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商王世系研究及《史記》點校等相關(guān)問題評議

2023-07-22 03:03:04韓江蘇
殷都學(xué)刊 2023年2期
關(guān)鍵詞:商王先王卜辭

韓江蘇

(安陽師范學(xué)院 甲骨學(xué)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安陽 450002)

甲骨文發(fā)現(xiàn)后,學(xué)者們利用甲骨卜辭及《殷本紀》等先秦秦漢典籍,開展商王世次研究,關(guān)乎商代宗法制度、甲骨卜辭斷代、商朝特殊歷史事件的正確認識、古代典籍校勘及標(biāo)點、商代歷史研究方法等問題。

二十世紀初,羅振玉的甲骨文字考釋、王國維的商史研究,郭沫若曾給予高度評價:“謂中國之舊學(xué)自甲骨之出而另辟一新紀元,自有羅王二氏考釋甲骨之業(yè)而另辟一新紀元,絕非過論?!?1)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171頁。在羅、王二氏研究基礎(chǔ)上,學(xué)者們利用甲骨卜辭與《殷本紀》中商王名號與世次對證研究,證實了《殷本紀》所載商王世次大致不誤,僅個別王世“小有舛駁”,并對此訂正。然而,李學(xué)勤用王國維考訂“三報”甲骨的同文卜辭,否定王國維考訂的“祖乙為中丁之子”觀點;(2)李學(xué)勤:《一版新綴卜辭與商王世系》,《文物》2005年第2期。侯乃峰以“本校法”局限性適用原則,否定王國維“三報”世次研究結(jié)論。(3)侯乃峰:《〈史記·殷本紀〉“三報”世系次序再議》,《歷史研究》2016年第4期。究竟是王國維等學(xué)者研究有誤,還是今人誤讀甲骨卜辭及商史研究成果?本文不揣淺陋,擬就此一陳管見,以求教于同仁。

自上甲以上,雖有高祖夒(《屯南》4528)、高祖王亥(《合集》32083)、高祖河(《合集》32028)這樣的高祖出現(xiàn)在甲骨卜辭中,因其世系不相連貫,受篇幅所限,本文不作討論。

以上甲至帝辛世系研究為序,就甲骨文發(fā)現(xiàn)以來商王世系考訂及相關(guān)問題評議。

一、上甲六示及相關(guān)問題論

自上甲至于主癸六世,見于文獻典籍,也被甲骨卜辭所證實?!兑蟊炯o》載:

微卒,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報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為成湯。(4)《史記》卷3《殷本紀》,中華書局,1959年,第92頁。下文該書頁碼均據(jù)此版本。

《國語·魯語上》:

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5)上海師范大學(xué)古籍整理組:《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66頁。

《魯語》所載上甲稱上甲微?!兑蟊炯o》中“微”指上甲,“三報”指“報丁、報乙、報丙”,“二示”即主壬、主癸。其順序為:

上甲(微)1——報丁2——報乙3——報丙4——主壬5——主癸6

這是《史記》記載的上甲至主癸六世父子相承的世次。文獻所載上甲六世與甲骨卜辭中他們的祭祀順序不同。關(guān)于甲骨文中上甲六示的研究是從羅振玉、王國維開始的。

(一)羅振玉對“三報”名號考證

(二)王國維對“三報”世次考訂

(三)郭沫若等對“三報”世次補充研究

在王國維拼合基礎(chǔ)上,董作賓又拼合一塊,即今《合集》32384,卜辭如:

(2)甲戌翌上甲,乙亥翌報乙,丙子翌報丙,〔丁丑翌〕報丁,壬午翌示壬,癸未翌示癸,〔乙酉翌大乙〕,〔丁亥〕翌大丁,甲午翌〔大甲〕,〔丙申翌卜丙〕,〔庚子〕翌大庚?!逗霞?5406、《粹》113(黃組)

(3)甲寅上甲翌,乙卯報乙翌,丙辰(報丙翌)?!逗霞?9455、《粹》114(黃組)

(4)上甲、報乙、報丙、報丁、壬?!逗霞?9811反(師組)

圖1 《合集》32384

王國維以今《合集》32384版上同版甲骨、同一條卜辭中先公先王祭祀順序,校正《殷本紀》所載上甲至于主癸六世世次,這一研究方法和成果,得到了當(dāng)時學(xué)術(shù)界認可。郭沫若贊同王國維觀點,于《粹編》序謂:“《史記·殷本紀》敘殷之先世,于上甲微之后,次以報丁、報丙、報乙、主壬、主癸。而本編第一一二片之甲乙二分,乃王氏由羅氏及戩壽堂藏片所復(fù)合,其先公之次,則為上甲、報乙、報丙、報丁、示壬、示癸。數(shù)千年來史籍之誤謬,得此而一舉廓清……今本編復(fù)得第一一三片……亦正為上甲、報乙、報丙、報丁、示壬、示癸。又有第一一四片,雖字缺橫畫而辭亦不全,唯報乙亦次于上甲。是則報乙之次上甲,共得三例,而《史記》之誤為絕對無疑矣?!?13)郭沫若:《殷契粹編》,科學(xué)出版社,1965年,“序”第8頁。董作賓在《殷歷譜》中對(2)、(3)兩版甲骨卜辭分析時指出:“此兩版既非卜辭,當(dāng)是練習(xí)書契者之所為,練習(xí)者必有藍本,其藍本為何?蓋第五期祭祀時之‘典冊’與?”(14)董作賓:《殷歷譜》,見《董作賓先生全集乙編》,藝文印書館,1977年,第77頁。(4)辭是《殷虛文字甲編》第2333版(2332版背面),作者在解釋(第2332、2333)此版時謂“本辭橫刻,蓋亦習(xí)書者所為?!?15)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1年,第293頁。該版特征:上面沒有鉆鑿,可見,它不是占卜后才刻寫文字的?!吧霞字寥伞蔽淖殖仕椒较驒M刻在牛肩胛骨中部,與一般占卜文字刻寫格式不同??梢?報乙、報丙、報丁祭祀順序與《殷本紀》所載“三報”世次不同。

(四)當(dāng)時學(xué)界的評價

王國維對“三報”世次考證,得到學(xué)術(shù)界的廣泛肯定,疑古學(xué)派代表人物顧頡剛謂:“王氏研究甲骨文字的貢獻,主要的是在證史。例如《先公先王考》對殷代世系的考證多數(shù)精確……《史記·殷本紀》報丁、報乙、報丙之次,當(dāng)為報乙、報丙、報丁之誤?!?16)顧頡剛:《當(dāng)代中國史學(xu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02頁。陳夢家在總結(jié)這一階段有關(guān)此研究成果時謂:“羅氏用《殷本紀》和卜辭對照,可以對證出大多數(shù)的王號,如以主壬、主癸對照出示壬、示癸……這些是對的。這種方法是有其極限的……這種是王號與王號的對照法,還不是世系與世系的對照法……商殷世系的條理,《殷本紀》世系的證明,有賴于王國維的系統(tǒng)的研究……但我們也不能抹殺了羅氏在為這項研究開辟了道路所作的貢獻,即對實物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審定,對于文字的考釋和書本的初步引證,都是為了這項研究準備了有利的條件。”(17)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中華書局,1988年,第334頁。陳夢家對甲骨文發(fā)現(xiàn)早期有關(guān)商王世系研究,不僅贊成羅氏《殷本紀》和卜辭中“王號與王號”對照研究,而且更贊成王國維“世系與世系”對照法研究。羅氏、王氏由此開中國古史研究 “二重證據(jù)法”先河。

王國維當(dāng)年以甲骨卜辭中上甲至于示癸的祭祀順序來校正司馬遷所載《殷本紀》商先公世系,郭沫若不以為誤,反而補充所見甲骨材料力證王國維觀點正確,陳夢家對王國維的研究結(jié)論給予高度評價。究其原因,這與中國古代人倫長幼之道觀念相關(guān)。

(五)長幼有序與祭祀順序論

從以上引文看出,王國維是把卜辭中自上甲至報丁的祭祀順序直接對應(yīng)為商先公先王的世系次序。其依據(jù)應(yīng)是:1.甲骨文出土于商代后期都城,可以確證甲骨文是在位商王占卜遺留。2.“子雖齊圣,不先父食久矣”(《左傳》文公二年),受中國古代祭祀思維方式影響,可以判定祭祀順序與王位相承順序一致。如果報丁是上甲之子,報乙之父,報丙之祖父,而報丁在報丙之后受祭祀,與祭祀禮制相悖,故“報乙—報丙—報丁”祭祀順序也是父子相承世系次序。上引(1)辭中,從上甲到祖乙的順序,可以說是按照世系(以即位順序)而祭祀的,但因“(大乙)、大丁、大甲、(大庚)” 等先王文辭殘缺(下面一塊由董作賓綴合),自然無法清楚殘缺先王的數(shù)量或次序,而上甲三報二示先公名與《殷本紀》相同,僅“三報”順序有別,在位時王對其先祖即位順序的記憶或記錄,自然比千年之后司馬遷所依據(jù)的史料更準確。盡管如此,“世系與世系”對照研究,存在局限性。

(六)“世系與世系”對照法局限性論

王國維用《殷本紀》中記載的商王世系,與商先公先王在合祭卜辭中的祭祀順序?qū)?yīng)研究,以確認商代歷史上真實的商王世系,今天看來,存在著局限性,它僅適用于上甲至示癸六世的考證?!兑蟊炯o》所載商王世次,自上甲至帝辛的王位傳承,不僅有父子相繼,而且有兄終弟及。甲骨文中,中壬、沃丁、廩辛三位先王沒有出現(xiàn)。合祭卜辭中,在世商王可根據(jù)祭祀目的、種類、規(guī)模,有選擇性地挑選商先王、先妣祭祀;被祭祀的先公先王也不是按照即位先后依次受祭;祭祀順序有順祀、逆祀、誤刻;不同類型卜辭祭祀要求、標(biāo)準不同。因此,把甲骨文商先王祭祀順序與商王世次全部對應(yīng)研究,具有局限性(相關(guān)論證見下文)。但王國維考證的上甲六世世次結(jié)論是對的,它被后來的周祭研究成果所證實。

(七)周祭順序與商王世系論

周祭順序確定的原則,董作賓等曾加以論述。(22)董作賓:《殷歷譜》,第80頁。今以常玉芝論述總結(jié)于下:(一)周祭先王時,祭日的天干日必與王名一致,周祭先妣時,祭日的天干日必與妣名一致。(二)周祭先王是以其即位次序的先后進行安排的,先即位為王者先被祭祀,后即位為王者后被祭祀。(三)先王無論直系、旁系,甚至曾立為太子、但未即位者全部予以祭祀;先妣卻是只有直系先王的配偶,并曾立為正后者才能入祀,祭祀次序的安排又都是以所配先王的次序為準的;對近世直系先王還特別進行單獨祭祀。(四)周祭先公自上甲開始;先王從大乙開始;先妣自示壬之配妣庚開始。(23)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20、408、70頁。根據(jù)周祭原則,排出的周祭先公先王次序應(yīng)該是真實的商王世系。

然商代王位繼承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等形式。故商王世次與甲骨文中周祭商王次序有一定區(qū)別。世,段注:“父子相繼為一世?!?24)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89頁。世系也稱世次,即一姓世代相承的系統(tǒng),也是一姓男性子孫排列的次序。在周祭先公先王次序基礎(chǔ)上,學(xué)者們根據(jù)《殷本紀》等古籍考定各先王之間輩分,得出的世次便是歷史上真實的商王世次。

按照商王世次排列的商先王牌位供奉于宗廟中。因為宗廟是國家政權(quán)的象征,擁有宗廟祭祀權(quán)是擁有國家政權(quán)的象征。《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衛(wèi)獻公被逐在外,向大臣寧喜請求時謂:“(衛(wèi)獻公)茍反,政由寧氏,祭則寡人?!?25)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81年,第1112頁??梢?先秦時期國家政權(quán)與祭祀權(quán)是掌握在國君手中的,因衛(wèi)獻公被放逐在外,故提出放棄國家政權(quán)而保留祭祀權(quán)這樣的回國讓步條件。在位商王同樣擁有國家政權(quán),享有祭祀祖先的權(quán)利。在位商王作為主祭者,須清楚從上甲到自己這一代王位世次以便祭祀。從周祭卜辭看,上甲六世即位順序與祭祀順序是重疊的。

(八)上甲六世祭祀與繼位順序重疊

甲骨周祭卜辭證實了上甲六世周祭順序與即位順序重疊的史實,卜辭如:

(7)乙丑卜,旅,貞王賓報乙彡,無尤?在十月。

丁卯卜,旅,貞王賓報丁彡,無尤?在十月?!逗霞?2688(出組)

周祭原則之一是嚴格按照商王即位先后順序而祭,先即位者先受祭,后即位者后祭祀。“報乙、報丙、報丁”的祭祀順序,也是其繼位順序。由祭祀順序可排列出上甲六世世次:

上甲1——報乙2——報丙3——報丁4——示壬5——示癸6

上甲六世是父子相承,故其周祭順序與繼位順序一致。甲骨文中上甲六示作為集合稱謂,還稱上甲三報二示或上甲六示,受到祭祀,卜辭如:

(8)辛亥卜,乇上甲牛,三報羊,二示牛?《合集》32349(歷組)

(9)丁未,貞求禾自上甲六示牛?《屯南》2129(歷組)

(10)己卯,貞求自上甲六示?《合集》34111(歷組)

(12)祝三報叀羊?《合集》27082、《粹》118(何組)

(13)自三報(28)郭沫若在《殷契粹編》中,“報”隸作“匚”字,為行文同一,該文均使用“報”。至父乙一〔?!?《合集》31997 、《粹》119(歷組)

上引卜辭中的上甲即《魯語》中的上甲微。郭沫若對《粹編》第118(《合集》27082)、119(《合集》31997)版時謂“‘三報’之文屢見……‘自三報至父乙’則解釋‘三報’確為殷之先世可知。其為報乙、報丙、報丁之三人,斷可無疑?!?29)郭沫若:《殷契粹編》,第387頁。孫海波謂“三報即報乙、報丙、報丁之合稱。”(30)孫海波:《甲骨文編》,中華書局,1965年,第500頁。自王國維考證后,“三報”概念及次序,特指上甲至示壬、示癸之間“報乙、報丙與報丁”。二示即示壬、示癸。他們是成湯建國之前的執(zhí)政王,卜辭如:

甲骨文中有“先祖名+日”文句形式,如上甲日(《合集》1248)、大甲日(《合集》1397)、大庚日(《合集》32488)、中丁日(《合集》32500)、大丁日、報丁日(《屯南》1110)、小甲日(《花東》89)等等,楊升南謂:“從甲骨文中所反映的商王室的周祭制度得知,商人是以祖先廟號的干日為該祖的祭日的,故稱為該祖的‘祭日’。因在廟號干日這一日,必舉行對該祖祭祀,故此日就被直呼為‘某祖日’”(31)楊升南:《殷契“河日”說》,《殷都學(xué)刊》1992年第2期。“三報日”即祭祀報乙、報丙、報丁之日。它與大甲日、大庚日一樣,是商先祖之祭日。再次確證三報是成湯建國之前的商先公。(32)按照王國維的觀點,以成湯建國為界,商代歷史可分為先公、先王兩個階段(見《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續(xù)》,第439頁)。至于上甲六示以甲、乙、丙、丁整齊劃一的命名格式,當(dāng)與家族歷史記憶的模糊有關(guān)。

(九)先王廟號“占卜擇日”與先公廟號追定論

甲骨文發(fā)現(xiàn)以來,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等關(guān)于商王名號的研究成果,印證了《殷本紀》所載自上甲以來商先公先王是以十天干命名的真實記載。李學(xué)勤曾提出商人廟號是“占卜擇日”,即商人廟號是人死后占卜選定。(33)李學(xué)勤:《論殷代親族制度》,《文史哲》1957年第11期。殷墟花東甲骨卜辭中的“丁”為生人稱(《花東》475、237、320等),指當(dāng)時時王武丁。以“天干”為名稱呼活者等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致使李學(xué)勤的觀點還有待深入研究。即使李學(xué)勤觀點正確,成湯建國前先公廟號與建國后先王廟號確定,因商由夏王朝的諸侯國變成“中央王朝”而一統(tǒng)天下后,其廟號的擬定也會出現(xiàn)不同。

至于為何用甲、乙、丙、丁之日干命名自上甲以來的商先公,王國維謂“疑商人以日為名號,乃成湯以后之事。其先世諸公生卒之日,至湯有天下后定祀典名號時,已不可知,乃即用十日之次序以追名之,故先公之次乃適與十日之次同,否則,不應(yīng)如此巧合也?!?34)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xù)考》,第440頁。董作賓謂:“我疑心這是武丁時代重修祀典時所定……至于成湯以前,先世忌日,似已不甚可考,武丁乃以十干之首尾名此六示……不然無論此六示先公,生日死日,皆不能夠如此巧合?!?35)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見《董作賓先生全集》甲編,藝文印書館,1977年,第366頁。于省吾謂:“六世中上甲和三報的廟號,乃后人所追定……而自二示和二示以后先王和先妣的廟號則尚為完備,這是由于有典可稽的緣故。至于上甲和三匚的廟號,由于無典可稽,故后人有意識的排定為甲乙丙丁……示壬、示癸的廟號為什么日干相次,因為所有的廟號都限于十個日干,則有的重復(fù)有的相次是難免的……周祭中祖己和祖庚的日干相次……這和上甲與三報的廟號為后世所擬定的迥然不同?!?36)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中華書局,1979年,第194頁。

王國維、董作賓、于省吾對上甲六示中甲、乙、丙、丁整齊劃一的先公命名解釋,符合人們對家族歷史的記憶規(guī)律。上甲三報二示受到周祭,說明商族對自上甲以來的世系及相關(guān)歷史有了記錄,但詳細具體的歷史細節(jié)卻又模糊。故這類先公廟號,是后人有意識排定。

中國古代,國之所重,莫先于宗廟社稷,《周禮·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職,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37)《周禮注疏》卷十九,《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766頁。成湯建國后要建立宗廟,宗廟中祭祀的先祖,如成湯之父、祖父及其配偶生卒之日,尚可記憶;曾祖以上,記憶模糊。自成湯之父示癸向上追溯至六世的上甲微,曾在商家族發(fā)展中做過巨大貢獻,故受到后世子孫的特別尊崇,把他定為享受周祭的第一人。自上甲至三報四世,當(dāng)是成湯有天下后定祀典時所追定,故有甲乙丙丁之廟號的整齊劃一。這種追定,甲骨文中仍有蛛絲馬跡,如三報日(《合集》27084)、三報母(《合集》32393)等。在位商王祭祀時,因不清楚三報之配的具體廟號,故稱之三報母。

利用甲骨研究成果,今人得出了上甲六世的真實歷史世次,那么,可以用此成果校勘《史記》所載的商代史事。

(十) “三報”??庇浽u議

2013年出版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史記·殷本紀》校勘記第四云:“子報丁立報丁卒子報乙立報乙卒子報丙立”。該段文字下,又云:“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九《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據(jù)甲骨文以為次序當(dāng)為報乙、報丙、報丁。”(38)《史記》(修訂本)卷3《殷本紀》,中華書局,2013年,第142頁。下文該書頁碼均據(jù)此版本。這是修訂本在原點校本基礎(chǔ)上的適當(dāng)修訂和完善,但這個校勘記過于粗疏簡略。王國維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續(xù)考》是甲骨文發(fā)現(xiàn)早期最有影響的商王世次研究成果。若沒有后來商代周祭制度的研究,王國維的“三報”次序,僅僅是一種學(xué)術(shù)觀點而已。王國維之后,郭沫若對“三報”的補充研究,董作賓、陳夢家、常玉芝等學(xué)者對周祭制度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是:商代歷史真實過程是上甲、報乙、報丙、報丁父子相傳的即位順序。因此,此??庇洰?dāng)補正其內(nèi)容: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九《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xù)考》據(jù)今《合集》32384版,校正上甲以后為“報乙、報丙、報丁”世次;又據(jù)商王即位順序與周祭順序一致性原則,王國維論證的 “上甲、報乙、報丙、報丁”世次被坐實,《殷本紀》所載“三報”世次之誤得到校正。

之所以添加??庇浹a正內(nèi)容,主要是修訂者非常重視甲骨文對《史記》史料價值的肯定。 “修訂前言”四謂:“《史記》的史料價值,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實錄’二字,反映出前人對《史記》史料價值的肯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史記》作為一部歷史著作的價值,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原來有爭議的記載也得到了確證。例如,《殷本紀》中有關(guān)殷代先公先王的載述,在殷墟甲骨文出土之前,其正確與否無從證實,學(xué)者對此疑信參半。自王國維作《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xù)考》二文(《觀堂集林》卷九),將殷代先公先王從卜辭中剔發(fā)出來,使《殷本紀》所載殷代王統(tǒng)得到了物證?!?39)《史記》(修訂本)卷3《殷本紀》,第6頁。然而,有關(guān)甲骨文對商代歷史訂正和補充成果,無論是點校本抑或點校本的修訂本,都沒有系統(tǒng)吸收,只有王國維“三報”成果被點校本的修訂本采納。既然修訂本修纂者如此重視甲骨文對《史記》史料價值的肯定作用,故采納商史研究成果時,要讓讀者充分認識其學(xué)術(shù)研究過程。

二、大乙至大庚世次及相關(guān)問題論

大乙即成湯,是商王朝開國之君。自大乙至大庚,《殷本紀》所載七位先王,其中大乙、外丙、大甲、大庚四位商先王和太子大丁,被甲骨卜辭所證實?!兑蟊炯o》載其世次:

這是《史記》記載的成湯至太庚之間父子相承、兄弟相及的王位次序。其中,中壬、沃丁未見于甲骨文;文獻所載外丙、大甲即位順序與周祭順序有別,論述于下:

(一)中壬、沃丁、外丙三旁系先王論

中壬、沃丁見于文獻記載,不見于甲骨文中,說明中壬、沃丁不曾即位為王。(40)韓江蘇等:《〈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0年,第123、128頁。

文獻中的外丙在甲骨文中稱卜丙,羅振玉謂:“《孟子》及《史記》均作外丙?!渡袝颉吩?‘成湯既沒,大甲元年,不言有外丙、中壬?!饭伞妒辣尽酚兄?。今卜丙之名屢見于卜辭,則孟子與史公為得實矣?!?41)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第3頁。外丙曾即位為王,卜辭如:

(16)癸酉卜,行,貞翌甲戌外丙母妣甲歲叀牛?

貞妣甲歲叀豭?《合集》22775(出組)

(15)辭中,在位商王于甲子日依次祭祀外丙、大戊、中丁三位商先王。外丙母妣甲,指外丙配偶妣甲,(16)辭辭義占卜對外丙之配妣甲進行歲祭時用牛牲還是豭牲?外丙作為成湯建國之后出現(xiàn)的第一位旁系先王,他在卜辭中的祭祀順序,是認識商代初年是否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的關(guān)鍵。因商先王的祭祀順序在甲骨卜辭中又分多種類型,對此展開論述。

(二)合祭卜辭祭祀順序論

合祭卜辭專指同版甲骨上、同條卜辭中記有先王名稱的祭祀卜辭,卜辭如:

(17)侑于成、大丁、大甲、大庚、大戊、中丁、祖乙?《合集》1403(賓組)

(18)成、大〔丁〕、大甲、大〔庚〕、大戊?《合集》1368(賓組)

(19)貞上甲、唐、大丁、大〔甲〕?《合集》1241(賓組)

(20)翌乙酉侑伐于五示:上甲、成、大丁、大甲、祖乙?《合集》248正(賓組)

(21)自祖乙、祖辛、毓祖乙、父丁,無尤?《合集》22943(出組)

(22)己丑卜,大,貞于五示告:丁、祖乙、祖丁、羌甲、祖辛?《合集》22911(出組)

成是成湯,(42)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第412頁。還稱唐或大乙(《合集》1241、22725)。(17)辭義為祭祀成湯至祖乙七位直系先王。(18)辭辭義為祭祀成湯至大戊五位直系先王。(19)辭辭義是祭祀上甲,省略三報二示,然后是成湯至大甲共四位直系先王。(20)辭義祭祀上甲,省略三報二示,再祭祀成(大乙)、大丁、大甲,省略大庚、大戊、中丁,而后祭祀祖乙,共五位直系先王。毓祖乙是武丁之父小乙。(43)裘錫圭:《論殷墟卜辭“多毓”之“毓”》,見《裘錫圭學(xué)術(shù)文集》第1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第411頁。(21)辭辭義為(祈福)從祖乙開始,然后至祖辛、小乙、父丁,共四位直系先王。甲骨文中還有逆祀,(44)裘錫圭:《甲骨卜辭中所見的逆祀》,《出土文獻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85年,第30頁。(22)辭辭義是祖庚或祖甲逆祭武丁、祖乙(小乙)、祖丁、羌甲和祖辛? (23)是商王逆祭父丁、小乙、祖丁、羌甲、祖辛?

以上幾版甲骨,是在世商王根據(jù)祭祀目的、有選擇性地祭祀。(17)—(21)版是順祀,即按照商先王即位順序、有選擇地挑選某幾個商先王祭祀。(22)(23)版是逆祀,按照即位順序,由父至祖,由祖至曾祖之逆向順序依次祭祀。不管是順祀還是逆祀,商先王即位順序與祭祀順序(或順祀或逆祀)是一致的。外丙與大丁有逆祀,卜辭如:

(24)乙巳卜,扶,侑大乙母妣丙一牝不?

乙巳卜,扶,侑外丙乎?

乙巳日在丙午日之前一日,可見,外丙是在大丁之前一天受祭。大乙配偶妣丙和其子外丙同在乙巳日受祭,按照輩分和順祀,應(yīng)先祭大乙配偶(外丙之母)妣丙。按照先王先妣的周祭順序及各自所屬的祭祀系統(tǒng),應(yīng)是大乙配偶妣丙在外丙之后受祭。(45)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87頁。然先妣與先王混合的逆祀,在花東甲骨中出現(xiàn)過,卜辭如:

甲骨卜辭中的歲祭,就可以逆祀,(46)裘錫圭:《甲骨卜辭中所見的逆祀》,第30頁。花東甲骨之主人“子”是武丁之子。花東甲骨之祖乙是武丁之父,妣庚是武丁之母。(47)韓江蘇:《殷墟花東卜辭主人“子”研究》,第67頁。(25)辭中妣庚、祖乙逆祀出現(xiàn)在同版、同條的合祭卜辭中。既然甲骨文中曾出現(xiàn)過先王、先妣逆祀現(xiàn)象,那么,(24)版之逆祀順序是:先侑祭大乙之配妣丙,再祭外丙,然后祭大丁。

順祀與逆祀先王,不僅在商代存在,周代仍沿襲前人遺制,《左傳》文公二年:“大事于大廟,躋僖公,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為宗伯,尊僖公,且明見曰:‘吾見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順也……君子以為失禮:禮無不順。祀,國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謂禮乎?子雖齊圣,不先父食久矣?!?48)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523頁。僖公、閔公均是魯莊公之子,閔公在僖公前即魯國國君之位,僖公死后,由其子文公繼位。在閔公、僖公受祭順序上,宗伯夏父弗忌為討好在位之君——文公(僖公之子),謂“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順也”。但君子以為“失禮”,失禮的根本在于“子雖齊圣,不先父食久矣?!?僖公、閔公祭祀順序之不順,直到魯定公時,才給糾正了過來。(4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1563頁。

從人倫關(guān)系及國之大事看,從曾祖至祖、從祖至父的順序祭祀,是合乎禮制規(guī)范的;而從父至祖、從祖至曾祖的逆祀順序,則是不符合禮制的。“商代祭祀雖以順祀為常,但在有些祭祀里也允許逆祀,似乎并不認為失禮。商人與周人對逆祀的看法,可能并不完全相同?!?50)裘錫圭:《甲骨卜辭中所見的逆祀》,第32頁??v觀逆祀卜辭,逆祀祀首多是父,如《合集》27437、27438、22701、22769等。商代逆祀其實仍跟其子(在位商王)掌握國家政權(quán)和祭祀權(quán)相關(guān)。

甲骨卜辭中商先王順祀抑或逆祀,與商王的即位順序都是一致的,逆祀僅僅是跟即位順序是逆向的。因為祭祀是國家大事,故在世商王祭祀商先王的數(shù)量、種類、規(guī)模等,雖然允許有一定程度的調(diào)整,但祭祀順序是不能隨意調(diào)整的。曾祖、祖父、父、子、孫人倫次序也是不會隨意人為更改的。因此,對“大甲位于大丁前”的合祭卜辭,需要辨析。

(三)“大甲置于大丁前”合祭卜辭論

大甲是成湯之孫,大丁之子,既見于《殷本紀》,也見于甲骨文,卜辭如:

該版甲骨非周祭卜辭,不存在嚴格按照即位順序、日干等要求而祭。然按照順祀原則,理應(yīng)大丁在前,大甲在后。類似的卜辭還有:

……大乙、大丁、大甲、大戊、(大)庚……

□□雨自上甲、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大戊、中丁……《補編》10436

(27)版上:第一條辭祭祀上甲等十位先公先王;第二條辭大戊位于大庚之前;第三條辭上甲至中丁順序正常。即第一、三條辭“大庚、大戊”是按照即位順序而祭的;第二條辭中 “大戊、大庚”順序顛倒,有可能是誤刻所致。(26)辭“大甲、大丁”順序錯誤也同樣是誤刻而已。即使非誤刻,先祭大甲、后祭大丁,只能是一次特殊祭祀,目前僅此一見。故不能以此辭為例,任意解說,隨意發(fā)揮。以大丁、大甲為序的合祭卜辭常見,卜辭如:

(28)貞疋〔來〕羌用自成、大丁、〔大〕甲、大庚、下乙?《合集》231(賓組)

(30)求于上甲、成、大丁、大甲、下乙? 《合集》6947正(賓組)

(31)大乙、大丁、大甲、祖乙、小乙、父丁?《合集》32439(歷組)

以上列舉的四版卜辭,是在世商王選祭自上甲或自大乙以來的直系先王,其中,大乙、大丁、大甲的順序是不變的。這種選祭先王數(shù)量多少,祭祀日期,是在位商王根據(jù)祭祀目的確定的,跟出組、黃組卜辭中嚴格按照商先王即位順序、日干先后周祭次序不同。

(四)大甲于外丙前之周祭順序論

常玉芝根據(jù)出組、黃組卜辭系聯(lián),考證出先公先王祭祀順序,并按旬序排列出其祭祀次序表。(51)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69頁。、下面以《合集》35406、22723兩版周祭甲骨上的旬為序,排列自上甲至武丁祭祀次序:

第一旬:上甲、報乙、報丙、報丁、示壬、示癸

第二旬:大乙、大丁

第三旬:大甲、(外丙)、大庚

第五旬:中丁

第六旬:祖乙、祖辛

第七旬:祖丁

第九旬:父丁(武丁)

此兩版甲骨以旬為次序,排列出先公先王依次受周祭時在上下旬或同旬中的位置,簡稱旬序表,排列此表主要是便于明晰以下先王祭祀順序。

周祭卜辭中,大丁在丁日受祭,大甲在甲日受祭,大丁位于大甲前一旬受祭;大甲與外丙同在一旬被祭,且外丙在大甲之后受祭,卜辭如:

(32)乙巳卜,尹,貞王賓大乙彡,無尤?在十二月。

丁未卜,尹,貞王賓大丁彡,無尤?

甲寅卜,尹,貞王賓大甲彡,無尤?在正月。

庚申卜,尹,貞賓大庚彡,無尤?

丁丑卜,尹,貞賓中丁彡,無尤?《合集》22723上部(出組)

(33)丙申卜,貞王〔賓〕外丙彡日,〔無〕尤?

庚子卜, 貞王賓大庚彡日,無尤?《合集》35566(黃組)

(34)丙申卜,貞王〔賓〕外丙祭,〔無尤〕?

庚子卜, 貞王賓大庚〔祭〕,無尤?《合集》35561(黃組)

(35)甲申卜,貞王賓大甲福,無〔尤〕?

乙酉卜,貞王賓外丙彡夕,無尤?《合集》35552(黃組)

(32)辭中,乙巳、丁未在一旬內(nèi),說明大乙、大丁在同一旬受祭;甲寅、庚申日在乙巳、丁未日下一旬,大甲、大庚在同一旬內(nèi)受祭,且大甲在大庚前受祭。(33)、(34)辭中外丙與大庚在同一旬內(nèi)受祭。根據(jù)甲、丙、庚日干順序,大甲、外丙、大庚處于同一旬內(nèi)受周祭。也推出(32)辭中外丙應(yīng)在甲寅與庚申日之間的丙辰日受彡祭。因該版占卜受祭對象均是直系先王,外丙作為旁系先王未見占卜。

(35)辭中大甲、外丙在同版受祭,“福、彡夕雖不是五種祀典,但它們可證大甲和外丙的祭祀次序。辭中祭大甲在甲申日,祭外丙在乙酉日。甲申日、乙酉日是處于同一旬之中的,所以大甲、外丙是在同一旬內(nèi)被祭祀的?!?52)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43頁。它輔證了大甲、外丙、大庚的周祭順序。《合集》35406也是一版“外丙于大甲后”受五種周祭之一的翌祭祀典。

(五)大甲、外丙即位順序與商代宗法制論

《殷本紀》載,成湯建國后,商代王位傳承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交替進行。郭沫若的《卜辭通纂》世系表,仍置卜丙(外丙)次序于大甲前。(53)郭沫若:《卜辭通纂》,第361頁。周祭中大甲在外丙前受祭,按照先即位先受祭原則,大甲是在其叔父外丙前即位為王的。(54)董作賓據(jù)今《合集》35406、35561、35566同版卜辭,發(fā)現(xiàn)了外丙(受周祭)之次序在大庚之前,大甲之后現(xiàn)象(《殷歷譜》,第78頁)。成湯崩后,商王位直接傳位于嫡長孫太甲也有記載,《書序》:“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xùn)》、《肆命》、《徂后》?!?55)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1986年,第572頁。

外丙是成湯之子,太甲之叔(見《殷本紀》),為何在太甲后受祭,陳夢家認為這跟伊尹放太甲有關(guān)。(56)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第376頁。常玉芝根據(jù)《殷本紀》及先秦典籍,結(jié)合周祭中大甲位于外丙前受祭等占卜,認為“有商一代從一開始就是實行的嫡長子繼承制,……外丙的即位純粹是由‘伊尹放太甲’的特殊歷史事件造成的?!妆环胖鹌陂g伊尹不曾自立為王,……因此有理由說在太甲被放逐期間,伊尹是暫讓太丁之弟、太甲之叔外丙代立為王,治理朝政的。”(57)常玉芝:《太甲、外丙的即位糾紛與商代王位繼承制》,《殷墟博物苑苑刊》,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9年,第37頁。

外丙在太甲后受祭,并非其輩分低于太甲,而是跟伊尹放太甲歷史事件有關(guān)。外丙為太甲父輩是由文獻記載的。學(xué)者把《殷本紀》所載外丙、太甲輩分與太甲、外丙的周祭順序(也是即位順序)比較研究,還原了商初商王位傳承真實,為研究商代宗法制度奠定了基礎(chǔ)。

《殷本紀》與甲骨文兩者結(jié)合的研究成果,證實了商初王位傳承順序是:

大乙7—(大丁)8—大甲9—大庚11—小甲12

外丙10

這是歷史上大乙至大庚間王位傳承的真實情況。

(六)《三代世表》“帝外丙湯太子”標(biāo)點評議

《殷本紀》記載外丙是成湯次子。《三代世表》謂:

殷湯代夏氏。從黃帝至湯十七世。帝外丙,湯太子。太丁蚤卒,故立次弟外丙?!厶?故太子太丁子。(58)《史記》卷13《三代世表》,第494-495頁。

殷湯代夏氏。從黃帝至湯十七世。帝外丙。湯太子太丁蚤卒,故立次弟外丙。帝仲壬,外丙弟。帝太甲,故太子太丁子。(59)《史記》(修訂本)卷13《三代世表》,第624-625頁。

從以上引文看,1959年版《史記》點校本及2013年版《史記》點校本之修訂本中“帝外丙湯太子太丁蚤卒”有以上兩種標(biāo)點格式,反映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是商代初年沒有實行宗法制度;一種是商代初年實行了宗法制。

1959年版《史記》點校本中,反映的是:商王朝開國之君——成湯有兩位太子,一位是故太子——太丁;一位是準備繼承王位的現(xiàn)任太子——太丁之弟外丙。若結(jié)合《殷本紀》“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記載加以復(fù)原商朝此段歷史,即成湯太子太丁卒于成湯前,成湯又立次子外丙為太子,成湯崩后,外丙繼承商王位。這種記載反映了商朝初年“兄終弟及”王位傳承情況。

甲骨文中直系先王合祭卜辭及周祭研究成果,證實外丙為旁系先王,在其侄子太甲之后即位,這是客觀歷史真實。因此,“帝外丙湯太子太丁蚤卒”之句讀,2013年版的修訂本改正是必要的,“帝外丙”斷句為句號,“湯太子”是太丁的定語,是說明太丁身份為湯太子。

三、自小甲至小乙十五王及相關(guān)問題論

小甲至小乙十五位商王,既見于文獻典籍,也被甲骨卜辭所證實?!兑蟊炯o》載其世次:

這是《史記》記載的小甲至小乙之間兄終弟及與父子相繼交替的王位傳承。這些商王名號都見于甲骨文中,僅文獻所載十五位商王的即位順序與周祭順序有別。

(一)大戊置于雍己前受周祭論

《殷本紀》載太庚有三子:小甲、雍己和太戊。甲骨文中,此三人都受到周祭;說明《殷本紀》記載的真實性。然同版周祭卜辭中,受祭順序是大戊在前,雍己在后,卜辭如:

(二)小甲、大戊、雍己周祭順序論

(39)版共有四旬,第一旬癸巳日是彡祭示癸;第二旬的乙未日彡祭大乙;第三旬的甲辰日彡祭大甲,第四旬甲寅日彡祭小甲。(40)辭中大甲祭日為甲戌日,在旬序中是第三旬,大戊的祭日戊子日在甲戌日下一旬,也即第四旬。(39)版上,小甲是在大甲的下一旬被祭,也即旬序表第四旬??梢?小甲、大戊同在大甲的下一旬即第四旬被祭,甲日在戊日前,故小甲的祭祀順序在大戊之前。

旬序表 第四旬: 小甲、大戊、雍己

根據(jù)《殷本紀》所載商王世次輩分,小甲、大戊、雍己為同輩兄弟。周祭排出小甲、大戊、雍己的祭祀順序,也是王位傳承順序。據(jù)此,可證小甲為兄、大戊為次兄、雍己為弟之順序。小甲、大戊、雍己這種兄終弟及的王位傳承正是 “比九世亂”產(chǎn)生的根源。(62)韓江蘇等:《〈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第132、136頁。

(三)外壬、河亶甲、祖乙周祭順序論

以雍己、外壬、戔甲(文獻中的河亶甲)、祖乙為祭祀順序的周祭,卜辭如:

(41)己丑卜,行,貞王賓雍己彡,無尤?

甲辰卜,行,貞王賓戔甲彡,無尤?《合集》22816 (出組)

(42)壬午卜,貞王賓外壬翌日,無尤?

〔甲申〕卜,貞王賓戔甲翌日,無尤?《合集》35636(黃組)

第五旬:中丁、外壬

第六旬:戔甲、祖乙、祖辛

以上系聯(lián)卜辭排出了“小甲、大戊、雍己、中丁、外壬、戔甲、祖乙”周祭順序。

(四)小甲至祖乙之間學(xué)術(shù)問題評議

小甲、大戊等七位先王周祭順序,也是他們的繼位順序。與《殷本紀》所載商王世次不同,它涉及到甲骨學(xué)與商史研究中的重要問題,評議如下:

1.大戊、雍己、中丁周祭順序論

周祭順序中,大戊位于雍己前受祭,說明大戊即位順序位于雍己前。與《殷本紀》所載小甲、雍己、大戊的繼位順序不同。中丁是大戊之子卻在雍己后受祭,說明中丁是繼其叔父雍己后即王位。大戊上有兄小甲,下有弟雍己,其子中丁最不具備繼王位資格,然中丁繼承了商王位,商代嫡長子繼承制徹底破壞,出現(xiàn)了“比九世亂”局面。(65)韓江蘇、江林昌:《〈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第592頁。

2.祖乙之父論

《殷本紀》載中丁、外壬、河亶甲為兄弟,祖乙為河亶甲之子,祖乙繼河亶甲之后即商王位。王國維據(jù)今《合集》1474合祭卜辭順序,提出“祖乙為中丁之子”觀點,卜辭如:

(44)大甲、大庚、〔中〕丁、祖乙、祖〔辛〕一羊、一南?《合集》1474(賓組)

王國維謂“今此片中有中丁而無河亶甲,則祖乙自當(dāng)為中丁子,《史記》蓋誤也?!?66)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見《觀堂集林》,第446頁。李學(xué)勤對此予以否定,使用的甲骨材料是當(dāng)年王國維論證“三報”世次的同文卜辭。

2004年,林宏明綴合了《屯南》4050+《屯補遺》244兩版甲骨,(67)林宏明:《從一條新綴的卜辭看歷組卜辭的時代》,《古文字研究》第25輯,中華書局,2004年,第86頁。即今《醉》207版。(68)林宏明:《醉古集——甲骨的綴合與研究》,(臺北)萬卷樓,第243頁?!蹲怼?07版與《合集》32384版,從字體、占卜內(nèi)容上看,屬于同文卜辭。李學(xué)勤根據(jù)林文綴合,以《合集》32384版上出現(xiàn)的先公、先王,結(jié)合《殷本紀》商王世次,擬補了小甲至父乙之間直系和部分旁系先王及祭祀品數(shù)量。在此基礎(chǔ)上,對商代王位、祭祀祀典及祭祀品數(shù)量綜合考察,得出結(jié)論:中壬、沃丁曾即位為王,小甲、雍己、大戊的即位順序與《殷本紀》相同,祖乙為河亶甲之子,王國維考證的“祖乙為中丁之子”是不對的。(69)李學(xué)勤:《一版新綴卜辭與商王世系》,《文物》2005年第2期。裘錫圭雖用“似嫌武斷”“令人費解”來表明自己不認可李學(xué)勤的觀點,但同意李學(xué)勤對商王祭祀對象的擬補。但這種擬補是不科學(xué)的。

郭沫若最早論述了殘辭互補原則,謂:“卜辭紀卜或紀卜之應(yīng),每一事數(shù)書,因之骨片各有損壞時而殘辭每互相補足?!?70)郭沫若:《殘辭互足二例》,見《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1卷,科學(xué)出版社,1982年,第373頁。即殷人一事多塊甲骨占卜,為同一事占卜的每塊甲骨上,就出現(xiàn)了同文卜辭。因甲骨殘損,相互殘缺的甲骨上文字可以相互補充?!蹲怼?07版與《合集》32384版若是兩版同文卜辭,其殘辭可以相互補充,即《合集》32384上殘缺的文字,可以用《醉》207版上的文字加以補充;同樣《醉》207版上殘缺的文字可以用《合集》32384上的文字加以補充?!逗霞?2384版上,小甲至祖乙之間先王名號殘缺,李學(xué)勤補充了“大戊、戔甲”兩位先王,其辭為:

報乙三……大乙十……小甲三,大戊……乙十,祖……三,父……《醉》207

《醉》207版上,李學(xué)勤補充了7位直系、旁系先王。其辭為:

《醉》207版上,大戊先王之后,乙、祖、父之先王名均殘(見圖2),《合集》32384版上,大戊之后先王名殘缺,僅“祖乙”可辨認。按照同文卜辭殘辭互補原則,兩版互缺文字可以互補,但兩版上沒有的文字是不能隨便補充的。同時代的卜辭中,若有關(guān)于這幾個先王合祭的卜辭,也可以參照來補充《合集》32384或《醉》207卜辭殘缺文字。但歷組卜辭中,從沒有出現(xiàn)過祖乙、祖辛、祖丁、陽甲、父〔乙〕同版同條的合祭卜辭,因此,這種擬補是不科學(xué)、不客觀的。在這種逆補先王名號上,李學(xué)勤對王世傳承的解說沒有史料依據(jù)。

圖2 《醉》207

至于祖乙為中丁還是河亶甲之子,是以直系與旁系先王區(qū)分為標(biāo)準的。商王世系中,一世只有一直系。周祭系統(tǒng)中,無論直系、旁系先王,均受到周祭。直系與旁系先王區(qū)別是只有直系先王配偶受到周祭并進入周祭系統(tǒng)。(44)辭所祭的先王中,大戊、中丁、祖乙有配偶進入周祭系統(tǒng),如大戊配妣壬(《合集》23316)、中丁配妣己(《合集》36232)及妣癸(《合集》23330)、祖乙配妣己(《補編》7012)及妣庚(《合集》23332),再次證實了大戊、中丁、祖乙三王是直系先王。盡管周祭順序中祖乙繼河亶甲后為王,但祖乙是中丁之子是歷史真實。

3.河亶甲、祖乙世次輩分論

中丁與祖乙之間的外壬、河亶甲輩分,陳夢家謂:“祖乙和河亶甲是一世,是仲丁的次世?!?71)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第369頁。許進雄以“中丁有二妣配享,則亦應(yīng)有二子以上即位為王”為據(jù),認為河亶甲和祖乙可能是中丁之子。(72)許進雄:《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臺灣大學(xué)文學(xué)院,1968年,第28頁。常玉芝認為許進雄的觀點“這雖不無可能,但也可以解釋為中丁曾有兩個配偶先后被立為正后,其中只有一配生有一子,另一配則無子(或只生女不生男)?!毕迪韧醯呐渑寄芊癖患漓?不是決定其子是否為王,而是決定于是否被立為正后。而王之子是否繼位為王,則由其母的地位決定?!?73)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90頁。裘錫圭根據(jù)李學(xué)勤擬補的先王,贊同許進雄觀點,認為河亶甲為祖乙之兄非中丁之弟。(74)裘錫圭:《〈醉古集〉第207組綴合的歷組合祭卜辭補說》,《古文字研究》第29輯,中華書局,2012年,第1—8頁??梢?河亶甲與祖乙世次輩分的爭論,涉及到商代宗法制度中的嫡庶貴賤等專題研究。

(四)祖辛至小乙周祭順序論

祖辛至小辛,有周祭卜辭可相互系聯(lián),卜辭如:

(32)乙酉卜,尹,貞王賓祖乙彡無〔尤〕?

〔辛〕卯卜,尹,〔貞〕王賓祖辛彡無尤?

丁酉卜,尹,貞王賓祖丁彡無尤?在二月。

丁巳卜,尹,貞王賓父丁彡無〔尤〕?在三月?!逗霞?2723下部(出組)

旬序表 第七旬: 羌甲、祖丁、南庚。

(47)辭中翌祭小乙的乙丑日與翌祭父丁的丁卯日同在一旬內(nèi)受祭;乙日在前,丁日在后。

旬序表 第九旬:小乙、父丁(武丁)。

(48)辭中小乙受祭的乙酉日在小辛受祭的辛巳日的下一旬,也即小辛在小乙的上一旬之日受祭,即小辛在第八旬受祭。

旬序表 第八旬:陽甲、盤庚、小辛。

周祭卜辭的相互系聯(lián),排出了“祖辛、羌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八個先王的祭祀順序。這八個商先王的輩分及哪位先王是直系、旁系先王,誰為兄、弟,仍需以合祭卜辭、是否有配偶被周祭及歷史典籍的記載考察,方可得出商王之間親疏關(guān)系。

此八位先王中,祖辛配偶妣甲(《合集》22816、36251)、祖丁配偶妣己(《合集》23330)、妣庚(《合集》36252)、小乙配妣庚(《合集》23330)受周祭并可排入周祭系統(tǒng),說明祖辛、祖丁、小乙為直系先王。合祭卜辭中直系先王的順序(《補編》10436版)正好對此印證。羌甲等五位旁系先王與祖辛、祖丁、小乙直系先王是何種血緣親疏關(guān)系,仍需參照《殷本紀》: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為帝沃甲。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陽甲,是為帝陽甲。帝陽甲崩,弟盤庚立,是為帝盤庚?!郾P庚崩,弟小辛立,是為帝小辛?!坌⌒帘?弟小乙立,是為帝小乙。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

周祭自祖辛至小乙的順序,恰與《殷本紀》所載王位世次的傳承相同,說明司馬遷所記此段商王世次得到了地下出土商代文字資料的佐證。

商王位自小甲至小乙十五位商王的王位傳承是:

自小甲至小乙十五王,商王位不僅在親兄弟之間傳承,而且還在從兄弟之間過渡。在此階段,商王朝歷經(jīng)五次中衰,國勢達到了極其衰敗的境地。究其原因,是以商王子為首的各大政治集團,為爭奪商王位導(dǎo)致商朝國家政權(quán)分裂而造成的。(75)韓江蘇等:《〈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第588頁。

四、武丁至康丁世次及相關(guān)問題論

自武丁至康丁,《殷本紀》所載共有五位商王,《殷本紀》載其世次:

這是《史記》記載的武丁至庚丁之間兄終弟及與父子相繼的王位傳承。其中,武丁、祖庚、祖甲見于甲骨卜辭中;庚丁是甲骨文中的康丁;廩辛不見于卜辭中。祖己是武丁之子并享受周祭,但不見于《殷本紀》中。論述于下:

(一)周祭中的武丁至康丁祭祀順序

自武丁至康丁的周祭卜辭,如:

(52)甲申卜,貞王賓祖甲祭無尤?

丁亥卜,貞王賓康祖丁祭無尤?《合集》35889(黃組)

旬序表 第九旬:小乙、武丁、兄己(祖己)、兄庚(祖庚)。

(50)辭祭祖甲在甲午日,祭祖庚在庚寅日,庚寅日在甲午日的前一旬,故祖庚是在祖甲的前一旬受祭。祖庚與武丁在同一旬受祭得到了黃組周祭卜辭的驗證。(51)辭祭祖己在己巳日,祭祖庚在庚午日,己巳日在庚午日前一天,說明祖己、祖庚在同一旬受祭。(52)辭祭祖甲在甲申日,祭康祖丁在丁亥日,甲申日與丁亥日同在一旬。

旬序表 第十旬:祖甲、康祖丁

周祭自武丁至康丁五王,與《殷本紀》記載不同。其周祭順序是:

這個周祭順序也是商王位的傳承順序,然周祭順序與實際王位繼承順序又有差別。其差別在于對祖己太子與廩辛旁系先王的認識。

(二)祖己的存在與廩辛未繼位論

廩辛一王,不見于甲骨文中,可見廩辛不曾即位為王。

先秦文獻中,武丁有子孝己,卒于武丁二十五年。(76)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見《古本竹書紀年譯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57頁。孝己在卜辭中稱小王(《合集》20022),祖庚、祖甲卜辭中稱兄己(《合集》23477);康丁卜辭中稱小王父己(《合集》28278);黃組卜辭中稱祖己(《合集》35866)。《帝王世紀》:“初,高宗有賢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而死,天下哀之?!?77)李昉等:《太平御覽》,中華書局,1960年,第392頁。文獻與甲骨文材料印證,武丁有子名祖己,曾立為太子,卒于武丁前?!兑蟊炯o》無武丁太子祖己記載,當(dāng)與司馬遷撰寫《殷本紀》時材料取舍有關(guān)。

五、武乙至帝辛王位世次論

《殷本紀》載武乙至帝辛世次:

庚丁33——武乙34——太丁35——帝乙36——帝辛37

這是《史記》記載武乙至帝辛父子相繼的王位傳承。

武乙至帝辛四世,無法按照周祭卜辭同版系聯(lián)排出其祭祀順序,然文丁、帝乙時期的祊祭卜辭,仍能復(fù)原武乙至帝辛世次。

武乙傳位于子文丁,卜辭如:

(53)甲辰卜,貞王賓求祖乙、祖丁、祖甲、康祖丁、武乙衣,無尤?《合集》35803(黃組)

該辭應(yīng)是文丁時期的卜辭??刀》Q康祖丁。祖甲、康祖丁、武乙三世直系相連,祖乙、祖丁也應(yīng)與此三個直系先王相連;查閱商王世系表,祖甲前的祖丁當(dāng)指武丁,祖乙當(dāng)指武丁之父小乙。該版辭義為文丁對小乙至武乙五位直系先王祭祀。由此看該版合祭卜辭,武乙在康丁之后即位為王。武乙在康丁后繼位為王,被祊祭卜辭所證實。

黃組卜辭中,有一種祭祀是祊祭,被祭對象是武丁、祖甲、康祖丁、武乙、文丁及文武丁之配母癸。(78)常玉芝:《說文武帝》,見《商代周祭制度》,第431頁。祊祭卜辭屬于文丁、帝乙時期,其致祭次序依先王名在旬中(即由甲至癸十日)的位次而定,與先王的世次與繼位順序無關(guān)。(79)葛英會:《附論祊祭卜辭》,《殷都學(xué)刊》1999年第3期。

文丁時期卜辭如:

(54)甲辰卜,貞武乙祊其牢?

丙午卜,貞武丁祊其牢?

癸丑卜,貞祖甲祊其牢?

丙午卜,貞康祖丁祊其牢?《合集》35837(黃組)

“武乙”類的祊祭卜辭,常玉芝謂:“一是對康丁稱‘祖’,稱‘康祖丁’;二是對武乙皆不稱‘祖’;三是不見有文丁稱謂。對康丁稱‘祖’的可以是其孫文丁,也可以是文丁之后的帝乙、帝辛,但對武乙不稱‘祖’的就只能是其子文丁……帶有‘武乙’稱謂的祊祭卜辭都是武乙之子文丁在位時占卜的,它們都是文丁卜辭?!?80)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450頁??梢?文丁是武乙的王位繼承者。

文丁在甲骨文中稱文武丁(《合集》36157、《西周甲骨文》H11.112)、文武(《合集》36159)、文(《合集》36160)、文武帝(《合集》36168)(81)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438頁。等,這是帝乙對其父的稱呼。

帝乙時,武乙稱武祖乙,卜辭如:

(55)甲戌卜,貞武祖乙宗祊其牢?

丙子卜,貞康祖丁祊其牢?《合集》36080(黃組)

(56)甲辰卜,貞武祖乙升其牢?

丙午卜,貞文武丁升祊其牢?《合集》36115(黃組)

武祖乙稱謂的祊祭卜辭,常玉芝謂:“一是對康丁、武乙都稱‘祖’;二是對文丁不稱‘祖’,而是稱‘文武丁’、‘文武’……對文丁不稱‘祖’的就只能是其子帝乙……帶有‘武祖乙’、文丁各稱謂的祊祭卜辭都是武乙之孫、文丁之子帝乙的卜辭?!?82)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451頁。帝乙對其父文丁、其祖武祖乙進行祭祀,說明帝乙承文丁而繼承商王位。

武乙、文丁、帝乙雖然不能象周祭卜辭同版系聯(lián)考察其世次,然根據(jù)稱謂,仍能清楚武乙、文丁、帝乙王位繼承關(guān)系。

由甲骨文與商代金文證實,武乙至帝辛王位世次如下:

武乙32——文丁33——帝乙34——帝辛35

《殷本紀》載武乙之子名太丁,與成湯太子太丁同名。甲骨文中武乙之子稱文武丁、文武、文武帝、文丁、文?!兑蟊炯o》載武乙之子太丁之太應(yīng)是“文”字字形轉(zhuǎn)寫訛變的結(jié)果。

六、《殷本紀》校勘論

朱淵清謂:“出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觀察的記載如果可以相互印證,那么其記載的準確性無疑就增強了。”(84)朱淵清:《走向現(xiàn)代的中國歷史學(xué)》,見《書寫歷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43頁。地下出土的甲骨文字,證實了《殷本紀》記載的商王名稱、世次大致不誤。那么怎樣看待《史記·殷本紀》之小誤?

司馬遷是一代良史,秉筆直書,所著錄的《史記》成為后世史書典范。然商滅亡距司馬遷所處時代相隔千年,《三代世表》:“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85)《史記》卷13《三代世表》,第487頁?!短饭孕颉?“維三代尚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本于茲,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86)《史記》卷130《太史公自序》,第3303頁。

司馬遷作《史記》時,都感慨五帝、夏商周三代尚(古、久遠)矣,典籍的自然淘汰和破壞不可避免。尤其是秦代,典籍遭到空前破壞,《太史公自序》:“維我漢繼五帝末流,接三代〔絕〕業(yè)。周道廢,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87)《史記》卷130《太史公自序》,第3319頁。西漢王朝建立后,廣開獻書之路,典籍逐漸得到恢復(fù)。然商代因歷史久遠,流傳到西漢時期,史籍散落,故《太史公曰》:“余以《頌》次契之事,自成湯以來,采于《書》、《詩》?!?88)《史記》卷3《殷本紀》,第109頁??梢姟兑蟊炯o》史料采集是有所取舍的。商代史料不僅來自《書》《詩》,也來自“百家雜語”,以成湯至大甲之前的商史為例說明:

《殷本紀》:“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史記正義》云:“〈尚書〉孔子序云‘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不言有外丙、仲壬,而太史公采《世本》,有外丙、仲壬。二書不同,當(dāng)是信則傳信,疑則傳疑?!?89)《史記》卷3《殷本紀》,第98頁。

《孟子·萬章》上:“伊尹相湯以王于天下。湯崩,大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大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90)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1987年,第649頁。

甲骨文發(fā)現(xiàn)后,外丙受到祭祀,曾被立為商王是被證實的,而中壬則不見于甲骨文中,說明中壬不曾為商王。司馬遷撰寫大乙至大甲的王位傳承時,材料當(dāng)采自《孟子》《世本》等流傳下來的先秦典籍。

《殷本紀》取材不僅有取舍,而且圖籍原貌也遭破壞。西漢初年,“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即西漢國家圖書館所藏圖書檔案散落紛亂,或簡牘脫落,或腐蝕損壞,有關(guān)殷商歷史完整的典籍不復(fù)存在?!兑蟊炯o》所載“報丁、報丙、報乙”的世次錯誤,有可能是簡牘脫落導(dǎo)致錯綴、或字跡漫漶不清輾轉(zhuǎn)抄寫而誤。

即使是商朝歷史,《殷本紀》與《三代世表》所載也有抵牾,《殷本紀》謂:“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倍度辣怼分^:“帝小甲,太庚弟?!惫省兑蟊炯o》所載是“信則傳信,疑則傳疑”,實有校正的必要!

校正《殷本紀》,并不是為了修復(fù)《殷本紀》古書原貌,不能給《殷本紀》原書修改“錯誤”或修飾文字,更不能在《殷本紀》原書上徑行改正。故“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在《殷本紀》原文后,附??庇?目的是正本清源,便于古籍《殷本紀》整理和研究。

猜你喜歡
商王先王卜辭
做“兒子”之前先做自己
殷墟卜辭所見宗法釋例
東方考古(2020年0期)2020-11-06 05:34:20
殷墟非王卜辭的再整理與研究
三峽論壇(2020年2期)2020-10-20 05:04:56
試論荀子的“先王觀”
人文天下(2020年11期)2020-07-20 16:27:54
殷卜辭所見的雀族及其相關(guān)問題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再談卜辭中的“/又史”及相關(guān)問題
荀子“圣王”的三種解讀
江漢論壇(2017年2期)2017-04-19 23:29:36
泰民眾愿行善報答先王
楚人過河
乌兰浩特市| 喀喇| 新泰市| 贵港市| 淮安市| 西贡区| 宁乡县| 哈巴河县| 临泉县| 崇信县| 花莲市| 诸暨市| 博爱县| 红安县| 中牟县| 利川市| 巴青县| 新津县| 永川市| 衡阳市| 太仆寺旗| 瑞安市| 龙胜| 德阳市| 古田县| 军事| 宁津县| 方正县| 湖南省| 贵德县| 景德镇市| 镇雄县| 东光县| 临泉县| 绵竹市| 榕江县| 报价| 长春市| 宁城县| 横峰县|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