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燕(甘肅省臨夏市逸夫第一小學/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連接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一條紐帶,是中華兒女最應該驕傲的文學財富。所以,古詩詞也是中國語文課堂中的重點。因為詩詞都是有情感的、生動活潑的,如果把人們引入到那個年代,可以體味作者的情感,更有助于豐富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
自古以來,中國流傳的古詩詞就蘊含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無論哪個朝代,詩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借助詩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古代詩歌與今天的時代不同,但細細品味,其中包含著詩人的情感和愿望,甚至是對不同事物的感嘆。在小學課本中,許多詩歌作品將內(nèi)涵和意象完全結(jié)合起來,其獨特性可以通過簡單的推測來理解。
例如,學生必須背誦的古詩,如《靜夜思》《春曉》和《小池》,都用場景來表達詩人心中的情感或鄉(xiāng)愁或喜悅,這些都可以從古詩中很好地傳達出來?!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乞巧》《嫦娥》等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在閱讀的同時更多地認識節(jié)日文化,還可以了解民族節(jié)日中蘊含的思想和故事,進一步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此外,許多送別詩也能反映中國古人的傳統(tǒng)禮儀和深厚友誼,也能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情感,其中較為經(jīng)典的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等。正是因為這種既能抒發(fā)真情又蘊含哲理的古詩,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才有了新的色彩。語文課堂上的古詩詞教育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古詩詞有自己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對漢語之美的體悟和文化素養(yǎng)。
中國古詩詞是不同文化體裁的反映,包含著不同方面的美,在小學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從小對美的理解,還可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深度閱讀習慣。由于古詩詞的美是多樣的,學生可以通過欣賞古詩詞來理解和體驗美,最終學會創(chuàng)造美。古代一些描寫事物性質(zhì)的詩歌是一種特殊的對美的表達方式。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比較事物的特點,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在這項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將自身的知識與作者的觀點進行比較,闡明他們對美的不同理解,進而引導孩子的審美意識。
此外,教材中的古詩詞通常非常注重氣氛的再現(xiàn),因此教材中還配備了一些山水畫和詩歌朗誦畫,它們體現(xiàn)的是詩歌的內(nèi)容,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美的理解。語文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通常都會采用讓學生進行反復朗讀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與閱讀速度,而這個朗讀過程也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中的旋律,體會詩歌之美。
研究表明,當前語文教師開展古詩詞教學中仍使用較單一的教學方法,教師主要傳授古詩詞的基本內(nèi)容,學生往往體會不到作者的真摯情意,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時沒有理解的背誦,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師強調(diào)對經(jīng)典古詩詞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尤其注重對創(chuàng)作意境的剖析,對作家情感的理解,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因為部分學校語文教師沒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或長時間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而造成創(chuàng)新能力嚴重欠缺,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
教科書中的古詩文基本上要求學生閱讀全文。教師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內(nèi)容,并將其融入生活之中。然而,由于教師評價中存在一些側(cè)重聽寫和閱讀古詩詞的問題,許多教師往往在古詩詞課堂上增加對學生的閱讀檢查,而忽視了對詩歌內(nèi)涵和情感的理解。在小學課本中,即使是一首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也被許多教師仔細分析過。與散文和短篇小說相比,這些短而有節(jié)奏的詩更多的是關(guān)于情感和想象力的表達,而不是關(guān)于細節(jié)的描述。因此,在閱讀古詩時,教師應該注重理解內(nèi)容,而不是簡單地填空和聽寫。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充滿熱情,帶領(lǐng)學生進入古詩詞的世界,理解詩歌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一些教師更注重對文本的介紹,忽視了古詩詞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學生只能機械地捕捉知識點,而不能有效地理解其中的內(nèi)涵。
除了古詩,教材中會有許多短篇小說、散文,甚至現(xiàn)代詩歌。教師應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掌握每種類型?,F(xiàn)階段,一些語文教師對現(xiàn)代化背景下多媒體的使用并不注重,他們只用口頭的方式介紹古詩詞的知識,把古詩詞的敘事形式與其他類型的詞混為一談。這些方法只是利用教學經(jīng)驗,并沒有真正讓學生理解古代詩歌的意義和韻律之美。由于固定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缺乏熱情,甚至對教師在課堂上的節(jié)奏感到單一。因此,他們往往不注重古詩詞,輕視對相關(guān)知識的掌握。教師應學會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教學方式,采取適當?shù)姆绞竭M行古詩詞教學,適當增加新內(nèi)容,使孩子們的學習充滿活力,使語文課堂充滿積極的氣氛。
詩歌中對事物美的一個重要表達方法便是古詩詞,通過語文課中的古詩詞教育,能夠有助于學習者在腦海中形成古詩詞的情境,對古詩詞的畫面美加以感知和體驗。
如教學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由于整首詩都是李白描繪自己眼中的廬山瀑布,這時教師可將詩中的人物場景向?qū)W習者進行描繪,使學習者感知詩人的特殊視角,感知廬山瀑布的壯觀及宏偉。又如講解賀知章的《詠柳》時,由于此詩中描寫了春天里的山柳,教師便可指導學生想象優(yōu)美的春柳圖景,然后有感情地加以朗讀,從而增加對詩歌中人物場景的感覺。
古詩詞的抽象性較強,由于學生沒有相應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怎樣使較抽象的古詩詞變得更加具體,已成為古詩詞課堂教學中的關(guān)鍵課題。而多媒體技術(shù)成為一個教育的輔助手段,它集合視頻、圖片、音頻等于一身,能夠?qū)⑤^平面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立體化,直觀形象地表達較為抽象的知識點,從而使得教師能夠在古詩詞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從而方便學生掌握與記憶古詩詞。
比如,在講解李白的《贈汪倫》時,教師通過講解幾個關(guān)鍵性的因素,并運用多媒體動畫呈現(xiàn)與詩歌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場景,以此加深學生對該詩歌內(nèi)涵的掌握,從而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qū)旁姷膬?nèi)涵有直接的感知,感受詩歌中的細膩情感。在直接認知的基礎(chǔ)上鞏固記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不要僅把重心置于古詩詞介紹層面,而必須從信息時代的特性入手,針對學習者的現(xiàn)實需要制作他們感興趣的動態(tài)圖片,在不背離原教材內(nèi)容的前提下,對古詩詞的表現(xiàn)形式加以創(chuàng)新,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因為古詩詞的時代比較悠久,而古代詩人的審美喜好、人文教養(yǎng)以及社會生活經(jīng)歷都和現(xiàn)代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正確掌握古詩詞中的情感,并全面掌握寫作的背景。
如人們指出,辛棄疾的作品《清平樂·村居》中“醉里吳音相媚好”就是指老人在飲酒后的說話中帶著酒意,也有些人指出是作者帶著酒意,教師在解釋時仍可根據(jù)作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將其解釋為后者,這樣方可體會詞人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以及對農(nóng)村愉悅生活的向往。
部分古詩詞寄托了詩人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在整體解析古詩詞時,要引領(lǐng)學生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學生記住與領(lǐng)會。
以曹植的《七步詩》為例,詩人借用豆子和豆莖形容自家親兄弟,用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出自身的為難處境和對骨肉相殘的憤恨。教師在具體講解時應從曹植的生活背景開始,深入分析詩的內(nèi)涵與精神情感,即詩人借助《七步詩》表示對兄弟相殘的不滿。
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應掌握不同體裁古詩詞的要點,引導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產(chǎn)生不同的思想和情感。詩歌閱讀課是古詩詞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感覺,讓學生在閱讀示范階段了解重點。在課堂上,教師也應該讓學生背誦,并主動舉手展示自己,然后問學生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朗讀。
例如,小學教材中的典型篇目《清平樂·村居》,宋代詞人辛棄疾通過這樣的一首詞,展示了鄉(xiāng)下五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場景,并透過對這一家老小截然不同的形貌與情態(tài)的描摹,展示出美好的農(nóng)業(yè)生活場景,并以此表現(xiàn)人性之美好與生命的快樂。在學習這首詞時,學生們還可以通過閱讀來感受詞人描述的日常場景。學生也可以帶著問題閱讀,但要有興趣。例如,“最喜小兒亡賴”,應該用更高的語氣來表達孩子的孩子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們生動地感受到了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景象,包括鄉(xiāng)村生活的安寧和家庭的和諧與幸福。雖然詞人使用的是線描,但通過背誦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提高對詞的記憶能力,加深對詞的意義的理解。同時,在練習時,學生有適當?shù)恼Z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chǔ)上閱讀,為課后背誦和聽寫奠定基礎(chǔ)。這樣,古詩詞的閱讀是通過學生的習慣性記憶進行的,經(jīng)過反復閱讀,他們可以很容易地記住整個內(nèi)容,包括情感,而不是記住零散的字句。語文教師應重視范文閱讀,在課堂上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引導學生更好地進入詩歌的世界。
古詩詞的教學不同于其他文字體裁的教學。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詩歌內(nèi)涵的理解和滲透,以及學生在學習詩歌時的感受。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模式,例如,將學生分成小組,給每個學生留下閱讀、角色扮演和拓展詩歌內(nèi)容的時間,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體驗。例如,學習古詩《贈汪倫》時,幾個學生可以共同選擇他們想扮演的詩中人物,然后在相關(guān)場景下發(fā)言,以重現(xiàn)詩的作者李白與汪倫的告別情境,增加對人文情感的體驗。在這種新穎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有更強的代入感,掌握歷史和情感語境,感受詩歌的意義。除了采用背誦、表演等新穎的教學方法外,還可以營造課堂環(huán)境,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其中,培養(yǎng)他們對詩歌學習的濃厚興趣。
作為教育者,教師的角色當然是最重要的。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是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漫步,盡最大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學有所得。在這種壓力下,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fā),適應整個教育的大環(huán)境,適應新課程改革,提高自身的文化能力,利用他們深厚的文化底蘊,使自己的頭腦充滿新知識和新的教學模式。
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師需要更具組織性和整體性,以便深入了解新課程改革,逐步改變不完善的地方,糾正不正確的地方。根據(jù)學生制定適合的課程,并與他們一起進步。只有這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對每個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改進自己的古詩詞學習方法,提高理解古詩詞的能力。推廣教學方法也非常重要:學生必須得到朋友、教師和家長的鼓勵和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在教授學生古詩詞的同時,也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這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在對學生進行合理評估時,需要仔細監(jiān)控并捕捉評估的關(guān)鍵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古詩詞的文化底蘊博大精深,是學校語文課程中的重點教學內(nèi)容,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科學創(chuàng)造古詩詞情景,并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shù),積極鉆研教材,準確分析文章情感,注重古詩詞的朗讀。如此可以讓學生認識古詩詞的情感和內(nèi)涵,全面體會古詩詞傳達的感情和韻味,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鑒賞力,增強古詩詞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在文化熏陶下自主愉悅地發(fā)展。新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產(chǎn)物,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關(guān)鍵。因此,教師應改革和創(chuàng)新小學古詩詞教學方法,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注重學生的積累和興趣培養(yǎng),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心,帶領(lǐng)學生在古詩詞的海洋中遨游,領(lǐng)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