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觀念的進步,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家庭和幼兒園是最重要的兩個教育陣地。為了給幼兒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教育,教師和家長應該加強合作,圍繞某一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互補,全面地覆蓋幼兒的一日生活,促進幼兒正向發(fā)展。
在當代社會,責任感已經成為個體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優(yōu)秀品質。但是,幼兒身上的責任感并非與生俱來。在開展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與父母應該密切合作,采取有效的手段對幼兒進行引導,讓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逐步形成責任意識,為幼兒責任感的生成與培養(yǎng)添磚加瓦,讓責任之花在幼兒心中綻放。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了家園合作中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意識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家園合作對幼兒責任意識的影響
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是影響幼兒責任意識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教育者,應該為孩子樹立榜樣,注重對孩子的情感關懷,制訂家規(guī)、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等。如果父母經常放任孩子不管,不講究規(guī)矩和紀律,容易使孩子缺乏責任感;反之,如果父母嚴格管理孩子,并制訂明確的規(guī)矩和紀律,則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社會環(huán)境對幼兒責任意識的形成也有深刻的影響。社會中有許多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在接觸這些準則和規(guī)范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逐漸學會約束自我、尊重他人。此外,在幼兒園、學校等集體環(huán)境中,大量的合作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
家庭和幼兒園的合作是必要的。通過家園合作,家長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和成長狀況,并及時與教師溝通,從而與教師建立信任,促使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另外,在家園合作中,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制定規(guī)章制度、共同討論紀律問題等方式,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二、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意識的策略
家長在幼兒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責任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家園合作是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意識的重要策略之一,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幼兒園可以制定詳細的規(guī)章制度,讓幼兒明確自己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并讓教師通過反復強調使幼兒牢記這些規(guī)則,要求他們在家中同樣遵守規(guī)則。其次,教導幼兒分工合作。在一些集體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會分工合作,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嘗試承擔責任,如模擬做飯、洗衣服等,提高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最后,幼兒園教師要與家長建立良好關系,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的在園表現和成長狀況。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共同制訂培養(yǎng)計劃,以提高幼兒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優(yōu)秀。
三、家園合作提高幼兒責任意識的實踐
(一)制定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
在制訂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時,教師需要考慮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采用直觀易懂的圖片和動畫講解某些具體規(guī)則,使幼兒更易理解和接受。比如,教師通過播放有關環(huán)保的視頻、利用互動小游戲等方式為幼兒講解班級規(guī)章,要求幼兒在班級內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并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討論,對班級管理制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從而確定最終的制度內容。
在班級規(guī)章制度發(fā)布后,教師可以邀請幼兒一起閱讀并記錄每條規(guī)則,然后進行口頭演練、案例模擬等,強調紀律執(zhí)行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可將規(guī)章制度貼在教室的顯眼位置,以便幼兒隨時查閱。此外,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時,教師也應該適當考慮家長意見,與家長進行溝通、協調,并采取發(fā)放書面通知、組織座談會等方式傾聽家長的反饋。在規(guī)章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跟進幼兒的表現情況。比如,對于幼兒遵守規(guī)章制度、尊重他人的行為,教師可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幼兒的一些不當行為,教師可以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維護班級的良好秩序與氛圍。
(二)積極引導幼兒的行為表現
在實踐中,教師應該采用積極引導的方式使幼兒學會更好地表達自己、理解他人,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
一是建立獎勵機制。教師可以建立獎勵機制,獎勵幼兒的良好表現。比如,在幼兒園內設立“優(yōu)秀小朋友”“特別表現”等榮譽稱號,對于遵守規(guī)則、善待他人、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要多給予贊揚和鼓勵。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合作,共同為幼兒制訂獎勵計劃,讓幼兒在家庭和學校都能夠獲得成就感和認同感。
二是為幼兒提供改正不當行為的機會。當幼兒出現不當行為時,教師應該及時引導他們分析行為背后的含義。比如,當一名幼兒用力推另外一名幼兒時,教師可以詢問他:“你覺得推別人是正確的做法嗎?如果你被別人推了一下,是什么感覺?”通過這樣的引導,幼兒能夠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并從引導中體會關愛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例如,在一次家園合作活動中,筆者設計的活動主題為“自理能力”,讓幼兒親身體驗獨立洗手、穿衣服等,讓家長在一旁觀看。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鍛煉了自理能力,還加深了對衛(wèi)生、安全等的認識,進一步強化了責任意識。在比賽結束后,筆者和家長一起表彰了表現優(yōu)異的幼兒,并為他們頒發(fā)了榮譽證書和小禮品。
再如,在課堂上,一名幼兒突然站起來開始打鬧,并用力推倒另一個同學,筆者并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先詢問他這樣做的原因。這名幼兒告訴筆者,另一個同學欺負他。于是筆者繼續(xù)引導他:“那你覺得推倒別人是正確的做法嗎?”他想了想,回答道:“不是的,我應該跟老師說?!蓖ㄟ^這樣的引導,幼兒學會了反思自己的行為,也懂得了溝通與理解的重要性,逐漸強化了責任意識。
(三)開展集體協作和分享活動
開展集體協作和分享活動,是提高班級幼兒歸屬感、培養(yǎng)幼兒團隊協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一次活動中,筆者將幼兒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需要完成一個任務,每個任務考查的是不同的知識與技能,需要幼兒貢獻自己的力量才能完成。有一個小組需要編排一段音樂劇,另一個小組則需要設計出五個健康食譜。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引導幼兒學會溝通、合作與包容。在音樂劇任務中,有幼兒遇到高音唱不上去的問題,他們就會請教那些更有經驗的同學;在設計健康食譜的過程中,當出現口味分歧時,他們會通過投票的方式解決分歧。在任務完成后,筆者還舉行了分享會,讓每個小組展示他們的成果,并評選出“最優(yōu)秀”的小組。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發(fā)展,他們學會了如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如何欣賞和接受不同意見,在之后的課堂上也更加注重小組合作、共同進步??傊?,開展集體協作和分享活動能夠培養(yǎng)幼兒積極向上、有責任心、善于合作、樂于分享的品質,這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
提高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是幼兒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通過采取以下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首先,在學習層面,筆者鼓勵幼兒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和團隊活動。一方面,筆者根據幼兒對活動主題和內容的理解情況進行評價和反饋,促使他們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另一方面,筆者由教育者轉化為陪伴者,注重引導幼兒自我思考。
其次,筆者鼓勵幼兒通過反思自己的言行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比如,在班級管理方面,筆者設計了獎懲制度,并鼓勵幼兒互相監(jiān)督。同時,筆者會定期組織班會、交流活動等,鼓勵幼兒進行合作,共同完成較難的任務。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筆者也通過一些方法幫助幼兒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比如,在寫作業(yè)時,筆者鼓勵幼兒認真握筆、規(guī)范寫字;在吃飯時,筆者引導幼兒珍惜糧食,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筆者通過調查問卷、觀察記錄等方式了解了幼兒的行為表現情況,班級內部氛圍變化情況及幼兒在家的表現情況。調查發(fā)現,一段時間后,班級內表現出不良行為習慣的幼兒明顯減少,幼兒在家庭里表現出不當行為的次數越來越少。在整個過程中,幼兒也逐漸認識到自己應該尊重他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結語
幼兒正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會對幼兒的思想、觀念、行為產生影響。家長和教師作為幼兒生活的重要引路人,應該重視彼此之間的合作,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和支持,幫助對方了解幼兒的具體狀況與真實動向,落實有深度、溫暖的教育,共同為幼兒的成長助力。展望未來,教師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開展家園合作,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貴州省德江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