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文靖東路小學 言 群
現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很多還是停留在對學生語言知識和故事文本內容的掌握上,沒有以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為教學導向,沒有在基于語言知識和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會用語言去思維”“會用語言進行個性表達”的能力。本文以繪本We want to be supermen的故事教學實踐為例,談一談英語故事教學中對學生高階思維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We want to be supermen繪本故事語言較為簡潔,情節(jié)豐富,耐人尋味。教師在該繪本故事的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做一個平凡的“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樂于幫助別人,與人友好和諧地相處。
為了幫助學生深入探究故事中的主題意義,更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思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語言表達欲望,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通過趣味性強的導入活動,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為閱讀故事做好準備。
上課伊始,教師引導學生觀看生動有趣的“超人”合輯,引導學生在認識鋼鐵俠、美國隊長、綠巨人等有趣的超人形象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出故事主題“Supermen”,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關于該故事主題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基于聯想,使其積極參與英文簡短對話,激活學生的關聯性思維。
在英語故事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簡潔的對話充分調動學生的關聯性思維,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感知繪本主題,了解故事大意。在視頻導入之后,教師通過簡單的對話緊扣故事主題提問“What Chinese supermen do you know?”“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upermen?”“What can the supermen do?”“Do you like supermen?”“Do you want to be supermen?”,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情感經驗,積極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進行大膽表達,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在激活學生語言表達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Supermen”主題的深入探究。超人話題是小學生較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因此他們思維較為活躍,發(fā)言較為積極,認為“Supermen can fly.”“They can do many things we can’t do.”“Supermen have lots of power.”等。
邏輯思維是指學生面對討論的事情和主題所形成的觀察和比較、分析和歸納、判斷和推理的關鍵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把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與信息處理、推理、質疑、評價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故事主線設計邏輯鮮明、清晰的學習活動,在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教師在We want to be supermen的教學中,設計了一系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條,幫助學生建構故事框架,梳理文本脈絡。問題設計通過整體—局部—整體的形式呈現如下:①What does Vic like?②How do you know that?③What’s Vic biggest dream?④To be a superman, what does he do?
為了幫助學生獲取故事中的關鍵信息,教師在上課伊始通過序列化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梳理故事的第一部分內容。問題一和二旨在探究Vic喜歡超人的緣由,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故事插圖,捕捉插圖中的隱形信息,深入分析文本內容。學生通過仔細分析插圖中到處可見的“超人周邊”,能精準理解“adore”的含義。問題三和四旨在深入探究Vic成為超人的原因和他為了成為超人所付出的努力。教師通過圖片環(huán)游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信息、分析圖片,得出結論“He runs every day.”“He jumps over the chair.”“He helps people.”。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散思維,想一想為了成為超人Vic還做了些什么事情,促使學生在發(fā)散思維的同時與文本深入對話,切實提升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發(fā)散性,為故事情節(jié)的高潮發(fā)展做好閱讀準備。
問題驅動是梳理故事發(fā)展脈絡的有效手段,教師通過層次漸進的問題讓學生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高潮發(fā)展,但文本梳理這一思維過程還需要借助可視化的思維工具使其更加形象化。繪本故事中詳細描述了Vic在回家路上遇到一個摔跤的小男孩,并且把小男孩送回家,小男孩也想和他一起成為超人的經典事例。為了使故事的發(fā)展高潮可視化、形象化,教師采用“Story Mountain(故事山形圖)”的構建形式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梳理故事中的經典事例,引導學生觀看動畫視頻。教師通過對故事插圖的排序抓住故事主體信息,建構了鮮明清晰的故事脈絡。
批判性思維其實就是一種反思性思維,學生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對故事人物進行評價,探究故事中的主題意義。教師在故事教學中采用豐富多元的批判性思維發(fā)展路徑,可以在讀前活動中引導學生圍繞故事主題進行積極的預測,也可以在讀中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問題鏈條對故事的主題內容進行梳理,還可以在讀后活動中讓學生判斷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品質。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What does Vic and the little boy do to help people?”鼓勵學生在基于故事插圖和文字的基礎上展開積極推測,鼓勵學生去解讀圖片中蘊藏的信息,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有效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學生通過此類開放性問題,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有些學生經過推測得出答案:“They clean the house and pick up rubbish.”“They help old people cross the road.”“They tell stories to orphans.”“They play with orphans.”“They feed animals and give their sweet homes.”“They help people find their way.”。
教師在閱讀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比較圖片,捕捉故事中的隱性信息,從而對故事文本展開深層次的閱讀,感知故事內容下的情感主題,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圖片環(huán)游”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的共同點,學生通過再次感知封面和故事插圖后發(fā)現Vic的影子是超人的影子,感受故事中的深層含義和作者表達的情感意圖。學生認為Vic是一個真正的“超人”,原因在于他樂于助人、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強大。
教師通過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Vic?”等評價類問題,鼓勵學生基于Vic的個人品質發(fā)表觀點和提出看法,從而有效訓練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反思思維。這樣的教學活動既提升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也能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豐滿完整,人物形象愈加鮮活。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指學生提出的突破一般傳統(tǒng)思維模式壁壘的、比較特別的觀點和看法,故事閱讀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提供了較大的發(fā)展空間。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語言的創(chuàng)造力也極其豐富,教師可以借助故事中的情節(jié)留白,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創(chuàng)意改編故事等任務活動活化故事內容,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豐富學生的語言實踐運用,在語言情境的有效遷移中散發(fā)思維的火花。
故事閱讀不僅要深入探究文本事實,還要真正讀懂故事背后的主題意義。教師可以通過深入發(fā)掘故事文本中的情感價值元素,提問:“If you were supermen, what would you do to help others?”幫助學生積極拓寬思維的空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觀點看法,認為:“I would do some cleaning for old people.”“I would give food to poor people.”“I would look after small animals.”等。這樣的創(chuàng)編活動能使原本簡潔有趣的繪本故事內容和情節(jié)變得更加翔實有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深入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教師在讀后環(huán)節(jié)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編故事結局,引導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使故事情節(jié)更加豐滿,從而使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實現雙向并驅式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Now there are two more supermen in the world.”這一故事結尾進行續(xù)寫,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大膽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故事并踴躍展示,以此來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自主深度閱讀和自身閱讀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閱讀和積極思考的機會,努力優(yōu)化故事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生動有趣、意義豐富的閱讀體驗中有效拓寬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閱讀中實現漸進式進階,為發(fā)展其核心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