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言
摘 要:在自然界中,最生動鮮明且最引人注目的物質(zhì)就是色彩,色彩不僅是構成造型語言的主要元素,更在電影藝術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色彩是電影創(chuàng)作人的靈感源泉,色彩運用得恰當豐富,就讓電影顯得更有深刻性與豐富內(nèi)涵,更有說服力。在不斷地實踐與探索中,眾多創(chuàng)作人發(fā)現(xiàn)電影可通過色彩展現(xiàn)別具一格的“形”與“意”,進而為觀眾帶來妙不可言的視覺享受。本文旨在探討色彩在電影作品中的運用。
關鍵詞:色彩;電影作品;運用
Abstract: In nature, the most vivid and eye-catching material is color. Color is not only the main element ofmodeling language, but also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film art. Color is the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filmcreators. Proper and rich use of color will make films more profound, rich and persuasive. In continuous practiceand exploration, many creators have found that films can show a unique "form" and "meaning" through color, thusbringing fantastic visual enjoyment to the audien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use of color in filmworks.
Keywords: Color;a film work;use
1 電影色彩語言的特征
1.1 客觀性
電影色彩中,對客觀事物的模仿復制是最重要的,也最能對真實事物的藝術形態(tài)進行直觀反映。假如某部影片對客觀表達方法進行了靈活運用,那么整個影片的色彩節(jié)奏及結構就存在一定真實性。例如,張藝謀導演的《秋菊打官司》,為了將當時秋菊的生活景象進行真實反映,就對客觀色彩描繪進行有效利用。當然,伴隨相應情景的變化,生活中的客觀色彩也會出現(xiàn)一定改變,從而展現(xiàn)出比較有戲劇性的變化。色彩在運動過程中,并不會出現(xiàn)綿亙不絕的變化,但卻對影片的風格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因此,色彩客觀性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應將對色彩的選取放在重要位置[1]。
1.2 運動性
在電影中,會對運動著的事物特性采用不斷變換的畫面進行展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在攝影過程中詳盡刻畫的人與物。在對生活進行多角度觀察時,電影需要借助攝影機推、拉、搖、升等運動進行觀察,這樣出現(xiàn)的空間與層次更加千變?nèi)f化,既具有變幻莫測的視覺美感又能產(chǎn)生令人目眩的景別與角度。電影在刻畫人物時,會利用姿態(tài)各異的動作進行細致入微地創(chuàng)造,人們紛繁復雜的心理活動可借助外部動作傳達。運動性可以看作是電影的本質(zhì)屬性,因此電影色彩也具有運動性。何為色彩運動?即景物色彩會伴隨物體的不同運動而產(chǎn)生變化,比如拍攝中光線強弱的改變、鏡頭的巧妙銜接、對場景色調(diào)的靈活調(diào)節(jié)以及攝影機的不斷運動等,這些都是繪畫不能實現(xiàn)的。同時,電影中的色彩具有清晰分明的層次且富于動勢,與音樂比較接近,也可以等同于視覺音樂[2]。電影色彩運動往往依靠蒙太奇手法完成,即組接不同鏡頭后所產(chǎn)生出思想的手法,這也是影視語言的重要基礎,蒙太奇在各種特殊顏色聯(lián)系中有了更豐富的表現(xiàn)方法。每種色彩都有強大的象征力量,顏色可以喚起人們頭腦中的無限聯(lián)想并迸發(fā)充沛感情。顏色迥然相異在影像間表現(xiàn)出深刻關系,不同鏡頭色調(diào)之間的面積彰顯奇妙效果。相比較于客觀色彩,色彩的運動性使得展現(xiàn)出的電影畫面更加自然流暢、熱情強烈、和諧統(tǒng)一,不同色彩可以形成不同的情緒效果,對不同排列的色調(diào)靈活利用,從而塑造出鮮明的人物性格、戲劇性的事件發(fā)展,并促使電影色彩的運動性更加明顯。
1.3 敘事性
現(xiàn)象世界可通過電影鏡頭進行展示,鏡頭畫面為視聽語言的物質(zhì)顯現(xiàn)。在電影視覺效果中,色彩是最重要的元素并可幫助觀眾對電影進行深入解讀。電影創(chuàng)作者可對色彩進行靈活利用,既呈現(xiàn)出獨特美感又不斷激發(fā)情緒,色彩是解讀電影的最好視覺語言。影視藝術將色彩作為主要表達方法,通過色彩敘事方式讓觀影者產(chǎn)生別出心裁的審美心理,并沉浸于創(chuàng)作者所構建的心理環(huán)境中。形的作用在銀幕世界造型空間中往往重于理性,色彩可在空間中將角色的復雜情緒與心理準確傳達出來,使得整個銀幕更加生動鮮活,借助色彩表現(xiàn)力讓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得更豐富[3]。
2 電影色彩元素的功能
2.1 審美功能
電影史上,將彩色電影稱之為第二次技術革命,我們在色彩中能充分感受到運動的繪畫美。色彩在影視藝術畫面中,既具有平面元素又可突出動態(tài)效果,導演會在細心斟酌后用心構思作品。因此,色彩在影視畫面中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__觀影者可通過觀看深刻感受審美情趣,又在潛移默化中增加視覺效果。同時,中國傳統(tǒng)美學對如何營造藝術意境非常注重,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構建聲音系統(tǒng)、巧妙展現(xiàn)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視覺畫面、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時空形態(tài)等,都是藝術家對氣氛進行烘托的主要手段。在視覺畫面中對色彩進行藝術處理,可展現(xiàn)出最具體最直觀的社會內(nèi)涵,在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中,那一片蒼翠挺拔的竹林、黃沙彌漫的沙漠、惠風和暢的江南水鄉(xiāng)、云霧繚繞的武當仙山都令人印象深刻,這一副視覺畫面非常具有中國傳統(tǒng)詩意,因為用心對色彩進行處理所以成就了影視經(jīng)典。
電影創(chuàng)作者在影視畫面中引進純粹的色彩理論時,絕不會對自然色彩進行照搬,而會參照影視內(nèi)容進行構思[4]。比如,俄羅斯影片《靜靜的頓河》,在對頓河綺麗曼妙的風光進行呈現(xiàn)時,就融合了十八、十九世紀俄羅斯油畫的特征,我們感到電影色彩恬淡平靜、唯美和諧,令人感到賞心悅目。再例如,法國電影《勇敢的心》,為了在影片中極致渲染自由主義,就靈活運用了白、黑、綠、灰、紅等色彩,并通過對不同色調(diào)的調(diào)配展示明暗程度。大千世界的色彩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影視創(chuàng)作者要通過巧妙處理才能把龐雜色彩梳理妥當,從而展現(xiàn)總體立意。比如,電影作品《嘎達梅林》就對色彩運用發(fā)揮到最佳,我們通過觀看可以深刻感受到遼遠高闊的青藏高原、靜謐聳立且皚皚的雪山雪峰、澄澈高遠的藍天白云等,這樣的自然景色巧妙與電影融為一體,令人感到心神蕩漾。
2.2 造型作用
為何要在電影中運用色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對人物形象的細致刻畫。在對表演者進行影像造型時,假如色彩表現(xiàn)與其外部特征相吻合,就會讓觀影者準確判斷人物的性格特征與推動事件的某些線索。同時,通過精準把握典型形象,色彩有了突破訴求的方式,而電影作品也正因為有了多樣化的表現(xiàn)方式與敘事手段,而呈現(xiàn)出豐富層次。此外,運用色彩還可以對環(huán)境氛圍進行極力渲染,例如運用冷色調(diào)詮釋人物的悲傷情緒,運用暖色調(diào)展現(xiàn)人物的歡快心情等。
例如,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圖1),影片內(nèi)容中充斥著大面積的黃色、紅色,這兩種顏色非常緊密連續(xù),非常連貫自然地出現(xiàn)在觀影者眼前,既讓我們感受到對生命熱度的有力表達,又為我們營造出一種非常宏偉悲壯的情形。而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鏡頭處理就比較簡潔,導演為我們還原了安詳溫馨、靜謐和諧的農(nóng)村,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更加悠閑舒適,觀眾也能從這樣的場景中感到溫暖,影片中一幅幅具有柔和唯美色彩到畫面極其浪漫,中國濃郁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美被巧妙傳達。片中的女主角招娣全身著紅裝,在鏡頭的更迭變換中她不疾不徐地追趕老馬車,人物形象格外清麗淡雅,再加上畫面所使用的單純顏色,襯托出人物的純潔善良,如璞玉般美好,這種色彩將主人公心中按捺不住的喜悅描繪得非常絕妙。在回憶片段里,影片與現(xiàn)實相結合,我們既看到了黑白的平實又看到了絢爛奪目的美麗,這些鮮明對比令人記憶猶新。在現(xiàn)實家環(huán)境中以冷色調(diào)為主,年邁的招娣穿著黑衣平靜回憶,這種黑白色調(diào)最能詮釋沉重壓抑的悲涼心情。
2.3 情感功能
色彩在電影作品中可以引發(fā)人的感情聯(lián)想,色彩其實就是承載情感與思想的載體,比較抽象的內(nèi)心世界與豐富的情感變化都在色彩的反映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就可以縮短與觀影者的距離。色彩還可以帶給人強烈的感染力,溫度是我們判定視覺感受的因素,我們天生對色彩就有主觀感知力,既能充分感知色彩的冷暖又能通過不同對比度明白表現(xiàn)力量。例如,電影中習慣用黑白表示心情的壓抑與悲憤沉重,用靚麗鮮艷的顏色表現(xiàn)人物身份的高貴。
例如,王家衛(wèi)導演的《花樣年華》,對色彩設計格外用心,冷暖對比、明暗對比都非常鮮明,在拍攝電影時會適當獲得一些色彩特殊效果達到某種藝術氛圍,假如設計了攝像機平衡色溫偏低那么畫面就偏暖,也可以采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對色彩進行比較夸張的處理。在這部影片中,靈活運用了夢幻般的童話色彩,讓觀眾感受到朦朧詩一樣的唯美意境。通過這種比較夢幻虛無的色彩,我們能看出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偏執(zhí)、無限渴望及得知真相后的無奈失望,她身心憔悴,這種不能左右的人生令她感到痛苦,但是在一番糾葛后表達出一種寬容與理解,心態(tài)也變得更加積極。女主人公的心態(tài)正是通過柔美緩慢的色彩進行充分展現(xiàn),情感變化非常細膩真實,當人生處于低谷時運用黯淡色彩,當人生感到快樂幸福時就用了比較明亮歡快的色彩。再來看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主色系選擇了黑白色,其目的就是將具有古老歷史性的影片內(nèi)容完整呈現(xiàn),整個影片的氛圍比較壓抑。在影片最后,導演卻運用明亮的彩色系表達人們內(nèi)心對幸福生活的無限渴望,也隱喻人們對和平世界的期盼,與之前黑白色系對比鮮明。在很多影片中,我們可以根據(jù)色彩的不同變化明確人物情感、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等,服裝的顏色或道具都能引起觀影人的不同主觀感受。
3 電影色彩的和諧之美
3.1 對色彩的合理運用
任何一部優(yōu)秀影片,均對鏡頭構圖、影片色彩、人物形象的描繪非常講究,通常說來,畫面中的人物與當時的場景能夠充分融入,且色彩場景布置比較一致,畫面就比較和諧。即便只用一般方法對畫面色彩進行處理,但其他方面諸如音樂、色調(diào)、演員服裝等的配合非常給力,那么整體畫面依然讓人感到愉悅。比如,《花樣年華》的年代比較久,就將黃色作為主色調(diào),將那種比較久遠時的傷感情懷盡情展現(xiàn)。而《集結號》(圖2)屬于戰(zhàn)爭影片,整個畫面非常恢宏龐大且給人一種壓抑,其目的就是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影片將比較客觀抽象的精神內(nèi)核運用和諧整體的色調(diào)進行轉(zhuǎn)化,從而讓我們觀看時能夠巧妙捕捉到畫面之外的精神意境。
電影人在數(shù)十年間對色彩學進行深入研究,并巧妙運用色彩讓電影充滿無限生命活力??梢哉f,在電影中色彩的完美搭配能夠讓情感、思想、意境等變得更豐富,讓觀眾通過形式上的顏色感受視覺的變化,進而體驗色彩的美妙。色彩是各種各樣的搭配,在拍攝很宏大的場面時,創(chuàng)作者會將色彩進行整體分化,誕生出比較統(tǒng)一和諧的色彩結構,這些色彩結構還有細致的主次之分,其主要目的都是服務于同一個主題。色彩是無聲的,但卻能恰到好處地傳遞出主題思想,因此色彩有輕重之分、有主次之分,只有遵循變化規(guī)律才能拍攝出起伏有致的情景,才能吸引更多觀眾產(chǎn)生共鳴。電影畫面要對色彩進行合理搭配,單一色彩既顯得空洞乏味又與實際情況不符,因為我們的生活場景本就充滿了豐富色彩,色彩要與大眾審美與美學原理相符合,這樣才能讓觀影者感到舒適歡快。因此,色彩既要具備藝術美學的基本要求,又要符合真實生活及大眾的審美標準,這樣就可以從多種角度全面詮釋美的含義。
3.2 色彩在電影中的具體表現(xiàn)
影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一部反映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題材的影片,導演在這部影片中對色彩運用得得心應手。比如,為了體現(xiàn)戰(zhàn)爭的極致殘酷導演運用了黑白色,讓我們看到了當時人們的悲慘生活。青春活力的女戰(zhàn)士情緒高昂且富有活力,因此用了比較柔美的暖色調(diào)展現(xiàn)其熱情。橘色比較鮮艷溫暖,表達廣大勞苦民眾對幸福安定生活的渴望,觀眾被多變的色彩而吸引,對年輕女兵勇敢精神給予贊嘆,對戰(zhàn)爭所帶來的苦難進行痛斥。在這種顯著色差的對比下,觀影者既能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又能從心理上感知年輕戰(zhàn)士的大無畏奉獻精神,她們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艱苦作戰(zhàn),為了人民的幸福奮斗,在大好的年華中釋放自己的能量,正因為這種強烈的色彩渲染,觀眾才會在觀看后感到悲痛與震撼。
色彩能夠直擊人的靈魂,影片中的班長麗達是一位母親,她騎著馬馳騁在草原上,金色長發(fā)隨風飄揚,一幅充滿希望活力的畫面緩緩鋪展開來。還有多愁善感的女生索妮婭、勇敢的麗莎、對愛情抱有幻想的嘉麗婭,這些女性都是那么的美麗開朗,猶如綻放的玫瑰,觀眾在觀看時也會對自己的青春進行感懷。但在這種美妙情景中沉浸后,戰(zhàn)爭卻將這一切美好肆意蹂躪破壞,透露安寧幸福的絢麗色彩變換成表達戰(zhàn)爭殘酷的黑白色,在這種極致反差中觀眾立刻跳出來,幸福蕩然無存瞬間投入到緊張戰(zhàn)斗中,從心底油然生出對戰(zhàn)爭的憎恨。
《紅高粱》是張藝謀導演的作品,他非常善用色彩表達主題。在這部影片中,代表傳遞精神的紅色貫穿其中。在我國,紅色屬于非常喜慶吉祥的顏色,讓人感到熱情歡快。影片開頭,我們就看到了娶新娘一幕,新娘穿著中國紅,紅艷艷的蓋頭、紅色的喜服、紅色的鞋子及紅色的攆轎,而遠處的紅色熟高梁連綿起伏,人們都享受著喜慶?,F(xiàn)實中并沒有紅色的高粱,但這種紅色一直延續(xù)開,我們卻從心理上感覺紅高粱的設計非常符合情理,沒有任何不適和突兀,這個情節(jié)設計就與觀眾審美需求相符合。同時,紅色還代表著鮮血,在這片土地上很多人最后壯烈犧牲,余下的人就在火紅的夕陽下靜靜站立,鮮艷的紅色與悲涼的人物形成鮮明對比,并營造了高大偉岸的人物形象,反映著由衷對人物產(chǎn)生崇敬與贊美。片中有一場戲采用了藍色,即老頭被殺之后,九兒一個人在漆黑的院子里獨坐,頭頂上的月亮又大又圓,但她心里卻異常孤寂。由此可以看出,色彩承載著情感傳遞的重要作用,正是因為對色彩的獨到精準運用,張藝謀的作品才不斷突破一個又一個高度,人們在獨特的作品寓意中進行享受。
4 結語
綜上,在電影藝術中,色彩既是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優(yōu)秀電影人對色彩進行精妙運用并創(chuàng)作出了膾炙人口的佳作。因此,我們要對電影的色彩藝術進行深入理解,不斷創(chuàng)新電影色彩理論,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優(yōu)秀影片。
5 參考文獻
[1] 胡書宇. 論色彩在電影表意層面上的功能與局限[D]. 沈陽: 沈陽建筑大學,2017.
[2] 張凡, 宋園園. 傳統(tǒng)元素表達與張藝謀電影的色彩敘事關系探究[J].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21(3):106-113.
[3] 黃琳清. 電影作品中的色彩表現(xiàn)研究[J]. 藝術大觀,2021(5):81-82.
[4] 王茁. 色彩元素在電影作品中的綜合運用[J]. 流行色,2020(2):39-41.
[5] 郭守運, 鄂陽磊. 當代電影色彩敘事的多維審美價值探析[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