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昇
(安徽師范大學圖書館,安徽 蕪湖 241002)
自2014 年起,全民閱讀已連續(xù)10 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倡導全民閱讀,尤其是開展傳統(tǒng)經典閱讀,能夠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形成向善向美的精神面貌。 高校圖書館積極響應全民閱讀號召,大力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并基于全民閱讀視野開展了圖書館經典閱讀空間創(chuàng)建研究,如:王余光、王媛對高校圖書館開設經典閱覽室以及進行經典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1];陸瀅竹以高校圖書館經典閱覽室建設為例,述評了近十年來圖書館設立經典閱覽室的發(fā)展現狀,提出要引導讀者進行經典“深閱讀”,重建家庭藏書,并從機構設置、閱讀指導等方面進行了討論[2]。
書齋文化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征,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書齋有三大特點:一是文化傳承的匯集點。 二是個性創(chuàng)造的發(fā)酵池。三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典范[3]。 這些特點與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建經典閱覽空間理念有著天然的契合點,高校圖書館在創(chuàng)建經典閱讀空間時可借鑒中國傳統(tǒng)書齋文化和歷代文人的書齋生活,精心設計兼具知性與美感的書齋式閱讀空間,藏列經典,引導讀者親近經典。
“夫閑居平心,以養(yǎng)心慮,若于此而齋戒也,故曰齋?!盵4]書齋是歷代文人藏書、讀書、論書、著書,修身養(yǎng)性、求學問道的精神場所。 早在漢代,類似書齋概念的讀書空間就已出現;唐宋時期文人地位提高,促進了書齋的進一步發(fā)展;至明代,文人書齋空間營造在技術、藝術與審美等方面都達到了書齋文化發(fā)展的頂峰,成就了文人審美情趣的空間表達[5]。 書齋文化源遠流長,為高校圖書館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的創(chuàng)建和命名提供了豐厚的文化資源。高校圖書館在給空間命名時要將地方特色、民族風格、時代文化與審美意境相融合,凸顯其人文底蘊,激發(fā)讀者對經典的追求和向往。
一個別致的書齋名稱不僅能夠表露書齋主人的氣質格調,亦可表明其志向、訴求和情懷。 高校圖書館的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命名可充分借鑒傳統(tǒng)書齋的命名方式,精心構思能夠彰顯人文情懷和審美意趣的空間名稱。 高校圖書館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的命名要注意以下幾點要素:一是理念要素。 空間名稱可將典籍中的典故和高校圖書館的辦館理念相結合,取其寓意,如:南宋陸游書齋為“老學庵”,取自“師曠老而學猶秉燭夜行”的典故,立意生命不息、求學不止。 二是歷史要素。 空間名稱可結合高校圖書館的館藏特色或悠久館史,如:清代楊以增以收藏宋刻本的經史書籍見長,故將書齋命名為“四經四史之齋”。 三是環(huán)境要素。 空間名稱可取自空間周圍的建筑特色、自然景觀和高校的人文環(huán)境,如:當代教育家馮友蘭住在北大燕南園,院中有三棵松樹,因而書齋名為“三松堂”。 四是讀者要素。 空間取名可反映大學生群體的志向、信仰等,如:近代藏書家倫明的書齋名為“續(xù)書樓”,寓意是完成續(xù)《四庫全書》的工作。
經典是在人類文明傳承過程中長期被閱讀,并不斷生發(fā)出更多思想文化的典范性著作。 朱自清提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6]。然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經典閱讀狀況并不令人滿意,當前大學生的經典閱讀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經典閱讀廣度不夠。 二是對經典閱讀認識不清,行動力不足。 三是經典閱讀的深度不夠。 四是閱讀態(tài)度不端正[7]。 基于此,高校圖書館亟須創(chuàng)建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開展經典閱讀推廣活動,激發(fā)大學生的經典閱讀熱情。
合理選取和配置空間資源是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建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 “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8]高校圖書館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創(chuàng)建過程中的資源選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考慮和實施:一是開放經典文獻目錄征集。高校圖書館可充分考慮讀者對經典閱讀書目的建議,最大限度地吸納各類經典文獻。 二是定期開展經典閱讀調查。 高校圖書館要對讀者的經典閱讀意愿、求知目的、受教層次、借鑒能力等進行定期調研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適時調整經典閱讀文獻的品種和數量。 三是借鑒文化名人圖書目錄。 高校圖書館可參考國內外文學大家如梁啟超、胡適、朱自清、海明威等開列的書目,以及各類圖書獎的獲獎圖書書目[9]。 四是根據館藏類型定位資源。 高校圖書館經典閱讀空間的資源選取應與館藏特色相匹配,如:綜合性高校圖書館資源類型比較豐富,可選取綜合型經典資源作為空間的資料來源;專業(yè)性高校圖書館的館藏一般偏重本校的優(yōu)勢學科、優(yōu)勢專業(yè)等,可選取相關專業(yè)的館藏作為空間的資料來源。
經典閱讀具有體驗性、對話性、開放性、陶冶性等特征。 經典閱讀空間的建設目的是營造莊重、典雅、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熱情,拉近圖書和讀者的距離[10]。
當讀者埋首于書堆的時候,閱讀的氣氛受閱讀空間外在環(huán)境影響,如:書架的遠近、架上書本的擁擠或稀疏、光線的強弱,甚至不同的觸覺和氣味,都會對讀者產生不同的影響[11]。 高校圖書館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的整體環(huán)境布局要內外協(xié)調,疏密有致,與高校的整體人文環(huán)境呼應,設計理念既要遵守審美比例和規(guī)律,又要大膽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 山水是大地之文章,文章是案頭之山水。 高校校園獨特的自然景致與讀書情境交融輝映,使書齋內外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高校圖書館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的環(huán)境設計既要注重細節(jié)處理,又要注重現代和古典相結合。李漁認為,書齋中物件,皆非茍設,事事皆具有深情[12]。 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的陳設布置要做到細致規(guī)劃:一是空間采光。 經典空間采光宜明朗干凈,明凈可使讀者清爽心神,光線昏暗則傷及目力。照明燈具作為空間陳設中重要的部分,宜將燈具與空間內書、詩、畫等物件融為一體,營造一個明潔、幽靜、諧和的讀書空間。 二是桌椅擺放。 空間可適當擺放兼具古風古韻和現代特色的書架、桌椅等,但不宜過多擺放,可在書幾上設筆硯、香盒、熏爐等小而雅的物件以增添讀書興致。 三是裝飾器物。空間可擺放文房四寶、古琴以及懸掛名人字畫等,以凸顯傳統(tǒng)書齋的文化氛圍,還可擺放雅意屏風隔斷空間,既起到美化作用,又能將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qū)域。
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建經典閱讀空間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播經典閱讀資源,培養(yǎng)用戶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在于創(chuàng)新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體現圖書館社會服務價值[13]。 為增強讀者的閱讀效果,高校圖書館的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要轉變服務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創(chuàng)設體驗式服務模式。
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前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服務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讀者不需要的。 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收集讀者的各類信息數據和服務需求,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為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開展個性化體驗式服務提供依據。 一方面,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的各種文獻資源和檢索工具要方便實用,便于讀者根據自身情況檢索使用;另一方面,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可協(xié)助專業(yè)教師開設經典教育課程,根據不同院系的培養(yǎng)方案制訂個性化經典閱讀計劃。
高校圖書館不僅擁有豐富的紙質館藏資源,還擁有各類數據庫和技術平臺,這些實體資源和虛擬資源為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保障,有利于高校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經典閱讀體驗。 讀者身處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既可手捧紙質古典文獻,讓書香凝聚于指尖,也可選擇網絡電子經典書籍,提高閱讀效率。 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開設書齋式經典空間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等社交媒體,拓寬經典閱讀的虛擬空間,延伸經典閱讀服務的時空場域。
古時文人常按節(jié)氣開展論學、鑒賞、創(chuàng)作等詩文活動,通過清談、交流、論辯提升審美格調,追求雅意人生境界。 高校圖書館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可遵循這種模式為讀者提供穿越古今的體驗式服務,開展具有創(chuàng)意的經典閱讀推廣活動,如書齋隨筆、經典誦讀、詩詞中華、水墨展示、書齋沙龍、書評征文、對話圣賢、名師講壇、一校一書、共同閱讀計劃等。 當館員和讀者通過空間服務展現出一種“開放”的格局,二者遵循問與答的“對話”式邏輯,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的審美意義也就被無限地表達出來了。
走進經典、閱讀經典、評論經典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大學生修養(yǎng)品性、提升氣質和美化人生。高校圖書館承擔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引導更多的大學生開展經典閱讀是其義不容辭的職責,而開設書齋式經典閱讀空間是高校圖書館重塑閱讀理念、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的重要方式,有利于高校圖書館提升經典閱讀服務水平,充分發(fā)揮服務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