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悅耳的哨音穿透時空流淌過來,把我引至那片闊葉林。小灌木金露梅開得黃燦燦,而草地上的羅漢草也不甘示弱,花色純白如綢緞,有幾只蜜蜂落在花蕊上不肯離去。我很喜歡這些花卉,因為它們在芬芳馥郁的森林中,雖卑微卻毫無怨言地在灌木叢中靜靜開放。
我顧不上過多地欣賞金露梅和羅漢草美麗的花朵,尋鳥鳴傳來的方向走去。耳朵里不時收到鳥兒的鳴叫,聽起來那么悅耳動聽,我恍惚覺得這美妙的聲音就好像是在森林綠蔭的色彩中自然生成的,有如綠色波浪在起伏中形成的一種只可意會的交響樂,既抽象又具象。這歌聲如溪流流淌那樣歡快,如水晶一樣亮澤,如金屬碰撞那樣清脆嘹亮。仔細辨別之后,我知道這是四聲杜鵑與云雀的合唱。它們都是長白山森林里的歌手,歌聲永遠充滿激情,悠揚、自信是它們的一貫風格。我總是從它們的歌聲里汲取積極向上的力量。
我收住腳步,站在一棵橡樹下欣賞鳥兒的歌唱,但我的眼睛一直在打量身邊的這棵橡樹。應該說,我在鳥兒的鳴叫中欣賞著橡樹。我喜歡沉穩(wěn)的每一棵橡樹,褐色主干布滿皺褶,樹冠遮天蔽日。橡樹雖不是森林最高大的樹木,但我喜歡它夏日的濃烈厚重,還有它冬季的簡約干練,這些足以讓我對它肅然起敬。
我只是遠遠地聆聽鳥兒的歌唱,并沒有打算去打擾四聲杜鵑和云雀,因為我已經(jīng)與它們多次相遇過,應該說是老朋友了。
親密夫妻北紅尾鴝
在我熟悉的鳥類里,除了溫文爾雅的燕子,就屬北紅尾鴝彬彬有禮了。它們看見人類就會點頭翹尾地問候你。
我喜歡北紅尾鴝對人類的歡迎儀式。它儀態(tài)大方,有著黃腰柳鶯一樣的貴族風范,不過穿著相對樸素:雄鳥的額、頭頂、枕和上背為石板灰色,背的其余部分織以黑色;雌鳥穿橄欖褐色,兩翼黑褐色,下體暗黃褐色。
我第一次遇見北紅尾鴝不是在樹林,而是在小鎮(zhèn)郊區(qū)耕地附近平房的柴垛上鳴叫。我開始以為是家雀,但聽鳴叫聲不一樣。于是我停下腳步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是我不知道名字的一種小鳥。過了幾天,在二道白河的山梨園的蘋果梨樹上再次遇見它們,那時候我已經(jīng)知道它們是北紅尾鴝。北紅尾鴝是長白山常見的夏侯鳥,四月初遷來長白山,一般多生活在居民點、人文景觀場所及其附近的叢林地帶和耕地之中,很少進入茂密的原始森林。
北紅尾鴝是“女主內(nèi)男主外”的典型。雌鳥孵卵的十幾天,雄鳥整天守候在巢穴附近一處固定的地方,當發(fā)現(xiàn)有人觀察它的時候,立刻更換警戒地點或隱蔽于附近叢林中。有一次當我走至巢跟前時,雄鳥突然從叢林內(nèi)飛出,緊緊跟在我的身后和頭頂,急促地鳴叫,不時發(fā)出“咕咕咕”的聲音,似乎在抗議。而孵卵后期的雌鳥十分戀巢,我走到它面前也不飛走,當我嘗試伸手去撫摸它的時候,雌鳥才突然飛出巢穴。
北紅尾鴝雖然營巢選址有點隨意,但和灰頭鹀、水鷚一樣也是營巢高手。它的巢呈圓形杯狀,巢外層多為苔蘚和樹皮,內(nèi)層多為獸毛、細軟草根、棉花、羽毛之類。有的北紅尾鴝還別出心裁地把羽毛巧妙地編插在巢的上沿,形成一個羽毛的覆蓋物,只有心靈手巧的人才能編織出如同藝術(shù)品的鳥巢。
由于容易找到北紅尾鴝,我對北紅尾鴝育雛生活進行了觀察。北紅尾鴝孵化期大概十三天,從孵出第一只幼鳥起,雄鳥就開始忙碌地銜食喂雛鳥,雌鳥繼續(xù)在巢內(nèi)孵卵。當卵全部孵出以后,雌鳥也開始參與喂雛鳥,不過這時的雌鳥依然戀巢,會經(jīng)常留在巢中。最初的兩天時間里,雄鳥喂雛鳥的次數(shù)遠遠多于雌鳥。兩天后,雌鳥才全力以赴參與喂雛鳥的工作。北紅尾鴝尋找食物的活動范圍一般多在巢附近的一百多米到一百五十米以內(nèi)的叢林、灌木叢中,也會去附近的耕地。
喂雛期間,北紅尾鴝的防范意識比較強,特別是雄鳥,在回巢喂雛前,雄鳥總是會四周張望觀察,見沒有異常才進巢喂雛,甚至進巢后還要出來在洞口再次觀察,確定沒有任何危險才進巢喂食。喂完雛鳥后,雄鳥出來時也經(jīng)常在洞口或巢附近的樹枝上觀察一會兒才飛走。若發(fā)現(xiàn)有人,則不斷點頭翹尾,并不斷地發(fā)出“滴滴滴”和“咕咕咕”的鳴聲。如果正好此時雌鳥飛回,雌鳥聽到雄鳥發(fā)出的聲音,就會轉(zhuǎn)向飛到附近,落在樹枝上觀察。它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我的存在,見我久久不離去,也并沒有對它們構(gòu)成威脅,就千方百計繞到我看不見的地方,曲線救國,或者在我一眨眼的工夫,它們趕緊悄悄進入巢穴。
北紅尾鴝是勤快的鳥兒。整個育雛期間,它們起早貪黑。有一次,我五點來到離家最近的觀察點,發(fā)現(xiàn)它們已經(jīng)在進行喂雛工作了。鳥類志里說,北紅尾鴝三點多就開始出來覓食喂雛鳥了,會工作到晚上七點多。白天,北紅尾鴝有三個休息階段,一個是早晨八點前后,一個是中午12點半前后,一個是在下午四點半前后。即使休息,也是雌鳥雄鳥輪換,不會同時一起休息。
很幸運有機會觀察幼鳥初次離巢的過程。那一天天氣很好,陽光明媚。在北紅尾鴝幼鳥出巢的頭兩天,父母就開始了“斷食療法”,減少給雛鳥喂食次數(shù),雄鳥在離巢外不遠處對著鳥巢不停地鳴叫。特別是幼鳥出飛的那一天,雌鳥雄鳥幾乎很少喂雛鳥。夫妻二人在巢外幾米遠的地方不停地呼喚幼鳥,這時我看見幼鳥陸續(xù)飛出巢外,但飛行距離很短,能飛七八米??匆娪坐B飛出來,親鳥立刻鳴叫著飛至幼鳥跟前,但很快又飛出一二十米遠的地方,停下來再次對幼鳥鳴叫,這樣重復著把幼鳥引至巢穴附近的叢林。從幼鳥離巢那天起,雌鳥和幼鳥都不回巢過夜,親鳥帶領(lǐng)幼鳥在林中短暫生活一個階段,幼鳥就開始獨立生活了。
北紅尾鴝在長白山生活時的食物幾乎都是蟲子,但在我有限的觀察中不能看見它們撲捉的是什么蟲子?!堕L白山鳥類志》里介紹,北紅尾鴝食的蟲子近五十種。雛鳥的食物以蛾子、蝗蟲和各種蟲子的幼蟲居多,隨著成長開始撲食蝽象、金龜子、二十八星瓢蟲、金花蟲等。在它們的食譜里,危害森林的害蟲占三十三種,危害果園的十五種,危害農(nóng)田的十八種,危害人畜和帶有傳染性疾病的五種。
你不驚訝嗎?北紅尾鴝雖然是一種小型鳥類,但它對森林的保護作用不可小覷。它還消滅蒼蠅、潮蟲和夏虻等這些傳染疾病的昆蟲,對人類的健康也有貢獻。
作為夏候鳥,北紅尾鴝四月初來,十月末遷徙,僅在長白山生活不足一百九十天,但這期間卻是各種害蟲產(chǎn)生嚴重危害的時候,北紅尾鴝在這個期間大量捕食各種害蟲,對長白山森林有著非凡的重大意義。它們與其他益鳥一起,站在人類這一邊,保護長白山森林的安全。
我們應該感謝北紅尾鴝和其他益鳥。
灰腳柳鶯一家
據(jù)說灰腳柳鶯是專門棲息在長白山北坡的夏候鳥。觀察灰腳柳鶯,就像觀察高山雨燕那樣,需要到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的林帶。
為了追蹤灰腳柳鶯的蹤跡,五月中旬的頭幾天,我專門到深山老林里尋找它們的棲息地。因為它們回歸的時間就在上旬與中旬交接的日子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針闊混交林里發(fā)現(xiàn)了遷徙回來的灰腳柳鶯。
我發(fā)現(xiàn)它們常常是以小群聚集在一起,一邊覓食一邊鳴叫,就像一群剛剛放學的小學生,在一起嘰嘰喳喳,異?;钴S。但很快又分散開,各自成對地去安家落戶。
出乎我的意料,灰腳柳鶯并非隨隨便便找個地方就安家。我重點跟蹤的一對灰腳柳鶯夫妻,至少用了兩天時間,在樹林里尋找可以營巢的地方。在這兩天時間里,夫妻二人在附近林中飛來飛去,時而還交頭接耳,好像在討論到底把家安在哪里好。
我以為灰腳柳鶯用兩天時間精心考察后,會選擇在高大的樹木上營巢,最后,它們在接近黃昏時,才確定是在一個倒木上營巢——因為我看見它們在倒木上開始忙碌起來。這是一棵直徑很粗的魚鱗松風倒木,倒伏的時間應該有年頭了。倒木兩側(cè)長滿了雜草和細小的灌木叢,有圓葉驢蹄草和寬葉杜香。在倒木附近,我還看見了小葉杜鵑,更遠一點的地方有一越橘群落,它們還沒有開花。
由于森林離家太遠,我不得不離開了。三天后我再次來到灰腳柳鶯夫妻的駐地。我遠遠地悄悄觀察,看見它們不時飛來飛去地忙碌,經(jīng)常銜著看似草葉和苔蘚之類的材料回到倒木上,感覺它們的家園還在建設(shè)中。
在它們家園北側(cè)幾十米外,有一條不大的河流,樹林安靜的時候認真聆聽,能隱隱約約聽見流水的聲音。我看見附近的灰腳柳鶯基本都活躍在離水源比較近的地方。
在灰腳柳鶯建筑家園的時候,我也到附近的樹林走走。在離這對倒木上的灰腳柳鶯夫妻幾十米遠的一棵倒木的根部,我發(fā)現(xiàn)也有一對灰腳柳鶯在那里筑巢??磥砘夷_柳鶯比較喜歡在倒木上安家落戶。為了便于觀察,我給兩個家庭分別起了綽號:第一對家庭叫“薔薇”,因為它們應該是一對年輕的夫妻;而后一對應該是老夫老妻了,所以我叫它們“山里紅”?!吧嚼锛t”夫妻的巢穴已經(jīng)建完了,它們比較安靜地在附近樹林里覓食,不像“薔薇”夫妻那么忙碌。
筑巢期間,我突然聽見“薔薇”夫妻發(fā)出不尋常的驚叫,仔細看去,夫妻倆好像在驅(qū)逐入侵者。它們一邊鳴叫,一邊在倒木附近來回低飛,后來我看見好像是一只花鼠離開了倒木附近。我說好像,是因為不能確定是不是花鼠。但它們對靠近巢穴的暗綠柳鶯和褐頭山雀無動于衷,我看見褐頭山雀好像很好奇地落在倒木上,并沒有遭到“薔薇”夫妻的驅(qū)逐。但當有灰腳柳鶯飛到附近時,“薔薇”夫妻的反應比較強烈,它們共同鳴叫著驅(qū)逐同類。我有些疑惑,平日里灰腳柳鶯與同類鳥兒很友好的,常常是十幾只聚在一起交流。
“薔薇”夫妻大概用了六七天時間才完成筑巢工作。趁它們不在的空當,我接近了鳥巢。它的入口在倒木的那側(cè),離草地約十厘米,我用手機上的電筒照進巢內(nèi),雖不能看清巢內(nèi)情況,但大致看到巢穴多為苔蘚和干草葉。
當我看見“薔薇”夫妻窩里已經(jīng)有兩枚卵時,說明已經(jīng)錯過了它們產(chǎn)第一枚卵的過程。后來它們窩里又多了三枚卵,一天產(chǎn)一枚,越是后面產(chǎn)的卵就越小?!吧嚼锛t”夫妻也是五枚卵。
那一天,我在森林遭遇了一場陣雨。雨下得又急又大,好在是幾分鐘的陣雨,很快過去了。被雨水清洗過的森林一派蔥綠,灌木叢和山谷漂浮起薄薄的霧氣,就像一條條淺色的紗巾掛在灌木叢和草間上。風吹過,霧氣快速消失,森林恢復了自己真實的面貌。闊葉樹和針葉樹上的樹葉搖曳掉雨珠,在墜落的過程中閃爍著陽光的光芒,就像透明閃亮的珍珠從樹上掉落下來,最后消失在草地上。
快到六月中旬時,“薔薇”夫妻已經(jīng)完成了孵化工作。它們在養(yǎng)育三個子女,說明其中兩枚卵沒有孵化成功。而“山里紅”夫妻在撫育四個子女,比“薔薇”夫妻多一個孩子。
連續(xù)三天,我都是九點多到這里觀察灰腳柳鶯喂雛鳥的過程,因為道路遠,這是我能來的最早時間。也想過在森林過夜觀察,最后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那一片越橘開花了,好像在為“薔薇”夫妻和“山里紅”夫妻喜得貴子而慶賀。林中的高山龍膽花剛剛開放,森林邊緣的落葉小喬木暴馬丁香也在花期,一樹的繁華。
灰腳柳鶯育雛的過程很辛苦,每天不知道要在鳥巢與樹林間往返多少次。有一次我觀察到日落,發(fā)現(xiàn)灰腳柳鶯還在奔波覓食。它們?nèi)∈澄锏姆秶话愣际请x鳥巢比較近的距離,大概在巢穴周邊五十多米外和一百米內(nèi),很少到遠的地方覓食。我查資料得知,灰腳柳鶯每天喂雛鳥的時間約有十四五個小時,天剛剛黎明時就開始喂雛鳥,一直要喂到晚上七點,還要清除子女排泄的糞便。七點森林可就是黑天了,可見灰腳柳鶯養(yǎng)育子女的辛苦。
和人類一樣,在撫育嬰兒期間,雌鳥付出的辛苦比雄鳥要多得多,雖然灰腳柳鶯的雄鳥在雌鳥出去覓食時一起伴飛,我想大部分照顧子女細致的勞動都是由雌鳥完成的。
等我去白山市辦理戶口等事宜回來后,再來看望“薔薇”夫妻和“山里紅”夫妻與它們的孩子時,很高興地看見它們的孩子們已經(jīng)可以與父母一起飛到森林覓食了,但僅限于在本家族群間活動。到了八月中旬,我就發(fā)現(xiàn)這些剛剛長大的灰腳柳鶯已經(jīng)和山雀科鳥類、黃腰柳鶯等鳥兒混群在一起,成了親密的朋友。而我關(guān)注它們這么久,還是不曾謀面的陌生人。
我想,我不會來送“薔薇”一家遠行了,因為它們遷徙的日子不確定,也許在九月中旬以后的某一天,也許在十月初的某一天。但明年,我會在長白山恭迎它們的回歸。
聰明的灰頭鹀
如果你有機會深入了解鳥兒,你會發(fā)現(xiàn)小小的精靈也很有生活的智慧。
我每年五月初在林中就能遇到灰頭鹀?;翌^鹀是長白山常見的夏候鳥之一,資料里說三月就有灰頭鹀遷徙回長白山,不過我最早看見灰頭鹀都是在五月初以后。
在我近三年的林中觀察里,不同海拔高度和植被類型,灰頭鹀存在的多寡明顯不同。它在海拔六七百米以下比較少,兩千米以上的林帶也很少見,多棲息在八百米至一千六百米之間。
自從前年第一次認識灰頭鹀以來,我發(fā)現(xiàn)它們經(jīng)常出沒于林中邊緣、道路旁,還有河谷與草甸都是它們活動的區(qū)域。我還在小鎮(zhèn)郊區(qū)耕地附近的雜木林或灌木叢目睹過它們的身影。二道白河小鎮(zhèn)零公里路邊的那片雜木林曾經(jīng)棲息著不少灰頭鹀,我連續(xù)多日在那里第一次仔細了解它們在繁殖期的生活。第一天,我發(fā)現(xiàn)有幾只灰頭鹀經(jīng)常出沒灌木叢。我從資料上知道它們喜歡把巢營建在灌木叢或草叢里,由于草木遮蔽,我用望遠鏡并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的家園。
我用了大約兩個小時專門觀察一對灰頭鹀夫妻的活動規(guī)律,確定那片灌木叢里一定有它們的鳥巢。當它們飛出灌木叢去附近的樹林里時,我迅速靠近那片灌木叢并很快發(fā)現(xiàn)了隱蔽在枯草叢里的鳥巢。鳥巢里什么都沒有,看來是灰頭鹀剛剛建筑的新家。確定鳥巢后,我立即退回到隱蔽的那片灌木叢里,繼續(xù)我的觀察。飛回的雌灰頭鹀好像馬上感覺到了異樣,它落在灌木叢里的鳥巢跟前,卻沒有進巢,猶豫不定地飛到灌木叢的高枝上,對著遠處不安地鳴叫。這時,雄灰頭鹀飛回來,落在雌鳥對面的樹枝上,兩只鳥兒嘰嘰喳喳對語幾句,應該是雌鳥告訴雄鳥家園附近有情況,雄鳥左顧右盼地查看四周并鳴叫兩聲。兩只鳥飛出灌木叢,飛出十幾米后又圍繞灌木叢飛半圈,再次飛向十幾米外的樹林,在那里與其他灰頭鹀竊竊私語。我想,它們是不確定自己家園附近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正在偵察現(xiàn)場有什么不安全因素。如果按兵不動,我想它們會很快消除疑慮的,因為我只是撥動過那片灌木叢,基本沒有破壞性的行為,使巢穴發(fā)生明顯改變。
幾分鐘后,灰頭鹀夫妻一前一后飛回那片灌木叢,但沒有落下來,而是直接飛過去,飛到七八米外的另一片灌木叢的枝頭上。顯然這是一次火力偵察行為。果然,它們發(fā)現(xiàn)附近并沒有什么異常情況,于是再次飛回來。我以為它們這次應該回巢了,但它們依然只是飛過灌木叢,再次飛到附近樹林里。二十分鐘內(nèi),這對夫妻進行了四次這樣的偵察。
再次回巢的時候,灰頭鹀夫妻也是小心翼翼。它們落在自己家園的那片灌木叢上,沒有馬上飛到草叢,而是在枝頭東張西望,還不時鳴叫。當確定沒有任何危險因素存在后,先由雄鳥回巢探虛實,然后飛回枝頭對雌鳥耳語幾聲,雌鳥才回巢,雄鳥再次起飛,在灌木叢附近短距離飛行一段——這應該是最后一次觀察行為。確認沒有異常后才又回到鳥巢。我隱隱約約看見灰頭鹀夫妻在重新遮掩鳥巢。它們把我剛才扒拉開的枯草進行梳理,把鳥巢遮蔽得更隱秘。
多日的連續(xù)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對灰頭鹀的活動范圍不是很大。它們多在距離鳥巢一百多米的范圍內(nèi),有時候也去河谷兩岸和公路兩側(cè)的灌木叢活動,沒有見它們?nèi)ミ^密林?;翌^鹀活動的方式比較另類,我沒有看見過它們長距離飛行,也很少在樹林高空飛翔。它們通常是在叢林間短距離逐步飛翔前進,就像三級跳遠的運動員,飛一小段就著陸一下,再接著短距離飛行,難怪民間叫它“地竄子”。它還有一個別名,叫“青頭雀”。其實,它的羽毛是由炭黑色、橄欖綠、橄欖褐色、黑褐色構(gòu)成的,部分羽緣也有土黃色和土白色。
在觀察灰頭鹀夫妻的日子里,我在附近的灌木叢中還發(fā)現(xiàn)了剛剛孵卵的金翅雀。金翅雀的巢建在大樹的樹頂,樹冠濃密,我基本看不見它們在樹冠中的任何活動。
五月十日,我發(fā)現(xiàn)鳥巢里多了一枚灰頭鹀的卵。卵呈卵圓形,灰白色。此后三天一天一枚,看來灰頭鹀每天產(chǎn)卵一枚,而且都是在夜晚或黎明前,具體時間我不能確定。我看鳥類志提示,灰頭鹀產(chǎn)卵時間多在早晨四五點鐘。
灰頭鹀夫妻十分恩愛,產(chǎn)卵完后當天就開始孵卵。孵卵的日子里,一鳥孵卵,一鳥出去覓食,夫妻輪換孵卵。
鳥類志上提示,灰頭鹀孵卵期為十二天,最多十三天,這期間我去別處樹林觀察其他鳥類繁殖情況。第十三天上午,我來到灰頭鹀夫妻所在地。灰頭鹀應該是第一天喂雛鳥,經(jīng)過一天短暫的觀察,灰頭鹀喂雛鳥的頻次不高,一般一個小時左右一次。但我發(fā)現(xiàn)這對灰頭鹀夫妻配合得十分默契,多是雌雄鳥一進一出,輪流進行,喂完一只小鳥后,就會飛進巢穴,并用羽翼覆蓋住雛鳥,等另一只親鳥回來,巢穴的那只親鳥才離巢去覓食。夫妻之間配合默契,少有過多的交流。
七月,我再來觀察灰頭鹀夫妻時,它們已經(jīng)離巢而去。它們的孩子應該能自食其力了,灰頭鹀夫妻到了該要第二窩孩子的時候了?;翌^鹀第二窩是不會繼續(xù)利用舊巢的。我這才認真查看它們遺棄的鳥巢。在我對鳥類有限的觀察體驗里,灰頭鹀營建的鳥巢是比較精致的。各種細軟的枯草莖、枯草葉、枯草根是灰頭鹀營巢的主要材料,巢的結(jié)構(gòu)比較細致緊密,巢內(nèi)的鋪墊物是多種獸毛,我能認出來的只有豬毛和鳥兒羽毛,其他五六種我都辨認不出是什么獸毛。
在后來的兩年時間里,我觀察過灰頭鹀第二窩的鳥巢。二巢與首巢有個明顯的區(qū)別,就是多建筑在離地面五六十公分左右高的灌木叢枝上。琢磨很久灰頭鹀為何第二巢要建地上巢,想來想去,這應該跟長白山特有的環(huán)境條件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吧。因為長白山六月以后多雨,特別在七月,雨水明顯比五六月份要多。記得2021年7月,幾乎一兩天就有一場陣雨,讓人感覺不到盛夏的炎熱。對在地面營巢的鳥類來說,這時候樹林地面潮濕,雜草叢生,而灰頭鹀的天敵——蛇——就生活在雜草叢中,這對灰頭鹀的安全構(gòu)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它們把巢的位置提高,建筑在灌上或小樹枝上,大大提升了生存的安全系數(shù),含有生物學的特殊意義。
灰頭鹀是聰明的——很多鳥兒都有生存智慧。也許是安全系數(shù)提高了,灰頭鹀第二巢的建筑也變得粗糙了,完全不能和它們精致的第一巢相提并論。我現(xiàn)在無法理解是出于什么原因,讓灰頭鹀的第二巢不再精致。
觸摸家園
漫步長白山森林的初期,孤陋寡聞的我經(jīng)常被驚訝到目瞪口呆。那年五月,我第一次走進針闊混交林,在一條清澈的小溪前休息,無意中看見有鳥兒從對岸山石斷壁的石縫里飛出來。
它不會在石頭縫里安家落戶吧?在我的認知中,麻雀在房頂?shù)耐呦掳布遥嘧釉谖蓍芟轮玻芏帏B兒在樹上營巢,或在樹洞里棲息。童年在林場也看見過灌木叢里的鳥窩。
整個下午我都觀察那道懸崖峭壁,發(fā)現(xiàn)有幾只相貌大同小異的鳥兒出入石縫,我開始確定那石縫里確實住著鳥兒。后來我從長白山鳥類書籍里知道那種鳥兒叫白腹藍姬鹟,該鳥每一年的四月末五月初遷徙來,九月初至中旬遷走,是長白山的夏候鳥之一。
工具書對我這個森林門外漢很有幫助,可以讓我通過捷徑認識長白山的鳥類。
母親住的小區(qū)叫依水家園,名副其實的依水,樓頭離最近的河流不過二百米遠,離雕塑公園的湖和上游野鴨湖也就二十分鐘路程。
也有鳥兒喜歡依水而居。
三年來,我在闊葉林也見過白腹藍姬鹟,但發(fā)現(xiàn)它們更喜歡針闊混交林。我在多處山崖或山石斷壁看見過它們的身影。我發(fā)現(xiàn)白腹藍姬鹟對選擇營巢的山崖斷壁有自己非常獨特的要求。它們選擇的巢地都比較開闊,石壁下不是有稠密的灌木叢,就是有高大的樹木做隱蔽,如果不細心觀察很難發(fā)現(xiàn)它的家。白腹藍姬鹟選擇巢地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依水而居,大部分巢穴離溪流的直線距離大約二十米左右。
去年七月底,我待它們孩子都長大,就靠近巢穴仔細看它們的家是什么樣子。白腹藍姬鹟的巢呈碗狀大小,平放在石階巖穴里,巢的材料多為苔蘚,約距地面不到一米五。我用手指觸摸了一下巢,感覺有點潮濕。這時白腹藍姬鹟回來了,應該是雄鳥。它發(fā)現(xiàn)我在窺視它的家,在我附近急躁地鳴叫并飛來飛去。這抗議的聲音失去了往日嗩吶般的高亢,而是一種類似牛皮紙撕裂發(fā)出的聲音。我趕緊離開,退回到幾十米外的溪流邊。
在夏候鳥里,有的鳥兒喜歡建造居高臨下的家園。和白腹藍姬鹟差不多一起回長白山的還有冕柳鶯,它的巢穴也經(jīng)常建在土崖斷壁的縫隙中。但有時候也建在倒木上。
白腰雨燕也鐘情懸崖峭壁。它們早晨喜歡成群結(jié)隊地在峭巖崖壁附近飛行,邊飛邊叫。你在附近的懸崖峭壁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們的巢穴。它們喜歡集體在一個山崖上共同建筑自己的家園,就像人類居住的一個小區(qū)。在一處山崖前,我發(fā)現(xiàn)至少有六戶白腰雨燕的家。它們的巢多為碟狀,資料里說,它們的巢一般高2.5~5.5厘米,巢深1.5~3.0厘米,但我在一處巖壁石縫較寬的地方看見它們巢呈圓碟狀,由仙女木、牛皮杜鵑葉、燈心草、岳樺皮和苔蘚及羽毛筑成,看著比較堅固耐用。
我在冬季曾經(jīng)看見有一個鳥巢建在二十幾米高的懸崖峭壁上端斷壁之間的縫隙里。那個鳥巢比較大,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小臉盆鑲嵌在石縫中,但觀察多時,不見有鳥兒飛來,也不見鳥兒從鳥巢起飛。應該是一個被廢棄的鳥巢。根據(jù)鳥巢的大小推斷,這個鳥巢應該是雄鷹的,但是哪一種鷹我不能確定。
這個淺秋,我還看見一只鳥兒從峭壁石縫間飛出,卻不知道它是什么鳥。有人說長白山有各種鳥類三百多種,有人說有近二百九十種,具體到底有多少,我是說不清的。
我能說清楚的就是長白山有太多的鳥兒,我還不認識。
回來的路上,我在鎮(zhèn)郊附近看見活潑的灰鹡鸰,它飛向落霞滿天的樹林?;赝﹃栂碌纳郑黄[榮的景象。長白山的豐富和神秘,可能我們窮盡一生也難以把握和觸摸。不過,至少我觸摸到了森林,感受到了家園的美。
我順路到火車站去看老朋友燕子。它們在黃昏前按部就班地生活著,從輕松的神態(tài)里就知道它們歲月靜好。
一片土地旁,幾戶平房升起縷縷炊煙。有人間煙火的地方,就有生命的溫暖。
(責任編輯:孫婷)
李相奎 朝鮮族,生態(tài)文學作家,近年創(chuàng)作長白山題材生態(tài)散文三百余篇,七十多萬字。在《民族文學》《天津文學》《作家》等發(fā)表散文、小說多篇。生態(tài)散文《漫步長白山》獲中國作家網(wǎng)“2022散文大賽二等獎”,小說《雪地跋涉者》獲吉林省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作品獎,中篇小說《另類辯護》獲《上海文學》小說大賽入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