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勞動教育,是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tài)度,養(yǎng)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幼兒全面發(fā)展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對小班幼兒而言,要樹立積極的勞動觀,需從生活自理能力入手,逐步提升自理技能,培養(yǎng)自理習慣,從而積累豐富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幼兒從“自我服務”到“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形成,為勞動興趣、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為今后社會生活的適應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文章將從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出發(fā),從生活中折射勞動的教育價值,為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提供有效幫助。
[關鍵詞] 勞動教育;自理能力;社會發(fā)展
[作者簡介]顧夏穎(1989—? ? ),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市實驗幼兒園,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教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其中提到“充分認識新時代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加強勞動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構建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教育部印發(fā)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同樣提到了勞動教育的重要理念與重大意義。學前教育階段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十分有必要。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三歲左右幼兒小動作的適應性已不斷發(fā)展,精細動作也開始協(xié)調。教師逐步引導幼兒學習一系列的自理技能,對促進其身體各方面的協(xié)調發(fā)展、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和參與事務的積極性有巨大的幫助。
一、動作技能的鍛煉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毙“嘤變鹤晕乙庾R逐漸發(fā)展,自立欲望也不斷提高,我們應給予幼兒充分的機會,讓其雙手得到鍛煉。日常生活自理動作技能體現(xiàn)為:精細動作和雙手協(xié)調能力。精細動作需要憑借幼兒手指等部位小肌肉的活動,配合感覺、注意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動才能較好地完成,如扣扣子、使用勺子和筷子等。除此之外,小班幼兒受其年齡特點的影響,雙手對稱協(xié)調動作相對來說容易一些,而雙手不對稱協(xié)調動作則有一定的難度。如穿脫衣服、折疊衣褲、倒水等動作,雙手的動作模式不一樣,需要不斷練習雙手配合,在鍛煉中確定自己的優(yōu)勢手,使兩手發(fā)揮操作和輔助的不同作用。
練習動作技能是發(fā)展自理能力的關鍵之一。動作技能的練習不僅僅是動作的學習,更是社會性發(fā)展的一種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多設置一些有利于幼兒雙手協(xié)調能力發(fā)展的小游戲,如串珠子、做香包、扣扣子等。幼兒在游戲體驗中享受動手的樂趣,手眼協(xié)調、雙手不對稱協(xié)調能力及動作的精細度得到提升。幼兒只有充分獲得鍛煉的機會,才能萌生自理意識,激發(fā)生活自理動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二、生活自理動機的激發(f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币虼?,我們應正確引導幼兒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yǎng)其獨立意識。
(一)歸納與整理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歸納與整理習慣需要從小培養(yǎng),小班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常常有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但是在行動時往往會出現(xiàn)因做不好而放棄的現(xiàn)象,或者做事時力不從心。恰當?shù)囊龑Ш吞嵝褜ε囵B(yǎng)幼兒秩序意識能起到督促作用。
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對操作類的游戲十分感興趣,游戲后學習收拾整理、歸類擺放材料是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程序和方法。幼兒在忘我的游戲中往往會忘記整理,有時也會因為惰性不想整理,教師可以利用律動音樂培養(yǎng)其秩序感。如游戲結束時,播放律動音樂或彈奏樂曲,提醒幼兒進入收拾整理階段。以這樣的形式引導幼兒理解和內(nèi)化日常,不僅能加深幼兒對秩序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其愛惜物品、珍惜物品的社會公德意識。
(二)家庭與校園的配合
動作技能的練習、生活秩序的培養(yǎng)、自理習慣的養(yǎng)成等都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家園合作是幼兒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幼兒園中采用的方法與引導措施也同樣適用于家庭教育。將幼兒在園中學習的動手游戲帶到家庭活動中,既能起到鍛煉雙手的作用,又能促進親子互動。除此之外,家長利用自理兒歌和律動策略,加強幼兒在家中自理能力的持續(xù)鍛煉,也能收到比平時更好的效果。例如,主動參與家庭勞動、整理自己房間、參與垃圾分類等都是幼兒自理能力與服務意識不斷加強的表現(xiàn)。通過家園合作的形式,能共同增強幼兒的生活秩序與規(guī)則意識,增強其對自我能力的自信感,在完成其他事情上也具有較高的激勵作用,為勞動意識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親社會性行為的發(fā)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生活自理或參與家務勞動”,“幼兒自己的事情盡量放手讓他自己做”。生活即教育,學前階段是自我意識快速發(fā)展期,隨著幼兒動手能力的逐漸提高,他們不僅學習自我照顧,而且漸漸延伸至為集體做事、為他人服務,在此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促進親社會性行為的發(fā)展。
(一)助人行為
助人是親社會性行為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小班幼兒助人行為的產(chǎn)生往往是受到情境和成人的暗示,其主動性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我們發(fā)現(xiàn),當幼兒熟練掌握基本的自理技能后,個體間顯現(xiàn)出明顯的能力水平差異,于是,幼兒之間便出現(xiàn)了一些自發(fā)的幫助行為。例如,看到同伴背書包有困難,個別幼兒在自主背好書包的前提下,會幫助同伴背上書包。又如,有幼兒把水打翻時,身邊的同伴會主動拿毛巾幫助其擦桌子等。這些助人行為帶來的成功體驗有助于提高幼兒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能力,可讓幼兒感受集體生活的良好氛圍。助人者與被助者之間產(chǎn)生的積極互動及正向的情緒情感對幼兒今后適應社會也可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合作行為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苯處熗ㄟ^提示語、自身的行為示范等有意識地引導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較強的幼兒與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較弱的幼兒相互協(xié)作,在同伴間起到一種榜樣學習的作用,營造集體合作氛圍。如小組成員一起抬桌子、同伴間合作清洗椅子、找朋友抬運桌墊、和同伴一起搬運自行車入“車庫”等。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與同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這不僅能激發(fā)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還能使其在融入集體生活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勞動觀念,提升社會交往能力。
(三)為他人服務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關鍵是要使兒童從小就參加勞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痹谝蝗丈钪羞M行的即時教育、隨機教育不斷幫助幼兒在其自我服務的基礎上增強責任意識與獨立意識。勞動的意義在于樂于為他人服務,小班幼兒從自我照顧到為他人服務的過渡顯示了初步的勞動觀念,如幫廚勞動、照顧動植物、戶外活動拿取衣籃、為小組擦桌子等。幼兒在為他人服務的勞動過程中,展現(xiàn)了積極的社會行為,親社會性得到進一步深化。
小班幼兒的勞動內(nèi)容主要以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逐步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一日生活皆教育,將勞動教育觀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中,可為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提供多種可能,促使幼兒在自我服務與為他人服務中不斷提高社會生活技能與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柳倩,周念麗,張曄.學前兒童健康學習與發(fā)展核心經(jīng)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4]張明紅.學前兒童社會學習與發(fā)展核心經(jīng)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