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良,黃明輝,曾曉輝
(1.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 江西 贛州 341700;2.全南縣桃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服務中心, 江西 贛州 341700;3.江西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 江西 井岡山 343600)
江西九連山地處南嶺山地東段(114°22′50″~114°31′32″E, 24°29′18″~24°38′55″N),是南嶺山地東部典型的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地區(qū),亞洲東部溫帶—亞熱帶植物區(qū)系的代表區(qū)域,也是東亞植物區(qū)系的發(fā)源地,其地貌復雜,從海拔280 m的丘陵到海拔1 430 m的九連山主峰黃牛石,南高北低。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森林茂密,古老殘遺植物眾多,原生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密布,是我國亞熱帶東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保存較完整的典型地區(qū)[1]。2019—2021年,筆者在開展九連山地區(qū)植物多樣性調(diào)查的過程中,通過植物攝影、采集標本、參考有關(guān)文獻和資料,發(fā)現(xiàn)10個江西省維管植物新記錄種(含2變種)和4個江西新記錄屬,這4個新記錄屬包括長片蕨屬(AbrodictyumC. Presl)、匙唇蘭屬(SchoenorchisBlume)、粉葉蕨屬(PityrogrammaLink)和叉柱花屬(StaurogyneWall.)[2-10],憑證標本存放于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標本館內(nèi)。
PolystichumgymnocarpiumChing ex W. M. Chu &Z. R. He, Fl. Reipubl. Popularis Sin. 5(2): 227. 2001. Flora of China 2-3: 695. 2013.(鱗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耳蕨屬PolystichumRoth)(圖1 A1—A3)。
A1—A3.無蓋耳蕨 Polystichum gymnocarpium; B1—B3.倒卵伏石蕨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var. obovatum; C1—C3.劍葉石斛Dendrobium spatella; D1—D3.紅稈鳳尾蕨Pteris amoena; E1—E3.高鱗毛蕨 Dryopteris simasaki; F1—F3.美麗毛蕨Cyclosorus molliusculus; G1—G3.廣西長筒蕨Abrodictyum obscurum var. siamense; H1—H3.粉葉蕨Pityrogramma calomelanos; J1—J3.圓葉匙唇蘭Schoenorchis tixieri; K1—K3.彎花叉柱花Staurogyne chapaensis。
葉柄基部密被棕色、披針形、邊緣有細齒的膜質(zhì)鱗片。葉簇生;基部以上至葉軸被狹窄的同形鱗片及纖維狀的細小鱗片;葉片鐮刀形或鐮狀披針形,基部以上的邊緣有鋸齒,齒端有短芒刺。孢子囊群圓形,中生,無囊群蓋[11]。
采集信息: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上圍朝陽山,附生于公路邊巖石上,東經(jīng)114°27′30.20″,北緯24°32′36″,海拔653 m,2020-03-14,徐國良JLS-8315。
分布:浙江、湖南、福建[9,11]。江西省首次記錄。
本種為中國特有種,形體外貌與芒齒耳蕨(P.hecatopteronDiels)近似,但本種羽片邊緣鋸齒的芒刺短或無芒刺,羽片下面有細長的纖維狀鱗片,孢子囊群無囊群蓋,容易與后者區(qū)分。
Lemmaphyllummicrophyllumvar.obovatum(Harr.) C. Chr., Dansk Bot. Ark. 6: 47. 1929. 中國植物志 6(2): 99. 2000; Flora of China 2-3: 825. 2013.(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 伏石蕨屬LemmaphyllumC. Presl)(圖1B1—B3)。
小型附生蕨類。根狀莖細長橫走,葉遠生,二型;不育葉片卵形,倒卵形或長圓形,基部短楔形而下延,葉柄長3~8 mm。全緣;能育葉狹縮成舌狀或狹披針形,寬3~4 mm。孢子囊群線形,位于主脈與葉邊之間[12]。
采集信息: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蝦公塘主溝,巖石陰濕處附生,東經(jīng)114°27′25″,北緯24°32′38″,海拔650 m,2020-03-25,徐國良JLS-8380。
分布:浙江、云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9,12]。江西省首次記錄。
本種為伏石蕨(L.microphyllumC. Presl)的變種,與伏石蕨的主要區(qū)別為不育葉片卵形、倒卵形或長圓形,基部短楔形而下延,且葉柄明顯較長。
DendrobiumspatellaRcho.f., Hamburger Garten-Blumenzeitung. 21: 298. 1865.中國植物志19: 142.1999; Flora of China 25: 396. 2009.(蘭科 Orchidaceae 石斛屬DendrobiumSwartz)(圖1 C1—C3)。
莖質(zhì)地堅硬,扁三棱形。葉肉質(zhì)狀,二列,緊密套疊,兩側(cè)壓扁呈短劍狀,向上逐漸退化成鞘狀,花序側(cè)生于無葉的莖的上部,花1~2朵,白色,中萼片卵形,長4 mm,寬2 mm,具3脈;唇瓣微紅色,匙形。蒴果橢圓形?;ㄆ?—8月[13]。
采集信息:江西省尋烏縣吉潭鎮(zhèn)楊梅坑,公路邊石壁上附生,東經(jīng)115°31′22″,北緯24°27′54″,海拔415 m,2020-03-18,徐國良JLS-8320。
分布:國內(nèi)分布于云南、福建、廣西、海南、香港;國外分布于印度、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13]。江西省首次記錄[10]。
本種與刀葉石斛(D.terminaleE. C. Parish &Rcho.f.)形態(tài)上相近,但本種葉向上逐漸退化而成鞘狀,花序側(cè)生于無葉的莖的上部;而后者常整莖生葉,故易區(qū)別。
PterisamoenaBlume, Enum. Pl. Javae. 2: 210.1828. 中國植物志 3(1): 51.1990; Flora of China 2-3: 185, 197. 2013.(鳳尾蕨科 Pteridaceae鳳尾蕨屬PterisL.)(圖1 D1—D3)。
植株高80~150 cm。葉柄、葉軸和羽軸下部均為栗紅色,有光澤,光滑;葉片二回深羽裂,或基部為三回深羽裂;側(cè)生羽片4~8對,近對生,篦齒狀深羽裂達羽軸兩側(cè)的狹翅,羽軸下面隆起,上面有狹縱溝,溝兩旁具刺[14]。
采集信息: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大丘田,公路邊林下陰濕處,東經(jīng)114°26′40.03″,北緯24°35′1.38″,海拔423 m,2021-04-16,徐國良JLS-8501。
分布:國內(nèi)分布于浙江、云南、西藏、臺灣、海南;國外分布于緬甸、印度尼西亞、印度[9,14]。江西省首次記錄。
本種和溪邊鳳尾蕨(P.terminalisWall. ex J. Agardh)形態(tài)上相似,但前者葉柄下部栗褐色,向上和葉軸均為栗紅色,羽軸下部也為栗紅色,沿羽軸兩側(cè)有闊翅;后者葉柄基部為暗褐色,向上和葉軸均為禾桿色,羽片羽裂幾達羽軸,故易區(qū)分。
Dryopterissimasakii(H. It) Kurata, J. Geobot. 18: 5. 1970. 中國植物志5(1): 199. 2000; Flora of China 2-3: 603, 606. 2013.(鱗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鱗毛蕨屬DryopterisAdanson)(圖1 E1—E3)。
植株高50~90 cm。根狀莖斜升,頂端及葉柄基部密被鱗片。葉簇生;葉片二回羽狀,羽片12~15對,近對生,基部幾對羽片的羽軸幾乎垂直葉軸,羽軸具有較密的泡狀鱗片。孢子囊群靠近裂片邊緣著生;囊群蓋圓腎形,全緣[15]。
采集信息: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上圍,公路邊林下陰濕處,東經(jīng)114°30′16.5″,北緯24°36′30.9″,海拔590 m,2021-07-16,徐國良JLS-8603。
分布:國內(nèi)分布于浙江、湖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廣西;國外分布于日本[9,15]。江西省首次記錄。
本種與闊鱗鱗毛蕨[D.championii(Benth.) C. Chr.]形態(tài)上相似,但前者羽片無柄,葉柄和葉軸的鱗片近全緣,基部幾對羽片的羽軸幾乎垂直葉軸;后者羽片有柄,葉柄和葉軸的鱗片具明顯疏齒。故易區(qū)別。
Cyclosorusmolliusculus(Wall. ex Kuhn) Ching,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8: 196. 1938. 中國植物志4(1): 198. 1999; Flora of China 2-3: 373, 379. 2013. (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毛蕨屬CyclosorusLink)(圖1 F1—F3)。
植株高達1.1 m。根狀莖長而橫走。葉近生,二回深羽裂,葉柄下部栗色,向上禾桿色,下部4~5對羽片略縮短,葉脈兩面明顯,側(cè)脈斜上,單一,基部一對出自主脈近基部,其先端交接成一鈍三角形網(wǎng)眼。葉草質(zhì),兩面沿葉軸、羽軸和葉脈密生細長針狀毛。囊群蓋被針狀毛,宿存[16]。
采集信息: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大丘田冷水坑,溝谷林下陰濕處,東經(jīng)114°27′10.92″,北緯24°35′5.82″,海拔501 m,2021-07-16,徐國良JLS-8615。
分布:國內(nèi)分布于貴州、云南、臺灣、廣西;國外分布于緬甸、泰國、尼泊爾、印度[9,16]。江西省首次記錄。
本種形態(tài)上極像本地產(chǎn)的華南毛蕨[C.parasiticus(L.) Farwell.],但前者羽片下面無腺體,后者羽片下面密布橙黃色腺體,故易區(qū)分。
Abrodictyumobscurumvar.siamense(Christ) K. Iwatsuki, Blumea. 51: 244. 2006. 中國植物志2: 191. 1959; Flora of China 2-3: 95. 2013.(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長片蕨屬AbrodictyumC. Presl)(圖1 G1—G3)
植株高10~15 cm。根狀莖短,葉柄長約5 cm,圓柱形,上面有淺溝,頂端有狹翅;葉片三回羽狀分裂,3~7對,羽片無柄,羽軸有狹翅;小羽片尖頭,基部楔形,羽狀細裂,末回裂片細長,線形,有小脈1條,葉薄草質(zhì),半透明,干后暗褐色,葉軸有翅。孢子囊群生于末回裂片,囊孢短漏斗狀,向下[17]。
采集信息: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帽山,溝谷林下溪邊巖石上附生,東經(jīng)114°33′22″,北緯24°37′44.2″,海拔515 m,2019-03-16,徐國良JLS-8100。
分布:國內(nèi)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國外分布于日本、越南、泰國[17]。該屬及該種均為江西省首次記錄。
本種在FOC和PPG I分類系統(tǒng)[10]中被處理為線片長片蕨[A.obscurum(Blume) Ebihara &K. Iwats.]的變種,與線片長片蕨的主要區(qū)別是本種葉軸全部具狹翅,而線片長片蕨僅葉軸先端具狹翅。
Pityrogrammacalomelanos(L.) Link, Handbuch. 3: 20. 1833. 中國植物志3(1): 220. 1990; Flora of China 2-3: 212. 2013. 鳳尾蕨科Pteridaceaeo粉葉蕨屬PityrogrammaLink)(圖1 H1—H3)。
植株高25~90 cm。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斜升,被紅棕色狹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片一至二回羽狀復葉;羽片16~20對,羽狀全裂或深裂達羽軸的狹翅;葉脈在小羽片上羽狀,單一或分叉,羽片下面具白色蠟質(zhì)粉末;葉軸及羽軸亮紫黑色。孢子囊群棕色,無蓋,成熟時幾滿布小羽片下面[18]。
采集信息: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鵝公坑,溪邊溝谷林下陰濕處,東經(jīng)114°28′53.25″,北緯24°36′7.2″,海拔659 m,2021-08-16,徐國良JLS-8705。
分布:國內(nèi)分布于云南、臺灣、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國外分布于越南、老撾、柬埔寨,非洲、南美[9,18]。該屬及該種均為江西省首次記錄。
粉葉蕨屬在中國只有粉葉蕨1種,粉葉蕨與鳳尾蕨科其他種區(qū)別特征明顯,不易混淆。
Schoenorchistixieri(Guillaum) Seidenf., Contr. Revis. Orchid Fl. Cambodia, Laos &Vietnam. 102. 1975. 中國植物志19: 295. 1999; Flora of China 25: 452. 2009.(蘭科Orchidaceae匙唇蘭屬SchoenorchisBlume)(圖1 J1—J3)。
植株高1~3 cm。莖很短,葉質(zhì)地厚,具皺紋,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 cm,寬6~9 mm,先端鈍并且不等側(cè)2裂??偁罨ㄐ驈娜~腋中發(fā)出,花梗和子房紫褐色,唇瓣3裂,分前后兩部分;后部為側(cè)裂片,直立,較大,半圓形,前部為中裂片,厚肉質(zhì),翹起,上面中央隆起呈圓錐形,花期7月[19]。
采集信息: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高峰林場,溝谷林樹干上附生,東經(jīng)114°34′29″,北緯24°37′34.9″,海拔425 m,2020-07-16,徐國良JLS-8325。
分布:國內(nèi)分布于云南;國外分布于越南[19]。該屬及該種均為江西省首次記錄[10]。
本種與匙唇蘭[S.gemmata(Lind.) J. J. Smith]形態(tài)上較相似,但后者莖伸長,葉狹長形,在莖上彼此疏離且為圓錐花序,故易區(qū)別。
StaurogynechapaensisBenoist, Bull. Mus. Natl. Hist. Nat., sér. 2. 5: 172. 1933. 中國植物志70: 36. 2002; Flora of China 19: 372, 374. 2011.(爵床科Acanthaceae叉柱花屬StaurogyneWall.)(圖1 K1—K3)。
草本,莖縮短。葉對生叢生,成蓮座狀,葉柄連同葉脈棕紅色,疏被棕色長柔毛,葉片長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圓鈍,基部心形,上面綠色被稀疏多節(jié)長柔毛,背面蒼白色,羽狀脈側(cè)脈7~9對,上面幾無毛,背面被極長多節(jié)柔毛,邊緣全緣或不明顯波狀??偁罨ㄐ蝽斏?蒴果倒卵狀圓形,直徑約6 mm[20]。
采集信息: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蝦公塘主溝,溝谷林下陰濕處,東經(jīng)114°27′25″,北緯24°32′38″,海拔650 m,2021-04-07,徐國良JLS-8581。
分布:國內(nèi)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云南;國外分布于越南[20]。該屬及該種均為江西省首次記錄[10]。
本種葉成蓮座狀,葉片長圓形或卵圓形,葉基心形,花果序總狀頂生。這些特征易與叉柱花屬的其他種類相區(qū)別。
長片蕨屬我國有3種,叉柱花屬我國有17種,粉葉蕨屬我國有1種,這些屬都分布于世界熱帶或南亞熱帶地區(qū)[21]。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江西的最南端,處于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的過渡地帶,這3個屬在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首次被發(fā)現(xiàn),進一步補充了江西省的熱帶植物區(qū)系成分,豐富了江西省及九連山地區(qū)蕨類和種子植物的多樣性。
匙唇蘭屬全世界約有24種,主要分布于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我國有3種,主要分布于華南熱帶地區(qū)[19,21]。圓葉匙唇蘭在我國僅分布于云南,在江西省首次發(fā)現(xiàn)該屬的植物,對研究該類植物的起源與擴散機制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廣西長筒蕨和劍葉石斛分別被《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收錄為近危種(NT)和易危種(VU)[22];劍葉石斛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3],目前該種僅發(fā)現(xiàn)于江西尋烏縣,當?shù)鼐用癯2蓙碜鳛橛^賞植物栽培,建議當?shù)亓謽I(yè)主管部門及時制定保護管理措施,防止種群被過度破壞。廣西長筒蕨目前僅在九連山發(fā)現(xiàn)為數(shù)不多的種群數(shù)量,它們附生于溝谷林中陰濕的巖石上,伴生種主要為團扇蕨(Gonocormusminutum)、線蕨(Leptochilusellipticus)、伏石蕨(Lemmaphyllummicrophyllum)等小型蕨類。有必要對這些珍稀物種的生境和繁衍特征作進一步的研究。
粉葉蕨、美麗毛蕨、圓葉匙唇蘭、廣西長筒蕨、劍葉石斛、彎花叉柱花、紅稈鳳尾蕨等植物一般只分布在中國低緯度的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qū),隨著近幾年的調(diào)查,越來越多的熱帶性植物在江西省被發(fā)現(xiàn)[3-5],不斷地刷新著這些熱帶性植物在中國分布的最高緯度記錄,這些物種生境的變化可能和全球氣候變暖有一定的關(guān)系,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