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課程思政是近年來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熱議話題,也是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新模態(tài)建設的重要方面,其本質(zhì)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引領高校學生,而新聞資源與意識形態(tài)關系十分緊密。作為黨和人民的重要媒介組織,我國主流媒體要筑牢意識形態(tài)領域最前沿、最具影響力和權(quán)威性的宣傳陣地,承擔著導向引領、真理傳播、思想宣傳及價值塑造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挖掘及提煉主流媒體新聞資源中的思政元素,將其轉(zhuǎn)化為思政教育資源并有機融入教學十分重要。文章以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為例,結(jié)合教學實例,探索我國主流媒體新聞資源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策略,實現(xiàn)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與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
[關鍵詞]主流媒體;新聞資源;課程思政;思政元素
我國已經(jīng)進入快速發(fā)展的信息化時代,信息傳播方式不斷更新,各種傳媒急劇發(fā)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日漸多元化。計算機與網(wǎng)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人們每天接收到多種媒體發(fā)送的紛繁復雜的信息,思想和行為模式逐漸出現(xiàn)轉(zhuǎn)變[1]。
主流媒體是人們在生活中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新聞行業(yè)發(fā)展的引導者和領導者,承擔著時代賦予的新的歷史使命。我國主流媒體不僅要履行黨媒的職責,反映好群眾的聲音,還要立足全局,擔負起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大使命。主流媒體可以有力保障政府和民眾的溝通,履行好媒體的社會責任,促進公眾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思想、行為的正向發(fā)展[2]。鑒于此,如何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媒介,發(fā)揮主流媒體新聞資源的影響力作用,成為進一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質(zhì)量的
關鍵。
一、研究理論依據(jù)與思考
(一)新聞資源的傳播性對高校育人工作的影響
新聞資源的傳播性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作為一種新聞事實信息再現(xiàn)的活動,新聞傳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信息傳播,即消除人們對周圍環(huán)境最新變化產(chǎn)生的或心理的不確定性的功能[3]。新聞是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傳播是每一個個體、團體或組織向其他參與主體傳遞新聞和變化等信息的活動。另外,新聞傳播的社會化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教化功能,也是一種實踐活動,與人的社會生活緊密相關。人的活動本質(zhì)上是社會活動,人的活動過程也是社會化過程,在新媒體時代,人的社會化過程既在家庭、學校等群體中進行,也在特定的大眾傳播環(huán)境中進行。因此,主流媒體有責任、有義務對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這不僅體現(xiàn)主流媒體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屬性,也有助于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2]。
(二)我國主流媒體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作為傳播主流聲音的媒介組織,主流媒體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具有引導人、影響人、塑造人的正面功能,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育人才。在當今社會輿論趨于復雜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多元化的背景下,主流媒體是國家向廣大青年學生傳遞正能量、傳播社會時事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廣大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塑造價值理念、增強道德觀念的重要渠道。目前,學界普遍認為的主流媒體有: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求是》雜志、《光明日報》等為代表的中央媒體;以各?。ㄗ灾螀^(qū)、直轄市)黨報、電臺、電視臺的新聞綜合頻道為代表的區(qū)域性媒體;以各大中城市黨報、電臺、電視臺的新聞綜合頻道為代表的城市媒體;以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為代表的國家支持的大型新聞網(wǎng)站[2]。
文章以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為例,選取以China Daily和CGTN為主的我國主流媒體對應的英語新聞資源,探索高校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利用主流媒體的傳播影響力,深度發(fā)掘其新聞資源的思政元素,精心設計并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課程思政元素的深化和拓展,加強高校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培養(yǎng)其社會參與感和責任感。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意義
筆者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出發(fā)點進行分析,思政教育作為上層建筑的有機內(nèi)容之一,從本質(zhì)上來說,以人為對象,對人的思想進行轉(zhuǎn)化,使個人形成良好的觀念。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主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強調(diào)通過共產(chǎn)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達到教育人的目的,同時服務于黨的思想政治領導和國家發(fā)展。
高校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快速發(fā)育和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既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也易受到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高校思政教育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依照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形成及發(fā)展特點,通過政治指導思想及道德規(guī)范,有針對性地開展的教育活動[1]。以傳播學視角進行分析,高校思政教育本質(zhì)上是一種教育傳播活動,是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展開的信息傳播過程。因此,在現(xiàn)代社會體系中,高校思政教育備受關注[1]。
(四)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內(nèi)涵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保?]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zhì)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yè)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yè)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5]。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diào)“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nèi)容”[6]。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舉措。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是意義不同的兩個概念,必須進行區(qū)分與理解。思政課程涵蓋黨的政策、方針、路線教育以及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其教學目的之一是讓高校學生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培養(yǎng)其現(xiàn)代社會的良好公民意識。課程思政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育人實踐[7]。課程思政是一種綜合性教育理念,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其核心在于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他專業(yè)課程相輔相成,進而形成協(xié)同育人效應。課程思政既富含學術內(nèi)涵,也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框架,其要求學生在汲取多元的人文知識和系統(tǒng)的科學智慧的同時,習得其內(nèi)在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8]。高校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解決專業(y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脫離的問題。隨著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如何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成為高校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概述
(一)課程定位
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專業(yè)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在專業(yè)教育課程方面,高校教師應深度挖掘和提煉專業(yè)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nèi)涵,科學合理地拓展專業(yè)課程的深度、廣度,提高專業(yè)課程的溫度,增強課程的知識性和人文性,以及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9]。
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是英語學科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其教學對象為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在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性和綜合性素質(zhì)人才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通過課程思政建設過程有效塑造高校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并提升人文素養(yǎng)。
高校學生學習英語會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接觸到西方社會、了解西方文明,其文化、精神和道德的發(fā)展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yè)教學。同時,新聞英語課堂有別于大學英語普通課堂,新聞英語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現(xiàn)代英語,其語言變化日新月異,具有準確性、人文性、熱點性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可以與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思政核心素養(yǎng)相結(jié)合。
(二)課程特色
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涉及知識面廣、新聞題材廣泛,涵蓋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內(nèi)容。高校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知識可以了解國內(nèi)外重大時事,初步具有國際化視野,能快速獲得最新信息,提高對信息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同時,該課程強調(diào)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有意識地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融入英語專業(yè)相關知識的課堂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表個人見解的機會,鼓勵和寬容學生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并適時引導。高校學生通過學習,還可了解英文報刊的內(nèi)容,提高自身英語語言的獨立閱讀、摘要寫作等應用能力。另外,該課程的新聞語料選自國內(nèi)各大主流報刊及網(wǎng)站的不同板塊,涉及經(jīng)濟、旅游、教育等各個方面,對學生規(guī)劃職業(yè)走向、發(fā)展和提高職業(yè)能力等起到輔助作用。
第一,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不僅是語言類的專業(yè)課程,也是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能力的素質(zhì)教育課程,為培養(yǎng)各行業(yè)所需要的英語應用型人才服務。第二,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內(nèi)容包括介紹國內(nèi)外的時事新聞,分析新聞英語的體裁風格及語言特點等。該課程以英語時事新聞內(nèi)容為依托,立足新聞語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英語新聞的基本功,提高學生獲取國際動態(tài)與信息的能力。第三,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注重在教學內(nèi)容中融入思政元素,緊扣教學模塊主題,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選取與教學內(nèi)容相輔相成的思政素材。第四,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在語言素材的選取上注重新聞語料的典型性、代表性,借助最具有時效性的新聞素材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辯證、全面地思考問題。
(三)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新聞英語閱讀是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閱讀材料的重要來源,這是由新聞報刊的特點決定的。新聞報刊屬于大眾傳播媒介,具有廣泛的讀者群,其語言適合大眾的閱讀水平,其語言難度也比較適合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我國高校新聞英語閱讀教學注重訓練學生新聞英語的“聽說讀寫譯”,這是學生學好英語的有效方法,在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后,學生可以成長為高級英語新聞人才,即具備國際視野,熟悉中外文化,并具有良好英語新聞采訪寫作與編輯能力的高水平復合型專業(yè)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ǎng)與思政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在課程建設中融入思政要素十分必要。在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師運用好新聞英語閱讀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在中國語境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中,以及在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高校學生辯證批判地學習中西方新聞資源,既能讓其夯實語言基本功,又能增強其文化自信和批判精神,成為新時代的合格外語人才。
總而言之,由于新聞英語具有作為國際跨文化交流工具的特殊本質(zhì)特征,這使得其與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高等教育國際化、高校本身的定位以及高素質(zhì)人才培養(yǎng)目標聯(lián)系緊密,因此高校教師不應僅將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看作一門普通的課程教學,而是在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四)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思政建設的原則
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在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需要改革教學目標,將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相結(jié)合,從重點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如何有效地在課程中滲透思政教育,讓學生有效辨別不同媒介的紛繁信息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保持愛國赤子之心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10],也是該課程建設的重點內(nèi)容。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還要強調(diào)語言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以及跨文化思辨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相互促進、協(xié)同發(fā)展。具體落實到教學中,其教學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在語言知識和技能方面,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拓寬學生的詞義面,使學生掌握新聞英語的基本閱讀技巧;在跨文化思辨能力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政治辨析能力與文化鑒賞能力;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開闊學生的國際眼界,使學生學會以客觀、全面、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中國、看待世界[10]。
同時,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應依據(jù)以下原則展開。第一,具有針對性。英語新聞材料的選用要圍繞課程教學模塊中的教學主題,使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內(nèi)容相輔相成,且思政素材的提煉要緊扣主題,不能偏離方向。第二,具有典型性。在新媒體時代,每天的時事新聞不計其數(shù)且紛繁復雜,因此,英語新聞素材的選取要基于教學主題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且著力點強。第三,具有時效性。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教師引入最具有時效性的新聞材料,可以使學生更有參與感,激發(fā)情感共鳴,就當下的時事新聞進行思考和表述自己的看法。第四,具有創(chuàng)新性。教師不是簡單地羅列新聞素材,而是以新聞材料作為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辯證思考相關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
三、我國主流媒體新聞資源融入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
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是一門新聞文體知識和語篇分析并重的課程,涉及英語新聞標題的作用與特點、各類寫作體裁特征、獨具風格的詞匯語法等知識。課程教學內(nèi)容為我國權(quán)威主流媒體報刊及網(wǎng)站的精選文章。因此,教師在講解英語新聞背景知識過程中,必然涉及大量時政內(nèi)容和新聞事件。對此,教師要結(jié)合時政內(nèi)容,融入中國元素,引導學生立足于新聞事實思考英語新聞語篇的立場,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新聞評價能力以及用英語新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發(fā)揮隱性課程思政的作用。在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入分析和挖掘英語新聞素材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價值取向和倫理規(guī)范,并將其融入所教內(nèi)容,提煉課程的思想性和價值性,讓學生逐步提高政治覺悟、思想水平、道德素質(zhì)及文化素養(yǎng),從而避免由于自身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欠缺而導致的跨文化交際的“本土文化失語”現(xiàn)象。此外,教師應根據(jù)課程特點,在解析知識、賞析新聞、描述世界中發(fā)掘出蘊藏在知識表層符號和內(nèi)在結(jié)構(gòu)下的價值意義和人文精神,并內(nèi)化為學生的精神涵養(yǎng)和價值追求,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筆者以15周的教學周作為研究周期,探索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教學,以及將新聞素材轉(zhuǎn)化為思政教學資源的實踐過程,根據(j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出六大主題,即致敬時代楷模,傳承榜樣力量;聚焦全國兩會,牢記使命擔當;凝聚愛國情懷,共筑中國夢;弘揚體育精神,振奮中國力量;心系家鄉(xiāng)建設,共謀海南發(fā)展;熱愛傳統(tǒng)文化,傳播中國故事,并圍繞主題在我國主流媒體中選擇適當?shù)男侣勝Y源進行課內(nèi)外活動設計,以達到提高學生思政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啟發(fā)學生深度思考,提高其語言能力、應變能力。每一個主題都配套有多篇新聞,主要來自China Daily及CGTN。China Daily創(chuàng)刊于1981年,其內(nèi)容聚焦我國時政、經(jīng)濟、外交、文化、生活、科技、體育,全面報道我國社會的方方面面,40多年來其堅持用地道英語講中國故事,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CGTN(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即中國國際電視臺或中國環(huán)球電視網(wǎng),是我國面向全球播出的新聞國際傳播機構(gòu)。這兩大主流媒體代表了我國較高級別的英語國際媒體,具有權(quán)威性及正向新聞導向性。因此,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選材多源于此,可以確保新聞材料的真實性及一致性,同時各個主題彼此獨立又相互呼應、逐步深入,便于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筆者對部分主題選擇的新聞材料進行實例分析,并圍繞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教學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探討如何加深學生對我國主流媒體的英語新聞語料內(nèi)容和思政要素的理解,并分析如何挖掘主流媒體英語新聞的思政元素,將新聞素材轉(zhuǎn)化為思政教學資源,實現(xiàn)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的課程思政融合實踐。
(一)致敬時代楷模,傳承榜樣力量
本篇新聞選自2021年5月22日China Daily,標題為‘Father of hybrid ricepasses away at 91,譯為“雜交水稻之父逝世,享年91歲”。
1.新聞思政要點
學生要在英語新聞語境下了解科學家生平,學習科學家事跡,感悟其奮斗精神;在中西方不同視角下分析新聞語料,培養(yǎng)“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辯證思維能力;用英語表達刻苦學習、科學報國的意愿和自強的決心。
2.新聞學習重難點
本篇新聞報道了“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的逝世,并回顧了其生平事跡及功績。該新聞的教學重點不僅在于讓學生理解新聞語體和英語語言,還在于讓學生了解這位偉大的“稻田里的守望者”不平凡的奮斗之路。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新聞素材來感受中國力量、榜樣力量,感悟袁隆平院士的家國情懷,傳承奮斗不息的精神。該新聞的教學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了解我國主流媒體對袁隆平院士逝世英語報道的語言表達及角度異同,使其厘清邏輯關系,拓展思維,培養(yǎng)根據(jù)事實做出判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3.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法
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始終強調(diào)學生要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形式,強調(diào)學用一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對該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法,文章將從導入活動、新聞分析、教學反思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導入活動:提出問題,提供外媒報道素材,辨析中西方新聞視角
教師指導學生對本篇新聞進行泛讀并思考問題:這是一篇直接性報道,還是人物特寫?目前整體來講,國際輿論對袁隆平院士逝世的關注度是否偏低?如果是的話,原因是什么?
本篇新聞的配圖文字為英語“Saluting our hero Yuan Longping”及中文“永遠緬懷國之脊梁袁隆平”。新聞導語之后的正文含有三個小標題,即Father of hybrid
rice, From China to the world以及From having enough to eat to eating well。也就是說,這是一篇將直接性報道和人物特寫結(jié)合為一體的新聞。該篇新聞在導語部分報道了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包括時間、地點以及社交媒體上各界人士的悼念之情;然后從三個小標題的范疇分別回顧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跡,培育高產(chǎn)雜交水稻的歷程,以及高產(chǎn)雜交水稻在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大面積的推廣與應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下一步,教師提供一段國外媒體對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的簡短報道,引導學生閱讀并分析其語言和視角,探析不同新聞主題對同一新聞報道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教師選擇路透社的相關新聞報道進行分析,路透社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之后即時刊發(fā)了一條快訊,然后在此快訊的基礎上擴充了新聞信息,即以訃聞的形式進行報道,通過較為平實直接的語言肯定了袁隆平院士的功績和貢獻,原文如下。May 22 (Reuters)-Yuan Longping,a Chinese agronomist known for developing the first hybrid rice varieties in the 1970s and starving off hunger for millions died at the age of 91 in the central province of Hunan on Saturday...該新聞報道的導語說明了袁隆平院士最重要的成就和他創(chuàng)造的社會價值,下文也提到他所繁育的高產(chǎn)雜交水稻對中國發(fā)展的巨大意義。但作為通訊社稿件,該文篇幅較短,屬于閱讀時長在兩分鐘以內(nèi)的短消息。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中外媒體對同一新聞事件報道的時效性和內(nèi)容、篇幅及關注度會明顯不同?對此,教師讓學生主動思考,搜索相關資料,通過充分的交流形成自己的觀點,學會關注信息來源的權(quán)威性與可信度,綜合信息資源做出合理判斷。同時,學生經(jīng)過討論得出部分觀點,之后通過課下的資料搜集及總結(jié),在周記中分析出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國際社會對水稻作物不夠了解,因此引發(fā)的關注度不高;第二,中國人在袁隆平院士身上所寄托的不僅是對一個科學家的敬意,也是將他視作能夠帶來風調(diào)雨順、豐衣足食生活的象征。
(2)新聞分析:設計討論話題,分析新聞內(nèi)容,感悟榜樣精神
China Daily的這篇報道明顯具有更強烈的情感,體現(xiàn)了大眾對袁隆平院士的尊重和不舍。教師根據(jù)新聞報道信息及細節(jié),可設計以下討論活動。
①What are the two dreams that Yuan once said?
To "enjoy the cool under the rice crops taller than men" and "that hybrid rice could be grown all over the world to help solve the global food scarcity".
譯:“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②What i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that Yuan has made for the world?
While food shortages have long been consigned to China's past, Yuan, the famine fighter, has a much bigger ambition—to save the world from starvation. Since the 1980s, Yuan's team has offered training courses in dozens of countries in Africa, the Americas and Asia—providing a robust food source in areas with a high risk of famine.
譯:雖然糧食短缺早已成為中國的歷史,但是袁隆平,這位與饑餓抗爭一生的斗士,有著更大的抱負—拯救世界于饑餓之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袁隆平的團隊已經(jīng)在非洲、美洲和亞洲的幾十個國家開設了培訓項目,為饑荒風險高的地區(q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
通過對討論話題的深入思考和交流,學生可以更加了解國家對解決溫飽問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重視和強烈決心,以及袁隆平院士在其中所做出的偉大貢獻。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yè)需要榜樣引領”。因此,時代楷模的精神力量在對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3)教學反思:總結(jié)教學效果,評價學生表現(xiàn),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學生通過閱讀新聞材料可以厘清閱讀思路,自主積累新聞英語詞匯和表達方式,提高閱讀能力。結(jié)合相關話題的討論,教師可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寬思考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如通過袁隆平院士反復試驗研究雜交水稻的事跡,聯(lián)系到當代高校學生應如何面對學習及生活中的挫折與壓力。在積極參與不同階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學生通過交流、談論,拓寬了自身的視野,培養(yǎng)了辯證思維能力,同時,學生深入思考中外媒體對同一事件的不同報道方式,可為今后更廣泛的新聞閱讀和學習提供不同視角和有益幫助。另外,課后的延伸思考和周記寫作等也可以讓學生提高英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并在潛移默化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以時代楷模為榜樣,傳承奮斗精神。
(二)聚焦全國兩會,牢記使命擔當
本篇新聞選自2022年3月6日CGTN,標題為China's Political Season: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pens annual session,譯為“開啟中國政治季:全國人大會議開幕”。
1.新聞思政要點
學生在英語新聞視角下學習我國兩會知識,用英語闡述我國兩會制度特點及其優(yōu)越性,展現(xiàn)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新聞學習重難點
本篇新聞報道了2022年全國兩會大幕開啟,兩會作為我國一年一度的最大政治活動,不僅是代表、委員們共商國是的盛會,也是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政治決策過程和社會發(fā)展的最佳窗口。每年的全國兩會都備受關注,尤其是高校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因此,從英語新聞的視角學習全國兩會知識,學生可以開拓視野,更好地理解和認識全國兩會,讀懂國家所制定的目標和政策、方針。該新聞報道的教學難點在于幫助學生理解時事,了解國家相關制度,掌握相關內(nèi)容的英語表達方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全國兩會精神,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自信。
3.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法
(1)導入活動:播放視頻,引導學生討論并用英語表述全國兩會特征和具體內(nèi)容
教師播放CGTN的視頻My Vlog: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PC and CPPCC?在視頻中,一位央視記者以視頻博客的形式對全國兩會進行鮮活新穎的介紹。這樣的解說形式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其產(chǎn)生情感共鳴,并更快速地獲取和接受相關知識和信息。對此,教師可以全國兩會知識小課堂的形式開展教學,給出各個與全國兩會表達有關的英語詞匯和詞組,如全國兩會對應的中英文全稱和縮寫形式,全國兩會的基本職能,“屆”與“次”如何表達,“代表” 和“委員”如何翻譯等,并結(jié)合大量新聞標題實例,讓學生深入了解這些時政新聞術語的應用。
(2)新聞分析:分析新聞文本內(nèi)容,設計思考問題和翻譯練習
在全國兩會之際,來自各行各業(yè)的代表和委員肩負人民重托,共商國家發(fā)展大計。全國兩會不僅是國人矚目的政治盛事,也是各國媒體聚焦的新聞盛事。在該背景下,教師通過分析相關新聞文本,指導學生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大會議程,解讀相關政策報道。教師可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進行提問和在線測試,檢查學生閱讀情況,并展開研討話題。
①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wo Sessions?
The Two Sessions is considered a key event in China's political calendar every year. It draws the world's attention, as it is considered a window to observe China'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olicies.
譯:中國每年的兩會是其政治日程上的關鍵事件,吸引全球矚目,被視為外界觀察中國發(fā)展和政策走向的最佳窗口。
②What are the NPC and the CPPCC?
The NPC is China's top legislature. It supervises the government and judicial system and determines major state issues.
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最高國家權(quán)力機關。它監(jiān)督政府及司法機關,決定國家重大事項。
The CPPCC is not a state organ but a top political advisory body.It facilitates the country's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on mechanism,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不是國家機關,而是中國最高政治咨詢機構(gòu),促進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③Who are the NPC deputies and CPPCC members?
NPC deputies are lawmakers. They are elected by the People's Congresses of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under the direct jurisdic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armed forces select their own deputies.
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和人民解放軍選出的代表組成。
CPPCC members come from various walks of life and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ey are selected through consult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譯:政協(xié)委員以協(xié)商推薦的方式產(chǎn)生,是中國各行各業(yè)、各民族的人士。
④What do the representatives do during the Two Sessions?
As lawmakers,NPC deputies can submit sugges-
tions which are legally binding once adopted.Meanwhile CPPCC members can put forward nonbinding proposals on major political and social issues.
譯: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案一經(jīng)通過,就具有法律效力。同時,政協(xié)委員就有關國家或地方大政方針、社會生活等重大問題提出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提案。
(3)教學反思:評價總結(jié)教學效果,布置課后任務,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通過對新聞報道的閱讀和學習,能更深刻地理解2022年全國兩會精神和議題。本次課課后任務以“我最關注的兩會話題”為主題撰寫周記,學生可以自選話題完成寫作,如環(huán)境保護、污染治理、醫(yī)療改革、食品安全、市場監(jiān)管、養(yǎng)老保障、大學生就業(yè)等。同時,教師推薦學生關注更多2022年全國兩會的熱詞,如數(shù)字經(jīng)濟(digital economy)、雙減(double reduction)、鄉(xiāng)村振興(rural vitalization)、疫情防控(COVID-19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等。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搜集相關資料,合理甄別信息,共同完成課程任務,顯著提高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凝聚愛國情懷,共筑中國夢
本篇新聞選自2021年4月6日CGTN,標題為China releases white paper on poverty alleviation,譯為“中國發(fā)布《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
1.新聞思政要點
學生通過對本篇新聞的學習,深入了解我國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歷程,感悟中國人民發(fā)憤圖強、艱苦創(chuàng)業(yè),以及對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必勝信心和堅定決心。
2.新聞學習重難點
本篇新聞報道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發(fā)表的《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并在當年4月6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介紹人類減貧的中國探索和實踐,并分享中國扶貧脫貧的經(jīng)驗做法,向世界分享中國經(jīng)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該新聞報道的教學難點在于作為時政新聞材料,該文關于我國脫貧策略等英語專業(yè)詞匯及表達方式有一定難度,學生要結(jié)合相關中文新聞深入思考,理解中國減貧的實踐和做法。白皮書反映出中國的減貧不僅是國際減貧的一部分,也是整個人類減貧的一部分,中國減貧取得的成效也為世界減貧增強了信心。
3.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法
(1)導入活動:播放雙語新聞,導入問題進行討論
教師播放CGTN 2021年4月6日的視頻雙語新聞Eradicating Poverty:White paper explains how China lifted 98 million rural dwellers out of poverty,以直觀的視頻形式讓學生感受到中國通過一系列舉措徹底消除絕對貧困的偉大成績,并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生活經(jīng)歷,講述身邊的脫貧故事。
(2)新聞分析:分析新聞文本,深入思考中國減貧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教師通過文本分析,指導學生找出新聞關鍵詞句,把握段落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掌握關于中國脫貧工作及取得成績的英文準確總結(jié)與陳述。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關注當前世界格局與國際形勢變化,從國際視野審視中國脫貧攻堅實踐,深刻了解目前世界許多地區(qū)、許多國家的貧困形勢依然嚴峻。教師可與學生共同探究中國如何開展國際互助,將先進技術和經(jīng)驗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路進行推廣,從而提升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此外,教師可讓學生練習翻譯新聞語句。
①The annual amount of disposable income per capita for rural residents in improverished areas increased from 6,079 yuan in 2013 to 12,588 yuan in 2020.
譯:貧困地區(qū)農(nóng)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6079元增長到2020年的12588元。
②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vailable to all children from rural poor households.
譯:全面實現(xiàn)適齡少年兒童義務教育有保障。
③China has accumulated valuable anti-poverty experience, which belongs both to China itself and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譯:中國在減貧實踐中探索形成的寶貴經(jīng)驗,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
(3)教學反思:總結(jié)教學效果,根據(jù)學生反饋適時調(diào)整教學設計
教師的教學設計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學習和理解新聞話題和內(nèi)容,強化學習相關專業(yè)術語、表達方式和相關主題的英語新聞聽力練習,以及對新聞主旨的歸納和討論等?;诖?,教師布置課后任務,即閱讀China Daily2021年11月12日的文章From poverty to prosperity,China's century。該文章回顧了新中國從貧困走向富強的發(fā)展歷程,闡述了未來的建設目標。學生根據(jù)新聞內(nèi)容,梳理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脫貧之路的時間脈絡和大事記,加深理解消除絕對貧困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完成課后自主閱讀任務,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弘揚體育精神,振奮中國力量
本篇新聞選自2022年2月5日China Daily,標題為A national pageant of the people,譯為“全國人民的盛會”,即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冰雪盛會。
1.新聞思政要點
學生通過學習該新聞可以了解該開幕式各個環(huán)節(jié)籌備實施的情況,以及主創(chuàng)人員的藝術審美和設計理念,并感受到在全世界聚焦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所展現(xiàn)的中國人民的體育精神和文化自信,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2.新聞學習重難點
本篇新聞注重細節(jié)描述,報道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盛大恢宏的開幕盛況,介紹了總導演張藝謀對開幕式整體設計的創(chuàng)意理念和思路,報道全面、內(nèi)容詳盡。該新聞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深刻感受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折射出的中國人民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以及新時代中國的從容姿態(tài)。其難點在于如何讓學生準確掌握英語新聞結(jié)構(gòu)和寫作特點,熟悉并學會應用涉及體育賽事和大型活動的英語專業(yè)用詞,并思考新聞素材帶給讀者的啟發(fā)和意義。
3.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法
(1)導入活動:練習翻譯外媒報道實例
《彭博商業(yè)周刊》:The country is richer, more confident, and more assertive than it was when the 2008 Summer Games were held in Beijing.
譯:與2008年夏季奧運會在北京舉行時相比,這個國家更富有、更自信、更有底氣。
美國廣播公司:The 2008 Summer Games were a spectacular celebration, a sort of coming-out party for China, and a chance for the rapidly rising powerhouse to woo the world.
譯:2008年夏季奧運會是一場壯觀的盛會,是中國的首秀,也是這個迅速崛起的大國向世界招手的
機會。
Almost 14 years later, the contrast is as stark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inter and summer. The country hosting the 2022 Winter Games is no longer rising—China has risen, confident in its place in the world as 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譯:近14年后,差異就像冬天和夏天的區(qū)別一樣鮮明。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主辦國不只是崛起—中國已經(jīng)崛起,對自己作為一個經(jīng)濟和政治大國在世界的地位充滿信心。
(2)新聞分析:理解本篇英語新聞整體架構(gòu)和主題設置,分析其表現(xiàn)形式、寫作特點
新聞提及張藝謀導演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著重通過多個創(chuàng)意亮點來展現(xiàn)傳統(tǒng)中式浪漫和美學。因此,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加入這類問題討論,指導學生學會以人文情懷為本,講好中國故事。
①What is the major shift of the overall design concept of Zhang Yimou?
It is time to present a modern China and ordinary Chinese people, especially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o the world instead of always focusing on the country's 5,000-year history,
Zhang Yimou, chief director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said in Beijing on Friday.
譯: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已展現(xiàn)過,是時候向世界展示現(xiàn)代中國的面貌以及普通中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一代。
②What caused the the shift of the overall design concept of Zhang?
"Compared with the ceremony in 2008 illustrating our history, this one showed a modern China. It was a salute to the people," said the director, who attributed the shift to the country's confidence in its culture.
譯:張藝謀導演表示:“2008的開幕式主要展現(xiàn)了我們的歷史,而本次冬奧的開幕式展示了一個現(xiàn)代中國,這是對人民的致敬。”他將這種轉(zhuǎn)變歸因于文化自信。
③The number of performers of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2008 summer Games when there were 15,000 performers, why?
Cold weather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were a few of the reasons Zhang gave for the smaller cast. He added that the technology used during the ceremony also helped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譯:張藝謀導演表示,之所以減少陣容,是因為天氣寒冷和新冠肺炎疫情。此外,開幕式使用的技術也在減少參與者數(shù)量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3)教學反思:總結(jié)本次課程內(nèi)容,辯證思考外媒不同角度觀點的報道
此次教師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任務是觀看CGTN劉欣主持的欄目《粉碎標題黨》,即Headline Buster,內(nèi)容標題為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are on!學生就這一期節(jié)目在周記中寫出新聞評論。Headline Buster節(jié)目組通過整理“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相關報道,選取CNN、BBC、《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5家主流英文媒體在2022年2月3日至7日的報道,在搜集到的58篇報道中搜索“冬奧會”和“開幕式”等關鍵詞,筆者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從標題來看,CNN的負面標題總數(shù)最多,14篇新聞中有9篇負面標題,比例為60%以上;《華爾街日報》的7篇新聞報道中有6篇負面標題,比例接近90%。因此,學生要深入理解外媒想要傳遞的信息,乃至外媒出現(xiàn)悖論的原因,思考部分外媒為什么缺失客觀信息?而教師引導學生深度思考這些問題,并提出自身觀點,可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問答能力。
(五)心系家鄉(xiāng)建設,共謀海南發(fā)展
本篇新聞選自2022年4月14日China Daily,標題為Xi stresses key role of Hainan FTP,譯為“習近平
總書記強調(diào)海南自由貿(mào)易港的關鍵作用”;副標題為President calls for quicker steps in building port,譯為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快自由貿(mào)易港建設”。
1.新聞思政要點
學生通過學習英語新聞,了解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路線方針,尤其是針對海南自由貿(mào)易港的政策和發(fā)展情況;教師應以海南發(fā)展為例,讓學生深度思考家鄉(xiāng)建設的意義,激發(fā)學生投身家鄉(xiāng)建設的熱情,提升其使命感和責任感。
2.新聞學習重難點
本篇新聞篇幅較長,新聞內(nèi)容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對海南自由貿(mào)易港建設作出新指示。國家的發(fā)展離不開高質(zhì)量的人才,高校學生作為社會的核心發(fā)展力量,要以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該新聞素材的教學難點在于本篇英語新聞的篇章結(jié)構(gòu)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關于海南自由貿(mào)易港發(fā)展政策及法規(guī)專業(yè)詞匯較多,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預習來分析新聞的思想觀點、語篇結(jié)構(gòu)和語言特點,理解信息細節(jié)和文字表述。
3.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法
(1)導入活動:播放關于海南美景的短視頻,檢查預習任務,提出思考問題
視頻素材選自China Daily的系列短視頻Amazing China in 60 Seconds,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感受我國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及生態(tài)之美。本期視頻是海南宣傳視頻,目的是讓更多的人觀看和欣賞海南的美景,了解海南自由貿(mào)易港的建設和發(fā)展。在觀賞視頻的同時,教師提供一段海南的英語介紹,供學生閱讀及翻譯。
South China's Hainan province is the most popular tropical resort in China, with more than 300 days of sunshine a year. A wide array of water sports and activities is on offer in Hainan, including scuba diving,deep-sea fishing, surfing and windsurfing. In addition to its beautiful scenery, Hainan is also an island of fascinating heritage. Traditional weaving and embroidery,Hainan opera and other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thrive here.
譯:地處中國南部的海南省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熱帶度假勝地,幾乎終年陽光明媚,充滿熱帶風情。海南省的各類水上運動和活動豐富多彩,如潛水、海釣、沖浪和帆板運動。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海南的人文文化也毫不遜色。傳統(tǒng)的編織、刺繡、瓊劇和一些工藝美術在此長盛不衰。
(2)新聞分析:設計討論話題,分析新聞內(nèi)容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新聞題材來創(chuàng)設思政主題,設計討論話題,引導學生思考。課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新聞語言輸出為導向,以課堂討論為價值引領的承載,以課后周記作為成果形式,學生可通過以下句子了解海南自由貿(mào)易港發(fā)展的時間線。
①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inan Free Trade Port was proposed by Xi in 2018 at a meeting marking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Hainan Special Economic Zone.
譯: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jīng)濟特區(qū)30周年大會上提出支持海南建設自由貿(mào)易港。
②China unveiled a master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free trade port in June 2020, ?aiming to build the island into a free trade port with global influence by the middle of the century.
譯:2020年中國公布了《海南自由貿(mào)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將海南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自由貿(mào)易港。
③The free trade port is set to introduce islandwide customs clearance operations by 2025.
譯:海南自由貿(mào)易港明確2025年前啟動全島封關運作。
為了加強學生對國家發(fā)展及地區(qū)發(fā)展的關注,增強其主人翁意識,教師要在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熟悉并學會運用關于政策方針的英語固定表達方式。以本篇新聞部分語句為例,可提煉出多個常見句式。
To uphold the Party's leadership,the correct political orientation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aying that unwavering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and identify and prevent key risks.
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要堅持維護國家安全不動搖,加強重大風險識別和防范。
It is important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modern services and high-tech sectors and high-efficiency tropical agriculture, and quicken steps to develop a modern industry system.
譯:要重點發(fā)展旅游業(yè)、現(xiàn)代服務業(yè)、高技術產(chǎn)業(yè)和熱帶高效農(nóng)業(yè),加速發(fā)展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體系。
學生學習上述文字相關表述,可以強化對政策方針及經(jīng)濟發(fā)展等方面英語表達方式的知識記憶,提高自身新聞英語閱讀能力。同時,學生在關心時事、追蹤國家及地區(qū)發(fā)展動態(tài)的過程中,可學會攝取重點信息,切身感受家鄉(xiāng)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的新成就,進一步認識家鄉(xiāng)、了解家鄉(xiāng),增強服務家鄉(xiāng)的意識。
(3)教學反思:總結(jié)教學效果,布置課后任務,引發(fā)學生延伸思考
教師布置課后實踐任務,讓學生觀看視頻GLOBA Link|"Life is treating me very well here"—foreigners love to live and work in Hainan,該素材選自新華網(wǎng)視頻,通過采訪兩位在海南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從外國人的視角見證海南的發(fā)展和變化。學生的實踐任務為采訪身邊的外籍人士,了解其在海南生活的經(jīng)歷和感受,并形成新聞文稿,修改完善后與其他學生分享。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在感受國家繁榮發(fā)展的同時,提高應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從而體現(xiàn)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
(六)熱愛傳統(tǒng)文化,傳播中國故事
外媒文章很少有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色美食、經(jīng)典文學等內(nèi)容,而China Daily對此均有全面精彩的報道。本篇新聞選自2022年3月22日China Daily的Life 版面,標題為SONG IN A CUP,可以意譯為“點茶,來自宋代的極致美學”或“茶杯中的水墨丹青”。
1.新聞思政要點
學生要在英語新聞語境下欣賞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了解茶藝方面的英語專業(yè)表達方式;認同和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增強文化自信;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時通過英語表達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2.新聞學習重難點
本篇新聞介紹了“點茶”文化。中國茶文化在唐代開始發(fā)展起來,在宋代達到“盛造其極”的境界,與唐代的泡茶方法不同,宋代盛行的喝茶方式是點茶。本篇新聞講述了美術工作者、上海設計師及點茶技藝傳承人韓喆明對這門藝術的研究和再現(xiàn),他在多年時間里用茶粉和茶勺在茶湯上繪制勾勒了近200幅古畫。通過對該篇新聞的閱讀和學習,學生可以感受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強化對非遺傳承與保護的使命擔當。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和傳播媒介,是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因此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密不可分。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將思政元素和新聞傳播相結(jié)合,可以充分發(fā)揮跨文化交流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堅定文化自信。
3.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法
(1)導入活動:播放電視劇《夢華錄》片段,提出討論問題
2022年熱播劇《夢華錄》使宋代點茶文化被大眾熟知。宋代飲茶之風盛行,《夢華錄》對“點茶”進行了細致的設計,一一呈現(xiàn)“碾茶、熱盞、擊拂、水痕”等工藝流程。此前,也有不少影視劇細致地呈現(xiàn)點茶的制作工藝,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和《鶴唳華亭》,觀眾可以通過電視劇感受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點茶技藝在2019年被列為江蘇省鎮(zhèn)江市潤州區(qū)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學生通過對非遺話題的思考和討論,可以理解和體驗豐富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因此,該課程活動的教學設計就是要將思政元素通過文化傳播與認知的過程,加深學生記憶。
(2)新聞分析:設計思考話題,分析新聞內(nèi)容,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多種載體,蘊含著包羅萬象的文化信息,傳統(tǒng)文化是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對外傳播則構(gòu)成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而新聞英語的傳播性在推廣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根據(jù)本篇新聞內(nèi)容,教師可以設計以下話題。
①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news story, what is the process of dian cha in the Song Dynasty?
During the Song period, the prevalent way of having tea was through dian cha, it differs from the way of brewing tea in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process, people poured hot water over fine powdered tea and created a paste, then added more hot water slowly, whisked the tea constantly by hand with a bamboo stick.
譯:宋代流行的喝茶方式是點茶,與唐代的泡茶方法不同。人們先將熱水倒在細密的茶粉上,將茶粉調(diào)成糊狀,再緩慢倒入更多熱水,用茶筅持續(xù)擊打至出現(xiàn)濃厚的泡沫。
②What did Han Zheming do to spread and promote dian cha culture?
He increasingly put himself into the art, in 2019 he gave up the job at the games compan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ure of dian cha. He displayed the process of dian cha through variou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Little Red Book, Bilibili and Douyin.
譯:韓喆明對這門藝術愈發(fā)投入,為了更好地推廣點茶文化,他于2019年辭去游戲公司的工作,并把自己制作點茶的過程發(fā)布在小紅書、B站和抖音等社交媒體上。
(3)教學反思:總結(jié)教學效果,根據(jù)學生反饋適時調(diào)整教學設計
通過學習該篇新聞,學生可有效掌握關于中國傳統(tǒng)茶藝文化的英語表述,并且能夠?qū)Ψ沁z話題展開討論。教師布置課后任務為閱讀China Daily其他幾篇關于推廣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章,如有關蠟染技藝的文章
Young woman inherits traditional Chinese batik techniques,
或有關刺繡的新聞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uccessor makes embroidery works,或?qū)W生自己選擇新聞素材進行總結(jié)并撰寫周記。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11]。因此,新時代高校學生要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文字功底和信息素養(yǎng),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獨特的歷史傳統(tǒng)、國情民風、中華文脈有更深入的了解,為構(gòu)建對外話語體系、中國敘事體系和國際文化傳播體系做出積極貢獻。
四、結(jié)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主流媒體對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正確政治方向,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向黨和國家要求的目標努力,為服務黨和國家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的思政建設要堅持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形成教書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同時,其要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文化、新聞優(yōu)勢資源,并轉(zhuǎn)化為思政教育資源,發(fā)揮我國主流媒體新聞資源的跨文化傳播優(yōu)勢,促進新聞英語教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融合,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做到有效地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2022年7月3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出席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大賽全國賽閉幕式時表示,要“鍛造中國金師”,并強調(diào)“專業(yè)是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單元,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要素,教師是人才培養(yǎng)的決定力量”。他認為,“金師”的四大條件是政治素質(zhì)強、教育站位高、國際視野寬、五術要求精。其中,政治素質(zhì)強,就是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對高校發(fā)展的要求,以及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教育站位高,就是要把握高等教育發(fā)展新階段(普及化)、錨定高等教育發(fā)展新目標(高質(zhì)量)、落實立德樹人新要求(課程思政)、把握高等教育培養(yǎng)新范式(“四新”)、聚焦高等教育教學新基建(專業(yè)、課程、教材、技
術)[12]。因此,高校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本質(zhì)要義是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課程思政是依托各自的專業(yè)課程,以知識傳授和能力養(yǎng)成為載體,挖掘?qū)I(yè)課本身具有的育人元素,在專業(yè)課講授的過程中適時滲透具有價值引導的隱性育人點,既不是育人和專業(yè)知識講授“兩張皮”,更不能將專業(yè)課程講成思政課。對此,高校教師要依據(jù)不同學科及專業(yè)的特點,深度挖掘其中的課程思政元素,提煉蘊含在專業(yè)知識體系中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nèi)涵,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參與、實踐和反思。在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時,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優(yōu)化個人知識體系,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以及對育人重要性的認識。為了更有效地改進教學模式,教師之間要加強課程思政主題交流、研討和學習,在常學常新中加強自身認識,破解“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難題,并且推進理念思路創(chuàng)新和方式手段創(chuàng)新,使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教師要立足專業(yè)課程本身、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現(xiàn)實狀態(tài),找到育人過程中的“供給”與“需求”的真正焦點,在教學中總結(jié)思政要點,提煉思政要素,結(jié)合課堂環(huán)節(jié)和活動合理設計和融入課程思政元素。
[參考文獻]
[1]蘭去非.傳播學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探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2]趙明明.當代主流媒體培育青年的功能研究[D].上海:上海財經(jīng)大學,2020.
[3]羅彬.論新聞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內(nèi)生性[J].國際新聞界,2012(08): 39-42.
[4]人民網(wǎng).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2-10-10].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5]中共教育部黨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zhì)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2017-12-05)[2022-10-10].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
320698.html.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2-10-1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7]高軍梅.新文科視野下新聞學概論課程思政育人的實踐探索[J].傳播與版權(quán),2022(02): 114-116.
[8]王晉,申衛(wèi)華,王艾.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以《飛行英語閱讀》課程為例[J].大眾文藝,2022(07): 166-168.
[9]陳瑩瑩,葛春鳳.探討高校青年教師如何踐行課程思政[J].學周刊,2022(08): 5-7.
[10]胡穎.課程思政寓于英語報刊閱讀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0(45): 8-9.
[11]新華社.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并講話[EB/OL].(2021-06-01)[2022-10-10].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
[12]葉雨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打造“金?!薄敖鹫n”,鍛造中國“金師”[N]. 中國青年報,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