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冉,李 歡
(西藏民族大學 文學院,陜西 咸陽 712082)
昌樂方言代詞數(shù)量較少,大多是一對多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其讀音和普通話具有相似性,由于其疑問代詞與普通話用法區(qū)別不大,因此僅就昌樂方言里的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進行討論。
文法上把“我”“你”“他”這三個詞稱為“三身指稱詞”,以說話的自稱為第一身,聽話的為第二身,其他為第三身[1]。將其與昌樂方言對應(yīng)則分別是“俺[??55]”“恁[n21]”“他[thɑ213]”。
1.第一身:俺[??55](我、我們)
呂叔湘先生在《近代漢語指代詞》中指出“俺”是“我們”的合音字,有表復(fù)數(shù)之意[2]。昌樂方言里“俺”既可以表示單數(shù),單指“我”,如例(1)-(3),也可以表示復(fù)數(shù),指“我們”(不包括對話之人),如例(4)-(6),是對近代漢語用法的一種延續(xù)?!鞍场眴斡脮r用作單數(shù)較多,復(fù)數(shù)較少,通?!鞍场痹诒硎緩?fù)數(shù)時,不超過三人的后加合音字“倆、仨”,如例(4)(5),超過三人則后加“幾個”,如例(6)。以上兩種情況經(jīng)常在其后加“都”字,其中加“都”字時強調(diào)主語的數(shù)量多,如例(4)(6),不加時強調(diào)主語本身,如例(5)。
(1)俺出去了哈。(我出去了呀。)
(2)俺今們尋思買衣裳去。(我今天準備買衣服去。)
(4)俺倆都動手了。(我們兩個人都動手了。)
(5)俺仨打的他。(我們?nèi)齻€人打的他。)
(6)俺幾個都想上山頂行*[xɑ?21]看看。(我們幾個都想去山頂上看看。)
“俺”作領(lǐng)屬之義時有三種情況:其一是“俺+親屬稱謂”,不用助詞“的”,直接加稱謂,如(7)(8)[3],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不是親屬稱謂,但在表達與所屬關(guān)系親昵或問候之意時,也直接加后邊的成分,如例(9)(10);其二是除親屬稱謂以外且無親昵問候之意的其他詞,都需要加類似助詞的“呢*”字,意思等同于普通話的助詞“的”,如例(11)(12);其三是表示名詞性的“的”字短語,即普通話的“我的”,昌樂方言中就是“俺地”,“地”字聲調(diào)已經(jīng)弱化為輕聲,如例(13)。
(7)乜*俺爺。(那是我的父親。)
(8)這俺弟兄。(這是我的兄弟。)
(9)俺家了都剛*好。(我的家人身體都很好。)
(10)乜*是俺學校。(那是我的學校。)
(11)乜*是俺呢*書。(那是我的書。)
(12)這是人個呢*衣裳。(這是別人的衣服。)
(13)乜*是俺地。(那是我的。)
呂叔湘先生在《近代漢語指代詞》中指出“恁”是“你們”的合音字,有表復(fù)數(shù)之意[1]。昌樂方言中,“恁”與“俺”一樣既可以表示單數(shù),也可以表示復(fù)數(shù),即“你”“你們”,如例(14)-(16),這也是沿襲近代漢語里“恁”的用法,用作單數(shù)還是復(fù)數(shù)要看具體語境。在早期白話文中“恁”字經(jīng)常同“您”,推測昌樂方言沒有區(qū)分敬稱就是因為早期白話文“恁”字本身帶有敬稱的含義?!绊ァ庇米鲝?fù)數(shù)時不超過三人的后加合音字“倆、仨”,如例(17)(18),超過三人則后加“幾個”,如例(19)。
“恁”作領(lǐng)屬之意時也有三種情況,與“俺”作領(lǐng)屬相一致:其一是“恁+親屬稱謂”及表達與所屬關(guān)系親昵或問候之意的詞,如例(20)-(22);其二是除親屬稱謂詞以外且無親昵問候之意的其他詞,加類似助詞的“呢*”,如例(23);其三是表示名詞性的“的”字短語,即“恁地”,如例(24)。
(14)恁干什么去了?(你/你們做什么去了?)
(15)恁快翻了天了。(你/你們要翻天了。)
(16)恁乜*了天兒怎么樣?(你/你們那里天兒怎么樣?)
(17)恁仨是不是出去搗亂了?(你們?nèi)齻€是不是出去搗亂了?)
(18)恁倆都給我站好了!(你們兩個都給我站好了!)
(19)恁幾個別想好好干活。(你們幾個別想好好干活了。)
(20)恁爺待家了嗎?(你的父親在家里嗎?)
(21)恁娘身體還好吧?(你的母親身體還好嗎?)
(22)恁老家了都變樣了。(你的老家那邊都變樣了。)
(23)這恁呢*包。(這是你的包。)
(24)乜*書包是恁地。(那個書包是你的。)
3.第三身:他[thɑ213]
在昌樂方言中“他”的形式跟普通話一致,在昌樂人交流和感知中沒有“他”、“她”和“它”意義的區(qū)分,如例(25)-(27),與“俺”和“恁”不同的是“他”有自己的復(fù)數(shù)形式“他們”,如例(28)(29)。
(25)這個事根本就不用找他。(這個事根本就不用找他。)
(26)他是恁老媽媽。(她是你的曾祖母。)
(27)乜*狗窩才是他地。(那個狗窩才是它的。)
(28)他們就是那天鬧事地。(他們就是那天鬧事的人。)
(29)別和他們一個樣。(別和他們一個樣子。)
在古代漢語中就很少區(qū)分單復(fù)數(shù),可以說“俺”“恁”沿襲了古代漢語的這個特點?!八迸c普通話相一致,有自己的復(fù)數(shù)形式,在日常使用中并不頻繁,經(jīng)常用“人個”,比如在具體語境中表示“這本書是他的?!苯?jīng)常說“乜*書是人個地?!?/p>
以上三身代詞“俺、恁、他”都有任指的用法,如以下例(30)(31),“他”還有虛指的用法,如以下例(32)(33)[4]。
(30)俺柱*恁一下,恁柱*俺一下地,這還能完了?(我捶你一下,你捶我一下,這還能結(jié)束嗎?)
(31)恁也吃他也吃地,俺后邊怎么和人個交代?(你也吃,他也吃,我以后怎么跟人家交代這個事?)
(32)管他地來,俺今日必須得把這事辦了,不然我是剛*不得勁。(管他的呢,我今天必須得把這件事辦完,不然我非常不舒服。)
(33)給他個棒槌。(給他一個玉米。注:昌樂話中“棒槌”是“玉米”義,但含有“揍人的工具”的貶義。)
“咱”與“俺”作為復(fù)數(shù)都有“我們”義,其區(qū)別是是否包含對話人,即“咱”在具體語境中包含說話人和聽話人,“俺”則不包含聽話人,如例(34)-(37)。
(34)俺倆最近都祥*著好。(我們兩個最近身體都很好。)
(35)俺幾個剛才去抬沙子去了。(我們幾個剛才去抬沙子了。)
(36)咱幾個一塊去吧?(咱幾個一起去吧。)
(37)咱一塊去抬沙子去吧!(咱們一起去抬沙子吧。)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咱”除了表示包含說話人和對話人的“我們”義以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你”,一般在雙方較為熟悉時才用,往往是表達對某事的否定[5],如例(38)、(39)。
(38)咱能不能別這么干?(你能不能別這么做。)
(39)咱能不能別待外邊說我呢*事。(你能不能別在外邊說我的事情。)
昌樂方言中“人個”相當于普通話的“人家”,意義上與“別人”一樣指代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人,但是“別人”偏向于客觀描述,“人個”則在具體語境中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往往是貶義[6]。如以下例(40)和(41)都是表達某物不是對話人的,但在具體語境中(40)用“別人”是對于某物是某人的客觀描述,而(41)里“人個”是貶義,表示你不該拿卻拿了?!白詡€”相當于普通話的“自己”,與“人個”相對應(yīng),強調(diào)自己本體時用,在具體語境中也略含貶義色彩,如例(42)(43)。“大伙子”就相當于普通話的“大伙”,如例(44)。
(40)乜*別人地,不是你地。(那是別人的,不是你的。)
(41)乜*人個地,恁拿什么拿。(那是人家的,你拿什么。)
(42)乜*是恁自個家了地事,俺可不管。(那是你自家的事,我可不管。)
(43)乜*是他自個地事,恁別瞎叨叨。(那是他自己的事,你別瞎摻和。)
(44)大伙子們都好好尋思尋思這個事。(大伙們都好好想想這件事。)
其中“人個”“自個”都有泛指的用法,比如“人個地吃地,不能人個給你就要?!焙汀白詡€地事自個操心。”[7]
昌樂方言中“這了”和“那了”分別對應(yīng)普通話近指的“這里”和遠指的“那里”,而“乜*了”比較特殊,既可以是近指、遠指,也可以是中指[8]。在昌樂人的感知中,三者的距離是“乜*了”比“這了”遠,比“那了”近,故指代三個處所不同距離時三者使用明確,如例(45)(46)。如果指代兩個處所,則是根據(jù)個人習慣決定是否將“乜*了”與“這了”和“那了”分別換用,如例(47)-(49)三句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只是個人說話習慣不同。若指代一個處所,則“乜*了”也可以換用“這了”或“那了”,如例(50),“乜*了”既可以表示近指的“這里”,也可以表示遠指的“那里”,具體要看語境[9]。
(45)這了是恁個,乜*了是恁三大爺個,那了是恁舅個。(這里是你家,那里遠點的是你三伯家,那里更遠的是你舅家。)
(46)這了這一堆是今日使地,乜*了地是明日使地,那了地是后日使地。(這里的一堆是今天用的,中間的一堆是明天用的,那里的一堆是后天用的。)
(47)乜*了是恁家,那了是俺家。(這里是你家,那里是我家。)
(48)這了是恁家,乜*了是俺家。(這里是你家,那里是我家。)
(49)這了是恁家,那了是俺家。(這里是你家,那里是我家。)
(50)乜*了是哪了?(這里/那里是哪里?)
昌樂方言中代時間名詞是用的“這拍*兒”“乜*拍*兒”,即普通話中的“這會兒”“那會兒”,與普通話主要是用字和語音的不同,在具體用法上并無區(qū)別,如例(51)-(53)。方言中在表示疑問的時間名詞時,用的是“多少節(jié)*”,如例(54),其“節(jié)*”和“拍*”的不同在本文中暫不作討論。
(51)恁這拍*兒好了嗎?(你這會兒好了嗎?)
(52)他剛才那拍*兒干什么去了?(他剛才那會兒做什么去了?)
(53)都這拍*兒了他才來。(都這會兒了他才來。)
(54)恁還得要多少節(jié)*才寫完?(你還要多會兒才能寫完?)
昌樂方言中指代人和事物時一般用“這”和“乜*”,相當于普通話表示近指的“這”和遠指的“那”,如例(55)(56)?!澳恰敝挥性凇斑@”和“乜*”同時出現(xiàn)的時候才用,表示更遠,其距離由近及遠排序分別是“這”“乜*”“那”,如例(57)[10]。其中“乜*”指代較為寬泛,除了本身遠指外,在具體語境中如果不強調(diào)遠近,單指某個事物(即使實際距離較近)時,會依個人習慣用“乜*”或者“這”,如例(58)不強調(diào)禮物的遠近,既可以用“這”也可以用“乜*”。
(55)這俺地,乜*你地。(這是我的,那才是你的。)
(56)這俺娘,乜*俺姑和俺大娘。(這是我的母親,那是我的姑姑和我的伯母。)
(57)這是教學樓,乜*是辦公樓,那是食堂。(這是教學樓,那是辦公樓,那是食堂。)
(58)這/乜*誰地禮物?(這/那是誰的禮物?)
值得注意的是昌樂方言在使用“這”“乜*”表示“某物是某人的”義時,如果句子較短且并沒有強調(diào)意義時,經(jīng)常省略判斷動詞“是”,如例(59)無強調(diào)意義,只是陳述事實,則省略判斷動詞“是”,而例(60)帶有強調(diào)的意義,則不省略。
(59)乜*俺地。(這是我的。)
(60)乜*是俺地!(那是我的!)
昌樂方言的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有自己的特點:一是語音的變異,表現(xiàn)為合音詞較多、指示代詞尾部元音央化;二是人稱代詞有古代漢語或近代漢語的某些特點,表現(xiàn)為前兩身指稱詞的單復(fù)數(shù)有同一形式、三身指代詞任指和虛指的用法;三是人稱代詞、指示代詞之間詞形和功能具有一致性,表現(xiàn)為人稱代詞作領(lǐng)屬義的用法相一致、指示代詞替換近指遠指的用法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