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樂
內容摘要:契訶夫出身卑微卻有著極強的自尊心,這與當時俄國的奴性社會格格不入,于是他寄希望于作品,渴望喚起人們的自我與自尊?!对卺斪由稀?、《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是契訶夫經典的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公皆為官奴,他們有著各自的特性,但又有著共同的奴性心理。在小說中契訶夫采用了一貫的諷刺手法,諷刺了奴性十足的官奴們。研究發(fā)現,這些官奴的奴性心理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他們的祖祖輩輩都被沙皇洗腦為沙皇服務,從小受著東正教的熏陶,變成了宗教的傀儡,更為致命的是他們被當下嚴酷的官吏制度所束縛,想要生存就不得不屈服于權力。
關鍵詞:契訶夫 官奴 宗教 官吏制度 沙皇
契訶夫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分布于各行各業(yè),有知識分子、地主、農民、婦女等,但我認為最富有時代氣息的非官奴莫屬了。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是俄國沙皇封建專制獨裁統治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契訶夫筆下的官奴正是位于這個時期官僚等級制度最底層的小官吏。透過契訶夫筆下官奴的現實主義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到官奴的生活情況和思想狀態(tài),從而了解到等級社會的黑暗。
官奴是時代的產物,他們有著不同的軀殼卻有著相同的靈魂——封建專制思想。他們是封建專制的守護者,是時代迂腐的象征。本文旨在通過深挖官奴的特點以及官奴產生的原因,更好地理解契訶夫想要透過作品所傳達出的“覺醒”。
一.契訶夫筆下官奴形象的特征
(一)官奴的定義
官奴,最早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於是王乃令官奴入宮,作皇帝璽?!痹谶@里的解釋是沒入官府的奴隸,是指一種古代職業(yè)。本文所論述的官奴主要突出“奴”的特性。在此論文的寫作中,我稱契訶夫小說中的一些小官僚為官奴,他們是封建思想和專制主義的守護者。所以在“沒入官府的奴隸”這層意義上我做了些改變,本論文所提到的官奴是一群披著公務員的外皮,被封建專制所奴役的官僚。
(二)官奴形象的特性
1.奧楚蔑洛夫——見風使舵
《變色龍》的起因是狗咬人人斷案,但這件極簡的小事驚動了警察,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審判戲。
奧楚蔑洛夫警官在得知首飾匠赫留金受了委屈后,義正言辭地說要為赫留金做主。[1]看到這里,大家定以為奧楚蔑洛夫是個正義的警察。可故事反轉,當有人說這是席加洛夫將軍家的狗時,他的態(tài)度開始轉變,“葉爾德林,幫我把大衣脫下來……真要命,天這么熱,看樣子多半要下雨了”,脫大衣的行為完美詮釋了奧楚蔑洛夫的慌張心理,為什么慌張?是因為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將軍,他得罪不起。不過好在他足夠“機靈”,立馬轉變了他的態(tài)度,開始質疑赫留金。隨著身邊的巡警對狗主人的指認,奧楚蔑洛夫的態(tài)度也不斷的在變化。事件一直持續(xù)到了將軍家的廚師來才得以結束,不過這個結束也極具戲劇性,廚子一出場直接否定了是將軍家的狗,“既然普洛訶爾說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赡牧蠌N子的話只說了一半,“這是將軍的哥哥的狗,奧楚蔑洛夫立刻開始同情小狗“整個臉上洋溢著含笑的溫情“。小說結尾奧楚蔑洛夫還給赫留金留下一句恐嚇,與剛開始的義正言辭形象截然不同。在不知道狗主人是誰時,他“正義凜然”;在面對狗主人身份尊貴時,他阿諛奉承。五次態(tài)度的轉變,揭露了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的見風使舵的丑態(tài)。
2.切爾維亞科夫——惶惶不可終日
打噴嚏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可小說中因為卻一個噴嚏引發(fā)了一場悲劇。小說主人公切爾維亞科夫在打噴嚏時不小心把唾沫星子濺到了文職將軍的身上,出于禮貌,和將軍道個歉是應該的,但三番五次的道歉,反而引起了將軍的反感,導致自己在變態(tài)心理中死去。[2]
切爾維亞科夫的死很突然但卻并不意外深。第一次道歉后,“他在看戲,可是他再也感覺不到心曠神怡了”。這種內心的是恐慌一直持續(xù)著,“他開始惶惶不安,定不下心來”,于是開始了他的第二次道歉,這次道歉雖然獲得了將軍的原諒,卻把將軍惹得有些許不耐煩,這時切爾維亞科夫的恐慌也升級了,他開始過分解讀將軍的表情,他覺得將軍眼里有一道兇光,怕將軍日后還是會怪罪于他,甚至還把這事告訴了妻子。在妻子的建議下他端正了著重,開始了第三次道歉,將軍直接稱他胡鬧,此時的切爾維亞科夫臉色發(fā)白,但他還是堅持等到所有人都走了繼續(xù)和將軍道歉,將軍哭笑不得,關上了門。第四次的道歉徹底惹惱了將軍,切爾維亞科夫也被嚇死。故事發(fā)展層層遞進,將軍從不在意到不耐煩到惱怒,切爾維亞科夫也從擔憂到惶恐到死亡。切爾維亞科夫完美的演繹了惶惶不可終日的人物形象。
3.斯特魯奇科夫——不知羞恥
原本以為會是一場愉快的宴會,卻因為釘子上掛著的帽子,斯特魯奇科夫和他的同事們兩過家門而不敢入。這些帽子意味著什么?會讓文官們面面相覷,臉色發(fā)白?原來這是他們長官的帽子。斯特魯奇科夫的妻子長得俊俏,所以吸引來了長官來家里“做客”。當斯特魯奇科夫第一次見到帽子時,他非常大度的選擇離開,和同事去小飯鋪等著。第二次見到的時貂皮帽子,他聽到了妻子與帽子主人普羅卡契洛夫的對話,“這么一個猬瑣的人家里卻有個漂亮老婆!”,“癡人有癡福嘛,大人!”。[3]但即便受到這種侮辱,斯特魯奇科夫還是選擇離開。當同事開始安慰他時,他卻說他并不傷心,只是肚子餓的慌。最后到家時,面對干癟的餡餅,冰冷的白菜湯,烤焦的鵝,他卻還時吃的津津有味。面對妻子的背叛,長官的侮辱,斯特魯奇科夫始終不以為然,甚至還把長官的這種“光顧“妻子的行為當作”臨幸“自己的標志,除了不知羞恥,或許找不到第二個詞語更適合他了。
(二)官奴形象的共性
奧楚蔑洛夫的見風使舵是對于大人物的恐懼,切爾維亞科夫的惶惶不可終日市出于對大人物的恐懼,斯特魯奇科夫的不知羞恥也是出于對大人物的恐懼。這些看起來性格迥異的小人物有著共同的特點——奴性。
在數百年的沙俄專制封建統治下,長期的人性壓制,使得奴性在人心中已根深蒂固,特別是在官僚等級制度這樣一個價值觀扭曲,卻又早已堅不可摧的體系里,有著它自己的法則:權利至上。作為最底層的小官員和奴隸一樣,在龐大而復雜的官僚系統中,他們是需要為高級長官服務的奴隸,他們沒有選擇權,在他們的世界權力就代表著一切,他們無條件服從于長官,服從于權利。完全可以說他們是一群沒有尊嚴,沒有人格的行尸走肉。[4]
二.官奴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歷史因素
根植于官奴心中的奴性是經過歷史沉淀而遺留下來的病態(tài)的思想意識。俄國的專制主義在17世紀和18世紀逐步發(fā)展起來,取代了伊凡三世建立在拜占庭式傳統的莫斯科公國政府。專制制度的建立也就意味著權力的高度集中,沙皇將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大權集于一身,成了最高權力的象征。[5]所有人都必須服從于沙皇,因為他有最終裁決權,掌握著所有人的命運,形同與人們心目中的上帝。這種單一的強調服從精神的意識形態(tài)對整個國家的統一和權力的高度集中毫無疑問是有益的,但對于人民的人權來說是絕對的輕視。沒有人權,人民淪為沙皇的奴隸,政治的奴隸。
15世紀農奴制逐步開始發(fā)展起來,一些擁有土地的王公貴族逼迫著農民為其勞動,農民被迫陷于被奴役的地位,喪失了自由,并時常受到地主的剝削。到了17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正式確立,它把社會最低層勞動者歸類為奴隸。并且為了保護地主的權益,明令規(guī)定地主在法庭上對自己的農民負全責,在領地內可以對農民施加酷刑而不受法律的約束,并且有權干涉農民的財產、婚姻等家庭事務。這樣一來,農民被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都依附于地主。到了18世紀中葉,沙皇政府規(guī)定地主有權任意對農民進行買賣和贈送,農民完全喪失了人身自由權的。
18世紀俄國等級制度迅速建立,主要分為四個等級:貴族、僧侶、市民和農民。等級制度嚴格地將人分為了三六九等,并且等級的權利世襲,那么對低層次的人來說是很難實現翻身的,正如契訶夫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出生貴族的作家可以毫不費力氣得到東西,平民百姓需要以青春做代價的方式獲……”在他的這段話中,明顯在訴說著等級社會的不公,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農奴的后代需要“從小受的教育是服從長官,親吻神的受,崇拜別人的思想”。由此可見,低層次的人民對生活是沒有選擇權,并且是出生那一刻就注定沒有。他們需要的是絕對的服從。不難理解在那個時期除統治階級外,其他平民都被這種等級制度所奴隸。等級制度的確立無疑加深了奴性對人們思想的影響。嚴酷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奴性意識根深蒂固的根本原因,這也導致在制度改革后,還存在一大部分人仍舊無法改變奴性思維。[6]
(二)宗教因素
早期的俄羅斯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為了鞏固政權,避免人民的不滿與暴亂,統治者們選擇了與宗教合作,利用宗教來統治人民。從此,宗教的毒性開始滲透到每個人的思想,他們開始淪為了統治者的奴隸,走上了一條奴性的不歸路。
東正教是當時人們的必選項。首先,當時的俄國社會大多數都是窮苦,愚昧之人居多,他們的生活看不到希望。于是,宗教信仰變成了他們唯一的精神寄托;其次,東正教是那個時期最大的宗教團體,它始終處于壟斷地位,因為有沙皇的鼎力支持,給予了教會巨大的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特權,面對這樣一個有特權宗教,人民沒有多余的選擇。最后,宗教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人們膚淺地認為上帝是關心窮人,體恤苦難的。把苦難修行看作為對上帝的虔誠,罪孽深重的人只要拜神就可以得到原諒。綜上所述,東正教已然是那個時期人們的不二選擇。
作為政治的附庸,東正教所傳達的思想一定是有利于沙皇的。東正教信仰的是上帝是世間萬物的主宰,認為上帝統治著眾生。同時它所傳達的理念是“君權神授”,認為君王是上帝在塵世間的代表,因此君王的地位等同于上帝,人民應該像服從上帝那樣服從君王。所以民間也就有了許多諺語——“上帝在天上,沙皇在地上”??偠灾诮痰淖罱K目的不過就是想要人民成為沙皇的奴隸,讓這種服從意識成為人民心目中的定向思維。東正教對人們思想殘害最致命的一點就是它反對人權思想。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就曾批判了東正教會不給非斯拉夫人人權。東正教將人權視作為一種威脅,它認為人的行為應受宗教道德束縛,過多的關注人權會導致人變得世俗化,進而可能導致人們的信仰喪失,不利于宗教的發(fā)展。于是,東正教始終以自己的信仰統治著人們,單一的思想形態(tài)造成了人們思想的落后,喪失了尊嚴、自由和人權,奴性心理根深蒂固。
宗教和政治的合體,穩(wěn)固了政治,卻殘害了人民。單一的意識形態(tài)使他們淪為宗教的奴隸,沙皇的奴隸,制度的奴隸。在他們的宗教意識中,服從沙皇是他們的信仰,他們?yōu)樯系鄯眨矠樯郴史铡?/p>
(三)現實因素
隨著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國家機構不斷擴展,官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長,19世紀官吏數量比人口數量增長快7倍左右?;谶@種大規(guī)模的增長,國家開始細化公職人員的職能,明確劃分成各個管理領域。于是,在1722年1 月24日頒布了《官吏表》,《官吏表》的頒布,產生了一個新興的貴族——服役貴族,簡而言之,每位官職人員都需服從于沙皇。在這樣的制度下,漸漸形成了一種君主與奴仆的關系模式:個人的仕途與生命完全依附于沙皇的意愿與恩賜?!豆倮舯怼窂娬{的是服從,對于那些違反制度的人,面臨的不只是丟了官職那么簡單,還要受到一些嚴厲的懲罰,甚至是死刑。[6]
《官吏表》規(guī)定了統一的官階制度,確立了嚴格的職位等級。官吏的官階共14品,不同階級,他們工資待遇也是不同的。上層官吏的俸祿豐厚,同時還享有租金和各種補貼,并且他們多為大地主,極為富有。而下層官員的工資十分微薄,有的甚至難以維持家庭的生計,無法保障生活。并且較底層的小官員不僅要服務于沙皇,還要服從與他的上級領導,因為上級領導有決定他們的仕途的權力。[7]官吏的晉升與社會等級是相聯系的。貴族在晉升中是處于有利地位的,比如從9品升8品,貴族出身者需要8年,非貴族出身者需要12年。這一嚴格的等級制度讓很多平民的晉升變得十分困難,使國家管理的領導權被貴族牢牢把握在手中。當然,文化程度也占有很大的因素,但觀察發(fā)現,貴族受教育的占比是最大的,所以這其實還是傾向貴族利益的。通過以上這兩小點因素可以看到嚴格的等級傾向。作為大多數的小官員來說,這種等級傾向縮小了他們晉升的范圍,所以他們只能在底層游走,也因此他們不得不處處仰人鼻息。
同為底層人物的契訶夫總是會與小說中的人物產生許多共鳴,就像契訶夫所說“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點一滴擠出去”,所以他在小說中塑造了無數奴性小人物,他希望通過這些小人物使每個人都能識到自己的尊嚴,深刻明白血管里的血液是為你是一個真正的人而流淌的,而不是奴隸。他把這份渴望凝固在小說人物中,又透過犀利而又幽默的語言訴說著他渴望。
宗教的侵蝕,歷史的禁錮,現實的打壓造就了契訶夫筆下的官奴。他們是一群受封建思想所洗禮,為現實生活所逼迫的奴性小官員,他們喪失尊嚴,心理扭曲,見風使舵,幾乎是當代合格官員的典型反例,但他們卻是歷史最真實的寫照。契訶夫對這類人物的塑造絕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藝術創(chuàng)作,而是契訶夫對整個社會的諷刺,對自我的向往和對喚起人們心中的那份自尊的渴望。
參考文獻
[1]張建生.《變色龍》的人物形象及諷刺藝術探析[J].語文建設,2016(10):37-38.
[2]孫維新.他在變態(tài)中死去--契訶夫《小公務員之死》變態(tài)心理分析[J].作品賞析,1995(1):76.
[3]契訶夫.契訶夫短篇小說選[M].朱憲生,馮家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11.
[4]惠繼東.契訶夫筆下的小人物形象庸俗主題論——以《醋栗》、《姚尼奇》、《釘子上》和《寶貝兒》中的小人物形象為例[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4(1):32-39.
[5]馮遠. 俄國沙皇專制制度的確立[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2):1.
[6]徐金秋.俄國國家機構和官員制度(19世紀一20世紀初)[J].吉林:吉林大學,2008:393.
[7]張廣翔,劉文山.19世紀俄國官吏研究[J].史學集刊,2001(1):64-70.
(作者單位: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