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自然角是幼兒近距離接觸自然的區(qū)域,自然角中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幼兒探究的源泉,也是幼兒園課程中有益的內容。在自然角的創(chuàng)設中,我們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探索自然角與課程的關系,充分發(fā)揮自然角的價值,促進幼兒多元經驗的獲得與發(fā)展。
一、從幼兒需要出發(fā)
幼兒喜歡的自然角是什么樣子的?每個班級自然角的設置都應該一樣嗎?幼兒自己可以創(chuàng)設自然角嗎?自然角與幼兒一日生活之間有怎樣的聯(lián)系?我們不斷優(yōu)化班級自然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重視幼兒在自然角中的自主探索和表達,讓自然角與幼兒的一日生活產生聯(lián)系,以實現自然角教育價值的最大化。我們始終從幼兒需要出發(fā)進行探索,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總結經驗。
1.合理安排空間
以往,班級自然角的空間位置一般由幼兒園做整體規(guī)劃,因而容易形成班與班雷同的現象。而今,我們基于動植物對生長環(huán)境的需求,從自然角的位置是否有陽光、光照時長夠不夠、通風性好不好等角度去思考自然角的空間位置和布局是否合理,并據此進行調整。為此,有的班級將自然角調整到光線較好的走廊,有的班級將自然角調整到靠近窗戶的位置,有的班級將自然角調整到陽臺上,等等。這樣的調整優(yōu)化了動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也促使幼兒關注動植物的生長與自然條件之間的密切關系。
以往,班級自然角的空間較小,僅由幾個階梯式的置物架構成,不能滿足幼兒在其中開展勞動、探究等多種活動的需要。而今,我們改變了原先“角落式”“半封閉式”的空間布局,以開放的思路延展自然角的空間,擴大可供幼兒觀察、操作的空間,甚至還根據需要適當向教室內部延展,從而增加幼兒與自然資源接觸的頻率。
以往,教師會用低矮的木樁、圍欄將班級自然角進行圍合,在視覺上形成“角”的概念,但是這樣的圍合也把幼兒“攔”在了外面,減少了幼兒學習的機會,不便于幼兒觀察、探究、記錄。而今,開放式的自然角更能滿足幼兒積極參與的愿望。我們在劃分和布置自然角內部空間時,充分考慮幼兒實際的操作需要,而不僅僅為了美觀。有的班級還根據需要將自然角延展到教室里,增進了幼兒與自然角的互動。比如,幼兒帶來了一些熱帶魚,他們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熱帶魚更適合在室內飼養(yǎng),于是就把熱帶魚養(yǎng)在教室里,后來還給魚缸增加了加氧加熱等裝置。又如,植物不僅僅擺放在固定的架子上,班級區(qū)域的柜子上、窗臺上、娃娃家的桌子上等室內環(huán)境中也穿插擺放了一些觀賞性強的植物。
2.增加活動時間
以往,幼兒進入自然角開展活動的時間有限,一般只在早晨入園時、放學離園前、自由活動時進入。零散的活動時間不能充分滿足幼兒探索、勞動等需要。我們認為自然角和語言區(qū)、生活區(qū)、美術區(qū)、益智區(qū)等同樣重要,所以,我們營造寬松的氛圍,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進入自然角進行探究。以往,自然角只作為獨立的區(qū)域而存在,幼兒很少在這里持續(xù)開展活動。而今,我們充分發(fā)揮自然角的作用,將自然角的活動和班級的其他區(qū)域活動、游戲活動相結合,這樣幼兒在自然角中感知、操作、體驗的機會就增加了。同時,我們也把自然角的創(chuàng)設理念滲透到家庭中,引導家長在家中設立自然角,與孩子一起開展種植活動、飼養(yǎng)活動、自然觀察活動等,以增加孩子親近自然的機會。
3.重視表達表征
在自然角中,我們通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材料投放,鼓勵幼兒積極探索,記錄自己的發(fā)現,提出自己的疑問,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支持他們發(fā)生深度學習。為了滿足幼兒實際操作的需要,我們準備了小型桌椅作為操作臺面,從而讓幼兒有了靜心操作的空間。我們還準備了筆、記錄表、記錄本、電子錄音設備等便于幼兒記錄的工具。這樣的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著幼兒可以走進去、坐下來,進行觀察、操作與表達,意味著幼兒在其中可以進行更多元的活動,獲得更豐富的經驗。我們不僅讓幼兒一起參與自然角的規(guī)劃,還通過呈現觀察記錄、照片、繪畫作品等方式,將幼兒選擇動植物的過程、種植養(yǎng)殖的過程、探究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視化,以便幼兒知道活動的目的和內容,分享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為此,我們不僅利用自然角墻面進行展示,還提供可移動的展示架與展示板,將幼兒的表達表征展示在便于幼兒觀察的位置,以促進幼兒與同伴的互動和分享,提升幼兒的經驗。
4.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我們會在自然角投放必要的便于幼兒獲取的材料和工具,幼兒可以充分利用材料和工具感知、操作和體驗。
自然角為幼兒提供了很多勞動的機會。種植、修剪、澆水、換水、喂食、打掃等都需要適宜的工具,我們通常會提供各種口徑的容器、勺子、安全剪刀、手套、掃把、鏟子、耙子等。幼兒在勞動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動植物的生長特點和習性。
大蒜一周能長多高?剛剛長出的小芽是什么樣子的?不同植物的葉子有什么區(qū)別?風信子和洋蔥要怎樣分辨?蝸牛是怎么睡覺的?金魚會冬眠嗎?小兔子吃了那么多東西,體重有沒有增加……自然角中的動植物就是很好的課程資源,幼兒會在觀察中萌生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能推動幼兒持續(xù)探究。我們通常會提供卷尺、小棒、吸管、放大鏡、手電筒、電子秤等工具來支持幼兒的探究,推動幼兒的深度學習。
比如,中班幼兒發(fā)現每到周末就無法為植物澆水,于是展開了探究活動,他們采用多種材料,嘗試了很多方式,經歷了各種失敗,最后制造出一架簡易的“自動澆水器”。之后,他們進一步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改進“自動澆水器”,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和創(chuàng)造的價值。
二、搜集與利用自然資源
自然角中可以有哪些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從哪里來?以往,自然角中的自然資源通常是由教師按照觀賞類、種植類、飼養(yǎng)類等類別去采購的,也有一些是家長平時零星地讓幼兒帶到幼兒園來的。而今,我們不斷拓展自然資源的視域,搜集和利用園內外的自然資源,以豐富班級自然角環(huán)境。
1.注重搜集身邊的自然資源
自然角中的自然資源主要來源于幼兒園內的自然資源和周邊的自然資源,而不是主要從市場采購或由家長提供。我們應拓展對自然資源的認識與了解,讓搜集本身成為可令幼兒獲得有益經驗的課程活動。比如,我們清點園內的樹木資源,發(fā)現共有27種喬木、19種灌木,僅桂花樹就有32棵,其中還包含不同品種。這些自然資源是幼兒園特有的,與之相關的樹葉、樹皮、果實等自然物就成了自然角中可供幼兒觀察、探究的材料。又如,在以“草”為主題的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尋找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草,而幼兒尋找的過程既是觀察與探究的過程,也是與大自然建立情感的過程。通過在園內外搜集,幼兒發(fā)現有艾草、含羞草、四葉草、狗尾草、地毯草等不同的草,他們把各種各樣的草移植到自然角中進行更充分的觀察。不僅如此,他們還用草裝點環(huán)境,飼養(yǎng)了兔子等食草動物。教師還適時提供了各種草制品供幼兒欣賞,讓幼兒感受自然之美。由此,幼兒萌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展了深入的探究。
2.建立與種植園地的密切聯(lián)系
我園有約600平方米的種植園地,班級自然角與種植園地之間可以產生哪些聯(lián)系呢?對于幼兒來說,班級自然角的優(yōu)勢是距離最近、便于觀察、易于發(fā)現其中的變化,能夠為種植園地中的種植活動積累經驗。所以,我們嘗試讓自然角和種植園地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比如,可以先在自然角中育苗,再將苗移植到種植園地中;可以在自然角和種植園地同時種植某些植物,進行對比觀察;可以將在種植園地發(fā)現的動物和收獲的植物帶入自然角中進行進一步的觀察與探究;可以把在種植園地需要用到的經驗先行在自然角里實驗;等等。比如,有一次,大班幼兒為了在種植園地搭建蔬菜棚,先在自然角的種植盆里進行搭建,等積累經驗后再到種植園地進行實踐。又有一次,幼兒去種植園地觀察時,發(fā)現雨后植物上有蝸牛,于是提出問題:“蝸??梢燥曫B(yǎng)嗎?它需要什么樣的生活環(huán)境?”在教師的支持下,幼兒開始在班級自然角飼養(yǎng)從種植園地搜集來的蝸牛。他們讓蝸牛生活在透明的容器里,通過持續(xù)的觀察、猜測、驗證,了解了蝸牛的習性及其與植物的關系。
三、建構自然角活動與其他活動的關系
在實踐中,我們從課程的視角進一步發(fā)掘自然角的價值,讓自然角與幼兒其他的活動建立聯(lián)系,與幼兒的一日生活有機融合。
1.自然角活動與主題活動的關系
以往,自然角通常只是作為獨立的區(qū)域而存在,與主題活動的實施之間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而今,我們將主題活動的內容滲透到自然角中,既豐富了主題活動的內容,又為幼兒在主題活動中進行深入探究提供了支架。比如,在主題活動“我是勞動小能手”中,幼兒在自然角探索有哪些勞動內容、怎樣勞動更好,為更好地管理動植物積累了經驗。又如,在主題活動“拜訪大樹”中,幼兒從大自然中搜集了樹皮、樹枝投放到自然角中,從而對大樹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2.自然角活動與其他區(qū)域活動的關系
以往,幼兒將自然角中的自然資源拿到別處使用是不被允許的。而今,幼兒可以根據需要把它們拿到班級其他活動區(qū)使用。比如,可以把觀賞區(qū)的植物放到“娃娃家”中欣賞,用以裝飾“娃娃家”;可以將自然角中的花卉移到美工區(qū),作為欣賞的材料和寫生的對象;可以把展示在自然角中的果實帶到科學區(qū)進行觀察和探究;幼兒收集來的放在自然角的自然物(落葉、凋零的花瓣等)同樣也是美工區(qū)中有用的材料;等等。自然角的生態(tài)式環(huán)境也常常使幼兒產生美妙的聯(lián)想,把這里視作游戲的場景,生發(fā)游戲內容。比如,教師在自然角創(chuàng)設了“花園小屋”,幼兒利用“花園小屋”玩起了“書吧”的游戲。又如,幼兒借用自然角中的綠植營造了野餐的游戲場景,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
3.自然角活動與親子活動的關系
以往,我們只是請家長幫助搜集自然角中需要的自然資源,并沒有讓家長共同參與自然角的活動。而今,我們利用家長每日接送環(huán)節(jié),引導家長和孩子共同關注自然角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共同參與對動植物的觀察和探究,讓自然角成為增進親子互動的有益空間。比如,在幼兒自制“自動澆水器”時,家長也參與進來,使幼兒獲得了豐富的經驗,也促進了幼兒與同伴的分享。又如,寒暑假來臨之際,我們請家長和孩子參與動植物領養(yǎng)活動,增進了家園的互動。不僅如此,我們還將幼兒園“通過自然角開展自然教育”的理念輻射到家庭中,引導家長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科學領域“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的目標滲透在帶領孩子搜集自然資源、豐富種植養(yǎng)殖經驗以及開展其他與自然相關的探究活動中。比如,我們鼓勵家長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積極搜集自然資源以充實家庭和幼兒園的自然角。又如,我們鼓勵家長和孩子在家中同步飼養(yǎng)蠶寶寶、螺螄等,讓孩子將在家中獲得的經驗遷移到幼兒園的飼養(yǎng)活動中,更好地照顧小動物,從中感知動物生長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懂得尊重和珍惜生命。
在課程的視野下,自然角中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資源搜集、充分探究等都是重要的課程內容。我們充分發(fā)揮自然角的價值,讓幼兒在這里與自然相遇,讓這里成為幼兒生活和學習的有益空間,給幼兒帶來更豐富的活動、更多元的經驗、更融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