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苑蓉,王海燕,趙秋艷,王玲玲
(1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1a 老年醫(yī)學中心/干部醫(yī)療科,1b 門診部,四川成都,610000;2 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四川內江,641000)
據(jù)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隨著老年人口規(guī)模的不斷上升和生育水平的不斷下降[1],帶來的直接結果是老年撫養(yǎng)比的一路攀升,家庭照護功能的弱化,由此更加大了對社會養(yǎng)老服務的需求。養(yǎng)老護理員作為社會養(yǎng)老服務的中堅力量,其服務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能否應對老齡化現(xiàn)狀。而溝通能力是養(yǎng)老護理員服務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國外BURON[2]的研究顯示,護理員溝通不足會影響照護質量;KIELY 等[3]研究顯示,養(yǎng)老院老年人和護理員溝通交流程度會影響老年人壽命;JEONG 等[4]研究顯示,老年癡呆癥的照顧者運用恰當?shù)挠^察和表達等溝通技巧,對改善患者的身體健康及其心理狀態(tài)至關重要??梢姡己玫臏贤ú粌H是照護關系的基礎,也是影響照護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對養(yǎng)老護理員的溝通能力進行評價顯得尤為必要。量表評價可用于能力的測評。目前,國內關于醫(yī)療衛(wèi)生溝通行為的評價量表,研究對象主要以護患、醫(yī)學生、老年癡呆患者為主[5-7],尚缺乏針對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的評價量表。因此,本研究旨在研制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量表,以便為測量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及采取針對性培訓策略提供工具及依據(jù),從而達到增加養(yǎng)老護理員與老年人溝通的有效性,促進和維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照護服務質量,現(xiàn)報道如下。
1.1.1 成立量表的研制小組 量表研制小組成員由從事多年老年臨床護理工作的9 名專業(yè)人員組成。其中:本科6 名(66.7%),碩士3 名(33.3%);初級職稱2 名(22.2%),中級職稱4 名(44.5%),副高職稱2名(22.2%),正高職稱1 名(11.1%)。分別負責量表的方法設計指導,資料的收集、錄入及分析,策劃與布置研究進程,檢查落實情況等工作。
1.1.2 構建初始條目池 本研究參考羅杰斯的人本主義理論[8],該理論重視人的潛能、尊重人的價值,主張建立一種融洽、親密的人際關系,其中真誠、關注及同感心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基礎。同時,本研究借鑒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模式理論[9],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fā),關注老年人生理、心理、安全、自尊等各種需求,以同感心,兼顧老年人的個人決策、偏好和目標,營造一個安全、信任、溫暖的氛圍,建立良好的溝通途徑。根據(jù)以上理論,并以護理員工作內容為背景,參考人際溝通概念[10]、溝通要素[11]、有效溝通技能[12-13]與其他研究對象溝通能力量表[14-15],并結合醫(yī)療養(yǎng)老機構10 名老年人和10 名養(yǎng)老護理員質性訪談結果形成初始條目池。
1.1.3 德爾菲專家咨詢 選擇工作于醫(yī)院、養(yǎng)老機構、高校的20 名專家作為量表咨詢專家。其中從事老年臨床護理專家8 名(40.0%),護理管理專家8 名(40.0%),護理教育專家4 名(20.0%);主任護師10 名(50.0%),副主任護師6 名(30.0%),主管護師4 名(20.0%);博士3 名(15.0%),碩士10 名(50.0%),本科7 名(35.0%);工作年限10~20 年6 名(30.0%),21~30 年11 名(55.0%),>30 年4 名(20.0%)。專家對初始量表進行了間隔時間為4w 的2 輪德爾菲專家函詢。針對每個條目重要性由低到高評1~5 分,并請專家對條目的判斷依據(jù)和熟悉程度進行評價,根據(jù)咨詢結果將條目重要性賦值均值≤4.0 且變異系數(shù)≥0.25的條目予以刪除[16],形成初始量表。
1.1.4 初始量表預調查 為確定量表條目表述是否存在含糊不清、語義不明等問題,選取20 名工作經(jīng)驗≥5 年的養(yǎng)老護理員進行預調查。方法:將量表發(fā)給被測者,請被測者在做題的同時,將對題目有異議的具體意見寫在題旁,完成后根據(jù)情況與其面談,據(jù)此對量表進行初步修改。條目分為4 個等級,按“從不”“偶爾”“經(jīng)?!钡健翱偸恰币来钨x值1~4 分,量表得分為各條目得分總和。
1.2.1 研究對象 養(yǎng)老護理員納入標準:①符合養(yǎng)老護理員標準(《養(yǎng)老護理員國家職業(yè)標準(2019 年版)》)[17],取得上崗證;②工作場所在醫(yī)院或養(yǎng)老機構;③工作時間≥1 年。排除標準:工作期間懷孕、外出學習超過3 個月者。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配合完成研究。
1.2.2 調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 年6月—12 月在成都市某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老年科及成都市5 所養(yǎng)老機構的養(yǎng)老護理員360 名[進行因子分析時,樣本數(shù)量為量表條目的5~10 倍[18](初始條目共60 個),考慮10%的無效問卷,發(fā)放問卷數(shù)量至少為334 份]。由3 名研究者進行現(xiàn)場調查,調查前經(jīng)統(tǒng)一培訓。向護理員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要求其獨立填寫問卷,在填寫過程中若有疑問,研究者立刻給予解答?;厥諉柧頃r,研究者及時審核有無漏填、錯填之處。
1.2.3 項目分析 ①相關系數(shù)法,相關系數(shù)法也叫區(qū)分度分析,區(qū)分度是指量表對被測試對象實際水平的鑒別能力;進行區(qū)分度分析時,常以量表總分作為被試者實際能力水平,而把被試者在某題上的得分與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作為該題區(qū)分度;一般使用Pearson 相關分析[18]。試題的區(qū)分度在0.4 以上表明該題的區(qū)分度很好,0.30~0.39 表明該題的區(qū)分度較好,0.20~0.29 表明該題的區(qū)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 以下表明該題的區(qū)分度不好應淘汰。本研究將相關性系數(shù)≤0.30 為刪除標準。②臨界比值法:將所有量表總分按降序排列,得分前27%的受試者代表高分組,后27%的受試者代表低分組,算出高低兩組每個條目得分的平均值,計算兩者差異的顯著性水平,即可得到該條目的臨界比值。若臨界比值達到顯著水平即P<0.05,表示該條目能夠鑒別不同調查者的反映程度;顯著水平P>0.05,表示該條目不能鑒別不同調查者的反應程度,該條目在調查中沒有意義,予以刪除[18]。
1.2.4 效度檢驗 結構效度是指測量結果體現(xiàn)出來的某種結構與測量之間的對應程度[18]。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根據(jù)KMO 檢驗及Bartlett 球形度檢驗,評估變量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KMO 為0.8以上比較適合,Bartlett 球形度檢驗的概率值P<0.05,則說明可以做因子分析;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變量,特征值>1,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轉因子,計算公因子得分,得到提取的每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及總方差貢獻率。一般情況下,總方差貢獻率>60%,則說明因子對原始變量的解釋能力尚可接受,>80%則說明因子對變量的解釋能力很好[18]。
1.2.5 信度檢驗 ①內部一致性信度:采用Cronbach α 系數(shù)對本問卷量表數(shù)據(jù)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程度進行分析;②重測信度:在回收首輪問卷2w 后,抽取30 名護理員再次進行問卷調查,計算兩次測量分數(shù)的相關系數(shù)。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與統(tǒng)計學分析,定性資料采用例數(shù)與百分率描述,定量資料采用(±s)描述。量表的項目分析采用相關系數(shù)法與臨界比值法進行條目篩選與區(qū)分度分析;效度檢驗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與重測信度檢驗。
量表共6 個維度,合計60 個條目:A 溝通環(huán)境與話題設計的能力(12 條),B 溝通的傳達與理解能力(12 條),C 溝通的專注能力(8 條),D 溝通的基本交流能力(12 條),E 溝通的靈活與主動能力(10 條),F(xiàn)溝通的團結合作能力(6 條)。
兩輪分別發(fā)放專家咨詢問卷各20 份,每輪有效回收問卷均為20 份,有效回收率均為100.0%,專家積極系數(shù)較高;專家權威系數(shù)(Cr)為0.814。刪除條目重要性均值≤4.0 且變異系數(shù)≥0.25 的8 個條目;如條目D12“向老年人強調的事,會寫成文字材料提醒老年人”變異系數(shù)為0.38;E10“當問及老年人隱私問題時,能選擇合適的方式使老年人自然地表達”變異系數(shù)為0.36,均予刪除。綜合專家意見并經(jīng)課題小組集體評議,得到52 個條目的初始量表。
養(yǎng)老護理員共提出6 條建議,修改3 個條目的文字表述。確定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正式調查量表共6 個維度,52 個條目,分別為:A 溝通環(huán)境與話題設計的能力 (12 條),B 溝通的傳達與理解能力(11條),C 溝通的專注能力 (7 條),D 溝通的基本交流能力(9 條),E 溝通的靈活與主動能力(8 條),F(xiàn) 溝通的團結合作能力(5 條)。
2.4.1 人口學資料 共發(fā)放360 份量表,剔除中途退出未完成問卷和答案為同一選項者,回收355 份,量表有效回收率98.6%。男101 名(28.5%),女254名(71.5%);年齡40~58 歲,平均(48.6±3.6)歲;未婚1名(0.3%),已婚335 名(94.4%),離異16 名(4.5%),喪偶3 名(0.8%);小學及以下46 名(13.0%),初中256 名(72.1%),高中或中專43 名(12.1%),大專及以上10 名(2.8%);城市9 名(2.5%),農(nóng)村346 名(97.5%);月收入<3000 元8 名(2.3%),3000~5000元154 名(43.4%),5001~7000 元172 名(48.4%),>7000元21 名(5.9%);工作年限<2 年101 名(28.5%),2~4年188 名 (53.0%),5~7 年46 名(12.9%),≥8 年20 名(5.6%);養(yǎng)老院工作240 名(67.6%),醫(yī)院工作115 名(32.4%);負責照顧老年人人數(shù)1 人147 名(41.4%),2~3 人158 名(44.5%),4~5 人32 名(9.0%),≥6 人18 名(5.1%)。
2.4.2 初始量表-項目分析結果 條目A3、A4、A5、A9、A10、A12、B3、B4、B7、B9、B11、C2、C5、D4、D6、E1、E6 與量表總體相關系數(shù)均低于0.3,故將該17 個條目刪掉;再將剩余35 個條目的總分按降序排列,得分前27%的受試者代表高分組,后27%的受試者代表低分組,算出高低兩組每個條目得分的平均值,計算兩者差異的顯著性水平,結果顯示所有條目,均P<0.05,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最終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35 個條目探索性因子分析顯示:其KMO 的值為0.911,Bartlett 球形度檢驗P 值為0.005,根據(jù)特征值大于1 的原則進行因子提取,提取因子個數(shù)為6 個,其因子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13.603%、12.786%、11.910%、11.384%、10.850%、10.652%,6個主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71.185%。最終量表分為溝通環(huán)境與話題設計的能力,溝通的傳達與理解能力,溝通的專注能力,溝通的基本交流能力,溝通的靈活與主動能力,溝通的團結合作能力6 個維度。
表1 最終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n=35)
6 個維度Cronbach α 系數(shù)范圍為0.897~0.927,量表整體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929;各維度重測信度范圍為0.774~0.900,量表整體重測信度為0.818,結果見表2。
表2 最終量表信度分析(n=355)
3.1.1 量表構建的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研制的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量表,以羅杰斯的人本主義理論[8]、“患者為中心”的照護模式理論[9]以及溝通理論為依據(jù),注重剖析了人際溝通的概念和能力特征。人際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信息的傳遞,包括意見、情感、思考等的交換[10]。職業(yè)能力開發(fā)中的行為主義論者將能力看成一系列孤立的行為,認為能力與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相聯(lián)系,它既可以分解,也可以測量[19]。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是在特定職業(yè)環(huán)境中的一項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可測量的工具,因此采用行為主義對于能力的概念,從能力的可測量性角度出發(fā),將具體行為作為能力的測量尺度,研制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量表。根據(jù)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需求的內涵不同,體現(xiàn)在6 個維度:①溝通環(huán)境與話題設計的能力:指為溝通做好充分準備的行為,能使溝通交流順利開展,是溝通的基礎。表現(xiàn)在能主動介紹,了解老年人的有關情況;明確交談目的,引出話題;溝通時衣著、環(huán)境整潔,符合禮儀規(guī)范等。②溝通的傳達與理解能力:溝通是一個雙向過程,因受認知水平、價值觀、對事物的理解不同等因素的影響,護理員需要對內外界信息的覺察、注意以及理解的程度減少偏差,以達到有效溝通。表現(xiàn)在正確運用靜態(tài)和動態(tài)無聲的非語言信息與老年人溝通的能力;能對自己行為如表情、語調、語氣等的監(jiān)視與調控;移情,對他人思想和感情的敏感性;對他人行為反應的理解能力。③溝通的專注能力:指在溝通過程中,能運用傾聽來獲取言語及非語言線索。具體體現(xiàn)在全神貫注地聽取老年人說話,真正理解老年人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并通過適當?shù)姆绞浇o予及時反饋;不急于打斷、評判老年人的談話,鼓勵老年人情感的自我暴露。④溝通的基本交流能力:指能運用合適的信息表達實現(xiàn)目標,并且知道在什么時機表達這些信息最好。具體為通過語言或非言語表述,恰當準確表述溝通內容,并傳遞對老年人的理解,能促進交流愉快進行。⑤溝通的靈活性與主動能力:靈活與主動不僅測量一個人的機智,還測量在特殊情況下靈活應用各種方式與老年人進行溝通的能力,達到幫助老年人處理問題的目的。⑥溝通的團結合作能力:護理員的溝通不僅僅體現(xiàn)在與老年人之間,還體現(xiàn)在能促進與醫(yī)護人員之間、與家屬之間的信息溝通和情感聯(lián)系能力,需要通過溝通,激發(fā)群體互動作用,創(chuàng)建積極的氛圍。研制的60 個條目的初始量表,注重結合養(yǎng)老護理員工作場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量表條目的適用性和全面性。
3.1.2 量表的評定與修改 采用專家咨詢法對條目進行初篩,本研究遴選的專家包括老年臨床護理者、護理管理者、護理教育者,有利于從不同角度對研究提供建設性意見。兩輪函詢問卷回收率均為100.0%,說明本研究的專家積極系數(shù)較高,反映了專家對本研究的熱忱與支持。專家權威系數(shù)(Cr)為0.814,說明本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程度較高?;趯<业闹R和經(jīng)驗,進一步篩選條目,刪除條目重要性均值≤4.0且變異系數(shù)≥0.25 的8 個條目,得到52 個條目的量表。綜合專家對于條目內容和表述方式的修改、合并和刪除意見,對量表進行優(yōu)化,保障了條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如專家就條目B9“當感受到老年人有隱含的言外之意時,會明確指出來”提出調查者不容易判斷,修改為“當老年人說的話沒有理解時,會進一步詢問其表達的意思”(項目分析時,被刪除);就條目A5“能恰當稱呼老年人”提出表達不明確,修改為“能恰當、親切地稱呼老年人,注意稱謂(例如不叫床號,不叫某老頭)”(項目分析時,被刪除);將條目E9內容合并入E7 中 “能通過主動溝通了解老年人的個性化習慣或需求(包含少數(shù)民族的特殊習慣)”。
采用相關系數(shù)法和臨界比值法對52 個條目的量表進行再次篩選,刪除與量表總體相關系數(shù)低于0.3 的17 個條目,得到35 個條目的正式調查量表,保證了條目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和鑒別度。如條目A12“保持房間干凈、整潔、溫馨”符合刪除標準,環(huán)境準備是為溝通建立做好充分準備的行為,但養(yǎng)老護理員可能認為這與房間的硬件設施相關,與直接溝通行為相關性較低,因此給予刪除;條目B4“交談時,能與老年人保持面對面的姿勢”符合刪除標準,可能與護理員在多數(shù)時候,站立于床旁、輪椅后與老年人溝通,即使沒有面對面交流,也能保持對老年人信息的覺察與理解,因此予以刪除。
3.1.3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是決定量表質量及能否推廣使用的關鍵。效度評價的是量表的準確度和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jù)特征值大于1 的原則進行因子提取,提取因子6 個,其因子旋轉后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71.185%,公因子解釋變異量高于60%,提示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信度是指使用某研究工具所獲得結果的一致程度或準確程度,常用的評價指標有內部一致性與重測信度。本研究該量表整體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29,6 個維度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897~0.927,符合總量表的信度系數(shù)最好在0.8 以上,分量表信度系數(shù)最好在0.7 以上的標準[16];各維度重測信度為0.774~0.900,量表整體重測信度為0.818,表明量表的一致性較好,可靠程度高。
研究指出[20],溝通技能是養(yǎng)老護理員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們的養(yǎng)老需求日益高漲,養(yǎng)老服務模式已從溫飽服務型向質量服務型轉變,這對養(yǎng)老護理員的職業(yè)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順應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以公布實施《養(yǎng)老護理員國家職業(yè)技術標準(2019 年版)》[17]為契機,建立養(yǎng)老護理員隊伍建設長效機制,開展養(yǎng)老護理員培養(yǎng),培訓示范點建設,充實養(yǎng)老護理員的職業(yè)功能。而在養(yǎng)老護理職業(yè)功能(生活照護、基礎照護、康復照護、心理照護、質量管理、培訓指導)中,均需用到溝通技能。不僅如此,在醫(yī)院臨床工作中,有效的溝通有利于老年人準確地表達自身需求,有助于養(yǎng)老護理員根據(jù)老年人需要提供準確、舒適、優(yōu)質的服務;也可以間接幫助醫(yī)護人員主動了解老年患者的情況,從而進一步調整醫(yī)療方案或護理重點,有助于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提高老年患者對醫(yī)療護理質量的滿意度。而通過采用量表進行調研,可深入了解影響?zhàn)B老護理員溝通能力的情況,針對問題制定培訓策略,提高養(yǎng)老護理員照護時的溝通能力和服務能力;同時通過有效的溝通,改變老年人的負性情緒,促進老年人的正向心理,增進老年人健康。
本研究研制的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量表,包括6 個維度,35 個條目,結果顯示,研制的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與區(qū)分度,可作為養(yǎng)老護理員溝通能力的評價工具,對進一步促進和維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照護服務質量具有指導意義。本研究由于新冠疫情影響,調查對象選擇局限,以及時間限制,未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因此在樣本的代表性和有效驗證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