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旭艷
設計思路:
在每周一次的“小眼睛看世界”活動中,豆豆和大家分享了一段視頻:桌布平整地鋪在桌面上,上面放置了花瓶和茶杯,然后快速將桌布抽出,上面的花瓶和茶杯卻完好地在桌面上沒倒。這一神奇的現(xiàn)象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他們在區(qū)角嘗試類似的操作,可屢試屢敗。這是為什么呢?抽桌布游戲隱藏著“慣性”這一物理現(xiàn)象,除此之外,影響抽桌布成功的因素還有很多,如桌布的材質、桌子的大小、實驗中人站立的位置、手抓桌布的位置、桌面上物體放置的位置、抽的速度和方向等。如何處理好科學探究中眾多的不確定因素,讓幼兒對“慣性”這一物理現(xiàn)象有更深入的認識呢?由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視頻幫助幼兒直觀地了解抽桌布的基本要點;通過關鍵問題的驅動,引導幼兒對抽桌布的方法進行深入的探究;通過回顧三次實驗中抽桌布的基本要點,形成同伴間的經(jīng)驗分享,引導幼兒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收獲成功的喜悅,并由此激發(fā)幼兒在生活中利用多種物體繼續(xù)探究“慣性”這一物理現(xiàn)象的興趣。
目標:
1.通過同伴合作開展實驗,初步嘗試抽桌布游戲,知道抽桌布時桌布要平整地鋪滿整張桌子、物體要放在桌子中間、抽的速度要快等游戲的基本要點。
2.在實踐—反思—發(fā)現(xiàn)—再實踐的探究過程中,逐步感知物體的重量、抽的動作對抽桌布能否成功的影響。
3.樂于將自己在抽桌布游戲中的發(fā)現(xiàn)和同伴交流分享,感受探究與發(fā)現(xiàn)的快樂,萌發(fā)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準備:
1.物質準備:活動用課件,每兩名幼兒一張方桌、一塊桌布,若干個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和裝有半瓶泡沫玉米粒的礦泉水瓶,每兩名幼兒一張實驗記錄卡。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看過抽桌布游戲的視頻,在區(qū)角自主玩過抽桌布游戲。
過程:
一、觀看抽桌布游戲的視頻,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引導幼兒了解抽桌布的基本要點
師:豆豆分享的抽桌布游戲視頻讓我們覺得特別神奇,我們再一起來看看,抽桌布游戲到底是怎么玩的?重點是什么?
幼:視頻中的桌子上有好多東西,可是把桌布抽出來后,桌子上的東西沒有掉在地上。
師:為什么你們在區(qū)角玩這個游戲失敗了?你覺得這個游戲難嗎?難在哪里?
幼:桌布抽出來后要保證東西在桌子上不掉下來很難。
師:怎樣才可以做到?剛才視頻里是怎么做到的?
幼:視頻里的人抽桌布的動作很快。
幼:桌布要平平地鋪在桌面上。
師:桌面上的物體是放在什么地方的?
幼:桌子中間。
師:是的,桌布要平整地鋪滿整張桌子,物體要放在桌子中間,然后快速地把桌布抽出來。你們要不要再來試一試?
(析: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擬在討論中幫助幼兒梳理抽桌布的基本要點,并通過視頻直觀地呈現(xiàn)成功抽桌布的過程,這一現(xiàn)象與幼兒已有的“桌布被抽走后桌面上的東西會掉下來”的認知形成了沖突,激發(fā)了幼兒對抽桌布游戲的興趣。同時,教師通過三個關鍵問題“桌布是怎么鋪的”“物體應該放在什么地方”“應該怎么抽”,引導幼兒關注視頻中抽桌布的基本要點,從而為第一次實驗做好準備。)
二、第一次實驗,初探桌布抽出后讓桌面上的物體不倒的方法
1.幼兒合作實驗,探討抽桌布的基本要點。
師:現(xiàn)在請你們兩個人一組,站在桌子的一邊,一個做助手,一個先玩抽桌布游戲,助手要幫忙放東西,游戲要輪流玩。
師:你們成功了嗎?
幼:我們失敗了,桌布一抽走,桌面上的瓶子就倒了,可能桌布需要鋪得更平整些才行。
師:你們跟視頻中抽的方法一樣嗎?桌布是怎么鋪的?物體是放在什么地方的?是快速抽的還是慢慢抽的?再試試看吧!
幼:我們成功了,我們抽的動作很快。
師:你們試了幾次?每次都成功了嗎?兩個人都試過了嗎?
2.回顧第一次實驗中抽桌布的基本要點,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師:誰來示范一下自己剛才是怎么做的?
(教師請抽桌布失敗的幼兒上前展示。)
師:為什么會失敗呢?
幼:可能我們抽的動作還要再快些。
師:那再試試看。
(幼兒繼續(xù)嘗試。)
幼:我們都已經(jīng)把桌布鋪平了,瓶子也放在桌子中間了,為什么還會失敗呢?
師:誰來幫他們找找原因?剛才誰成功了?哪里跟他們做的不一樣?
幼:他們抽桌布時是往上抽的,應該要平著抽才行。
師:你們用他的方法試試看能不能成功。
(幼兒再次嘗試。)
師:還有誰來展示一下?
(教師繼續(xù)請幼兒上前展示,并引導其他幼兒注意觀察。)
幼:剛才他只用一只手抓桌布,要用兩只手抓桌布才能抽成功。
師:你們同意這樣的抓法嗎?兩只手分別抓在哪里?是中間還是兩邊?
師:你們有不同的意見,到底哪種方法才更容易成功呢?等會兒請你們去試試看。
師:剛才你們在抽桌布的時候,有人站得離桌子很近,有人站得離桌子很遠,哪種站法更容易抽成功呢?為什么?
師:(小結)原來抽桌布是否能成功跟我們站的位置、手抓桌布的位置、抽的方向等都有關系。到底哪種方法更容易抽成功呢?
(析:該環(huán)節(jié)重在引導幼兒對抽桌布的基本要點進行實踐探索,需要幼兒不斷地將視頻中的經(jīng)驗轉化為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這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由此,教師通過問題“你的方法跟視頻里的方法一樣嗎,試了幾次,每次都能成功嗎”引導幼兒不斷嘗試,發(fā)現(xiàn)抽桌布成功的要點。在回顧要點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個別展示、自我回顧反思、同伴經(jīng)驗交流,發(fā)現(xiàn)抽桌布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從而幫助幼兒梳理、掌握抽桌布成功的基本要點。另外,教師通過關鍵問題激發(fā)幼兒思考,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抽桌布成功與否還與人站的位置、手抓桌布的位置、抽的方向等有關,從而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新的、更深層次的探究點,激發(fā)幼兒再次進行實踐探索的興趣。)
三、第二次實驗,深入探究最容易抽成功的方法
1.幼兒合作實驗,記錄實驗結果。
師:用什么樣的方法更容易抽成功呢?請你們再去試一試,一起找出最容易抽成功的方法。
幼:向上抽不行,瓶子會倒。
幼:身體離桌子太近不行,會把桌布擋住,抽不出來。
幼:手抓在中間可以的。
幼:我抓在桌布兩邊才可以成功。
2.回顧第二次實驗中抽桌布的基本要點,梳理最容易抽成功的方法。
師:誰來分享一下你們的實驗結果?哪種方法更容易抽成功?
幼:身體要離桌子遠一點,手抓桌布的兩邊,平平地快速向后抽最容易抽成功。
師:你們試了幾次?其他方法試過了嗎?每次都成功了嗎?
幼:我們試了五次,向上抽的時候,瓶子一直搖搖晃晃的,最后倒了,但平平地抽每次都能抽成功。
幼:我們試了四次,有一次手是抓在桌布中間的,也成功了,但桌布要鋪平整,抽的速度要快。
幼:向下抽的時候,瓶子會搖來搖去的,有的時候會成功,有的時候會失敗。
師:(小結)從你們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身體要離桌子遠一點,手要抓桌布的兩邊,平平地、快速向后抽最容易抽成功。
(析: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讓幼兒探究不同因素對抽桌布的影響:站的位置遠近、手抓桌布的位置、抽的方向。雖然實驗具有不確定性,但是教師給予了幼兒充分的探究空間,鼓勵幼兒多次合作實踐,尋找更容易抽成功的方法,并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記錄單是幼兒分享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媒介,清晰明了地呈現(xiàn)了每組幼兒的實驗結果,方便幼兒分類統(tǒng)計抽桌布更容易成功的方法。同時,教師通過問題支架步步推進,幫助幼兒梳理、整合實踐經(jīng)驗,促進幼兒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探究經(jīng)驗。)
四、第三次實驗,探究桌面上的物體輕重對抽桌布的影響,帶領幼兒總結抽桌布的秘密
1.出示裝著半瓶泡沫玉米粒的礦泉水瓶,引發(fā)幼兒思考。
師:我這里還有一個裝著半瓶泡沫玉米粒的礦泉水瓶,瓶子里裝的泡沫玉米粒和這瓶水的高度是一樣的,如果把它和剛才的瓶子一起放在桌面上,你們覺得哪個更不容易倒,抽桌布更容易成功?為什么?
幼:裝泡沫玉米粒的瓶子更不容易倒,抽桌布更容易成功。
幼:裝水的瓶子更不容易倒,因為重一點的物體不容易倒,會很穩(wěn),剛才我試過了。
師:我們用實驗來驗證一下吧。(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實驗驗證猜想。)
2.回顧第三次實驗中抽桌布的基本要點,知道桌面上的物體越重抽桌布越容易成功。
師:哪個瓶子更不容易倒,抽桌布更容易成功?你覺得原因是什么?
幼:裝水的瓶子更不容易倒,抽桌布更容易成功,因為裝水的瓶子更重一些。
師:你們試了幾次?裝泡沫玉米粒的瓶子倒了嗎?
幼:我們試了五次,裝泡沫玉米粒的瓶子有一次沒倒,抽桌布成功了,但瓶子總是搖搖晃晃的,裝水的瓶子每次都沒倒,抽桌布都成功了。
師:大家的實驗結果都一樣嗎?裝水的瓶子更不容易倒,裝泡沫玉米粒的瓶子基本都倒了,是這樣嗎?
師:原來抽桌布時,重一點的瓶子更不容易倒,抽桌布更容易成功,輕一點的瓶子容易倒,從而會影響抽桌布的成功與否。
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找到了抽桌布成功的秘密。那么如果把三個瓶子一起放在桌子上,抽桌布時它們會倒嗎?抽桌布能成功嗎?多放幾個瓶子會怎么樣?
師:如果換了不一樣的桌布能抽成功嗎?
師:請你們繼續(xù)到科學區(qū)里去試一試,如果你們發(fā)現(xiàn)了抽桌布游戲新的秘密,可以記錄在記錄卡中和大家分享。
(析:該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幼兒探究抽桌布實驗中桌面上的物體輕重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是對物體重量與“慣性”之間關系的探究。通過前面兩次實驗,幼兒已經(jīng)掌握了正確抽桌布的方法及最容易抽成功的方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裝水的瓶子和裝泡沫玉米粒的瓶子在抽桌布時哪個更不容易倒,成了幼兒的探究要點,有一定生活經(jīng)驗的幼兒知道因為裝水的瓶子更重一些,所以更不容易倒,抽桌布更容易成功,然而大部分幼兒還停留在猜測階段。因此,教師鼓勵幼兒通過兩兩合作的方式進行實驗,以驗證自己的猜測,引導幼兒在對多次實驗的結果進行分享和對比中,發(fā)現(xiàn)越重的物體放在桌子上抽桌布時越不容易倒,抽桌布越容易成功。在活動中,教師沒有解釋“慣性”這一專業(yè)的物理名詞,但幼兒卻在深度的探究中對“慣性”有了初步的認識與理解。在活動尾聲,教師提出“把許多瓶子一起放在桌子上,抽桌布能抽成功嗎”“換了不一樣的桌布能抽成功嗎”等問題,激發(fā)幼兒對抽桌布成功的因素進行深入探究的興趣。)
延伸活動:
1.在科學區(qū)投放不同材質、不同重量的物體,如許多不同水位的瓶子、不銹鋼餐具、不同材質的桌布、不同尺寸的平面桌子等,激發(fā)幼兒對抽桌布成功的因素進行深入探究,了解影響抽桌布成功的更多因素。
2.將“抽桌布游戲實驗記錄表”粘貼在科學區(qū)的探索故事墻上,鼓勵幼兒不斷補充新的探究發(fā)現(xiàn),讓幼兒的探究留下痕跡,促進幼兒的經(jīng)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