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偉
(江蘇省連云港外國語學校,江蘇 連云港 222000)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的重要要內容,生物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對生物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探索熱情,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深化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改變教師上課講、學生課后做作業(yè)的被動局面,新課程背景下的生物學習,教師必須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來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但從實際開展的情況來看,還有部分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忽視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仍然一味地按照“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不僅無法使學生有效融入課堂學習氛圍當中,還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生物知識學習的興趣.“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嚴重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善于思考的主動性,對于學生綜合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造成了極大阻礙.
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生物課程對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要求比較高,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會涉及諸多的實踐操作活動,許多知識必須通過學生親身操作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一味地按照傳統的書面授課方式進行生物課程教學,根本沒有辦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只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才能真正地實現新課程的教學要求.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仍然以口頭授課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并未向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環(huán)境,使得學生們沒有辦法通過實踐來深化生物知識和原理,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仍然停留在非常淺薄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中,缺乏學生的主動探究和驗證知識的過程,缺乏學生自身實踐驗證的學習,導致最終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生物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常常被忽略.教師在教學中只會一味地按照教學計劃將要傳授的知識強硬地塞給學生,按照自己的教學進度要求學生展開知識學習,并不懂得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及需求出發(fā)適當調整學習進度.許多教師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的方式也主要以課后練習題練習為主,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非常少,不懂得主動帶領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使得學生們形成了依賴于教師學習的不良習慣,一旦脫離教師的指導,便不知如何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不懂得如何制定個人學習計劃和完成任務.
由于傳統教學評價體系的局限性,導致部分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致使課堂成為了理論知識灌輸的主陣地,教師的“一言堂”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新課改讓教師們學習到了更新的教育理念,更先進與更科學的教育形式也為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啟發(fā)式提問便是其中之一.啟發(fā)式提問是師生之間主體轉換的一種探索,同時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式之一.初中生物教師需要從自身教育實踐出發(fā),在啟發(fā)式提問中發(fā)展學生思維,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人的起源和發(fā)展》為例,初中學生在一些基礎認知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并且在其他渠道對人類的起源也有較為基礎的理解,鑒于此情況,可以提問學生:“你們認為人類是從何而來的呢?”通過提問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進化論”有基礎性的了解,清楚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也有少部分學生思維較為發(fā)散,針對“女媧造人”“上帝造人”等發(fā)表了見解.之后,通過數字資源為學生展示了4種現代類人猿的圖片,并提問學生:“你們能結合圖片概述人類起源與發(fā)展過程中自身形態(tài)與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嗎?”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以圖片為參考學習教材中所提到的知識.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循序善誘下學會思考,進而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為其之后的學習能力提高奠定基礎.
學習能力的提高絕不僅僅是通過教師指導與自身經驗探索就能夠實現的.每個學生對學習有著不同的見解,同時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探討,在多維度的思考中反思與成長.同時,小組合作還能夠讓學生針對不同的問題探討出不同的解題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fā)散,更有助于其思維發(fā)散能力的提升,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傳染病及其預防》的教學實踐中,可與通過肺炎疫情的防治,作為了課堂導入的切入點,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疫情的病因、傳播途徑以及預防措施.要求小組內的學生通過分工合作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且在相互探討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疫情的傳播與危害,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使其在合作探究中形成更科學的認知.如在探究肺炎疫情的病因中,就為學生布置了“肺炎與SARS致病機理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理導致肺炎比SARS有更強的傳染性?”的問題.因為問題較大、較深,就讓小組內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資料的收集,并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解與分析,使其了解傳染病的特點以及傳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通過此方式讓學生在小組探討中做好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并有效提高了其自主學習、分析能力.由于每一位學生的思維認知是不同的,所以資料收集的方向與內容也是不同的,豐富的資料不僅能夠拓寬學生們的認知,還能夠讓學生在不同角度中合作探究.例如在探究如何預防疫情的時候,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與思考,如“政府角度、企業(yè)角度、學校角度、個人角度”等,并引導小組學生針對不同角度進行交流與探討.通過此方式既提高了小組內學生的資料收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關注健康和樹立健康生活態(tài)度的意識,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并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健康.
生物學習的作業(yè)和考試中,學生出現錯誤是正常的,要幫助學生知道出現學習錯誤的原因,幫助學生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并及時糾正錯誤.對于生物學習中作業(yè)和考試中的錯誤,可以通過錯題整理和訂正去加深學生的認識.錯題整理不僅是讓學生在錯題中反思,更重要的是通過不同方面的教育指導讓錯題訂正成為推動學生思維成長與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主要形式.要想實現這一點,教師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整合錯題資源,同時探究新的錯題資源利用形式,讓錯題資源更豐富,也讓學生在更加豐富的錯題中實現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在教學實踐中會發(fā)現,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針對錯題進行反思,并且能夠做到錯題的收集與整理.有許多學生不重視錯題訂正.針對此,可以為學生布置“整理錯題集”的任務.
首先讓學生將課后練習和各種測試中所出現的錯題進行了整理.通過為學生布置“錯題集”的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但是,初中學生自制力較差,在無人監(jiān)督下很難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情,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監(jiān)督學生錯題集的整理,要定期開展錯題集收集和訂正的評比活動,讓班級學生從錯題集的整理、內容、結構等方面進行評分,分數最高的學生則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除此,教師還可以在課上開展前后桌、同桌相互交換錯題集的活動,使其在相互交換的過程中找出共同的錯題,并針對錯題進行探討.
其次,可以讓學生在錯題旁寫出錯誤的原因,并用紅筆注釋.在課堂上挑選學生讓其針對自己認為較難的題進行分享,并通過講解注釋的方式解決大家的疑惑.
最后,讓學生選出較為典型的錯題進行模仿,并利用學生所出的題和學生的錯題設計了測試卷.因為錯題整理是一個長期性的活動,所以學生能夠在長期的實踐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錯題的利用以及課上監(jiān)督方式也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生物學科具有鮮明的生活性,動物、植物的繁殖和生長與學生的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做好教育與生活的連接既是教育資源延伸的體現,也是教育范圍拓展的體現.聯系生產和生活實踐,是生物教學的重要途徑.在以往的教育實踐中,過于理論化的內容會導致教學較為抽象,學生學習到的也只是“文字”知識,降低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也讓生物成為了只有在試卷上才能體現價值的學科.聯系生活,讓生物融入學生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讓生物知識點更生動更直觀,還能夠引導學生主動觀察與思考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在面對難題時,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索解決問題.通過此方式,不僅僅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探究意識與觀察能力都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冊《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為例,這一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保障教學效果,可以結合社會熱點話題為學生提出一些思考問題,通過熱點調動學生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通過環(huán)境保護等熱點將生物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提問學生:“大家都說方便面沒有營養(yǎng),這是真的嗎?”通過熱點話題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集資料的方式調查方便面中的物質.之后,又結合最近的“減肥、碳水、熱量”等熱點話題為學生布置了調查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都包含哪些營養(yǎng)物質,其熱量是多少,等等.還可以讓學生整理好人體所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和日常飲食中所包含的營養(yǎng)物質的數據,讓學生通過數據論證盲目節(jié)食是不可取的這論題,并讓學生結合數據資料制定“減脂餐”.通過熱點話題既將生物與生活聯系在了一起,更具趣味性的話題還激發(fā)起了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此外,給學生布置“構建健康飲食結構圖”的課后任務,讓學生在了解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之后,結合日常飲食中所包含的營養(yǎng)物質資料對健康飲食結構圖進行合理規(guī)劃.通過此方式引導學生收集并整理大量的數據,在豐富數據輸入中提升其生物核心素養(yǎng),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發(fā)現其中的生物知識,在進一步的探索與思考中實現其自主學習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