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昕
在學校一天豐富多彩的課程中,晨會課是第一節(jié)課,雖然時間最短,但卻是不可忽視的一節(jié)課。晨會課是國家頒布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課程計劃》(試行)所規(guī)定的,是班主任利用每天早晨的十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教育、時事教育的重要課程。但是,現(xiàn)在大部分一線班主任的晨會課基本都是以沒有計劃、隨意的口頭教育為主,每天的10分鐘千篇一律。有的班主任利用晨會課處理、訓斥調皮的學生;有的班主任干脆利用晨會課來訂正作業(yè),加重了學生負擔。像這樣“千姿百態(tài)”的晨會課,浪費了每天的黃金時間10分鐘。
“一日之計在于晨”。筆者認為一線教師首先必須要明確晨會課的重要性,繼而通過不同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開設不同形式的晨會課。低年級以分享、榜樣教育為主;中年級以道德行為教育、任務目標自主制定的形式為主;高年級以話題講述、學生主持晨會課的形式為主。通過改革晨會課的內容和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晨會課的有效利用。
一、低年級晨會課
低年級的學生剛脫離幼兒園進入小學,心理上仍然帶有幼兒的特點,對教師有很大的崇拜性,模仿能力強,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且堅持性不高,自覺性差。班主任需要時刻關注他們,不斷督促和指導,并且給予提醒幫助。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可以進行以下晨會課活動。
1.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是讓大家快速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也是新學期開學幾天內老師都會安排的互相認識的環(huán)節(jié)。對于一年級的新生,班主任可以在前2周的晨會課上安排學生進行自我介紹,既是讓全班學生認識自己,也可以通過這第一次上臺,鍛煉學生上臺發(fā)言的膽量。由于一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弱,可以提前和家長溝通,讓學生在家先進行練習,這樣活動更加有效。班主任還可以將學生的自我介紹拍攝小視頻發(fā)在班級群里,這樣家長也可以認識自己孩子的同班同學,增進班級同學間、家長間的融洽關系。
2.分享會
美國心理學博士托馬斯·哈奇認為:“分享他人情感,是個人和他人和諧交往的基礎。”一方面,分享可以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水平,增強交往能力,以及理解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還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了解更多的東西,提高思維能力。低年級學生的分享會可以讓他們自由發(fā)揮,向大家分享任意的人、事、物,也可以是自己經歷的或者聽說的、書上看到的。分享完后,其他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從旁指導或評價。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分享的東西肯定是很簡單的,有可能只有一兩句話,甚至有些害羞的學生可能會沉默。在剛開展時,這些都是正常情況,班主任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教育機智去引導學生完成他們的分享,并在分享會結束后進行一些評價教育,特別好的表現(xiàn)要重點表揚。在學生熟練了這種晨會課的形式,班級氛圍、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也將會有一個新的提升。此外,在學生們分享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
我在擔任二年級班主任時,開展了“分享會”的晨會。打開話匣子的二年級學生,在晨會課上分享的東西豐富且出人意料。一個看上去內向甚至膽小的小女孩分享了她每天在家練習直排輪的習慣,字里行間都是對直排輪的喜愛,眼里也不斷閃過對直排輪堅定的愛好。可見這位女生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內斂膽小,相反她的內心大膽且自信。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說話粗聲粗氣、經常橫沖直撞的男生,在母親節(jié)那天分享了關于自己媽媽的情況,讓人驚訝的是關于媽媽的很多細小的習慣愛好,他都記得。比如最基本的身高體重和愛好,喜歡淡紫色,不喜歡鮮花卻喜歡多肉,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喝一杯溫水……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能夠如此清楚的描述關于媽媽的這些事情,可見這位男生有著和外表完全不一樣的細膩的內心。也有一位學習優(yōu)異的學生分享了自己的煩惱,爸爸媽媽工作特別忙,除了平時口頭上對她學習的關心,并沒有和她進行其他方面的交流和陪伴。在分享的過程中,我也偷偷拍攝了一些小片段發(fā)給家長,讓家長也能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從這些分享的例子中,我們也能看出,當學生們打開心扉,真正參與了分享,就會讓大家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增進了同學間的了解,增進了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增強了班級凝聚力,也從側面增進了家長對孩子的了解。
3.榜樣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如果這個“榜樣”就在身邊,那學生在參照榜樣學習起來就會更加有目標性和參照性。一節(jié)晨會課,可以選擇某一方面進行榜樣教育,比如懂禮貌的學生、書寫工整的學生等等。班主任在表揚時要講表述受表揚學生的具體行為,也可以展示平時拍攝的照片或視頻,這樣不僅能讓低年級的學生知道該向誰學習,還要明確自己具體該怎么做。此外,低年級學生交友的特點之一是“趨上性”,在學生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內向的、交際能力不強的學生的優(yōu)點之后,會主動和他交往,從而也可以幫助培養(yǎng)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我曾經在一節(jié)晨會課中表揚了一個班級中的學習后進生。這位學生在班級中成績落后,性格內向,幾乎沒有什么朋友。但是在一個下雨天,我發(fā)現(xiàn)了他的閃光點。放學的時候由于下雨,學生都需要自己撐傘走到校門外,但是一些一年級的小朋友力氣小沒辦法將雨傘打開,所以這位男生開始幫助這些比他小的學生撐傘。一個、兩個、三個……我在旁邊站了幾分鐘,最后他還朝里面望了望,確定沒有一年級學生再出來才離開,我很后悔沒有將這一幕拍下來。第二天還是下雨天,我并沒有對他會再次幫助別人抱太大希望,但事實還是我“小看”他了。他幫助一年級學生撐傘的這一幕又一次在走廊口出現(xiàn),這一次我拿起手機拍了下來。之后在這個主題的晨會課上,我播放了視頻,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次的晨會對全班學生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以后每次提到樂于助人的話題都會提到那位男生,班級里也興起了一股“學雷鋒”的熱潮。此外,對于那位“主人公”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由于他的“熱心”,引來的很多同學主動和他做朋友、和他玩游戲等等,我到現(xiàn)在還能回想起來高高的憨憨的他被一群人圍著難為情的樣子。一段時間后,這位男生的性格明顯變得開朗起來,同班同學之間也經?;突ブ?,關系更加融洽。
二、中年級晨會課
四年級的學生,在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開始出現(xiàn)了分化性的學習興趣,對需要獨立思考的學習任務更感興趣。在對自我的評價上,開始不再完全依賴他人的評價,開始獨立地對自己評價。在活動方面,愿意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年級是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關鍵年齡。對于這些年齡特點,班主任可以開展以下的晨會活動:
1.道德行為教育
在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方面,中年級的學生由于獨立性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部分學生在低年級時養(yǎng)成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可能會有所退步,這方面會有些薄弱(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發(fā)展呈現(xiàn)“馬鞍型”)。針對這一特點,班主任可以利用晨會課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但這種教育又有別于平時的常規(guī)說教。班主任可以準備一個教育主題,或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也可以根據每個月份的主題(如三月學雷鋒)來制定。由于學生對于道德概念的理解還不是很成熟,因此,對于主題的呈現(xiàn)又必須是生動的??梢砸怨适?、圖片、視頻來導入,使得學生在相應的情景中體驗到相應的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的認識。學生道德認識提高了,才能在行為習慣中體現(xiàn),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行為。
2.任務目標自主定
中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適當?shù)乜刂坪驼_地評價,在晨會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準備專門的筆記本制定自己當天的計劃任務,也可以放在周一制定一周的計劃。寫好后,可以由學生代表在班里介紹自己的計劃,以及具體實施步驟,同桌之間可以互相監(jiān)督計劃任務的完成情況。只有當學生明確了當天的目標,才有方向去努力。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到一天的學習狀態(tài)里,為接下來的學習任務做好準備。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的條理性。對于自制力差的學生,通過每天計劃任務的制定和同桌的監(jiān)督,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初步培養(yǎng)學習的計劃性。另外,因為這些學習生活任務是自己布置的,所以少了教師布置的壓迫感,多了學習的自主性。當然,教師不是放任不管,還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評價和監(jiān)督。
三、高年晨會課
高年級已經接近青春期,身心各方面都趨于成熟,對于自己和他人都可以進行很客觀的評價。在班級中,圍繞班干部的小團體發(fā)展的已經很成熟了,而且班級凝聚力,班級責任感也有了很好的體現(xiàn)。因此在高年級中可以開展以下活動:
1.分享會
高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對于外界事物的看法也逐漸會客觀理性。針對這一特點,班主任可以沿用低年級“分享”的晨會形式。和低年級的分享不同的是,高年級的“分享”是通過事物的引入,表達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觀看法是要重點講述的內容。分享會的順序要提前告知,學生需要提前準備,可以先寫下來,有需要可以尋求班主任或班干部的幫助。在這樣一種晨會課活動里,學生對于自己的表達能力就不單單只是訓練,而帶有了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學生不是以任務為任務,而是一種真正的分享,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分享給大家,如果有學習生活的困惑也可以通過晨會課尋求大家的意見或幫助。
2.學生主持的晨會
到了高年級,班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給班干部組織開展,既然班會課可以有主持人負責,那晨會課也可以由班干部組織開展,或實行學生分組輪流負責制。先確定晨會課的主題或大致方向,討論活動過程,再由負責人寫好具體計劃方案,最后交給班主任審定。晨會課的內容可以包括各種校內校外的新聞、學?;虬嗉墐炔繒r事,形式可以豐富多樣。晨會課結束,班主任可以進行評價指導。自主晨會課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包括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另外,小組合作也可以加強彼此間的友誼,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班級整體凝聚力。
3.一周小結
小結是在整個過程中的一個段落之后的總結,用于統(tǒng)計數(shù)字或綜述經驗等。到了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能夠簡單總結的能力。有些學生能在一周的開頭做到有計劃有目標,但是在過程中可能會懈怠,最后虎頭蛇尾。所以除了過程中互相監(jiān)督,每周五的及時總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代表或者小組代表上講臺總結,可以是班級或小組的總結,也可以是個人的總結。總結的時候要和一周的計劃對照起來,說清哪些方面做得比較好,哪些方面由于什么原因沒有完成,以及下周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也可以談談一周內對某些事情的看法體會等等。
以上提出的晨會課活動形式是在班主任進行了基本的常規(guī)教育后進行的,班主任要結合本班特點,有計劃地開展,活動一開始都是需要班主任多進行指導,讓學生明確這些晨會課怎么開展,自己具體應該做些什么。學生熟練后,班主任就可以漸漸放手。晨會課活動過程中可以打破年級段的界限穿插開展,如果班級整體情況較好,可以提更高的要求,比如高年級的話題講述可以引申為演講。但是如果班級紀律、凝聚力不高,則可以降低要求。比如中年級的“自主設計當天目標”,如果開展起來有困難,可以分小組開展。4人一組,每天一人設定計劃目標,其余3人監(jiān)督完成情況,開展一段時間后再把范圍擴展到全班。
10分鐘的晨會課可以是絢麗多姿,充滿歡聲笑語的。學生樂于上晨會課,班主任利用晨會課可以進行更好地教育。要實現(xiàn)這一點,班主任必須改革對晨會課的認識,改革它的形式和內容,以達到充分有效利用。每天一節(jié)有計劃的、螺旋上升的晨會課教育,對于班主任管理教育班級,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融洽班級關系都是很有幫助的。另外,班主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放在晨會課進行開展,通過每天第一節(jié)課的有效開展來開啟一天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