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平
內容摘要: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特征,突出育人導向。高中階段是塑造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學應發(fā)揮育人功能,以文本為依托,追求個體生命價值為取向,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生命內涵教育,引導學生獲取和感受生命意義、思考人生價值、超越自我,達到精神自由。
關鍵詞:語文教學 生命教育 生命價值 高中語文課程
對生命價值的關注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語文教育指向人內部機制和外部形態(tài)能力的相互統(tǒng)一,對人的發(fā)展起著引領作用,充滿人文關懷。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避免學生在物欲橫流的世界迷失自我,語文教師應發(fā)揮語文育人功能,以文本為依托,融入生命教育。在教學中巧借各種方式施以人文關照和生命引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活出生命意蘊、綻放生命光彩,以此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最早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提出,他認為,生命教育是一種學習,是一種體驗,強調個體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強調自我體驗的動態(tài)過程。生命教育是伴隨個體生命從出生直至死亡這一整個過程,對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進行完整性、價值性的生命意識培養(yǎng)。它關注個體生命意識和態(tài)度,自我與自然社會、他人的關系。生命教育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學會愛惜生命、尊重生命,更要教會他們敢于直面生命的困境,增強生命韌性,在復雜多變的時代保持對生命的敬畏與熱愛。要讓學生在社會關系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尊重理解他人生命,肩負時代重任,于社會反饋展現(xiàn)的他體價值,體現(xiàn)本能的生命意識到自發(fā)的生命奉獻意識的轉換。生命教育不只是培養(yǎng)學生惠澤人類、今日生命享用的狹隘思想,更是為拓寬學生理解生命價值的廣度和深度,讓其理解生命物種同處一片藍天,各美其美以及關懷明日生命知勃發(fā)的生命意識的廣度。
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語文學科性質的指向
高中語文課程修訂的基本理念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立德樹人培養(yǎng)熱愛美好生活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使學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1]“‘教育之本質與核心是‘生命教育”[2]語文教學作為一門最具人文性教學的學科,強調對人的關懷,是人文教育的主力軍,在于把學生塑造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且關照生命價值的完整的個體。語文教育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生命意識的傳遞等與其他學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皾櫸锛殶o聲”的熏陶感染方式常常不著痕跡的對學生進行思想的塑造,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條化空洞說教。以學習任務群進行主題教學的課程組織形式為人文教育搭建橋梁,以主題教學、單元任務的方式整合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fā)展,利于學生在語文教學通過不斷生疑、釋疑的過程獲取和感受生命價值,啟迪生命意識、實現(xiàn)自我價值?;谡Z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語文教育有責任有義務,喚醒學生對生命的感知、體驗。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是語文學科應有之義。需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應落實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不能有失偏頗。在挖掘語文選文中生命資源的同時,應以教材、編寫意圖、學情等為基礎,適當選擇合理內容進行人文教育。
(二)社會管窺——生命意識薄弱
近期一些社會熱點事件不斷見諸報端網(wǎng)絡:2015年北大學子弒母案、2020年杭州殺妻案,同年重慶殺子案、2021年10月廣州十三歲學生跳樓案、2021年江蘇三位女學生“相約”跳樓案等,頻發(fā)的“中小學生跳樓”事件以及類似的“家人相殘”、“父母賣兒”、“大人摔嬰”的社會慘劇一次又一次挑戰(zhàn)社會的心理底線……人性的真善美面臨著不同緯度的挑戰(zhàn)、毫無生命意識。諸如此類的社會因素給學生營造一種對生命漠視、淡然的氛圍。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得到全面的提高,很多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陷入利益的漩渦,無法自拔,生命意識逐漸減弱,對于生命之真、生命之貴的意識漸行漸遠。語文科是一門充滿人文教育的基礎性學科,語文教育對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生命觀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因此我們應發(fā)揮語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
三.語文教學中生命價值的探析
(一)深入文本,探析生命價值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鄙疃嘭S富,語文世界就有多廣泛,語文教學不局限于文本知識,還體現(xiàn)對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語文課程是一門關于情感教育的學科,語文文本是情感的源泉,正如劉勰《文心雕龍》“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人情”一語。每個文本都凸顯著不同的價值觀引導。教師全面深刻理解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語文學科以文化人的目標導向,突出“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育價值理念。語文教學以文本為依托,目標為導向,實現(xiàn)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文本教學過程是生命理解與體驗的過程。高中語文選文多是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大都是作者生活經(jīng)歷以及生命感悟的精神結晶。“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以語言文字符號載體,借以表達關于自然、社會、人生的認識和體驗,極具思想性、啟迪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知人論世的方法,在寫景壯物中感受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引導學生揣摩優(yōu)秀作品語言表達形式,深入領悟作品內涵,探析作者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超越,豐富學生認知,提高生命意識。
在教授《故都的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五幅秋景圖的分析深入體驗生命的深度。破院秋景圖,“破”字入眼,表達的卻是“雖是陋室,惟吾德馨”高尚的情操,體現(xiàn)高度的自我意識;槐樹落蕊,高潔的生命無情逝去,不留痕跡,不知所蹤,是對生命的悲涼與苦澀;秋蟬殘鳴,微弱的殘叫,是對生命短暫的悲憫,劉禹錫《答白刑部聞新蟬》“蟬聲未發(fā)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涼耳,如聞斷續(xù)弦?!弊髡哂谙s嘶叫中寄予對流逝生命的體驗,是對生命留戀的別離曲。秋雨話語圖恰是對生命的享受、生命的怡然自得。秋后豐收圖更含有啟迪韻味,經(jīng)歷挫折,終迎來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教學中,尊重學生本位,通過作者對故都自然界生物生命的描寫,折射出作者對生命的體悟,喚醒學生生命意識。
再如,《沁園春·長沙》作為開啟高中語文教學的首篇,該單元以“青春”為主題,強調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引。文章學習提示明確,面對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壯麗秋景,學生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體會偉人昂揚向上的青春激情、雄視天下的凌云壯志,更應領略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大胸懷,昂首樂觀的革命精神以及積極樂觀的人生心態(tài)。引導學生對“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認可,激起同學們對生命意義、價值的思考。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領略毛澤東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超越,從而啟發(fā)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追求。當面對王羲之《蘭亭集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的人生轉瞬即逝的感慨,更應思考“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死生之大問題??v使生命短暫,也應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及時行樂豪邁的情懷。生命永恒價值,應像《紅燭》“燒蠟成灰”一樣點亮世界的奉獻精神,像《峨日朵雪峰之側》一樣充滿謙卑而強勁的生命力量。面對青春的困惑,人生的磨難,也要用以頑強意志去直面困境,要有攀越蜀道的毅力與恒心。李白《蜀道難》驚呼“蜀道難,難于上青天!”他既在寫蜀道之難,亦寫人生仕途之艱,文章盡顯他生命意志的強悍,生命意識的強烈。人生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伴隨著磕磕碰碰,生命的火花更加炫麗奪人。語文教育以文化人,點亮心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文本蘊含的深意需要教師適時引導,以此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促進學生心靈世界的發(fā)展。
(二)挖掘形象,展現(xiàn)生命意蘊
高中選文作品大都圍繞寫人、記事、繪景等,究其根本,無外乎對人的描寫。借景狀物、寫實記事都實質都是對人的關注。事態(tài)運作圍繞人的發(fā)展。人的形象最具研究價值,不同個體展現(xiàn)不同人生境遇,不同人生態(tài)度,有利于多角度探尋生命意蘊,實現(xiàn)人生價值。例如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六單元,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描寫,給我們呈現(xiàn)眾多關于生命教育的素材。面對生活的考驗,他們不沉寂黑暗中,而是在黑暗里創(chuàng)造光明,直至散發(fā)光芒,始終對生命保持敬畏與熱愛。在教學中,教師因關注每個階段學生發(fā)展特點,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形象,盡顯生命閃光,提高學生生命意識。
在《變形記》教學中,著重分析格里高爾在變形前后他和他的家人、領導、社會等之間相互態(tài)度的轉變。文章對人性的分析鞭辟入里,在對人與人之間的淡漠進行一陣聲討后,通過格里高爾自始至終扮演一個孝子、好兄長、好員工的形象,展現(xiàn)他對家庭和工作的責任與擔當、對人的善意與諒解。這是文本傳達出的生命閃光:面對人性的冷漠,仍然保持著人心靈世界的純真與溫情,對未來充滿期望。面對物欲橫絕的新時代,學生難以保持生命的純凈,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人物形象聯(lián)系生活、審視自我生命狀態(tài),樹立自我生命意義。
《祝?!分黝}多元化,除了揭示封建禮教對人的摧殘以及國民無意識的劣根,還體現(xiàn)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文中的祥林嫂是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受封建禮教荼毒,性格軟弱,思想落后,但她又具有一定的啟蒙教育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她對于生命的叩問,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跋榱稚┳罱K由生命的‘形而下走向了生命的‘形而上……是魯鎮(zhèn)上最后走向‘問道‘求道的哲學家?!盵3]她改嫁再回魯鎮(zhèn),像往常在魯四爺家做工一樣,照樣分酒杯、放筷子、拿燭臺,但都被制止,以及“她轉了幾個圓圈,終于沒有事情做,只得疑惑地走開?!睂τ诜饨ㄋ枷氲娜硕?,再嫁之人再去擺弄祭祀用品是“敗壞風俗”的,不符禮教思想,但她仍如往常一樣勞作,在被制止后,是帶著“疑惑”的態(tài)度。從語言形式入手,深究文本意蘊,探析出她具有生命自由的意識,無禮教思想的意識,對于封建社會倫理綱常束縛不及魯鎮(zhèn)人,相對他們而言,她具有一定啟蒙教育價值以及存在著淳樸、自由、善良特征。祥林嫂對有無靈魂的拷問,更是對生命寄予希望以及信仰問題,是人對于生命價值的追尋。讀小說是在經(jīng)歷自己不曾有經(jīng)歷。對于主題多元性、人物形象豐富的文本,教師要搭建好橋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審視生命價值。
契科夫《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別里科夫是一個膽小怕死、固步自封、封建保守的人,遵從一切權威要求,慣以自我原則統(tǒng)整社會。他或許是一個因循守舊、畏首畏尾的符號象征,但仍然存在育人閃光,他始終堅定自我原則,獨立自主。社會不斷往更高層次發(fā)展,誘惑越來越多,學生能否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堅守初心,不迷失中心,守住獨立人生一方田園,需要發(fā)揮語文以文化人的獨特功能價值,在文本中得到情感的同化。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秉持的自我原則并非別里科夫固步自封地堅守與信仰。同時,也應該引導學生敢于打破常規(guī),走出社會所預設好的結果,擴大永恒生命價值范圍。生活是動態(tài)的過程,人生是不斷追求真善美的過程,生命的真相在于敢于接納、創(chuàng)造一切變化,只有體認到世間萬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我們才能體悟生命的宏大。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文章“套子”里的生命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接納一切變化,視之平常,處之淡然,培養(yǎng)宏達胸襟。
(三)創(chuàng)設情境,領悟生命真諦
“情境”一詞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多次談到。情境,是符號互動理論的術語。指在任何環(huán)境下,人們對外界刺激的內部解釋過程。目的是給這個互動情境確定一個意義并決定怎樣行為。[4]把情境化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得到共鳴、在表演情境中強化感受、在情緒情境中陶冶情感等途徑,促進情境化教學的合理適用?!盵5]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改寫劇本,扮演角色,讓學生融入文本,主動參與主人公的生活經(jīng)歷與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培養(yǎng)健全人格。耳熟能詳教化不及身體力行的垂范。也可以通過視頻亦或是真實事例渲染情境,營造氛圍,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喚醒生命意識?!段遗c地壇》充滿作者獨特的人生感悟,與他承受著因殘疾而導致的苦難相關,但他對于生命狀態(tài)與感悟,有著深邃的思考。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貝多芬《命運交響曲》一同走進作者坎坷人生;分析母親形象時,也可以通過播放音樂,隨著音符的跳動走進作者,了解作者痛徹心扉的悔恨與深深的歉意,體會他對母親深沉的感情。教學秉持情感教育定力,鑄就有溫度的情感聯(lián)結。用音樂和視頻聯(lián)結情感,深入感受史鐵生執(zhí)著且坦誠人生體驗與對母親的懷念,促進學生情感共鳴,思索人生狀態(tài)與意義。
法國作家孔巴茲曾經(jīng)說:“未來的學校應該培養(yǎng)靈魂,鍛煉精神,優(yōu)化情感,使學生成為熱愛世界的人?!苯逃龖l(fā)揮教書育人的功能,實現(xiàn)對人的成長歷程的守望。語文教育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是以文化人的根本所在,教師應借助多種方式,實現(xiàn)語文教育育人功能,引領學生從文本語言中感受生命力量,完善生命意識,豐富精神世界,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黃俊杰.“生命教育”如何可能?[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21,37(4):44-54,106.
[3]楊矗.《祝?!返拇嬖谥髁x美學闡釋[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118-128.
[4]楊治良,郝興昌.心理學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P552.
[5]宋健.從“語境”到“情境”——初中語文情境化教學初探[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30):17-18.
基金項目: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改項目,“師范專業(yè)認證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育實踐改革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0xjg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