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下博物館解說詞英譯研究
——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例*

2023-08-07 21:21:37田德新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大運河英譯譯者

張 蝶,田德新

(揚州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揚州 225100)

引言

博物館是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平臺,館中的文物展品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其中文物解說詞是向公眾傳遞歷史文化信息的重要媒介。而解說詞英譯則是懂英語人士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介紹與傳播中國文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結(jié)合當下博物館強國戰(zhàn)略,研究博物館解說詞英譯有利于提升我國國家文化軟實力。

解說詞是博物館展板上向觀眾解說展品的文字語言。通過解說詞,觀眾得以了解展品的基本內(nèi)容和價值,獲得理性知識,從而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李淑萍、孟劍明 1993:88)。博物館解說詞英譯則是對博物館解說詞的補充和完善,其主要目的是對外宣揚中國文化,屬于外宣翻譯。黃友義認為,外宣翻譯需遵循“外宣三貼近”原則,即貼近中國發(fā)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黃友義 2004:27)。目前,國內(nèi)博物館解說詞英譯基本符合第一條原則,將漢語解說詞一一對應譯成英文。這一做法雖能照顧到當下博物館解說詞翻譯實際,卻沒能很好地符合后兩條原則。當前,國內(nèi)解說詞的英譯很少考慮到英語國家受眾的信息期待和閱讀習慣,譯文難以適應英語國家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博物館解說詞在目的語受眾中的接受,制約著博物館對外文化宣傳作用的發(fā)揮。

作者多次前往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進行實地考察,博物館內(nèi)中英文解說詞包含單元導讀、展品介紹、背景介紹等內(nèi)容,在仔細研讀展館內(nèi)各部分的解說詞之后,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譯文進行賞析,對存在爭議的譯文進行分析,并提供自己的譯文作為參考。本文以實地考察而得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解說詞作為一手研究資料,運用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從語言、文化、交際三個維度探討博物館解說詞的英譯策略與技巧,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期對我國博物館解說詞英譯質(zhì)量提升提供一定啟示。

一、生態(tài)翻譯學綜述

1.生態(tài)翻譯學產(chǎn)生與發(fā)展

生態(tài)翻譯學的源起有四大背景,分別是全球性生態(tài)思潮的影響、中國古代生態(tài)智慧的影響、其他學科發(fā)展的影響和譯學界生態(tài)取向翻譯研究的影響?;谝陨媳尘?清華大學胡庚申教授以新生態(tài)主義為立論依據(jù),于2001年提出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自此之后,該理論的發(fā)展主要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出現(xiàn)在2001年至2008年,該階段主要是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的提出與建構(gòu)。其標志性成果是胡庚申教授于2008年發(fā)表的《生態(tài)翻譯學解讀》,該文從基本內(nèi)涵、產(chǎn)生背景、研究現(xiàn)狀等方面對生態(tài)翻譯學進行了詮釋(閆維康,2021:116)。第二階段出現(xiàn)在2009年到至今,是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應用與研究的爆發(fā)式增長階段。一個明顯標志是研究論文數(shù)量劇增和不同層次研究人數(shù)顯著增多,以及研究范圍的明顯擴大。

通過在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檢索,該階段與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相關(guān)文獻高達3 766篇,涉及范圍包括公示語翻譯、文學作品翻譯、紅色旅游資源翻譯等各個領(lǐng)域,對國內(nèi)翻譯理論研究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2.生態(tài)翻譯學的主要觀點

生態(tài)翻譯學將翻譯定義為“以譯者為主導,以文本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傳遞為宗旨,是一種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而對文本進行移植的選擇活動(胡庚申,2013:27)?!弊g者在不斷發(fā)展變遷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相對集中于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做出適應性選擇與轉(zhuǎn)換,以維持翻譯生態(tài)的和諧統(tǒng)一(胡庚申,2011:7)。其中,語言維的轉(zhuǎn)換主要是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文化維是在翻譯過程中關(guān)注雙語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與解釋,翻譯維是在翻譯過程中關(guān)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李楠,2015:314)。

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總體兼容并包,共涵蓋文本移植論、譯者責任論、適應選擇論等十大理論。本文即是選取翻譯適應選擇論作為理論框架,從語言、文化、交際三個維度探討博物館解說詞的英譯策略與技巧。

二、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fā)展服務(wù)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機構(gòu),致力于為公眾教育服務(wù),對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引領(lǐng)作用,建設(sh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構(gòu)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2019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wù)院辦公廳印發(fā)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guī)劃綱要》, 明確提出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寶貴遺產(chǎn),打造大運河文化帶。2021年,中央宣傳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9部門發(fā)布《關(guān)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5年,中國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在此時代背景下, 2021年6月16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館。早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開館前,國內(nèi)已有六座運河主題的博物館,然而展館規(guī)模有限,尚未形成一定社會影響力。基于以上現(xiàn)實情況,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定位是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展示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chǎn)價值的專題博物館,旨在立體呈現(xiàn)大運河的歷史和文化,成為一座全面反映大運河歷史概況、現(xiàn)今狀態(tài)和運河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一流博物館(龔良 2021:121)。作為一座現(xiàn)代化的大型運河文化專題博物館,在中國眾多博物館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深刻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因此,文章選取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英譯解說詞作為研究對象,用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作為理論框架,旨在為對我國博物館解說詞英譯提供一定參考。

三、生態(tài)翻譯學在博物館解說詞英譯中的應用

博物館解說詞主要包括展館介紹、展品信息、歷史典故介紹等等,對游客瀏覽游玩起到了引導作用。譯者在翻譯解說詞時,應把自己置身于展品、游客等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使譯文能夠有效傳遞展品信息以及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最終,實現(xiàn)博物館解說詞英譯在新的語言、文化、交際生態(tài)中適應生存。下面,就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當中的解說詞英譯為例,探討博物館解說詞英譯在語言、文化、交際三個維度的翻譯策略與技巧。

1.語言維

翻譯是語言的轉(zhuǎn)換,語言為譯事之本。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是指譯者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進行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同上, 2011)。漢語注重意合,以意馭句,句子相對簡短。英語注重形合,強調(diào)句子的邏輯結(jié)構(gòu),長難句較多(蔡越、張順生,2021)。譯者需對中西語言思維有著良好把握,使譯文符合譯語特征。

例(1):“在土壤肥沃的河川之濱,古人開溝引水,拓荒墾殖,飯稻羹魚,繁衍生息,開啟了中華文明的先聲(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2021)?!?/p>

譯文:“On the fertile riversides, ancient people dug ditches to divert water and reclaimed wastelands for crops.They prospered by growing rice and catching fishin(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2021).”

在此例當中,首先是將四字短語“河川之濱”剖析解讀,明確是河邊的意思,用“riversides”一詞恰到好處,方便外國讀者理解。接著連續(xù)出現(xiàn)了“開溝引水,拓荒墾殖,飯稻羹魚,繁衍生息”這樣四個并列的四字短語,不符合英語語言形式,不能直譯。因此譯者將其拆分成兩個部分,前兩個短語一組,后兩個短語一組,英譯成兩個獨立的句子。四字短語是中文中的特色表達,高度凝練,結(jié)構(gòu)工整,僅用四個字就能夠傳達一句話才能夠表達出的含義。而在英文當中,則沒有這種 “四字短語式”的語言表達,強行直譯會不符合英語的語言邏輯,甚至造成語法錯誤。因此,對于此句翻譯,譯者將四個四字短語進行兩兩拆分,翻譯成英文當中常見的并列句,充分考慮了中英文在語言維度上的差異,使譯文句式結(jié)構(gòu)合理,符合譯語語言邏輯。

例(2):“中國大運河是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連通了歷代的政治中心和經(jīng)濟中心,對中國的政治統(tǒng)一、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繁榮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沿岸人民因之生息、交流、融合。(同上,2021)?!?/p>

譯文:The Grand Canal of China was a great engineering fea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 Its connect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ers,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the political unity, economic growth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of China, and contributed to the livelihood,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long its route.The exhibition unfolds the historic Canal from four angles: evolution of the Canal across time and space, navigation technology, state management and enhanced well-being of the ordinary people(同上,2021).

在此例當中,原文段落由兩個長句組成。從句子內(nèi)容來看,開頭的“中國大運河是……水利工程”屬于第一句話的中心句,后面三小句話是對中心句的進一步解釋說明。從句子結(jié)構(gòu)來看,中心句和后面的句子均用逗號隔開,并未用任何的標點符號或連接詞來體現(xiàn)句子邏輯。而翻譯成英文時,譯者則將開頭的中心句與后面幾句解釋說明的句子用冒號進行斷句,冒號前面是第一句話的中心主旨,后面是對中心主旨句的解釋說明,三點說明一起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此句翻譯雖然只改動了一個標點符號,卻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中英文在語言維度的差異。漢語注重意合,句子當中很少有能夠體現(xiàn)句子邏輯的連接詞或標點符號,若直譯成英語,會使譯語讀者產(chǎn)生誤解,將漢語的長句部分當作一個完整的意群,無法體會到原文的內(nèi)在邏輯。此處譯文準確體現(xiàn)原語邏輯,句式結(jié)構(gòu)符合譯語語言特征,做到了語言維度的適應轉(zhuǎn)換。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事業(yè)單位,其解說詞高度體現(xiàn)漢語 “注重意合,以意馭句”等特征,譯者必須充分考慮兩種語言在語言維度的差異,做到適應轉(zhuǎn)換,使得英譯既能體現(xiàn)原語的語言美又能符合譯語的語言邏輯。例如上述例一當中,譯者要將一些屬于中文特色的句子結(jié)構(gòu)進行適當調(diào)整,不能照搬直譯。類似四字短語這樣的表達可以根據(jù)原文真實含義,轉(zhuǎn)換成英文當中的句子進行翻譯。再如例二所示,譯者在英譯時要添加能夠體現(xiàn)原文邏輯的連接詞和標點符號。在博物館解說詞中,句子為主要的文本單位,句子之間通常不借助連接詞進行連接,而主要是通過字詞的含義和潛在邏輯關(guān)系連接在一起,結(jié)構(gòu)較為松散。然而,英語語法則以形統(tǒng)意,句子主要是通過使用連接詞來實現(xiàn)句與句之間的銜接,結(jié)構(gòu)較為嚴密。因此,譯者在進行翻譯時,不能只是簡單將漢語原文一一對應翻譯成英文,而要適當添加連接詞和標點符號,從而準確傳達出原文內(nèi)容和內(nèi)在邏輯。綜上所述,譯者要從語言維度出發(fā),考慮到中英文語言差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做好語言層面的適應性轉(zhuǎn)換。

2.文化維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植根于文化之中。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是指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兼具文化意識,要注重雙語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與闡釋(同上, 2011)。文化對于翻譯的用詞選擇和原文理解影響廣泛,譯者需對原語和譯語的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在文化維度做到適應性轉(zhuǎn)換。

例(1):“大運河融通九州,國家興衰與運河命運休戚與共(同上,2021)?!?/p>

譯文:“A waterway network connecting the whole empire,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ation coincided with the fate of the Grand Canal(同上,2021).”

在此例當中,句子看似簡單,卻很考驗譯者對于中國文化背景的了解。其中“九州”一詞的翻譯尤為關(guān)鍵,英文當中并沒有對應的詞語,這就需要譯者結(jié)合該詞在館內(nèi)出現(xiàn)的區(qū)域以及歷史文化背景來分析?!熬胖荨弊钤绯霈F(xiàn)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zhàn)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再結(jié)合該解說詞出現(xiàn)在歷史文化板塊,即可得知“九州”表述的是古代各王朝所覆蓋的疆域,因此譯文“the whole empire”準確地表達了原文的意思,且有助于讀者理解,在文化層面做到了適應與對等。

例(2):“水能載舟亦覆舟,千帆過盡萬木春(同上,2021)?!?/p>

譯文:“The water, both boat-carrying and boat-swallowing, brings spring back to life after trails of a thousand sails(同上,2021).”在此例當中,前半句是出自《荀子·哀公》,是說統(tǒng)治者如舟,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舟安穩(wěn)地航行,也能將舟推翻吞沒,沉于水中。后半句是出自唐代劉禹錫詩中的“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闭湓捯?jīng)據(jù)典,翻譯難度較大,譯者要在理解原文以及相關(guān)文化背景的基礎(chǔ)上進行翻譯。就前半句而言,譯文通過兩個復合詞 “boat-carrying”和“boat-swallowing”形象地表達出了原文水的特性,簡潔明了。而后半句的 “spring back to life”則是一語雙關(guān),既表達出春回大地,又展現(xiàn)出了萬物復蘇,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此句翻譯當中,作者并沒有拘泥于原文的典故和詩句,而是跳出原文的束縛,考慮到中西方讀者之間的文化差異,將原文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化繁為簡,使譯文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文化維度做到了適應性轉(zhuǎn)換。

例(3):“秦漢時期,國家統(tǒng)一。秦始皇南巡,開鑿丹徒水道和陵水道,西漢吳王劉濞開鑿運鹽河,促進了東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戰(zhàn)亂持續(xù),區(qū)域運河紛紛出現(xiàn),一方面滿足了政治、軍事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地方經(jīng)濟獲得長足發(fā)展,也為隋代開鑿大運河奠定了基礎(chǔ)(同上,2021)。”

譯文:“The country was reunited during the 3rd century BC.Qin Shi Huangdi(259-2l0BC),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inspected the south, where he ordered Dantu Waterway and Ling Waterway to be dug.During the 2nd century BC, King Liu Bi of the Wu State had a canal dug for the conveyance of salt, which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ern China.From the 3rd to 6th century, social instability, and continuous warfare triggered the emergence of the regional canals, which satisfied political and military needs, on the one hand, and promoted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on the other.They also laid foundations for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in the 7th century(同上,2021).”

在此例當中,原文涉及多個歷史朝代、歷史人物和歷史古跡,翻譯時要充分考慮到原文的歷史文化背景,使得譯文讀者能夠真正理解原文想要表達的文化內(nèi)涵。就歷史朝代來看,原文語段按照時間脈絡(luò)共出現(xiàn)四個朝代,分別是“秦朝”“漢朝”“魏晉南北朝”“隋朝”,對于這幾個歷史時期的翻譯,譯文并沒有給出對于各朝代的具體翻譯,只是用各時期對應的公元紀年進行替代。原文的四個歷史時期,都是大運河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對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產(chǎn)生重要影響,大運河與各朝代的歷史文化密不可分。而譯文將四個歷史朝代簡單處理成四個時間段,會讓譯語讀者誤認為此處只是大運河發(fā)展的四個時間段,難以體會到大運河與各個朝代歷史文化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以及各朝代本身蘊含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再到歷史人物的翻譯,對于“秦始皇”,譯文做出了補充說明,即“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讓譯語讀者能夠體會到這位帝王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大運河的地位。而對于“西漢吳王劉濞”,譯文為“King Liu Bi of the Wu State”,將“西漢”這一代表帝王所處歷史時期的關(guān)鍵信息直接省略,讓譯語讀者難以理解“King Liu Bi”在歷史上有著什么樣的地位,對大運河發(fā)展起到過什么作用。最后到歷史古跡,文中出現(xiàn)“丹徒水道”“陵水道”等這樣的專有名詞,譯者選擇了直譯,將中國的文化古跡直譯為英文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整體來看,本語段部分翻譯未能將原語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成功轉(zhuǎn)換到譯語當中。從文化維度來看,譯者提供的譯文并未能很好地做到適應轉(zhuǎn)換,未能傳達原語文化內(nèi)涵。基于以上解讀,本文給出如下參考譯文:“The country was reunited during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the 3rd century BC.).Qin Shi Huangdi(259-2l0BC),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inspected the south, where he ordered Dantu Waterway and Ling Waterway to be dug.Dur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the 2nd century BC), King Liu Bi of the Wu State had a canal dug for the conveyance of salt, which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ern China.During the period of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from the 3rd to 6th century), social instability and continuous warfare triggered the emergence of the regional canals, which on the one hand met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needs, on the other hand enabled the local economy to achiev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And, they also laid foundations for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in the Sui dynasty(the 7th century).”

通過以上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博物館作為傳承與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單位,其解說詞引經(jīng)據(jù)典,富有文化內(nèi)涵,對譯者的中文文化水平具有高度要求。從文化維度思考翻譯問題,要求譯者要考慮到原文特有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nèi)涵,根據(jù)原文語境,適當意譯、增譯或直譯,使原語的文化內(nèi)涵能夠準確地傳達到譯語當中,并且要使譯文符合譯語的文化生態(tài),適應譯語生態(tài)環(huán)境。例一中,“九州”一詞不能譯為“nine state”,譯者需要考慮“九州”在中國歷史上的真正含義,意譯為“the whole empire”。再到“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的翻譯,譯者不能簡單直譯,而要考慮到原文在這里提及這位皇帝的緣由,增譯為“Qin Shi Huangdi(259-2l0BC),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最后例如“丹徒水道”“陵水道”這樣有關(guān)歷史古跡的專有名詞,選擇直譯可以加速統(tǒng)一和規(guī)范中國文物專有名詞的英譯,提高我國博物館文物英譯的接受度,目的語受眾可以通過閱讀這類解說詞逐漸接受一些專有名詞的表達,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綜上所述,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譯者要充分考慮原語文化內(nèi)涵,在文化維度做出適應性選擇,使譯語能夠準確傳達原文內(nèi)涵。

3.交際維

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qū)崿F(xiàn)交際,其實質(zhì)是交際活動的媒介。翻譯作為一種帶有目的性的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譯者要從目標受眾的角度出發(fā),以原文為基礎(chǔ),重視在目的語情景中實現(xiàn)譯文的預期功能和交際目的(同上, 2011)。在博物館中,翻譯的側(cè)重點應放在交際層面,需要關(guān)注解說詞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英譯中得到體現(xiàn)。例(1):“運河的開鑿和疏通,給南北交流帶來了便利,也給百姓生活帶來了美好(同上,2021)?!?/p>

譯文:“The construction and dredging of the Grand Canal brought forth th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s well as comfortable lives for people(同上,2021).”

在此例當中,“便利”和“美好”兩詞是關(guān)鍵,結(jié)合整個句子,以中文為母語的讀者不難理解其分別代指“便利的交通”和“美好的生活”,而翻譯成英文時譯者如果不能考慮交際層面的適應對等,直譯成“convenience”和“happiness”,外國讀者將難以真正理解這句話所表達的真正含義,達不到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因此不能簡單直譯,而是要根據(jù)交際目的做出一定的翻譯延申,譯文“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和“comfortable lives”準確地表達了原文含義,在目的語情景中實現(xiàn)了交際目的。

例(2):“智慧讓浩蕩流水穿越山嶺,跨過河海,以“運河”的名義,連通五大洲,賦予3000多座城市共同的文化基因(同上,2021)。”

譯文:“Out of wisdom, people made mighty waters pass through mountain ranges, rivers, and seas, connecting five continents in the name of ‘canals’, endowing more than 3000 cities with shared cultural genes(同上,2021).”

在此例當中,“智慧”一詞的翻譯是關(guān)鍵,“智慧”這一抽象概念當然不可以讓流水穿越山嶺,跨過河海,因此此處的真正含義是,人們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出行動。譯文為了達到交際目的,傳達原文真正的含義,將“wisdom”單獨放到句首,強調(diào)其重要性,后面用“people”做主語,方便目的語讀者理解。使解說詞的英譯起到了交際作用,避免產(chǎn)生誤會。

例(3):“往事越千年,波光粼粼的大運河靜靜流淌,柔聲輕訴著這位帝王波瀾壯闊的一生(同上,2021)?!?/p>

譯文:“A thousand years have since elapsed, leaving the shimmering waves of the Canal gently recalling the dramatic life of the emperor(同上,2021).”

在此例當中,“這位帝王”四個字的翻譯頗具爭議,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當然能夠理解此處所說的“這位帝王”是隋煬帝,因此原文沒有添加其他解釋。而翻譯成英文,如果像譯文這樣不添加一些其他注釋,外國讀者將很難理解此處的“the emperor”是泛指還是特指,或者具體指哪位帝王,不能真正理解原文含義,產(chǎn)生誤解。并且原文在這里是想讓讀者能夠體會隋煬帝一生的波瀾壯闊,與歷史人物產(chǎn)生精神上的交流與共鳴,而譯文并沒有達到這樣的交際目的。因此,此句翻譯應當添加對應注釋,說明這位帝王的身份,讓目的語讀者能夠真正理解原文,與原語內(nèi)涵產(chǎn)生共鳴與交流?;谝陨辖庾x,本文給出如下參考譯文:“A thousand years have since elapsed, leaving the shimmering waves of the Canal gently recalling the dramatic life of the emperor(Emperor Sui Yang-excavated the Grand Canal of sui Dynasty).”例(4):“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延續(xù)了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厥兹?運河開通,滋養(yǎng)兆民,鑄就了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塑造了華夏大地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同上,2021)?!?/p>

譯文:“The Grand Canal is culture in the fluid form which extends the brilliant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retrospect of three thousand years shows that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nourished billions of people, and fostered the everlasting patriotic feeling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pattern of diversity in unity of the Chinese culture(同上,2021).”

在此例當中,原文有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抽象概念,英文中沒有直接對等的單詞和短語,因此要進行解釋說明以達到交際目的。就“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這句而言,譯者直譯為“The Grand Canal is culture in the fluid form”,看似做到了對等翻譯,實則并沒有達到交際目的,甚至可能給譯語讀者造成誤解,“文化”這一抽象概念是如何“流動”的?“大運河文化”是以怎樣“流動的形式”延續(xù)中華文明歷史的?此處原文想表達的含義是大運河文化與運河水流息息相關(guān)。運河興,則文化興,運河水流到之處,形成了豐富的大運河文化,運河文化隨著水流的變化而變化。譯文應當對原文的真正含義進行補充說明,簡單解釋以上“流動文化”在原文當中的意思,讓譯語讀者能夠理解原文內(nèi)涵,從而達到翻譯應該承擔的交際作用。再到“鑄就了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這句的翻譯,譯文將“家國情懷”與“patriotic feelings”對等是有失偏頗的。百度百科對“家國情懷”的定義是:主體對共同體的一種認同,并促使其發(fā)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內(nèi)涵包括家國同構(gòu)、共同體意識和仁愛之情。它既與行孝盡忠、民族精神、愛國主義、鄉(xiāng)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tǒng)文化有重要聯(lián)系,又是對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超越。因此,“家國情懷”并不局限于“愛國情感”,其范圍更廣闊。大運河文化多元一體,兼容并包,當然也不僅僅局限于“愛國情感”,此處譯者的譯文過于局限,未能傳達出原文含義,在交際維度未能做到適應轉(zhuǎn)換。基于以上解讀,本文給出如下參考譯文:“The Grand Canal is culture in the fluid form sinc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nal water, which extends the brilliant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retrospect of three thousand years shows that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nourished billions of people, and fostered the everlasting feelings include filial piety, national spirit, patriotism, local concept, and the world for the comm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patten of diversity in unit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通過以上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博物館雖然是一座靜態(tài)建筑,但其起到的文化交流與傳承作用卻不容小覷,其中解說詞就是博物館達到交際目的的重要路徑。人們通過解說詞來了解,研究以及領(lǐng)悟各個展品展區(qū)所想要傳達的內(nèi)容,跨越時空與古人古跡產(chǎn)生交流。生態(tài)翻譯學 “譯者中心”研究認為,譯者是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中心與主宰,是翻譯行為成功的根本因素。譯者要根據(jù)不同的翻譯理論及策略,發(fā)揮個人創(chuàng)造力做出最佳適應與選擇(張夢迪、李虎,2021)。這點運用到交際維時,就是需要譯者轉(zhuǎn)變主體觀念,充分考慮讀者范圍與需求,運用自身創(chuàng)造力合理做出增譯、注釋等適應選擇,從而使目的語讀者通過閱讀譯文能夠真正理解原語想要傳達的內(nèi)容,實現(xiàn)交際目的,在交際維度做到轉(zhuǎn)換適應。比如例一當中,譯者將原文“便利”和“美好”進行具體解釋,譯為“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和“comfortable lives”,讓譯語讀者能夠真正理解原文含義,達到了交際目的。而對于“這位帝王”“流動的文化”“家國情懷”,譯者的譯文則沒能添加相應的解釋或背景介紹,容易讓譯語讀者產(chǎn)生誤會,未能實現(xiàn)解說詞的應有的交際作用。對于這類翻譯,譯者應當增譯有關(guān)抽象概念的解釋和歷史文物等背景知識介紹,以實現(xiàn)解說詞的交際目的。翻譯研究自文化轉(zhuǎn)向之后,突破了傳統(tǒng)的語言文字層面的對等轉(zhuǎn)換,傾向于把翻譯視為一種跨文化的交際行為,形成了以譯者為中軸的多維度交際網(wǎng):作者——譯者,譯者——讀者,作者——讀者(閆維康,2021)。因此,對于博物館解說詞這樣的外宣翻譯而言,譯者更應該把側(cè)重點放在譯文交際目的的實現(xiàn)。美國著名修辭學家肯尼斯·伯克的“認同學說”認為說服是認同的結(jié)果,只有當言談方式被對方認同時,才能達到說服的目的(邱大平, 2018)。由此可見,譯者應該注重培養(yǎng)目標受眾意識,關(guān)注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與需求,使譯文能夠獲得其認同,在交際層面上做到適應性轉(zhuǎn)換,從而實現(xiàn)譯文的文化交流目的。“認同學說”認為說服是認同的結(jié)果,只有當言談方式被對方認同時,才能達到說服的目的(邱大平 2018:108)。由此可見,譯者應該注重培養(yǎng)目標受眾意識,關(guān)注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與需求,使譯文能夠獲得其認同,在交際層面上做到適應性轉(zhuǎn)換,從而實現(xiàn)譯文的文化交流目的。

四、結(jié)語

博物館解說詞的英譯服務(wù)于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因此在翻譯時務(wù)必要考慮到目標受眾的信息期待和閱讀習慣,使譯文在語言、文化和交際維度做到適應轉(zhuǎn)換,能夠適應譯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態(tài)翻譯學突破學科界限,把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結(jié)合起來,從生態(tài)學視角對翻譯進行綜觀的整體性研究,順應了全球性生態(tài)取向,拓展人類的認知視野(黃春芳,2021)。根據(jù)博物館解說詞外宣翻譯的特點,本文選取生態(tài)翻譯學作為理論框架,從語言、文化、交際三個維度探討了博物館解說詞的英譯策略與技巧。首先,就語言維度而言,生態(tài)翻譯學認為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是指譯者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進行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因此,在進行博物館解說詞英譯時,要充分考慮兩種語言在語言維的差異,翻譯時適當整合意群,調(diào)整句子語序。將原文具有中文特色的四字短語英譯為英文句子,并適當添加能夠展現(xiàn)原文邏輯的連接詞和標點符號。如此,可以使譯文準確表達原語含義,符合譯語語言邏輯,適應譯語生態(tài)環(huán)境。其次,就文化維度而言,生態(tài)翻譯學認為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是指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兼具文化意識,要注重雙語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與闡釋。因此,譯者需要根據(jù)原文語境,適當意譯、增譯或直譯,處理好文化差異,從而避免曲解原文,傳達原語文化內(nèi)涵,在文化層面做到適應轉(zhuǎn)換。最后,就交際維度而言,生態(tài)翻譯學認為翻譯作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譯者要重視在目的語情景中實現(xiàn)譯文的預期功能和交際目的。因此,譯者需要從目的語讀者角度出發(fā),轉(zhuǎn)變主體觀念,充分考慮受眾的范圍與需求,運用自身創(chuàng)造力合理做出增譯、注釋等適應選擇,考慮到譯文在目的語情景中交際目的的實現(xiàn),從而充分發(fā)揮博物館一公共文化設(shè)施的傳承與交流作用。目前,博物館解說詞英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解說詞英譯為例,翻譯不足主要集中在文化維和交際維上。由于目前國內(nèi)博物館的外國游客較少,譯者在翻譯時缺乏目標受眾意識,沒有考慮到目的語讀者需求,對于一些歷史典故翻譯缺乏必要的解釋和背景介紹。這需要譯者能夠轉(zhuǎn)變觀念,考慮到其他的游客群體,拓展思維,使解說詞的英譯更好地傳達博物館文化內(nèi)涵和達到交際目的。譯者要充分理解“譯者中心”思想,增強自身在翻譯過程中的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提升自身的翻譯能力,從而得到成功的翻譯(羅迪江,2019)。本文以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為理論框架,選取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這一新建但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博物館解說詞的英譯策略與技巧,以期對提升我國博物館解說詞英譯質(zhì)量有所裨益。

猜你喜歡
大運河英譯譯者
秀美大運河 千年韻古今
華人時刊(2022年21期)2022-02-15 03:42:16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大運河:最后的絕唱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42
要目英譯
社會科學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譯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放歌大運河
民族音樂(2016年4期)2016-12-06 02:50:37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诏安县| 唐河县| 北京市| 东港市| 涞水县| 修文县| 绥棱县| 桃源县| 临泽县| 辽中县| 田林县| 城市| 义马市| 丰都县| 内江市| 兴义市| 玉溪市| 仲巴县| 凉城县| 通辽市| 锡林郭勒盟| 滁州市| 义乌市| 阿巴嘎旗| 彩票| 平凉市| 广水市| 伊吾县| 蒙山县| 东丽区| 德州市| 治多县| 泰顺县| 武鸣县| 葫芦岛市| 广安市| 合水县| 克拉玛依市| 抚远县| 襄樊市|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