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讀好句子中的停頓,背誦課文。
2.通過細讀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惠”之處。
3.在品讀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聰惠”不僅是聰明機智,還有懂事、有禮貌等特點。
4.體會楊氏之子的思維過程,
知道“聽得明白、想得仔細、答得巧妙”能夠達到獨特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結(jié)合單元人文主題及語文要素導入本課。
有人說懂幽默、會幽默的人一般都很快樂。歡迎走進快樂的第八單元,在這個單元里,我們將用心去體驗智慧帶給我們的快樂。在古人的故事和作家的筆下感受風趣的語言。在文本閱讀中探尋思維
的火花,感受世人的智慧。讓我們走進本單元的課文,開啟快樂之旅吧。
1.看圖猜課文,了解課文出處。
出示《孔融讓梨》和《王戎不取道旁李》兩個故事的插圖,之后了解《世說新語》是一本什么樣的書——課件出示《世說新語·箋疏》和《世說新語·雅量》。
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篇來自《世說新語》的故事,題目是《楊氏之子》。
2.板書課題,讀懂課題。理解“之子”的意思,嘗試運用。示例:介紹自己,介紹同桌。
(設(shè)計意圖:本文選自《世說新語》,這在教材中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選編自《世說新語》中的文章了,回顧舊知,進而整體了解本課選文的特點,為后面閱讀理解人物特點奠定基調(diào)。)
任務(wù)一? ? 讀懂整體,了解大意
1.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文言文比較難讀,遇到不通順的地方多練習幾次。有不會的詞語圈畫出來。
2.結(jié)合之前所學,說說你在讀懂故事的時候運用了什么方法?(生說,師相機出示。)
(1)理解“甚”?!n外古詩文積累
(出示:可愛者甚蕃、漁人甚異之)
(2)理解“聰惠”。——課下注釋
通過課下注釋知道了“惠”同“慧”,表示聰明伶俐的樣子。
(3)理解“詣”?!嘧x理解“詣”指拜訪。
(4)理解“乃”——同質(zhì)文類比
聯(lián)系上下文可知“乃”是“就,于是”的意思,出示《桃花源記》中的“見漁人,乃大驚”一句進行類比。
(5)做動作理解“示”的意思。
(6)隨機處理“應(yīng)聲答曰”“家禽”等詞語的意思。
(設(shè)計意圖:《楊氏之子》是五年級最后一篇文言文課文,經(jīng)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經(jīng)驗。處理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是文言文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在此將以往學習過的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進行梳理和匯總,運用已學過的方法解決新問題,如有困難的地方教師補充說明;同時通過同質(zhì)文的類比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能觸類旁通。)
3.理解文章基本意思后,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故事。
4.讀懂整體,就能更好地讀出理解,誰愿意用朗讀把故事展現(xiàn)一遍?(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斷句)
任務(wù)二? ? 讀懂細節(jié),感受“聽得明白”是對話的前提
1.疏通全文,師生對答。
故事講的是哪國的孩子?他今年多大了?——梁國楊氏子九歲。
這個小孩有什么特點?——甚聰惠。
有一次家里來了客人,是誰,來干什么?——孔君平詣其父。
結(jié)果怎么樣?——父不在,乃呼兒出。
這個孩子會招待客人嗎?他是怎么做的呢?——為設(shè)果,果有楊梅。
孔君平見到楊梅后做了什么?——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楊氏之子又是如何對答的呢?——兒應(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p>
2.分析對話,發(fā)現(xiàn)關(guān)系。
(1)學生匯報過程中,進行梳理和反饋。
楊? ? 楊梅? ? 君家果
孔? ? 孔雀? ? 夫子家禽
師:通過橫向觀察,你發(fā)現(xiàn)這兩個人的對話是針對什么開玩笑的呢?
預設(shè):是針對雙方的姓氏和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來開玩笑的。
(2)指導讀出孔君平調(diào)侃的語氣。
師:孔君平和楊父是多年的好友,自然是知道楊氏之子的聰慧過人的。此時這番調(diào)侃你認為應(yīng)該是什么語氣呢?
生匯報:長輩對晚輩的憐愛。
師:那么你認為孔君平在說
“此是君家果”時,他的表情會是怎樣的?他會做什么動作呢?請試著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讀出這種感覺。
學生嘗試讀出長輩的慈祥和幽默之意。
(設(shè)計意圖:在多次讀文的基
礎(chǔ)上,學生能夠體會到孔君平是在拿楊家的姓氏和楊梅果開玩笑。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人物對話是充滿善意與慈愛的,是長輩對晚輩憐愛的對話。因此對人物情緒的正確把握,能夠為后面理解“未聞”和“夫子”等體現(xiàn)楊氏之子的睿智與禮貌做好鋪墊。)
任務(wù)三? ? 讀出言外之意,感受“想得仔細”才能“答得巧妙”
1.“聰惠”來自于想得仔細。
出示圖片及文字,對比楊梅和楊氏之子、孔雀和孔君平之間的關(guān)系。學生匯報孔君平和楊氏之子在姓氏上做文章。
師:既然是楊梅和楊氏之子都有一個“楊”,那么孔君平和什么都同樣有“孔”呢?
探尋思維過程:
既然,楊——楊氏之子——楊梅果,這是孔先生的問話邏輯,那么如果按照對方的邏輯是不是應(yīng)該是孔——孔君平——孔雀呢?用對方的言語方式回應(yīng)對方,正是這段對話的妙處。于是想清楚對方的問話邏輯,我想楊氏之子此時已經(jīng)想好了應(yīng)答的語言。
兒應(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p>
2.“聰惠”來自于答得巧妙。
師:想明白了說什么還只是第一步,如何說卻能體現(xiàn)出不同的素養(yǎng)。讓我們看看楊氏之子是怎么回答的。出示:
兒應(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這句話不長,可是深意卻不短,可謂字字珠璣。誰能體會其中的深意?
預設(shè):
(1)應(yīng)聲——表示脫口而出,
復雜的思維過程在楊氏之子腦中只一閃念便做出了決定。
(2)對比朗讀“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和“孔雀是夫子家禽”,體會楊氏之子表達的委婉和含蓄。
(3)夫子——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被人稱為“孔夫子”;著名的軍事家孫武被人們稱為“孫夫子”,在古代對有知識、有品德的人都敬稱為“夫子”,這里可以看出楊氏之子對孔君平的敬重。
老師查了一下:“聰惠”還包含仁愛、善良、溫順的意思。此時你能理解楊氏之子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請你帶著自己的理解、帶著表情再來讀好這句話:
兒應(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p>
3.“聰”字的妙解。(出示)
“此是君家果。”
兒應(yī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p>
通過比對楊梅與楊氏之子的關(guān)系,楊氏之子應(yīng)聲對答孔雀和孔君平之間的聯(lián)系,得出只有“聽得明白,想得仔細,答得巧妙”才能產(chǎn)生幽默的表達效果。(出示:隨機應(yīng)變見幽默)
師:請同學們看這個“聰”字。古人說“耳聰目明”,聽得明白是聰明的象征。只有聽得清楚,(板書:耳)加上想得仔細,(板書右側(cè)的“心”)再加上看得真切,說得巧妙,(板書右側(cè)的點撇和“口”字)才能體現(xiàn)巧妙的思維,才能體現(xiàn)聰惠的大腦,才能體現(xiàn)個人的智慧啊。
4.觸類旁通,練習表達。
你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樣作答呢?
出示“柳”姓和“梅”姓,想象如果來人是這兩位其中的一位,也這樣調(diào)侃楊氏之子時,他會如何應(yīng)對呢?
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yīng)聲答曰:“未聞______?!?/p>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探究楊
氏之子的思維過程的主要部分,在細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楊氏之子睿智的分析,我們得出了楊氏之子之所以給人以智慧的感覺以及應(yīng)答的得體,源自于聽得明白、想得仔細、答得巧妙。通過這樣的設(shè)計讓學生了解楊氏之子的思維過程以及言語邏輯,體會古人的智慧和言語的幽默。)
任務(wù)四? ? 類文閱讀,拓展視野
課件出示《世說新語》中另外一篇文章《汗不敢出》,體會聽得清楚、答得巧妙帶來的表達效果。
汗不敢出
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繇曰:“可令二子來?!庇谑请芬姟X姑嬗泻?,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p>
幽默的人都有共性特點:認真傾聽對方的發(fā)言,并且思維非常敏捷,這樣才能表達得更加幽默,如果能做到彬彬有禮那就會更讓人喜歡了。有人說《世說新語》是“名士的教科書”,當我們打開這部書的時候,我們會看到:
楊修才思敏捷
鐘士季巧問妙答
謝道韞詠絮才女
荀巨伯為友舍命
……
這一個個故事如同燈塔,照亮了一代代人,難怪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把這本書作為自己的枕邊書,希望同學們也能喜歡這本書并去認真地閱讀。
(作者單位:黑龍江哈爾濱市香坊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