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峰 周再知 黃桂華 趙威威 張青青 宋曉琛
關鍵詞:土沉香;氮氣;人工誘導;揮發(fā)性成分
中圖分類號:Q949.761.1;R284.1 文獻標識碼:A
沉香,通常指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屬(Aquilaria Lam.)樹種所含樹脂的木材,是傳統(tǒng)名貴藥材和珍稀香料[1],在醫(yī)藥、香料、化妝品等領域廣泛使用。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是我國特有的珍貴藥源樹種[2],是國產沉香主要植物來源。近年來,由于土沉香自然結香率低[3],而沉香市場需求持續(xù)增長,探求安全、有效、穩(wěn)量的人工誘導結香技術,及研究其結香機理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4]。
目前,人工誘導結香的方法主要有三大類,即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其中前2 種是生產經(jīng)營中常用的誘導方法[5]。物理法主要是在土沉香樹干和枝條上制造創(chuàng)面,例如燒鑿鉆孔、斧頭砍傷、機械打釘?shù)萚6-7]?;瘜W法則是利用無機鹽[8-9]、激素[10]等化學試劑液體輸入的方式誘導樹體結香。而生物法常采用組織接種或菌液輸入的方式,通過不同種類真菌侵染而促進結香[11-12]。研究表明,采用化學法、生物法等單一處理時結香效果欠佳,因此液體輸入法誘導結香時,常通過幾種試劑組合處理方法來提高結香質量[9, 13]。研究發(fā)現(xiàn),沉香揮發(fā)性成分香氣濃烈且組成復雜,多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進行成分分析研究[14],然而不同結香方法處理下沉香揮發(fā)性成分存在明顯差異。采用新型誘導方式,如樹干填充氣體誘導土沉香結香及其揮發(fā)性成分分析均尚無報道。
早期研究表明,一些氣態(tài)物質如CO2、乙烯等在心材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5]。NILSSON 等[16]研究顯示,樹干填充氮氣能誘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形成不同于邊材的變色木材。劉小金[17]研究發(fā)現(xiàn),N2 樹干填充使檀香(Santalum album)形成的心材面積最大。鑒于以上研究,為了探明氮氣誘導土沉香結香的效果,以10 年生土沉香為材料,采用樹干填充高壓氮氣方式進行誘導,檢測醇溶性物質含量及對揮發(fā)物成分進行分析,以期為人工誘導土沉香結香提供新技術及新理論。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三棟鎮(zhèn)土沉香人工種植基地內,選用生長健康、長勢均勻的10 年生土沉香樹[ 平均胸徑(12.94±0.52)cm , 平均樹高(5.41±0.68)m]為研究材料,進行人工誘導結香處理。高壓氮氣純度為99.90%。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設置4 個處理,分別為樹干打孔后每隔7 d 和15 d 填充1 次氣體(分別以N7和N15表示),只打孔不充氣(CK1)和無任何處理(CK2)。每個小區(qū)處理5 株,重復4 次,試驗共計80 株。
1.2.2 樹干填氣方法 先將高壓瓶中的氮氣氣體減壓至0.1 MPa,再經(jīng)橡膠管充入樹孔內。用流量計計量注入氣體的體積,每次以30 mL/min 速度充氣50 s,共充入氣體25 cm3。選擇晴天進行樹干充氣,按試驗設計方案,持續(xù)處理3 個月。
1.2.3 測定方法 (1)木芯變色范圍測定。充氣處理后10 個月時,沿樹干縱向方向,分別在充氣孔上、下方1 cm 處每隔2 cm 鉆取木芯,黑色結香區(qū)以外,依次間隔3 cm 鉆取木芯,直到木芯全為白木。在樹干橫截面方向上,分別在充氣孔左右1 cm 處,每隔2 cm 鉆取木芯,直到木芯全為白木。將木芯黑色區(qū)域稱作沉香區(qū),將含有部分黑色油線的淺褐色區(qū)域稱作過渡區(qū),分別測量縱向、橫向變色長度。
(2)提取液制備。分別在處理結束后7 個月和10 個月時取樣。取樣時分別在N7、N15和CK1打孔上方5 cm 處截取5 cm 厚半圓片,除去白木部分,將木芯黑色不腐爛的區(qū)域稱作沉香區(qū),將含有部分黑色油線的淺褐色區(qū)域稱作過渡區(qū)。分別將2 個區(qū)的樣品置于40 ℃恒溫干燥箱烘至恒重,粉碎后過40 目篩;對CK2則是在樹干40 cm處截取5 cm 厚半圓片,烘干粉粹過篩。
稱取木粉2.00 g 置于離心管中,加入95%乙醇20 mL,在水浴中超聲處理30 min,取上清液,加入乙醇,重復上述操作。匯總2 次上清液,過0.45 μm 濾膜,定容至50 mL。
(3)醇溶性提取物含量測定。參照2020 年版《中國藥典》[18],采用乙醇超聲波浸提法測定。
(4)沉香四醇含量測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三重四級桿質譜儀(Sciex 4000, SCIEX,USA; Sciex 4000 Qtrap, USA)測定。
色譜條件:色譜柱Kinetex C18(2.1 mm×100 mm, 2.6 μm);流動相水,含0.1 %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脫0~1 min,10% B;1~3.5 min,10%~70% B;3.5~4 min,70%~95% B;4~5.9 min,95% B;5.9~6 min,10% B;6~8 min,10% B。柱溫40 ℃,流速0.3 mL/min,進樣量1 μL。
質譜條件: 離子化方式為電噴霧離子化(ESI),多反應監(jiān)測離子掃描模式(MRM)測定。主要質譜參數(shù)為:脫溶劑溫度為550 ℃,氣簾氣為25 μL/min,負離子模式下毛細管電壓為5500 V,噴霧氣為55 psi,輔助加熱氣為55 psi。
沉香四醇標準品購自GLPBIO 公司,純度大于98%。將沉香四醇標準品用質譜95%乙醇不同梯度稀釋后檢測并繪制出標準曲線,然后取上述處理的沉香區(qū)提取液進行測定,并計算沉香四醇含量。
(5)揮發(fā)性成分測定。取處理后10 個月1.2.3(1)中沉香區(qū)的提取液,在華南農業(yè)大學測試中心進行GC-MS 檢測分析(美國,安捷倫7890B-5977A)。
色譜條件:色譜柱HP-5MSZ(30 m×0.25 mm×0.25 μm);升溫程序:起始溫度70 ℃,保持1 min后,以10 ℃/min 升至150 ℃,保持5 min;再以5 ℃/min 升至200 ℃,保持5 min;然后以8 ℃/min升至280 ℃,保持1 min。進樣口溫度250 ℃;載氣為高純He(99.999%),載氣流量1.0 mL/min,進樣量0.2 μL(不分流),溶劑延遲4 min。
質譜條件:色譜-質譜接口溫度280 ℃;離子源溫度230 ℃;電離方式EI;電子能量70 eV,質量掃描范圍35~350 amu。
1.3 數(shù)據(jù)處理
通過GCMS7890B-5977A 化學工作站積分器自動積分后,采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化合物相對百分含量, 將所得化合物質譜數(shù)據(jù)通過NIST14 質譜數(shù)據(jù)庫檢索。采用Excel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運用SPSS 19.0 和Origin 2021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結香范圍
2.1.1 表觀變化 7 d 處理1 次(N7)、15 d 處理1 次(N15)和只打孔處理(CK1)后,樹干充氣孔周圍逐漸變色,并向四周擴散,顏色加深,而后變淺、直至白木。結香區(qū)和白木層之間存在明顯界限。氮氣處理下的變色范圍明顯大于CK1,且N7 處理的變色面比N15處理的更大。CK1 僅在打孔附近有變色發(fā)生,擴展狹小而緩慢。無任何處理(CK2)健康的土沉香則無任何顏色變化??梢?,不同處理的土沉香結香區(qū)域顏色和范圍均不同(圖1)。
2.1.2 縱向變色長度和橫向變色寬度 氮氣處理加速了土沉香木質部縱向、橫向變色。從圖2A可看出,處理后10 個月時,N7 和N15 處理的沉香區(qū)縱向變色長度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CK1。N7處理的沉香區(qū)、縱向變色總長度均高于N15 和CK1,分別達10.64、28.24 cm,分別是CK1的4.38倍、3.35 倍。不同處理的縱向變色長度均高于橫向變色寬度。橫向變色寬度上(圖2B),N7處理的充氣孔左、右1 cm 處均檢測到黑色結香區(qū),而N15和CK1處理均未發(fā)現(xiàn)。N7處理的橫向變色總寬度達3.52 cm,分別比N15和CK1提高18.53%和43.09%,由此可見高頻次(7 d 處理1 次)填充氮氣比低頻次(15 d 處理1 次)處理誘導變色效果更好。
2.2 醇溶性提取物含量
樹干填充氮氣可顯著提高土沉香的沉香區(qū)和過渡區(qū)中醇溶性提取物的含量。處理后7 個月時,N7處理的沉香區(qū)和過渡區(qū)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均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其中沉香區(qū)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為17.87%,分別比N15、CK1提高14.04%和28.47%;過渡區(qū)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為9.73%,分別比N15、CK1提高38.21%和82.21%。此外N15處理的沉香區(qū)和過渡區(qū)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分別比CK1提高12.65%和31.84%(圖3)。
從圖3 可以看出,沉香區(qū)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隨誘導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加,處理后10 個月時, N7 處理的沉香區(qū)醇溶性提取物含量達19.17%,比處理后7 個月的含量提高8.39%,且顯著高于N15、CK1 和CK2處理;處理后10個月時,過渡區(qū)醇溶性物質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N7比處理后7 個月時含量下降20.86%,但仍明顯高于CK1,比CK1高95.11%。
2.3 沉香四醇含量
如圖4 所示,除空白對照(CK2)未檢測到沉香四醇外,樹干填充氮氣(N7、N15)和打孔對照(CK1)均促進結香區(qū)沉香四醇的合成,且充氣處理效果更好。處理后7 個月時N7、N15沉香四醇含量顯著高于CK1,分別是CK1的2.23 倍、1.52倍。處理后10 個月時充氣處理和CK1結香區(qū)沉香四醇含量均高于處理后7 個月時的含量。N7處理的沉香四醇含量最高,達0.30%,比N15高42.86%,是CK1的2.14 倍。N15 處理的沉香四醇含量也明顯高于CK1,比CK1高51.49%,差異顯著。CK1處理后10 個月時的沉香四醇含量為0.14%,高于《中國藥典》規(guī)定標準。
2.4 揮發(fā)性成分分析
處理后10 個月時,充氣處理(N7、N15)和打孔對照(CK1)結香區(qū)以及無任何處理(CK2)樣品的乙醇提取物總離子流圖(TIC)見圖5。由圖5 可見,氮氣處理的TIC 色譜圖較為復雜,表明化合物種類較多。而CK2的化合物種類最少。N7處理的最大吸收峰為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相似度96%),N15處理的最大吸收峰為6-芐氧基-3,4-二氫-4,4-二甲基香豆素(相似度81%),CK1 則為2-(2-苯乙基)色酮(相似度97%),CK2樣品不含倍半萜和色酮類物質,但油酸酰胺(相似度94%)相對含量最高。
從處理后10 個月時的結香區(qū)樣品中共鑒定出55 種化合物種類(表1)。這些化合物包括30種萜烯類化合物、6 種色酮類化合物、2 種甾醇化合物以及17 種芳香族、烷烴類、脂肪酸類等其他化合物。30 種萜類物質為7 種單萜、22 種倍半萜和1 種三萜類化合物。色酮類化合物中,主要有2 種類型。一種是5、6、7、8 位無取代基的色酮,主要為2-(2-苯乙基)色酮、6,7-二甲氧基-(2-苯乙基)色酮;另外一種是5、6、7、8 位有取代基的色酮,主要為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6,7-二甲氧基-(2-苯乙基)色酮、2,5-二甲基-7-羥基色酮、6,7-二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
從N7處理的結香區(qū)樣品中檢測到5 種單萜類(無環(huán)1 種、單環(huán)2 種、雙環(huán)2 種)、19 種倍半萜類(單環(huán)4 種、雙環(huán)7 種、三環(huán)8 種)和1 種三萜類物質。倍半萜類物質種類最豐富,包括沒藥烷萜類環(huán)氧化紅沒藥烯、蛇麻烷類蛇麻烯、欖香烷類欖香烯等單環(huán)倍半萜,菖蒲烷萜類白菖烯、檀香烷萜類檀香烯、愈創(chuàng)烷萜類藍桉醇、石竹烷萜類石竹烯等雙環(huán)倍半萜,畢澄茄烷萜類香木蘭烷、香樹烯及其衍生物,花側柏烷萜類柏木烯等三環(huán)倍半萜等。不同處理樣品中的萜烯類化合物的相對含量差異較大(表1)。N7 處理的倍半萜和萜烯類種類和相對含量均明顯高于N15和CK1,其中倍半萜類化合物的總相對含量占總萜烯類的84.48%,萜烯類相對含量達49.61%。N15處理中,檢測到16 種萜烯化合物,包括3 種單萜、12 種倍半萜和1 種三萜,其中倍半萜占總檢測物質的11.87%。在N7和N15處理中均檢測到角鯊烯(三萜類),但CK1中未檢測到。
各處理結香區(qū)樣品中的色酮類物質種類和相對含量也存有明顯差異。N7處理中檢測到5 種色酮類物質,5、6、7、8 位有取代基的色酮含量占總色酮含量的92.18%,其中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占總色酮的47.99%;而N15處理中只檢測到4 種色酮,其中5、6、7、8 位有取代基的色酮含量占總色酮的77.91%。CK1處理中也檢測到5 種色酮類化合物,其中5、6、7、8 位有取代基的色酮含量占總色酮相對含量的55.98%,但5、6、7、8 位無取代基的2-(2-苯乙基)色酮相對含量最高,占總色酮含量的38.18%。在CK2樣品中,主要成分以脂肪酸類為主,未檢測到萜烯類和色酮類化合物。
3 討論
3.1 氮氣對沉香醇溶性物質和沉香四醇含量的影響
不同誘導方法所產沉香的揮發(fā)性成分不同,質量也不同且不穩(wěn)定[19]。林峰等[20]比較了打釘法、砍傷法、鑿洞法3 種物理方法以及化學方法誘導土沉香的結香效果,發(fā)現(xiàn)3 種物理法處理2 a后的醇溶性物質含量分別為9.7%、18.0% 和29.0%。本研究中,每隔7 d 填充1 次氮氣,處理后10 個月時沉香區(qū)醇溶性提取物含量為19.37%,高于2020 版《中國藥典》的要求,也高于上述2種物理方法,但低于化學誘導方法,這可能與檢測時間較短有關。此外,氮氣處理可以顯著誘導土沉香中沉香四醇的合成,其含量遠遠高于《中國藥典》的標準,進一步說明高壓填充氮氣可顯著誘導土沉香次生代謝物質的合成,從而明顯促進土沉香結香。
3.2 氮氣對沉香揮發(fā)性成分的影響
通常認為,天然沉香中的倍半萜類成分種類較多、含量較高,而人工誘導的沉香則是2-(2-苯乙基)色酮類化合物的種類和含量較高[21]。不同誘導方法所產沉香往往因油脂含量、比重、顏色和氣味的不同,其質量也有差異[22]。此外,也受誘導方式及結香年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23]。YAN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斧傷誘導法所結沉香的倍半萜類化合物占主導地位,而生物和化學誘導法所結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占60%以上。本研究中N7處理后10 個月時所結沉香中,富含倍半萜、萜烯類和色酮類化合物。倍半萜類化合物總相對含量達41.93%,占總萜烯的84.52%。相比化學和生物誘導方法[25],氮氣處理誘導結香的質量更接近斧傷誘導方法,這可能是由于頻繁填充氮氣對土沉香木質部產生高壓脅迫,一方面造成高強度的物理損傷,另一方面氮氣參與生理代謝過程,從而激發(fā)萜烯類次生代謝物質的合成。有關樹干填充高壓氮氣誘導土沉香的結香機理,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N7和CK1處理的樣品中,盡管均檢測到富含5 種色酮類化合物,但N7處理的5、6、7、8 位有取代基的色酮相對含量高于CK1,而CK1中,僅5、6、7、8 位無取代基的2-(2-苯乙基)色酮相對含量最高。相比之下,氮氣誘導下,所產色酮類物質的結構更復雜。由于NIST 和WILEY 質譜庫中化合物的質譜數(shù)據(jù)有限,尤其是色酮類物質,可能導致GC-MS 方法檢測到的色酮類成分不全面[24]。目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5]、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法(HPLC-MS)等方法均可進行沉香特征性成分的檢測[26],但不同方法之間檢測出的物質也有差異。YANG 等[27]采用高效液相色譜-電噴霧電離質譜法對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衍生物進行鑒定,通過質譜特征裂解區(qū)分四氫色酮、雙環(huán)氧色酮、單環(huán)氧色酮和flidersia 類型色酮等4 類色酮。隨著檢測方法的提升,沉香中更多的物質成分會被檢測出來。因此, 采用GC-MS 和HPLC-MS 雙重方法鑒定沉香的主要化合物成分及相對含量,更有利于全面了解結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