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文 陳冰
小學數學新課標在推行的過程中,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學生在學習中應具備的能力和素養(yǎng)也做了新的調整和規(guī)劃。而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則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應積極思考的問題。對此,筆者在下文中將詳細探究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路徑,希望可以為各位同仁帶來一些思考。
數學學科作為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國家對小學生的學科素質要求也在不斷調整,目的是可以使各個階段的學科更符合學生的成長特征,讓學生可以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得到相應的素養(yǎng)提升和能力的鍛煉。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本身出發(fā),以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為目的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來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首先,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新教學理念的貫徹落實是教師實現有效性教學的重要一步。在新教學理念下,教師應立足學生群體,確立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诖?,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兩種教學模式相較而言,前者是以教師為主導,課堂中主要是教師單方面對數學知識進行講授,較少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因而學生是處在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而后者則是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立足學生本體,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呈現,同時后者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關注更多,因而學生是處在一種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例如,教師在講解某一個數學公式時,不僅僅要掌握公式的基礎知識,也要引導學生將公式運用在生活實際中,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樣才能讓學生以更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才能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推動實現“教學生態(tài)圈”的平衡發(fā)展。所謂的“教學生態(tài)圈”,就是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主體與客體、各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等共同組合而成,而“教學生態(tài)圈”的構成形式也說明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讓生態(tài)圈中的各個要素實現平衡發(fā)展,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有效性的實現。在落實新課標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新課標中對“教學生態(tài)圈”中各個要素之間的平衡更為重視,而且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學生態(tài)圈”中要素的平衡發(fā)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著顯著的效果,這說明對“教學生態(tài)圈”的有效運用有助于促進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更注重各個要素的創(chuàng)新、平衡、發(fā)展,利用“教學生態(tài)圈”促進教學有效性的實現,同時用教學有效性的實現促進“教學生態(tài)圈”中各要素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讓二者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
2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基本路徑
2.1 創(chuàng)設趣味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
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是判斷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具有兩大特點,一是,課堂以教師為主體,二是,教師對好學生更為關注,這兩個特點是阻礙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重要原因。首先,看第一個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會存在教師在教學時忽略學生的感受,將原本應是師生互動、共同學習的課堂變成了教師單方面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這就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看第二個特點,大部分教師都更喜歡學習好、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而這就使得另一部分學生被忽略,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學生群體嚴重的兩極分化,這不僅會阻礙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更會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為了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立足新課標,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采取創(chuàng)設趣味教學情境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班級學生都參與到數學課程的學習中。
以人教新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噸的認識》為例。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來看,學生需要認識噸的概念;理解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關系;掌握噸的實際意義。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與“噸”這個數學概念產生實際的聯(lián)系,因而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對“噸”這個概念做出清晰的理解。首先,教師給學生們展示了藍鯨的圖片與視頻,并讓學生們猜一猜這只藍鯨有多重。當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告訴學生:“目前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就是剛剛展示的藍鯨,而一頭成年藍鯨的體重可以達到120噸?!睆亩霰竟?jié)課的學習內容“噸”。而后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會用‘噸做單位?可以用藍鯨進行對比思考”。同學們的答案有很多,如大象、輪船、碼頭集裝箱等等。
教師在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時,不僅可以讓學生沉浸在趣味十足的情境中,還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這可以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2 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實現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條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的思維還沒有完全成熟,對問題的思考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而上文中有提到,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會忽略學生的感受,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還會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養(yǎng)成。為了有效轉變上述情況,教師應立足新課標,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教師也應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狀態(tài),并在借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此外,借助于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還應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讓學生在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下,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對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有重要意義。
以人教新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四邊形》為例。在本節(jié)課的知識學習中,學生應完成的學習目標有三個:在感知四邊形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過動手實操將抽象的圖形變得直觀形象;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完成上述目標,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的方法,而且此方法的運用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受到不一樣數學課堂的同時,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主動與教師進行課堂互動。首先,教師為學生展示了一張充滿各種圖形的畫面,引導學生觀察并請學生將畫面中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圈出來,說一說這個劃分的理由。接著教師便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四邊形中要有四個角,同時要有四條直的邊,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圖形才能被稱為是四邊形。其次,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四邊形,教師舉行了小組對抗賽,以競賽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說出自己身邊哪些事物的表面是四邊形。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歡樂的學習氛圍中,每位同學都會為自己的小組獲得勝利而做出努力。同時,以競賽的形式還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對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有重要的作用。
2.3 優(yōu)化數學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往往會按照教材中的編排順序進行,這樣就會存在一個問題,即學生容易抓不住知識的重點。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為所有知識都是重點,這不僅會讓學生的學習沒有條理性,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新課標推行后,教師對學生的關注重點從單純的知識講授轉變?yōu)楦⒅貙W生的學習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應及時調整、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人教新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位置與方向(一)》為例。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明確小組學習目標。目標一,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且在給定一個方向的前提下,辨認出另外三個方向;目標二,可以看懂平面圖上的位置信息,并能正確描述平面圖中物體的移動方向。其次,在完成目標設置后,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探究問題。如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提問學生:“同學們在觀察日出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如果根據太陽升起的方向辨認位置,另外三個位置分別是什么方位呢?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一下?!比?,在認識平面圖上的方位時,探究的問題可以設置為:“同學們在進入校園時,有沒有注意到校門口一個校園內部建筑方位圖?如果想要找到圖中的某個建筑,應該怎么確定該建筑的位置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弊詈螅瑢W生在合作討論問題時,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學習狀態(tài),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這樣可以讓學生的討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討論利用太陽確定方位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點提示:四個方位是兩兩相對,如果可以確定一對方位,那么另一對方位也就可以確定。
通過對小組合作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讓課堂活躍起來,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2.4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中,信息技術已經實現在小學校園中的全面覆蓋,這為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必要條件。從數學知識本身來講,其在展示和理解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這對抽象思維尚未發(fā)展完全的小學而言會產生理解上的困難。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做到完全理解,只能將抽象的知識在黑板上進行形象的轉化,這樣不僅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而且效果也不是很顯著。因此,在信息化的課堂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不僅可以節(jié)省很多教學時間,而且信息技術在形象化展示知識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很大的幫助。
以人教新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為例。在本節(jié)課學習中,學生應通過觀察、實際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夠確定簡單事物的搭配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yōu)化,還采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對知識進行呈現。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了一個對話的場景,場景中小紅和小明正在為參加元旦活動的服裝搭配而苦惱,想請同學們幫忙選出合適的搭配方案。而后,繼續(xù)展示可選擇的衣服,有西裝上衣和褲子、休閑褲、連衣裙、休閑短褲、白色短袖等。請同學根據已有的衣服幫助小紅和小明選出合適的衣服搭配。在此過程中,學生運用了不同的搭配方法,有的學生先確定上衣,再確定褲子,有的同學則是先確定褲子,再搭配上衣,盡管同學們運用的方法不同,但是最后都搭配出了六種不同的穿法,為小紅和小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穿搭。
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將知識的呈現展示得更具體、更形象,讓學生在理解和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更便捷、更高效,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有著顯著的效果。
2.5 結合生活實際教學,提高知識應用水平
如果學生想要學好數學知識,不僅需要對基礎知識有牢固的掌握,還要具備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講授知識時,應結合實際的生活內容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
以人教新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的特性》為例。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以下學習目標:認識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特性;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并將其正確運用在生活中?;诖?,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內容開展教學活動。首先,在課程開始階段,教師就為學生展示了兩幅三角形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圖片,如埃及金字塔、南京長江大橋,并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在觀察中找到相應的三角形。而后接著對學生進行提問,你是如何判斷出此圖形為三角形的?引導學生回答出:圖形應滿足具有三條邊、三個角的要求,并且是封閉的圖形,才能被稱為是三角形。緊接著,為了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教師為學生設置了實踐活動,邀請兩位同學來到講臺前,根據教師提供的工具,分別制作三角形和四邊形,從而判斷出哪種圖形更具有穩(wěn)定性。學生在實踐后得出結論,三角形更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教師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特征。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生活實際舉例、實踐操作、生活思考三個步驟的教學過程,不僅實現了知識與實踐結合的有效教學,也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更進一步地實現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思考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時,教師應立足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打造趣味情境、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優(yōu)化教學方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生活實際等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牢固地掌握基礎性的數學知識,也能對知識進行熟練的運用,從而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交通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