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明星,劉淵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
《黃帝內(nèi)經(jīng)》為“醫(yī)家之宗、奉生之始”,構建了中醫(yī)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包含了從陰陽五行、藏象、診法、治療及養(yǎng)生等各個方面的內(nèi)容,現(xiàn)代中醫(yī)學繼承了其中一部分觀點,有一些不被西醫(yī)認可的觀點也逐漸被新的研究結論所證實,其中還有很多觀點今人未能理解,該書至今仍是中醫(yī)學者必讀經(jīng)典著作之一。準確理解《黃帝內(nèi)經(jīng)》的語義,是研精極銳,探幽索隱的基礎,但其年代久遠,詞義古奧,閱讀有較大的難度,有些詞句前人的訓解也存在分歧,有些內(nèi)容雖然從文字上能勉強疏通,但其義理乖違常識,因此,對《黃帝內(nèi)經(jīng)》詞句準確含義的考辨仍是一項歷史遺留的任務,中醫(yī)人不可懈怠。筆者在研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的過程中,對其中兩個詞語的訓釋豁然有悟,分享如下,望同道予以指正。
《重廣補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宋版影印)·四氣調(diào)神大論篇第二》[1]:“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fā),風雨不節(jié),白露不下,則菀稾不榮。”該版本“稾”字的寫法,后世或?qū)懽鳌伴隆保慰潭木肀镜脑矠椤胺X”,這是最接近古本概貌的一個版本,因此本文用之。這一段中“菀稾不榮”一詞,歷來有多種注釋,差異比較大,這些解釋聯(lián)系上下文,文理均不甚滿意,筆者通過廣考經(jīng)籍,反復思索,偶然有得。
1.1.1 枯萎不茂盛
此說以楊上善為代表,他在《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卷第二攝生之二·順養(yǎng)》中注釋道:“菀稾當為宛槁。宛,痿死。槁,枯也。於阮反。陳根舊枝死不榮茂?!盵2]日本仁和寺本《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中“菀稾”寫作“菀槁”[3]?!墩f文解字》訓“槁”字,“木枯也。從木,高聲?!盵4]即楊氏認為“菀稾不榮”當為“宛槁不榮”,意思是枯萎不茂盛。近賢段逸山先生亦認可這種說法[5]。
1.1.2 枯木蘊積而不繁茂
此說以王冰為代表,他在《重廣補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篇》中注釋說:“菀,謂蘊積也。稾,謂枯稾也。言害氣伏藏而不散發(fā),風雨無度,折傷復多,稾木蘊積,春不榮也”[6]。菀稾的意思是枯枝槁木堆積。榮釋為繁茂,與前面所說“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之“榮”意思相同。吳昆、張介賓、高士宗皆本此說注釋。
1.1.3 草木不茂盛
此說以張志聰為代表,他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集注·四氣調(diào)神大論篇》[7]中解釋說“菀,茂木也。稾,禾稈也。上節(jié)言天地之氣不施,則名木多死;此復言四時之氣不應,則草木不榮?!标愋迗@等遵從此說。
第一種解釋,是直接將“菀稾”換成了“宛槁”。
《說文解字》[8]對“宛”字的解釋是:“屈草自覆也?!币馑际菑澢牟葑韵嘀丿B,并沒有“痿死”之意。《詩經(jīng)·唐風·山有樞》[9]“宛其死矣,他人是愉。”《毛傳》[10]:“宛,死貌?!薄夺屛摹罚骸巴?,本亦作苑。”[10]馬瑞辰按:“宛即苑之假借。”而苑有枯病、枯萎含義,如《淮南子·本經(jīng)訓》“百節(jié)莫苑”[10],高誘注:“苑,病也?!盵11]又《淮南子·俶真訓》:“形苑而神壯”,高誘注:“苑,枯病也。”[11]可見,宛本身是“彎曲的草自相重疊”之意,但因假借為“苑”,而有了枯萎、枯死之意。
而“稾”,為“稿”的異體字,后世假借為“槁”,從而有枯禾之意,如《集韻·效韻》:“稾,枯禾”[12]。《漢語大字典》(四川·湖北辭書出版社)解釋“稿”:“干枯。也作槁。”[13]
綜而言之,第一種解釋是通過假借之法:菀→宛→苑(枯死),稾-稿→槁(枯禾),從而把“菀稾”解釋成了“痿死”之意。假借之后,與原字義相去甚遠。清代田晉蕃在《內(nèi)經(jīng)素問校證》指出:“《藝文類聚·治政部》引《淮南》‘松柏箘露宛而夏槁’為楊注之以本,但既云宛稾,又云不榮,語意重復?!?/p>
第二種解釋,與上相似,區(qū)別在于把“菀”解釋成蘊積?!都崱贰?菀)與蘊同?!毕嗨频谋磉_,如漢代劉向《九歎·惜賢》:“芳若茲而不御兮,捐林薄而菀死?!盵14]王逸注:“菀,積也?!笨梢娡醣⑹怯兴?。清代田晉蕃在《內(nèi)經(jīng)素問校證》中云:“蓋上言木之多死,此言草之不榮也,若王注‘稾木蘊積’之解,更失之迂曲矣?!盵15]
筆者認為,這兩種訓解把“菀稾”解釋成枯萎、枯木堆積,“不榮”解釋成不繁茂,不僅“菀稾”與“不榮”語義有些重疊,而且與前面“名木多死”的含義也有重疊。在竹簡為紙,刀錐為筆的時代,如此啰嗦的表達方式,實在難以想象。
而第三種訓解把菀解釋成茂木,這樣“菀稾”,就是木與禾之意,指代草木。但是,“菀”作為“茂木”,不僅與前面“名木”重疊,而且與“不榮”之意矛盾,茂木又如何不茂(其釋“榮”為繁茂)?
菀,《說文解字》:“茈菀,出漢中房陵。”《玉篇·艸部》:“菀,紫菀,藥名?!笨梢?,菀的本義是紫菀,若要表達其他含義,只有通過引申或假借。菀字除了假借為“蘊”以外,還常假借為“鬰”字,《說文解字注》:“菀,茈菀。句。《本草經(jīng)》作紫菀……《詩》‘菀彼北林’‘有菀者柳’,(菀)假借為鬰字”,可見菀字在《詩經(jīng)》中是鬰的假借字。鬰,《說文解字》釋為“木叢生者”,即茂盛之意。因此菀又有了茂盛的意思,如《集韻·迄韻》:“菀,茂也?!?/p>
中藥紫菀之名,《本草綱目》是這樣解釋的:“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蓖鹱秩缜笆?,為“屈草自覆”之意。柔宛,即柔軟而眾多(彎曲重疊)。紫菀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須狀根,根部很軟,藥農(nóng)常將其編成辮狀,然后曬干,藥市據(jù)其形稱為“辮紫菀”,或直稱作“小辮”。紫菀根莖粗短,須根眾多,具叢生茂盛之象。叢生之象與蘊積之象不同,蘊積為無序堆疊,叢生為有序聚集。從紫菀須根叢生之象來看,似也以訓為“茂盛”為優(yōu)。
菀字從“茂盛”解,歷代用例很多,茲舉數(shù)例如下。
《詩經(jīng)·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鳴蜩嘒嘒?!编嵐{:柳木茂盛則多蟬。
《詩經(jīng)·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毛傳:菀,茂木也。
《詩經(jīng)·大雅·桑柔》:“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泵珎鳎狠遥?。
《楚辭·九嘆·憂苦》(漢·劉向):“登山長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頹兮?!睎|漢王逸注:菀,盛貌也。
元代揭傒斯《重建濟州會源牐碑》:“汶泗之會,有截其牐(即閘),有菀其樹,功在國家,名在天下,永世是度?!盵16]今人高建軍在《濟寧運河詩文集粹》中解釋道[17]:“有,形容詞頭。截,整肅貌。菀,茂盛?!?/p>
明代徐渭《又啟嚴公》:“枯林再菀,涸轍重流。”[18]
清代毛國翰《除夕》詩:“但勵貞松操,焉知有菀枯?!盵19]
現(xiàn)代亦有人用此意,如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20]:“意者往之見戕賊者深,因?qū)㈤L槁枯而不復菀與?”
稾,《說文解字》:“稈也。從禾高聲”,稈同“桿”,《說文解字》釋為“禾莖也”,即谷類植物的莖?!俄崟罚骸昂糖o為稾,去皮為秸”[21]??梢姺X的基本含義是禾桿、禾莖,與“稿”為異體字,可本清代張志聰、田晉蕃的訓解,引申為禾本植物的代稱。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揭車衡蘭,稾本射干。”[22]所列為四種香草名。其中稾本草名,葉呈羽狀,夏開白花,根似川芎,可入藥,本草書作“藁本”?!侗静菥V目》引唐代蘇恭語:“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根之上,苗之下,即中間莖的部分?!氨尽钡囊馑紴椤扒o”。稾本,即禾莖。這里的稾,就是禾的代稱?!稘h書·蕭何傳》:“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為獸食。”[23]此段之“稾”,《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之為“稻草”。
至于榮字,《爾雅·釋草》“木謂之華,草謂之榮”,意思是木本植物開花叫華,草本植物開花叫榮?!拜曳X不榮”合起來可以解釋為:茂盛的禾苗不開花。這是描述惡劣的天氣導致茂盛的禾苗停止生長而不開花。
結合上下文來看,上文“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講了天地上下之氣不相交通,則萬物之生命不能受惠,而出現(xiàn)大樹多死(名木多死);接著又云:“惡氣不發(fā),風雨不節(jié),白露不下,則菀稾不榮”,是說濁氣不散,風雨失調(diào),甘露不降,而茂禾不花(菀稾不榮)。前后形成互文,即白露不下,交通不表,惡氣不發(fā),風雨不節(jié),導致大樹多死,茂禾不花。文義通暢,句式相類??梢姡选拜曳X不榮”,解釋成“茂盛的禾苗不開花”,是恰當?shù)摹?/p>
《重廣補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宋版影印)·生氣通天論第三》:“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盵1]句中“失其所”,歷代注家訓解多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兩種。
唐代王冰解釋說:“天失其所,則日不明;人失其所,則陽不固?!鼻宕鷱堉韭敻鞔_地解釋為“失其所居之位”,“所”被解釋為“處所”,或“場所”。為大多數(shù)注家所接受。
《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卷三“調(diào)陰陽”篇:“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行,獨壽不章”,“所”字直接作“行”。明代醫(yī)家樓英說:“人之陽氣猶天之日光,人失陽氣,而知覺運動視聽言嗅靈明隳壞不彰,壽命易折,猶天之失光明,則萬物無以發(fā)生也?!盵24]郭靄春所著《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語譯》也采用這種觀點,“所”被解釋為“運行”。
把“所”解釋為“場所”,如王冰在《重廣補注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所訓解的“天失其所”“人失其所”,語句雖然通順,但義理仍然難以理解。天或日如何失其場所?人或陽氣又如何失其處所?晦澀難明,讓人似懂非懂,雖有注釋,等于沒有。把“所”解釋為“運行”,義理通暢,但這種解釋是立足于把“所”字硬生生地換成了“行”,其依據(jù)也僅僅是《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沒有立足于文字解釋,仍覺有些遺憾。
所,《說文解字》:“伐木聲也?!鼻宕斡癫米ⅰ胺ツ韭暎舜俗直玖x。用為處所者,假借為處字也”[25],可見其本義為伐木聲,假借為“處”,又有處所之義?!稘h字源流字典》認為,“所”由處所之義,又引申為“位置”“地位”,進而又抽象化,表示“宜”“適宜”之意。如《周易·系辭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26],各得其所猶各得其宜?!蛾套哟呵铩?nèi)篇問下》:“得之時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27],張純一注:“所,猶宜也?!薄稌x書·卷79列傳第49謝安傳·謝玄》:“又泰山太守張愿舉郡叛,河北騷動,玄自以處分失所,上疏送節(jié),盡求解所職?!盵28]。處分失所猶處置失當?!稌x書》“處分失所”的句式與《內(nèi)經(jīng)》“失其所”的表達非常相近,可以佐證這種表達方式。
如果把“失其所”解釋為“失其宜”,通俗一點講,也就是失其常,則道理順達,很容易理解?!瓣枤庹?,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即人與陽氣,若天與日,日失其常,則天境暝昧;陽氣失常,則壽命易折或功能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