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文靜 (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陸家中學,蘇州215331)
作為心理教師,我在做心理輔導時經常聽到學生的一些困惑:“我爸爸媽媽真的愛我嗎,為什么我感覺不到他們的愛呢”“爸爸媽媽愛我又為什么會傷害我呢”等,學生們這樣聲淚俱下的傾訴,在每次考試之后更多出現(xiàn)。
繪本《我永遠愛你》講述了一個十分暖心的故事:小熊阿力在給媽媽準備早餐的時候不小心把媽媽心愛的碗打碎了,他很害怕。于是,他找到媽媽做了一場“愛的測試”。阿力想了很多場景來詢問媽媽會不會一直愛自己。比如,“媽媽,要是我做了壞事,你還愛我嗎”“媽媽,要是我跟喬打架,把枕頭撕破了,你還愛我嗎”等。但是,無論他想出了什么樣的場景,媽媽都溫柔而堅定地回答:“我永遠愛你。”最后,阿力坦誠地告訴媽媽,自己打破了媽媽的碗。媽媽抱住了阿力,告訴阿力媽媽永遠愛他,并且他做的新碗是媽媽最喜歡的碗。
我相信,父母應該都會像繪本中那位溫暖的熊媽媽一樣愛自己的孩子,可為什么孩子有時候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呢?甚至有的孩子懷疑父母是不是討厭自己。我們常說,對待孩子要有愛心,父母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但有一顆愛心就足夠了嗎?如果我們的愛心不能夠貼近孩子,讓孩子感覺愛的熱切與溫暖,那么,愛又如何促進父母與孩子間的和諧呢?不和諧的愛像一朵帶刺的玫瑰,從父母的心尖摘下,常會刺傷孩子。
我們愛孩子,不應該只在自己心情明媚或者孩子乖巧懂事時才愛,愛更要體現(xiàn)在那些生活中的灰暗時刻,即使自己遭遇了疾風暴雨時,即使孩子愁眉苦臉時,也要無條件地去愛孩子。如果孩子只有在聽話或取得好成績,讓我們滿意的時候才能獲得父母的愛,這樣的愛會變成控制孩子的獎品,也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之愛是有條件的,他們只愛優(yōu)秀、懂事、完美的孩子。孩子的誤解不僅影響親子關系,嚴重的可能導致孩子難以悅納自我,難以接納自己的不足之處。
《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提出愛有五種語言,分別是肯定的言辭、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和身體的接觸。這五種表達愛的方式相信我們都曾經給予過或者體驗過。我們的孩子更喜歡何種愛的表達方式,可以根據(jù)家庭的具體情況來考慮。父母可以回想,孩子經常提出什么樣的訴求,比如,孩子想要父母多陪伴他們,那么孩子是喜歡精心的時刻,即雙方共享的美妙時刻和美妙回憶。如果孩子被父母的言行傷害過,如父母指責孩子學習狀態(tài)的時候,孩子曾經激烈表達過抗議,這說明孩子需要肯定的言辭,希望得到父母的欣賞和認可。
為人父母,我們回憶曾有過傷害孩子的經歷時,可能會萬分愧疚,那么,請記住書中的一句話“愛也許擦拭不掉過去,卻足以改變未來!”當然,生活中五種愛的表達方式也可以相互搭配,在孩子考試焦慮的時候,可以通過抱一抱的方式刺激孩子催產素的分泌,幫助其緩解情緒壓力。還可以通過一些服務行動,比如給孩子精心準備早餐來加以鼓勵。
當孩子在父母之愛里覺得安全,意識到即使外面有風吹雨打,但是父母的愛會編織出溫暖又厚實的安全網(wǎng),他才能無所畏懼地前行,去發(fā)揮生命潛力。
愛孩子,也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在將愛幻化成玫瑰送給孩子之際,請先拿掉鋒利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