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香平
【摘 要】針對當前初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文章先闡述了報刊閱讀與深度學習的關系,并結合教學實例闡述了主題與文本選擇的關鍵點以及課堂閱讀目標的設計,然后基于深度學習的特點創(chuàng)設逐層深入的閱讀活動:創(chuàng)設語境,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獲取信息,解決困惑;利用信息差,整合內容;交換信息,探究主題;遷移運用,解決問題。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實踐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對初中生的文本賞析能力和課外閱讀量做了明確規(guī)定:根據不同目的,運用各種閱讀策略有效獲取語篇信息;閱讀名人傳記和報刊文章時,整體理解和簡要概括所讀內容;建立語篇與語篇、語篇與個人、語篇與世界的關聯,探究和發(fā)現語篇的現實意義;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1]要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僅依靠課本的閱讀文本是遠遠不夠的。
報刊閱讀不同于一般的教材文本閱讀,首先體現在文本的選擇上,內容更加豐富,文本涉及的方面與現實生活更加緊密;其次體現在閱讀目標的設計上,報刊閱讀作為一種泛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與延伸,更加注重學生信息提取能力、閱讀素養(yǎng)和思維品質的提升。報刊閱讀作為課本閱讀的補充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語境;語言精練,內容與時俱進,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有利于學生將現實與語篇關聯起來,深度閱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雖然許多教師意識到報刊閱讀的必要性,也開始嘗試報刊閱讀教學,但是在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閱讀材料的選擇缺少有效整合。許多教師選擇報刊閱讀材料時隨意性較強,沒有對文本進行有針對性的挑選,導致學生對所閱讀的內容缺少興趣,不能進行深入的主題意義探究。其次,閱讀活動設計缺少語境及邏輯層次。教師在處理不同文本的閱讀時還停留在尋找文本中的細節(jié)和事實信息,沒有達到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缺少深度學習的過程。最后,學生被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只是跟隨教師教學的步伐,很難獲得內心體驗、產生思想共鳴,參與的活動僅限于了解文本,忽視了文本背后的思維、文化、價值觀等更深層次的分析與解讀,更不能用文本中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改變這種現象,筆者認為基于深度學習引領報刊閱讀教學,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深度學習與報刊閱讀的關系辨析
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要求學習者在理解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整合新舊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進而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2]?;谏疃葘W習理論,學習者作為學習的主體,能夠通過真實的語境,參與不同的活動,深度理解文本;正確評價與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培養(yǎng)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思維品質。
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閱讀文本的選擇要具有趣味性、關聯性和靈活性,并要與學生的生活認知關聯。報刊閱讀具有題材廣泛、題材多樣、語言豐富等鮮明特點,是一種優(yōu)質的課外閱讀資源。教師要善于整合與學生水平和認知相關的報刊,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自然的語境,設計多樣且具有邏輯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深入探討主題,實現深度學習。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報刊閱讀教學
巴克蘭(Warren Buckland)指出,有效的教材內容能夠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3]。教師在閱讀前要先確定主題,圍繞主題精選文本內容引領學生進行主題探究。主題探究內容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興趣點和動力來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程度[4]。本文結合一節(jié)報刊閱讀課來具體說明如何基于深度學習進行報刊閱讀教學。
(一)主題與文本的選擇
著名英語教學專家葛炳芳老師提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當注意的幾個關鍵點——SIMPLE(Selection、Interpretation、Management、Practice、Lecture、Extension)[5]。選擇教學材料(Selection)是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征以及教學環(huán)境的差異,通過整合、刪減等方式確定適合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
在學完與health話題相關的內容后,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夠,經常會被一些不正確觀念影響的問題,教師選取了《21世紀英語報》第669期、第652期和第663期中的三篇文章(分別為“Dangers of the‘V”“Too much sleep is bad”“Is it still okay to eat?”)。這三篇文章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且與教材中的話題health貼近。
“Dangers of the‘V”一文主要講人們在拍照時經常擺拍的“V”手勢會被復制指紋,從而給人們帶來危險。文章用科學知識解釋了為什么擺拍“V”會帶來危險,指紋是如何被復制的,以及如何規(guī)避這種風險。在補充閱讀部分還介紹了有關指紋的小常識。文章針對人們日常的行為習慣,用科學知識進行闡述,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讓讀者提高警惕,增強安全意識;另外,讀者也可以從中學會如何規(guī)避這種危害,對日常生活行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Too much sleep is bad”一文講了周末睡眠時間過長對人體有害——可以使人體重增加。它從兩個方面闡述了周末睡眠時間過長是如何增加體重的。補充閱讀部分告訴我們如何讓睡眠更加有質量。這篇文章可以扭轉人們對周日補覺的不正確認識,讓人們對睡眠有更加科學的認識,通過學習如何提高睡眠質量的建議來提高人們的睡眠質量,促進健康生活。
“Is it still okay to eat?”一文討論了過期食物是否還能吃。它從兩個角度進行闡釋,即過期食物如果保存得當是可以吃的,但是如果保存不當,即使不過期食物也可能變質。最后舉例告訴我們哪些食物在保質期內食用比較好。文章還補充了食品袋上兩個日期的含義,糾正人們對過期食品的錯誤認識,教會人們如何正確認識過期食品,更加關注食品安全;了解不同日期的含義,對人們的日常飲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三篇文章的主題涉及人們的日常飲食、睡眠、生活習慣,都屬于科普類小文章,但又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都是用科學道理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認識,并給讀者一些中肯的建議。三篇文本結構清晰且相似,都是先提出問題,然后分析問題,最后給出一些小建議。
教育學中的深度學習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6]。利用真實性較強的語言情境解決實際問題是實施英語深度教學的基礎[7]。教師可以利用所選的學習主題引導學生探究,在獲取正確觀點的同時,增強安全意識,以指導日常生活,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二)閱讀目標的制訂
鮑里奇(Gary Borich)著眼于深度教學的目標設計環(huán)節(jié),強調確定教學目標對實施深度教學的重要性[8]。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針對學情分析和閱讀內容,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Dangers of the‘V”,獲取擺拍“V”手勢危險的原因及如何避免這種危險的信息;(2)通過問題引領及板書找出此類科普文的特點并能在思維導圖中應用;(3)通過自主閱讀獲取所讀文章的相關信息,并通過思維導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講述;(4)通過問題研討,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用科普知識辨別一些現象的真?zhèn)?,并用所學科普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
(三)閱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確定教學目標后,教師要以主題意義探究為主線,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引導學生按照深度學習的層次開展活動。
1.創(chuàng)設語境,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
真實的閱讀情境、積極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能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9]。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各種活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激活已有知識,快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
【教學片段1】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向學生展示電視節(jié)目《是真的嗎》的圖片,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要做一個游戲——“是真的嗎”,然后展示擺拍“V”手勢的圖片,讓學生判斷正誤“Its possible to use the‘Vsign in photos to copy your fingerprint.”。
【設計意圖】以照片導入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仿照電視節(jié)目《是真的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引入第一篇文章。通過判斷問題正確與否,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能力。
2.獲取信息,解決困惑
報刊閱讀內容與學生的日常息息相關,教師要學會利用學生的困惑引導學生閱讀,獲取相關信息并及時解決他們的困惑。
【教學片段2】學生不確定拍照擺拍“V”是否能夠獲取指紋,具有較強的求知欲。這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第一篇文章,印證自己的猜測。接著提出三個具體問題(①How do they use the“V”sign to copy the fingerprint according to Para 2?②If we want to take a photo with a“V”sign,what should we do?③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put“V”sign photos online?)。 學生通過閱讀獲取在拍照時做“V”手勢存在風險的信息,并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規(guī)避這種風險。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性會更強,既能獲取相關信息又能與實際相結合,解決困惑,同時也能指導日常生活。
【教學片段3】在學生了解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意圖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第一篇文章的附加信息并判斷正誤。
①Your fingerprint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s in the world.(? )
②Twins have the same fingerprints.(? )
③All of your fingerprints are same.(? )
④Your fingerprints will change when you grow up.(? )
【設計意圖】判斷正誤題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科學常識,最大化地利用好報刊閱讀的優(yōu)勢。
3.利用信息差,整合內容
語言學習活動也是思維活動[10]。佛羅里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德里斯科爾(Marcy Driscoll)教授認為:深度教學十分重視知識的邏輯性,教師在進行深度教學時要注重對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進行梳理[11]。思維導圖等可視化思維工具可以更好地建構結構化知識,幫助學生將語篇內容結構化,將信息的獲取與理解、整合、概括等思維訓練結合起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等高階思維能力。information gap這種信息差的交流方式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能讓閱讀活動更有效率,符合學生的交際需求。
【教學片段4】在學生理解了第一篇文章后,教師又出示兩幅圖以及兩個常聽到的觀點(①It is a good thing to sleep longer during weekend.②It isnt safe to eat the food when its past its expiration date.),讓學生判斷正誤。學生分組自讀(組1閱讀“Too much sleep is bad”,組2閱讀“Is it still okay to eat?”),并畫出相應的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判斷正誤以培養(yǎng)預測能力,提高閱讀興趣。另外,在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要提醒學生關注文本的主要信息以及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形成完整的思維導圖。這能逐步將學生引入深度學習,同時培養(yǎng)分析、判斷和邏輯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也為后期的信息交流做好鋪墊。
4.交換信息,探究主題
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學生對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教師設計的活動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讓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達到深度學習。
【教學片段5】為達到真正交流的目的,當學生畫完思維導圖后,教師應先讓讀相同文本的學生兩個人一組交流信息,更有利于主題的深度探究。然后四人一組(編成四個號碼)互相交流:1號和2號學生根據思維導圖交流他們所讀文章,3號和4號學生記錄聽到的信息;之后3號和4號學生交流所讀內容,1號和2號學生記錄相關信信息。在交流的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相互提問。最后小組挑選一篇文章在班級內進行匯報,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每個小組交流時,其他學生要根據評價標準給予評價。評價要從內容、語言、邏輯性、創(chuàng)新性、合作等方面進行。
【設計意圖】學生如果想要回答教師前面提出的兩個問題就需要將正確的信息告訴同伴。這樣就產生了真實的交流需求,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激發(fā)探究興趣,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以及小組合作的能力?;ピu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5.遷移運用,解決問題
深度學習指學生自覺與他人協同學習,在合作探究中既能接受他人的觀點,又能在辯證思考中不斷糾正自我,審核自我的觀點[12]。教學活動要讓學生從情境到文本,也要讓學生能夠從文本再回到現實生活,解決自身和身邊的實際問題。
【教學片段6】小組活動結束后,教師拋出三個問題(①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three passages?②When we hear some opinions which we are not sure,what should we do?③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more science?And why?),讓學生將文本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明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學會辨別傳言的真?zhèn)巍?/p>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三個問題的引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學會了如何主動辨別是非。學生的討論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反思、互相啟迪的過程。這種遷移活動能夠解決他們現實中的一些困惑,體現了文本的育人價值。
四、結語
在報刊閱讀教學中,要想實現深度學習,教師首先要選擇更加鮮活的主題及材料,通常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材料;其次,設計教學目標要依據學情和文本內容,緊扣深度學習理念;最后,活動設計要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設計具有邏輯層次、逐步深入的閱讀活動以推動主題探究,最終實現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現代教學,2005(5):29-30.
[3]BUCKLAND W. Promotions deep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effective textbooks[J]. Cinema journal,2001(1):121-127.
[4]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7.
[5]葛炳芳.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策略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2(2):94-98.
[6]郭華.深度學習及其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7]孟慶濤.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英語教學改革的反思與推進[J].課程·教材·教法,2019(6):107-111,143.
[8]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 4版.易東平,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9]李蔓,韋靈.深度學習路線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1):13-20.
[10]程曉堂.在英語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3):1-7.
[11]德里斯科爾.學習心理學:面向教學的取向[M].王小明,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2]徐美珍.從“學情分析”走向深度學習[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31):35-37.
(責任編輯:周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