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協(xié)同育人;家校共育;換位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21-0053-02
【作者簡介】曹斯旻,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學(江蘇昆山,215316)教師,一級教師,蘇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獲江蘇省、長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發(fā)布《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了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責任。《意見》明確“學校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主導作用”“家長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社會有效支持服務全面育人”。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借助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協(xié)同育人。家庭和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實現(xiàn)的,所以家校合作對學生的成長極為重要。情景案例中李明媽媽是高學歷家長,面對高學歷家長的“高要求”和“越位指導”,班主任趙老師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和李明媽媽“雙向奔赴”,形成合力,促學生成長成才呢?
一、認真傾聽,適時回應
班主任要做一個善于傾聽的人,在傾聽中發(fā)現(xiàn)家長真實的需求,可以說,班主任學會傾聽就等于掌握了家校溝通的“鑰匙”。傾聽之后,班主任要適時回應,對家長要有同理心,理解家長的焦慮。家校共育中,許多的矛盾沖突會因為共情而變得簡單。
情景案例中,李明媽媽能主動找班主任溝通,說明她非常清楚自己孩子的問題,也知道家校合作的價值。李明媽媽的種種表現(xiàn)其實就是在傳遞希望老師能立刻關注自己孩子的信號,這樣的要求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再正常不過了。班主任趙老師應該在認真傾聽之后,表達對家長擔憂的理解,及時回應家長的需求,如主動關心孩子,主動給予孩子幫助。
二、主動溝通,直面問題
班主任在家校溝通中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兑庖姟芬螅喊嘀魅我e極創(chuàng)新與家長溝通的途徑,保持學校與家庭的常態(tài)化聯(lián)系,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日常表現(xiàn);班主任每學年對每名學生至少開展1次家訪,鼓勵任課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家訪。班主任只有掌握家校共育的主動權,才能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孩子的關注和付出,才能打破家校溝通的屏障,才能走進家長的內心。班主任要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并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動態(tài)、學業(yè)狀況、行為表現(xiàn)和身心發(fā)展等情況,同時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
從情景案例中李明媽媽對孩子換班主任前后的成績對比看,她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是非常嚴格的;而從她對自己職業(yè)和學歷的強調可以看出,對于孩子的教育她是有自己的原則和堅持的,而且很可能與趙老師的教育理念不同,所以她一直試圖糾正和指導趙老師。這個時候,趙老師不僅要擺正心態(tài),還要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對于家長的批評和建議,不可一味排斥和回避。趙老師若能及時將李明在校的表現(xiàn)反饋給李明媽媽,并且主動詢問李明在家的表現(xiàn),真正滿足家長關心孩子的要求,直擊痛點,也許就不會這么被動了,更不會處處被家長“挑刺”了。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專業(yè)讓家長放心、贏得家長的支持和信任。對于情景案例中的李明,趙老師應與家長重點分析孩子同伴交往的問題,突出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注,糾正李明媽媽一味關注孩子學習成績,而忽視其他方面均衡發(fā)展的家庭教育觀。
三、換位思考,巧妙借力
《意見》要求家長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家庭教育指導和家?;踊顒?,配合學校管理教育好學生。隨著現(xiàn)代社會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長的學歷水平、綜合素質確實不比教師低,他們也掌握了一些專業(yè)的教育知識。有些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經(jīng)驗甚至比剛工作的教師還要多,一些教育理念可能比教師還先進。這些家長經(jīng)常會主動跟老師溝通子女在家中的思想情緒、身心狀況和日常表現(xiàn),他們也渴望教師及時反饋孩子在校的相關表現(xiàn)。因此,班主任要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立場想問題。這樣思考時就會釋然,就會認識到家長不是在“干涉”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在幫助班主任改進和完善工作。所以,我們要借助家長的力量,組建家委會,發(fā)揮家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以多種形式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情景案例中,李明媽媽作為大學老師,有一定的教育專業(yè)知識儲備,有些理念可能比班主任趙老師更先進,只不過在表達上不太能讓人接受,似乎在指導,其實是在干預班主任工作。從班主任工作角度出發(fā),趙老師大可將這種“干預”變成“參與”,理解李明媽媽的焦慮,積極回應李明媽媽的訴求,主動反饋李明在校的表現(xiàn),加強家校聯(lián)系,建立家校信任。趙老師可以邀請李明媽媽加入班級家委會,參與組織班級活動,家校共同為李明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誠然,這樣的案例在班主任平時的工作中并不少見,班主任該如何與不同的家長溝通交流,面對家長的“過度干預”,如何巧妙借助家長的力量共同促進孩子成長,如何將家校合作變成一場“雙向奔赴”的育人修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責任編輯:周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