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陜西洛川月家莊秦墓發(fā)掘簡報

2023-03-25 11:18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延安市文物保護研究院洛川縣博物館
考古與文物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墓道灰陶底徑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 延安市文物保護研究院 洛川縣博物館

2020年3~12月,為配合黃蒲高速(黃龍——蒲城)建設(sh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延安市文物保護研究院、洛川縣文化和旅游局聯(lián)合組隊,對項目涉及區(qū)域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共發(fā)掘小型墓葬363座,考古出土各類隨葬品900余件(組)。墓地年代從戰(zhàn)國中期偏晚至秦統(tǒng)一,文化整體面貌與關(guān)中地區(qū)同期秦墓基本相同,同時又包含一些其它文化因素,為相關(guān)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F(xiàn)將主要收獲簡報如下。

一、墓地概況

月家莊墓地位于陜西省洛川縣石頭鎮(zhèn)月家莊村東南,處于陜北黃土高原南緣(圖一)。墓地所在的長塬北高南略低,塬面較平坦,東側(cè)為石堡川水庫,西側(cè)為大沖溝,沙家河(史家河)從墓地南側(cè)流過,向西約20千米注入洛河。根據(jù)調(diào)查勘探發(fā)現(xiàn),墓地范圍東西最寬450、南北長1200米,初步估計墓葬總數(shù)達上千座,中部墓葬最為密集且年代稍早,四周分布稀疏、年代稍晚。本次發(fā)掘點位于墓地中南部。發(fā)掘區(qū)東、西兩側(cè)未到墓地邊緣,向南至墓地南界(圖二、三)。

圖二 月家莊墓地墓葬分布圖

圖一 月家莊墓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墓葬以洞室墓為主,另有少量豎穴土坑墓,洞室墓又分平行式、直線式和1座垂直式。墓室面積絕大多數(shù)為4平方米以下。以東西向墓為主,頭向西者近70%。下肢蜷曲較甚的屈肢葬占絕對多數(shù)。隨葬品以陶器為大宗,主要有鬲、釜、壺、盆、罐等大類,其中鬲、釜、繭形壺、罐等數(shù)量多。銅器有鼎、釜、壺、帶鉤、環(huán)、削刀等,鐵器主要是釜、帶鉤,另外還有少量玉石骨器等。

二、墓葬舉例

現(xiàn)選擇不同形制、不同期段、隨葬品器類和組合較為典型、能代表墓地文化面貌的7座墓葬進行介紹。

(一)豎穴土坑墓

1.M215

(1)墓葬形制

圖三 月家莊墓地發(fā)掘現(xiàn)場俯瞰圖

平面為長方形,口底同大,方向300度。墓璧經(jīng)修整,平整光滑,底部平整。墓室長1.6、寬0.94、殘深0.3米。墓室西北角有一壁龕,口寬0.26、進深0.36、殘高0.3米。墓道填黃褐色花土,土質(zhì)較硬。未發(fā)現(xiàn)葬具。墓主為男性,人骨保存較差,為仰身屈肢,頭西面北,右手放于腹部,左手放于盆骨北側(cè),腿骨屈于北側(cè)(圖四)。

圖四 M215平、剖面圖

(2)隨葬品 2件。均為陶器,放置于壁龕內(nèi)(圖五)。

圖五 M215出土器物組合

陶鬲 1件。標(biāo)本M215:1,夾細砂深灰陶。直沿,方唇,直領(lǐng),微鼓肩,聯(lián)襠,襠低至接近地面,矮足跟。肩部施縱向細繩紋,下腹部、襠及足跟施麻點紋。器身有煙炱痕跡??趶?3、高11.8厘米(圖六,1)。

陶缽 1件。標(biāo)本M215:2,泥質(zhì)灰陶。器形較小,侈口,圓唇,腹部斜收,平底。素面,有輪制痕跡??趶?2.9、底徑8.1、高7.9厘米(圖六,2)

圖六 M215出土陶器組合

(二)平行式洞室墓

1.M179

(1)墓葬形制

東西向,墓向273度。墓道位于墓室南側(cè),口大底小,壁斜直至底,經(jīng)修整,平整光滑,底部平整??陂L2.3、寬1.76~1.8、底長2.1、寬1.56~1.64、殘深1.6米。墓室位于墓道北壁中部,長方形,平頂,直壁,底平整。墓底長1.78、寬1.06~1.15、深1.16米。墓道填黃褐色花土,土質(zhì)較硬。洞室內(nèi)填黃褐色土,夾少量淤土,土質(zhì)較疏松。

單棺位于洞室中部偏南,僅存棺痕。平面呈長方形,長1.42、寬0.66米,棺高及板厚不詳。墓主為女性,人骨保存完整,為側(cè)身屈肢,頭西面南,雙手放于胸腹部,腿骨曲于南側(cè)(圖七)。

圖七 M179平、剖面圖

(2)隨葬品 3件。均為陶器,集中放置于墓室北部,由西至東分別為雙耳罐、陶盆和侈口小罐(圖九)。

圖九 M179出土器物組合

雙耳罐 1件。標(biāo)本M179:1,夾細砂紅褐陶,器表淺褐。敞口,斜直領(lǐng),方唇,兩小橋形耳齊口附于外側(cè),鼓腹,平底。領(lǐng)部素面,器表施縱向繩紋,印痕較規(guī)整。口徑13.4、底徑9、通高15.4厘米(圖八,1)。

侈口小罐 1件。標(biāo)本M179:3,泥質(zhì)深灰陶。侈口,折平沿,凹面有一周凹弦紋,尖唇,直領(lǐng),圓肩,鼓腹,平底。領(lǐng)部施一周凸弦紋,肩和腹部各施兩周凹弦紋。口徑8.5、底徑5.8、通高14厘米(圖八,2)。

陶盆 1件。標(biāo)本M179:2,泥質(zhì)灰陶。直口,方唇,束頸,下腹斜收,平底。素面,有刮削痕跡。口徑13.8、底徑7.7、通高7.6厘米(圖八,3)。

圖八 M179出土器物

2.M254

(2)墓葬形制

東西向,墓向267度。墓道位于墓室南側(cè),長方形,口大底小,壁經(jīng)修整,斜直,平整光滑。口長2.58、寬1.66~1.76米。墓道底東、南、西三邊有生土二層臺,東寬約0.3、南寬0.3~0.38、西寬0.36~0.4、高0.2米,臺面平整,直壁至底。墓道底部平整,底長1.5、寬1.24~1.58、殘深1.9米。墓室位于墓道北壁中部,平頂,直壁,底平整,墓室底高于墓道底0.1米。墓室底部東窄西寬近梯形,長1.82、寬1.26~1.3、高1.3米。墓室西北角有1個壁龕,平面呈橢圓形,弧壁拱頂,底部較平整。長徑0.5、短徑0.48、進深0.26、高0.5米。墓道填黃褐色花土,土質(zhì)較硬。洞室內(nèi)填黃褐色土,夾少量淤土,土質(zhì)較疏松。

單棺置于墓室中部,僅存棺痕。呈西寬東窄梯形,長1.34、寬0.58~0.64米,高度及板厚不詳。墓主為女性,人骨保存較好,為側(cè)身屈肢葬,頭西面上,雙手交叉置于腹部,腿骨曲于腹部(圖一〇)。

圖一〇 M254平、剖面圖

(2)隨葬品 3件,均為陶器(圖一二)。

圖一二 M254出土器物組合

陶鬲 1件。標(biāo)本M254:3,夾細砂深灰陶,淺褐陶胎較酥。斜直領(lǐng)較高,厚方唇,矮分襠,袋足,錐狀圓足跟。領(lǐng)部斜繩紋被抹,肩和腹部施斜繩紋,足根施以足尖為中心的放射狀繩紋。器表有煙炱痕跡。燒制火候低。口徑11.3、高12.2厘米(圖一一,1)。

陶盆 1件。標(biāo)本M254:1,泥質(zhì)灰陶。折平沿,薄方唇,直口,腹部外鼓斜收,平底,矮圈足。素面,器外壁施五道瓦棱紋??趶?7、底徑9.2、高8.3厘米(圖一一,2)。

侈口小罐 1件。標(biāo)本M254:2,泥質(zhì)灰陶。侈口平沿,沿面較寬,薄方唇,束頸,圓折肩,下腹斜收,平底。沿面在口部施一道旋紋,唇面施一道凹弦紋,領(lǐng)部與肩部之間施一道凸弦紋,肩部與上腹部之間、上腹部與下腹部之間各施一道雙凹弦紋。口徑10.2、底徑6、高13.8厘米(圖一一,3)。

圖一一 M254出土器物

3.M284

(1)墓葬形制

南北向,方向5度。墓道位于墓室東側(cè),長方形,口大底小,壁斜直,經(jīng)修整,平整光滑??陂L2.44、寬1.92米。墓道底部北、東、南三邊有生土二層臺,北寬約0.14~0.18、東寬0.5、南寬0.18~0.2、高0.56米。臺面平整,直壁至底,墓道底部平整。墓底長1.9、寬1.3、殘深2.02米。墓室位于墓道西壁中部,長方形,平頂、直壁,底平整,墓室底高于墓道底0.1米。墓底長1.82、寬1.1、高約1.1米。墓道填黃褐色花,土質(zhì)較硬,墓室填黃褐色花土,土質(zhì)較松散,夾大量淤土。

長方形單棺置于墓室內(nèi)中部,僅存棺痕。長1.44、寬0.6米,高度及板厚不詳。墓主為女性,人骨保存較差,為仰身屈肢葬,頭北面東,上半身已腐朽為骨沫,僅存左右兩臂自然放于身體兩側(cè),雙腿彎曲(圖一三)。

圖一三 M284平、剖面圖

2.隨葬品 2件,均為陶器,均出自墓室西北角。

陶鬲 1件。標(biāo)本M284:2,夾細砂淺灰陶。折平沿,薄方唇,束頸,折肩,聯(lián)襠,足跟較低。頸部繩紋抹光,肩和腹部施縱向粗繩紋,襠及足跟施麻點紋。口徑14.8、高13.2厘米(圖一四;圖一五,2)。

圖一四 陶鬲(M284:2)

陶繭形壺 1件。標(biāo)本M284:1,泥質(zhì)淺灰陶。器形較小,平折沿,薄方唇,侈口,高束頸,圓鼓腹,圜底。沿面施兩道旋紋,外沿旋紋不明顯,頸部施一道凸弦紋,器身施8周寬帶紋,中間四周寬帶內(nèi)為斜橫向細繩紋,兩端四周寬帶內(nèi)為放射狀細繩紋,紋飾模糊??趶?、腹徑19.4、高18.7厘米(圖一五,1)。

圖一五 M284出土器物

4.M374

(1)墓葬形制及葬俗

東西向,方向272度。墓道位于墓室南側(cè),口大底小,壁經(jīng)修整,斜直,平整光滑,底部平整??陂L3.2、寬2.28~2.32、底長3.08、寬2.2、殘深2.8米。墓室位于墓道北壁中部,長方形,直壁平頂,底平整。墓室底高于墓道底0.1米。墓底長2.04、寬1.3~1.4、高1.2米。墓室西北角有一橢圓狀壁龕,弧壁拱頂,底部較平整。長徑0.5、進深0.14、高0.3米。墓道填黃褐色花土,土質(zhì)較硬。墓室內(nèi)填黃褐色土,夾大量淤土,土質(zhì)較疏松。

單棺置于墓室內(nèi)中部,僅存棺痕,長1.54、寬0.64米,棺高及板厚不詳。墓主為男性,人骨保存較好,為仰身屈肢葬,頭西面南,雙手放于胸部,雙腿向北彎曲(圖一六)。

(2)隨葬品 2件,均為陶器,置于壁龕內(nèi)。

單耳陶鬲 1件。標(biāo)本M374:1,夾細砂紅褐陶。陶胎較酥。直領(lǐng),厚方唇,橋形耳寬扁,齊口折一寬平面,分襠,袋足,矮柱足跟。領(lǐng)和上腹施縱向繩紋,下腹和袋足施交錯繩紋,足根施以足尖為中心的放射狀繩紋。口徑12.2、高16.6厘米(圖一七,2;圖一八)。

圖一八 單耳陶鬲(M374:1)

陶繭形壺 1件。標(biāo)本M374:2,泥質(zhì)灰陶。器形較小,侈口,平折沿,厚方唇,高束頸,圓鼓腹,圜底。沿面施兩道旋紋,頸部施一道凹弦紋,器身施八周寬帶紋,中間四周寬帶內(nèi)為斜橫向細繩紋,兩端四周寬帶內(nèi)為放射狀細繩紋,紋飾清晰??趶?.2、腹徑18.5、高17.9厘米(圖一七,1)。

圖一七 M374出土器物

(三)直線式洞室墓

1.M4

(1)墓葬形制

東西向,墓向105度。墓道為長方形,位于墓室東側(cè),口大底小,四壁經(jīng)修整,平整光滑,斜直至底,底部平整??陂L約3.1、寬約2.3、底長2.9、底寬1.9、殘深約2米。長方形墓室位于墓道西壁中部,平頂,直壁,底部平整。墓室底部長約2.7、寬1.2、高1.8米。墓道填土土質(zhì)較硬,土色黃褐。墓室填土土色黃褐,土質(zhì)較松散,有大量淤土。

單棺置于墓室東北部,僅存棺痕,平面呈梯形,東寬西窄,長1.68、寬0.7~0.64米,高度及板厚不詳。墓主為男性,人骨保存較差,為仰身屈肢葬,頭向西。盆骨以上腐朽近無,下肢向內(nèi)彎曲(圖一九)。

圖一九 M4平、剖面圖

(2)隨葬品 8件,均放置于墓室西南角靠近墓門處,為南北一排相鄰放置。

陶罐 4件。均為泥質(zhì)灰陶。標(biāo)本M4:2,直口圓唇,矮直領(lǐng),折肩,下腹斜收,平底。領(lǐng)部與肩部之間施一道凸弦紋,肩部施多道暗旋紋,存在依稀可見的縱向細繩紋痕跡,上腹部上側(cè)施兩道暗旋紋及索狀篦點紋,上腹部下側(cè)施縱向細繩紋,后被抹,下腹部有輪制痕跡。肩部有鐵銹痕跡??趶?3.4、底徑13.6、高15.6厘米(圖二〇,3)。標(biāo)本M4:3,器形與M4:2相近,領(lǐng)部與肩部之間施一道凸弦紋,肩部施多道暗旋紋,存在依稀可見的縱細繩紋痕跡,上腹部上側(cè)施兩道暗旋紋及索狀篦點紋,上腹部下側(cè)施縱細繩紋,后被抹,下腹部有輪制痕跡??趶?3.6、底徑14、高16.8厘米(圖二〇,4)。標(biāo)本M4:4,盤口外侈,卷沿,斜方唇,高直領(lǐng),圓肩,肩最大徑位于通高二分之一處,下腹斜內(nèi)收,平底。頸部素面,領(lǐng)部有一圈凹弦紋,肩部及上腹部施旋斷細繩紋,被抹,印痕較淺且規(guī)整,下腹部有輪制和刮削痕跡??趶?0.4、底徑10.2、高22.3厘米(圖二〇,2)。標(biāo)本M4:5,小口,折平沿,沿面較窄,斜方唇,侈口,高束頸,廣斜肩,圓折肩,肩最大徑位于器身的約二分之一處,平底。沿面施一道旋紋,肩部及上腹部施旋斷細繩紋,印痕較深且規(guī)整,下腹部為素面,口沿及肩部有鐵銹痕跡??趶?0.2、底徑15.2、高26.5厘米(圖二〇,1)。

陶繭形壺 1件。標(biāo)本M4:6,泥質(zhì)淺灰陶。折平沿,厚方唇,微侈口,高束頸,圓鼓腹,圈足較高。沿面施兩道旋紋,頸部施兩道凸弦紋,器身施九周縱向凸弦紋,器表有磨光痕跡,領(lǐng)部及圈足貼筑痕跡明顯??趶?2、腹徑25.2、高22.8厘米(圖二〇,6)。

銅帶鉤 1件。標(biāo)本M4:7,曲棍形,禽首,鉤鈕較大,鉤身略弧,鉤鈕靠近鉤身中部,鉤身靠近禽首處飾三道突棱。長約12.3厘米(圖二〇,5)。

牙飾 1件。標(biāo)本M4:8,弧形,一端尖,一端殘斷,正面光滑,背面平整,有切割痕跡。長8.5厘米(圖二〇,7)。

圖二〇 M4出土器物

鐵釜 1件。標(biāo)本M4:1,殘損銹蝕嚴(yán)重,僅余圜底。

2.M94

(1)墓葬形制

東西向,墓向108度。墓道及墓室上方約1.4米被路基破壞。墓道位于墓室東側(cè),平面呈長方形,口大底小,墓壁斜直至底,經(jīng)修整,平整光滑。底部平整。墓道口長約2.76、寬約2.22、底長約2.52、寬約1.92、殘深0.82米。有兩個墓室,西墓室位于墓道西壁中部,長方形,直壁拱頂,底平整,墓底長1.96、寬1.14、墓室高1.08米,墓室底高于墓道底0.1米;北墓室位于墓道北壁中部,長方形,直壁拱頂,底平整,墓底長2.24、寬0.9、殘高0.62米,墓室底高于墓道底0.2米。

西墓室葬具為單棺,放于墓室中部,僅存棺痕,為東寬西窄的梯形,長1.42、寬0.64~0.66米,高度及板厚不詳;北墓室葬具為單棺,放于墓室中部,僅存棺痕,為南寬北窄的梯形,長1.72、寬0.6~0.68米,棺高及板厚不詳。

西墓室人骨保存較差,為仰身屈肢,頭向東,頭向與墓道方向一致,雙手放于胸部,墓主為女性;北墓室人骨保存較差,為仰身屈肢,頭南面西,頭向與墓道方向垂直,雙手放于胸部,墓主為女性(圖二一)。

圖二一 M94平、剖面圖

(2)隨葬品 7件。北墓室3件,放置于墓室西側(cè)近口處,從南向北依次為鐵釜、陶罐,在鐵釜與陶罐上放置有陶罐(M94:2)。西墓室4件,墓道與墓室連接處偏北為鐵釜(M94:4),墓室南側(cè)偏東放置3件陶罐,從東向西依次為M94:5、M94:6和M94:7。

陶罐 5件。皆為泥質(zhì)灰陶。標(biāo)本M94:2,直口,平折沿,薄方唇,矮直領(lǐng),圓肩,肩最大徑下移至通高約二分之一處,下腹斜收,平底。肩部施兩道凸弦紋,上腹部施兩道凹弦紋,下腹部為輪制痕跡,下腹部及底部有鐵銹痕跡??趶?2.4、底徑9.6、高11.2厘米(圖二二,4)。標(biāo)本M94:3,侈口,卷沿近平,薄方唇,矮束頸,肩部圓鼓略折,最大肩徑下移至器身幾近二分之一處。上腹略鼓,下腹斜收,平底。肩部及上腹部施旋斷細繩紋,印痕較淺且規(guī)整,下腹部為素面,有明顯刮削痕跡。肩部有一“市”戳印??趶?0.3、底徑9.8、高21.7厘米(圖二二,2;圖二三)。標(biāo)本M94:5,直口,平折沿,圓唇,矮直領(lǐng),圓肩,肩最大徑下移至通高約二分之一處,下腹斜收,平底。腹部各施一道凹弦紋,肩部施兩道凹弦紋,下腹部為輪制痕跡??趶?3、底徑10、高12.3厘米(圖二二,5)。標(biāo)本M94:6,敞口,折沿,斜方唇,束頸,溜肩,肩部略圓折,上腹圓鼓,下腹斜收,平底。頸部施多道暗弦紋,肩部及上腹部施斜向旋斷細繩紋,印痕較淺且規(guī)整,肩部與上腹部之間、上腹部與下腹部之間各施明顯一道暗弦紋,頸部繩紋抹平,下腹部有刮削痕跡。肩部有穿孔??趶?1、底徑10、高21.6厘米(圖二二,3)。標(biāo)本M94:7,敞口,卷沿,方唇,口沿部有破損,矮束頸,略折肩,肩部略圓折,上腹略鼓,下腹斜收,平底。頸部施多道旋紋,肩部及上腹部施斜向旋斷細繩紋,印痕較淺且模糊不清,下腹部為素面,肩頸部有戳印痕跡,戳印清晰,為“市”,下腹部刮削痕跡明顯??趶?0.4、底徑10.2、高23.6厘米(圖二二,1;圖二四)。

圖二二 M94出土器物

圖二三 陶罐(M94:3)

圖二四 陶罐(M94:7)

鐵釜 2件。形制相近,直口,平折沿,薄方唇,圓肩,鼓腹,圜底。標(biāo)本M94:1,銹蝕嚴(yán)重,器耳殘??趶?7.8、高17.5厘米(圖二二,6)。標(biāo)本M94:4,佚失一個器耳??趶?6.7、高15.6厘米(圖二二,7)。

三、結(jié)語

月家莊墓葬特征表現(xiàn)出與關(guān)中秦墓較高的一致性,比如洞室墓高達93%,東西向墓為76.5%,其中頭向西者占63.9%,屈肢葬近90%,并流行生土二層臺、壁龕等葬俗,隨葬器物雖文化因素多樣,但以秦文化器物占絕對多數(shù)。綜合墓葬形制、葬俗、規(guī)模和隨葬品等情況,推測該墓地應(yīng)當(dāng)是一處大型秦人公共墓地。

月家莊墓地出土陶器多樣且豐富,較為常見、器類典型、演變規(guī)律清楚、年代特征明顯的有繭形壺、鬲、釜、小口廣肩罐等。如:繭形壺最大變化是圈足的有無和高低,即由無圈足到有圈足至圈足變高,紋飾由繩紋帶到繩紋被抹至黑光,器形由小到大。與同類的朝邑M211:①[1]、棗廟M6:2[2]相同,年代在戰(zhàn)國中期偏晚;鬲類型較多,總體變化特征是襠由高變低,與同類的任家咀M64:2[3]、隴縣店子M31:1[4]、半坡M10:1[5]近同,年代亦在戰(zhàn)國中期偏晚;釜束頸由高到矮,折肩由有到無,腹由圓到折,底部紋飾由繩紋到麻點紋;小口廣肩罐肩部由圓鼓到圓折,肩面有外鼓到廣斜,肩最大徑下移,腹變淺。紋飾由通體旋斷繩紋到旋斷繩紋被抹,是戰(zhàn)國晚期的典型器物,與塔兒坡17397:7[6]、半坡M115:7[7]相似。根據(jù)上述典型器物特征并結(jié)合共存關(guān)系,可將陶器分為3期4段,時間從戰(zhàn)國中期偏晚至秦統(tǒng)一,其出現(xiàn)應(yīng)與公元前330年“(秦惠文君)八年,魏納河西地”或公元前328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十五縣”[8]有密切關(guān)系,即秦人占據(jù)河西和上郡后,對此要道進行戰(zhàn)略把控,從而在此逐漸形成兵役亡士性質(zhì)的的公共墓地。

月家莊有一類陶鬲,夾砂灰陶,方唇,高領(lǐng),低分襠,矮圓足跟,腹飾豎或斜繩紋,襠部飾斜繩紋。有無耳、單耳和雙耳之分,又以無耳鬲為主。這類器在以往的東周考古中極為少見,其器形和裝飾風(fēng)格與李家崖文化的同類器有較多相似之處,如月家莊M254:3(圖一一,1)、M374:1(圖一七,2)與李家崖A1T13H1:1[9]相近。我們根據(jù)器物形態(tài)、墓地位置和文獻記載推測,其應(yīng)是李家崖文化在戰(zhàn)國時期的孑遺,可能是西落鬼戎的后裔,可暫稱為“月家莊類遺存”。

春秋彭衙和秦漢衙縣在秦晉(魏)河西爭奪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本次出土的“衙市”陶文為首次發(fā)現(xiàn),對于尋找彭衙(衙縣)遺址提供了絕佳材料。

月家莊墓地是目前為止陜西地區(qū)位置最北的一處秦人大型公共墓地,地理位置關(guān)鍵,文化因素多樣,對探討秦人對陜北的經(jīng)略,秦與北方戎狄族群關(guān)系以及區(qū)域政局演變都極為重要。

[1]陜西省文管會,等.朝邑戰(zhàn)國墓葬發(fā)掘簡報[C]∥文物資料叢刊(第2輯).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75-91.

[2]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陜西銅川棗廟秦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1986(2).

[3]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任家咀秦墓[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5:159:圖一三二,4.

[4]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隴縣店子秦墓[M].北京:三秦出版社,1998:83:圖六三,5.

[5]金學(xué)山.西安半坡的戰(zhàn)國墓葬[J].考古學(xué)報,1957(3).

[6]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兒坡秦墓[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109:圖八四,3.

[7]同[5].

[8]司馬遷.史記:秦本紀(jì)(第5卷)[M].北京:中華書局,1963:206.

[9]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李家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120:圖一一一,5.

猜你喜歡
墓道灰陶底徑
探究天津東麗博物館藏張貴莊戰(zhàn)國灰陶器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復(fù)
江蘇省無錫市城南遺址甕棺墓葬發(fā)掘簡報
模糊生死界線:東漢墓內(nèi)祭奠活動的考古學(xué)觀察
大型卷筒繩槽底徑測量方法淺析
一種能準(zhǔn)確高效檢測齒轂槽底徑的檢具
一件西晉灰陶獸的再修復(fù)
臨潁縣固廂墓地M15發(fā)掘簡報
內(nèi)蒙古遼代契丹貴族墓葬門道初步研究
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