自國家機器的規(guī)訓與懲罰,亦處于日常生活、制度、文化、知識等各種微觀權力的滲透和實施中。身體一方面作為個體存在的肉身之軀,有自己的欲念,另一方面亦是被社會文化所建構的精神靈魂,為特定的歷史和知識所建構。它無時無刻不處在權力關系中,被文化編碼,被知識規(guī)范,被社會規(guī)訓,既是權力的對象,亦是權力的結果?!皺嗔﹃P系直接控制它,干預它,給它打上標記,訓練它,折磨它,強迫它完成某些任務、表現(xiàn)某些儀式和發(fā)出某些信號?!盵8]身為殘疾人的周玉,既深陷父母以愛的名義編織的權力之網中,又不得不承受丈夫之于殘缺身體的蔑視與譏諷,更無時無刻不處于他人的偏見與歧視中。
如果說家庭是權力爭斗的主戰(zhàn)場,社會則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分會場。作為殘疾人的周玉,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歧視與壓迫。即使是出門坐個摩的,師傅也會反復打量她,滿腹疑慮地詢問:“你有錢嗎?”“你把錢拿出來給我看看?!盵6]72更不用說提出離婚時所引起的質疑:
她到了鎮(zhèn)上的法院,把離婚起訴書交了上去。法院的人似笑非笑地看著她:“你這樣還離婚嗎?”
她說:“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p>
法院的人就笑了起來:“尊嚴?你能夠吃飽穿暖,不就是尊嚴嗎,一個殘疾人,離婚!”[6]113
究其根源,如周玉所思:“她沒有被當成人的形象,沒有被另外的人歸屬為自己的同類。”[6]92母親認為她“人不人鬼不鬼的”[6]105-106,丈夫認為“這個沒有勞動能力的人,他沒有對她拳腳相加已經是恩賜了”[6]4只關心肉體交媾的阿卡對她的示愛咬牙切齒,表示:“這個殘疾女人!”“她不是在愛我,她是在毀我!”[6]118事實上,不只是這些與她生命有關聯(lián)的人,甚至“這個村子里,幾乎沒有一個人站在她的角度,他們僅僅把人分為正常人和殘疾人。從生產力的角度看,正常人肯定是有優(yōu)勢的。殘疾人如果和一個正常人結婚,理所當然地需要犧牲自己的尊嚴和個性”[6]92。殘疾帶來的偏見與歧視,深入人們骨髓,不管是至親,還是陌生人,皆將她視為低人一等的異類。她渴望愛情,卻沒有選擇愛情的權利,只能遵循“父母之命”嫁給無愛的男人;她渴望尊重,卻無從擺脫殘疾的歧視。
在社會中,部分人“對身體缺陷的知識界定使特定人群被輕視甚至被扭曲,特定知識同社會偏見相結合并互相強化,將一些在身體上或精神狀況與所謂的正常人不同的人構建為反常(不正常)的、變態(tài)的或者危險的人,從而使偏見、歧視和忽視在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合法化了?!盵9]周玉就在這樣無所不在的歧視和逼迫中無路可去,在權力與知識重重規(guī)訓下的身體,因其不合格、不健全而不得不忍受權力之于它的支配、擠壓、歧視與異化。
四、結語
孔子曰,“君子不器”,人永遠是自己的目的,我們無法忍受被作為他物之手段而存在。黑格爾認為,尊嚴是自由和道德的自為存在及其不可觸動的前提,人唯有享有尊嚴,才成為自由人。周玉竭盡全力追尋個體的尊嚴與自由,為此不惜和母親針鋒相對,舍棄可能不會再有的婚姻,抵抗外部世界無盡的偏見與蔑視。但尊嚴既是個體對人自身處境的感知,又存在于人與人的關系中,人類無法超越人群獲得尊嚴。周玉因此之于生命充滿困惑:“尊嚴是從什么地方產生的?是產生于自己內心的感覺還是人與人的關系里的一種新的關系和感覺?什么時候的尊嚴才是重要的和必需的?一種尊嚴破壞以后能不能產生新的甚至更好的尊嚴?”[6]73恰是這種掙扎與困惑,使這部作品跳出了悲慘婚姻的敘事藩籬,超越對自我經歷的指認,成為一部反抗權力傾軋、追尋個體尊嚴的坎坷史。但周玉的掙扎與反抗卻不可避免地陷入尊嚴與自由的永恒悖論中:人類渴望永恒的自由,但個體始終必須生活在人群中,尊嚴存在于關系中。
《且在人間》作為余秀華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次重要嘗試,盡管文筆略顯青澀稚嫩,且存在過于直白等問題,但它交織著作者血淚人生的炙熱情感,對于殘疾、愛、權力等重大生命命題的冷峻思考,使這部作品成為不容忽視的厚重之作。作為自傳體小說,它亦為讀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的一種視角與可能。
參考文獻:
[1]王春林.生命存在的痛楚與究詰——關于余秀華自傳體小說《且在人間》[J].長江叢刊,2019(07):43.
[2]丹尼斯·朗.權力論[M].陸震綸,鄭明哲,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3.
[3]米歇爾·福柯.自我技術:??挛倪xⅢ[M].汪民安,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267.
[4]米歇爾·???性經驗史[M].佘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60.
[5]杜鵬.家庭政治與權力游戲——讀《浮生取義》[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197.
[6]余秀華.且在人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9:14.
[7]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M].楊云飛,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
[8]米歇爾·???規(guī)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27.
[9]夏天成.??碌纳眢w思想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
作者簡介:
通訊作者、第一作者:胡艷,女,湖南婁底人,湖南師范大學博士在讀,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第二作者:黃海闊,男,湖南隆回人,碩士學歷,長江文藝出版社編輯,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