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
開展實驗活動在幼兒階段非常重要,它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對神奇世界的有效探秘,還能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其科學實驗認知能力等。但縱觀目前幼兒園實驗活動現(xiàn)狀,效果并不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實驗活動形式化、活動設計不科學等。筆者根據(jù)多年的幼教經(jīng)驗,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驗活動實例,探索幼兒園實驗活動開展的有效路徑。
幼兒園實驗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幼兒親自參與,教師應該主動從“講實驗”到“做實驗”,實現(xiàn)轉(zhuǎn)變,提升效果。幼兒園是培養(yǎng)幼兒思維和科學實驗探究興趣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需要優(yōu)化實驗活動的開展,選取符合幼兒年齡興趣特點的實驗活動,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導幼兒親自參與實驗活動,體驗做實驗的樂趣,讓“小實驗”引導幼兒探索“大世界”,真正讓幼兒愛上實驗活動,并在實驗活動中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一、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引發(fā)幼兒參與興趣
皮亞杰認為:“兒童和成人是完全相同的——他們的行動是受興趣或需要的規(guī)律所控制的?!庇纱丝梢?,興趣對于幼兒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參與的興趣,活動必定是低效的,特別是在開展實驗活動時,教師首先需要將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從而引發(fā)幼兒主動參與實驗活動。在設計活動時,可以設置相關的實驗情境,借助圖片、音樂或者多媒體等,讓情境生動、活潑,從而引發(fā)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他們,再設計與之相關的問題引導,與他們互動,將他們逐步帶入實驗活動情境中,一起學習,感受實驗的樂趣。
例如在開展幼兒園實驗活動《有趣的噴泉》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以情境激趣,取得了很好的活動效果。為了最大化引發(fā)幼兒參與實驗活動的興趣,教師提前搜集各種好看的真實噴泉圖片,并剪輯成小視頻形式。實驗活動開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小視頻,幼兒直觀感知噴泉。果然幼兒們對噴泉很感興趣,教師與幼兒展開互動:“小朋友們,大家有見過噴泉嗎?”幼兒積極回答:“我見過,還有好聽的音樂,噴泉噴得很高很高?!苯處熇^續(xù)引導:“那大家知道怎么制作噴泉嗎?想不想一起用礦泉水瓶制作噴泉呢?”幼兒們齊聲回答:“想?!庇谑墙處熌贸稣n前準備好的實驗活動所需的材料,如礦泉水瓶、剪刀、瓶蓋、大小相同的針孔等,并激發(fā)幼兒:“大家不僅要一起學會探索如何制作噴泉,還要動動小腦袋想一想怎么樣噴泉可以噴得更高?”由此,教師帶領幼兒進入實驗活動。
興趣可以驅(qū)動幼兒主動參與實驗活動,在開展實驗活動時,教師可以情境作為載體,吸引幼兒,激發(fā)幼兒興趣,促進幼兒主動參與活動。
二、合理選擇內(nèi)容,促進幼兒主動探究
《綱要》中提道:“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笨梢妼嶒灮顒又杏變簠⑴c探究活動的重要性。實際上幼兒階段的實驗活動側(cè)重點在于科學啟迪,讓幼兒感受科學實驗活動的奧妙,而非深奧知識的傳授。因此教師必須合理選擇實驗活動內(nèi)容,既要有趣,也要科學淺顯,這樣既能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需求,也能促進他們認知發(fā)展。
例如在開展幼兒園實驗活動《沉浮實驗》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活動效果。教師提前準備好實驗活動所需的材料,包括:裝滿水的水盆、木質(zhì)玩具、塑料玩具、小石頭、玻璃球、乒乓球等。教師依據(jù)班上幼兒人數(shù)準備材料,引導幼兒分組參與探究實驗活動。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一起探究的是沉浮實驗,看看桌面準備好的材料,請你們合作探究哪個放到水中會沉下去,哪個會浮上來?快來一起操作試試吧?!庇變簜冎鲃訁⑴c,有幼兒興奮地說:“乒乓球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有幼兒說:“小石頭放進水中會沉下去。”教師一邊引導幼兒探究,一邊引導幼兒記住沉下去和浮上來的物品。在幼兒熟悉后,教師可以加大難度,如給每一個小組分發(fā)空礦泉水瓶,引導幼兒探究“如何讓空礦泉水瓶沉下去”?幼兒實驗探究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活動效果也更好。
在這個實驗活動中,教師合理選擇內(nèi)容,材料也易于準備,幼兒操作起來簡單有趣。特別是逐層深入的實驗探究活動激發(fā)了幼兒深層次的實驗興趣,有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實驗精神,促進幼兒主動探索,感受樂趣。
三、營造寬松環(huán)境,引導幼兒大膽猜想
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想象力豐富,這一階段的實驗活動以啟迪為主,教師需要營造寬松的實驗活動環(huán)境,引導幼兒大膽猜想,從而得出真知。在引出幼兒園實驗活動后,教師可以直接引出相關的實驗問題,鼓勵幼兒圍繞問題先猜想,說出自己的看法,再讓幼兒動手操作,尋找答案。如果猜想不對,那么就在實驗活動中探索答案。這樣的實驗活動方式比直接灌輸更有效,也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開展幼兒園實驗活動《向下落的物體》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引導幼兒猜想,再驗證,取得了很好的活動效果。本節(jié)課實驗活動目標主要是引導幼兒感知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且其速度有快有慢,同一物體但不同形狀,其下落情況也會有所不同。圍繞這一活動目標,教師首先引出實驗活動問題:“請你選擇桌子上的東西,試一試落下來是怎么樣的?”有幼兒說:“都會掉在地上?!庇杏變赫f:“有些東西落下來會爛的。”……教師繼續(xù)引導:“和同伴比一比,物體下落時有什么不一樣呢(主要是引出物體下落時有快有慢)?”有幼兒拿著紙張嘗試下落,有幼兒拿著小積木嘗試下落,終于有幼兒驚喜地說:“小積木下落比紙張快。”教師趁機繼續(xù)引導:“這是為什么呢?”以此激發(fā)幼兒繼續(xù)猜想,實驗論證。
在這個實驗活動中,教師拋出實驗問題引導幼兒猜想,實踐互動,從而激發(fā)幼兒參與實驗活動。整個過程教師不以“對錯”評論,而是不斷引導幼兒猜想、實驗、得出結論,恰恰是寬松的實驗環(huán)境激發(fā)了幼兒主動參與,輕松實驗,感知內(nèi)容。
四、引進合作方式,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
幼兒園實驗活動中,教師可以引進合作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幼兒階段的小朋友雖然年齡小,但是只要教師細心、用心引導,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會懂得如何合作,小合作,大智慧。因此在開展幼兒園實驗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幼兒合理分組,并設計具有合作探究價值的實驗問題,引導幼兒合作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整個實驗活動中,教師需要認真觀察每一組幼兒的表現(xiàn),及時引導、幫助、調(diào)控,從而讓實驗活動順利進行,更好地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開展幼兒園實驗活動《奇妙的磁鐵》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引導幼兒合作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活動效果。這一實驗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感知磁鐵是可以吸住鐵的東西,了解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點。教師首先拿起手中的磁鐵,告訴幼兒這是磁鐵,形成初步感知;其次,教師引出合作實驗活動:“小朋友們,請合作探究磁鐵能夠吸哪些物品?這是為什么?”最后,教師向每一個合作小組投放實驗活動材料,包括:磁鐵、木塊、紐扣、鑰匙、硬幣、鐵片、回形針、布條等。幼兒們開展合作探究,每一位幼兒拿著磁鐵,一一嘗試看看磁鐵能夠吸住哪些東西,并且嘗試記住,學會分類。很快,小組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可以吸住硬幣、鐵片等,但是紐扣、木塊卻吸不起來。也有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可以吸鐵片,但是分開卻不容易。為了最大化地滿足幼兒的探索心理,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嘗試用磁鐵吸教室中的其他東西,看看能夠吸什么。這樣一來,幼兒實驗活動范圍更廣,探索的內(nèi)容更豐富,興趣也更加濃厚。更為關鍵的是幼兒也能夠慢慢學會如何與小朋友們一起合作探索。
由此可見,引導幼兒開展合作實驗活動可以提升活動效果,讓幼兒體驗合作的樂趣,學會互相學習合作,共同探索。教師則需要不斷引導幼兒怎么記錄分類,從而在互動過程中分享合作成果,掌握磁鐵能夠吸東西的知識。
五、拓展活動空間,增強幼兒實驗體驗
實驗活動的開展不局限于幼兒園,教師可以引進家校共育的模式,讓活動更有效果。教師可以豐富實驗活動的形式,拓展實驗活動的空間,將實驗活動延伸到家庭,引導幼兒家長一起輔助參加實驗活動,讓幼兒獲得更好的實驗感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實驗活動,告知幼兒家長需要輔助的內(nèi)容,引導幼兒參與實驗活動,增強幼兒實驗的體驗。家長主要起監(jiān)督、引導、輔助記錄觀察的作用。
在開展幼兒園實驗活動《植物的生長》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將實驗活動延伸到家庭,取得了很好的活動效果。教師首先在幼兒園中帶領幼兒學習植物生長所需的東西,如土壤、陽光、水、空氣等,形成初步的學習內(nèi)容,加深印象,為后續(xù)的實驗活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引導幼兒選擇其中一樣喜歡的植物,在家里與父母共同種植,并觀察記錄種植這一植物所需要的東西、需要注意事項等。幼兒可以選擇種植番茄、辣椒、向日葵等。家長則與幼兒一起準備好種植植物所需要的東西,并開始種植、觀察、記錄。家長需要在家里引導幼兒觀察種活這些植物需要的東西,如是否需要每天澆水、是否需要施肥、選擇什么樣的肥料合適、是否可以自己制作肥料等等,引導幼兒細心養(yǎng)護種植。這樣幼兒全程參與植物種植,感受其整個生長過程,從而獲得深刻的實驗體驗。種植到一定時間后,教師引導幼兒將所種植的植物帶來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養(yǎng)護,繼續(xù)感受植物生長的過程與種植的快樂。為了檢查幼兒的學習情況,教師還可以搭建平臺,給予幼兒分享的機會,如你是如何照顧向日葵的,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分享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得知幼兒是否在實驗活動中掌握知識,并及時點評引導,促進幼兒發(fā)展。最后,教師再總結植物生長所需的東西,加深印象。
可見,將實驗活動空間延伸到家庭,不僅可以促進家校共育,還能讓幼兒每一天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學會觀察記錄,感知變化,學習新知,強化實驗體驗。教師需要注重利用談話、對話等方式,檢查幼兒的實驗活動情況,及時引導,讓幼兒真正在實驗活動中獲得發(fā)展。
總之,幼兒園階段實驗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結合幼兒年齡、興趣等綜合優(yōu)化選擇實驗內(nèi)容,多給予幼兒參與實驗活動探究的機會,讓幼兒在主動探究過程中感知實驗活動的樂趣,探索新奇的世界,學習豐富的知識。此外,教師還需要注重激趣、引導、點評等,利用幼兒園階段的黃金時期,培養(yǎng)幼兒實驗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讓幼兒在快樂的實驗活動中不斷成長、發(fā)展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