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觀香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小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而詞匯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載體,是學習中文的基礎。豐富的詞匯儲備對小學生的認知學習和正常生活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詞匯儲備,不僅是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更是家長的責任體現(xiàn)。文章從學生、教師、家庭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有效增加學生的詞匯知識儲備。
關鍵詞:詞匯儲備量;小學語文;語文素養(yǎng)
正確的詞匯表達可以反映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應用,表達是學習內容和理解的基礎,只有詞匯累積到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使小學生在閱讀理解、寫作等語文知識訓練方面逐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一、整合知識,提升學生詞匯儲備
(一)加強閱讀與習作練習
詞匯量的積累不僅體現(xiàn)在語文知識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善用詞匯整合進行積累,還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擴充詞匯知識儲備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發(fā)展方向。語文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可以通過大量的語文閱讀與寫作來實現(xiàn)詞匯儲備量的增加。
閱讀是增加詞匯積累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單純依靠教材內容進行閱讀,不足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還要結合相應主題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熱情。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利用大量閱讀來提高詞匯積累量。如在教學課文中的古代經(jīng)典神話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增加課外閱讀,了解其他的神話故事,并在課堂中進行分享,一方面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同時增加了詞匯積累,另一方面學生還提高了語言的應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中西方神話故事的差異,讓學生收集西方神話故事,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增強文化認同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寫作是增加語言詞匯的又一有效方式。學生通過閱讀進行詞匯積累之后,接下來需要將詞匯應用到寫作中,以鞏固語言知識,并對知識形成有效記憶。在對《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進行學習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寫作的方式,讓學生在無限想象的海洋中發(fā)散思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行創(chuàng)作神話故事,進行詞匯訓練。這能讓學生主動將所學文字詞匯加以寫作運用,既鍛煉了學生寫作的能力,又能讓教師在作業(yè)檢查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對詞匯的把握能力,并針對學生出現(xiàn)理解偏差的詞匯,進行二次講解,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從而準確把握詞匯的知識和運用。
語文知識的學習是在對詞匯的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語句、文章的閱讀、寫作等,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閱讀理解等綜合能力。所以不能單一片面地看待學習語文知識的某一方面,而是應有效將聽說讀寫能力進行整合,促進學生全面學習語文知識。
(二)利用生活環(huán)境進行積累
生活是語言學習最為復雜的環(huán)境,是學生增加詞匯儲備最偉大的老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強對生活環(huán)境中生僻詞匯的學習,并增加實踐運用,通過實際使用來強化對詞匯的理解,增加知識儲備,讓學生從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詞匯的運用魅力。比如為了結合《小蝌蚪找媽媽》中的具體情境來學習詞匯,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探討,以“當在家里找不到媽媽”為情境進行表演展示,讓學生自行選擇詞匯進行表達,以理解詞匯的使用意境,最后再通過對課文的解讀加深學生的詞匯印象,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布置課后作業(yè),將教學效果向外延伸,不僅能提高學生對生活的細節(jié)的觀察,還能提升學生對詞匯的學習興趣。在教材“有趣的動物”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鸚鵡說話”“螢火蟲發(fā)光”等動物的有趣,教師可以布置“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小動物的有趣特點”的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并做好筆記記錄,最后在課堂上以動作表演、語言表達等形式進行展示,延伸了實際環(huán)境對增加學生詞匯儲備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從實際語言環(huán)境中找到學習的方法。
教師還可以運用“語文園地”中的“識字加油站”板塊中的生詞,結合課堂設置主題,讓學生通過主題設置,從生活中搜尋積累相應的詞匯。比如在學習“識字加油站”中的“指南針”“地圖”“水壺”等登山專用設備的詞匯時,教師可以設置“運動”主題,讓學生在生活中與家長討論對應的活動,如“游泳”“跑步”等具體的活動,以此讓學生學會應用和掌握詞匯,提升學生的詞匯積累量。
對生活語言環(huán)境的利用是無限的,教師要從對教材的把握中,把生活的實踐性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提高觀察和學習的能力,讓詞匯積累體現(xiàn)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詞匯積累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必須不斷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學習有效提高學生詞匯積累的方法,讓學生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中保持學習興趣,這對完成教學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一)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以強化學生的視覺感受,提高他們對新詞匯的學習興趣。在講解《花鐘》這篇文章時,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對“芬芳”“綻放”等詞匯的理解,可以通過在多媒體課件中,加入花朵綻放的圖片、視頻等具象化的資料,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圖像記憶,另一方面通過新興媒體輔助教學,完善課程設置。在教學活動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利用聲音、氣味、圖片、視頻等方式加強學生的感官刺激,能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詞匯的含義,豐富的教學內容能讓學生沉浸投入課堂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同時,學生對語句的解讀能力的提升能夠通過詞匯量的積累來實現(xiàn)。比如,在《花鐘》這篇課文中,作者通過對形形色色的花朵的開放時間不一的描述,展現(xiàn)了有趣生動的知識內容,使讀者了解了“花鐘”的寓意為花朵在24小時內依次開放,體現(xiàn)了“把花圃修得像鐘面一樣”的有趣表述,通過對詞匯的解讀,加強了學生對句段的感知。
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實踐性操作,提高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融入課堂的有效方式。在課文《趙州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拱形”“橋墩”“石欄”“雕刻”等造型、耗材的詞匯描述,讓學生以手工剪紙的形式,造出石拱橋的形狀,針對“飛龍纏繞”橋身,讓學生根據(jù)想象畫出這一圖案。通過手工形式等實踐性操作,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讓枯燥的教學內容躍然紙上。整合利用教學資源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豐富了學生的感官思維,讓他們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時,幫助大腦形成具象記憶,有效提高詞匯記憶力。
(二)雙向化教學理念的互動
教師作為學生在學習道路中的指路人,受長年累月的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的教育觀念仍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以“講授知識點”“提高分數(shù)”為主的教育模式,在對以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教學活動中,已經(jīng)不能滿足實用意義。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發(fā)展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教養(yǎng),要求教師必須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推進“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教育方式。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本質上是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各種可能性,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落實自我精神對學習的主動性,學會主動學習,而不是注重以“讓教師講解課本重點、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如何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是教師需要研究的重要方面。
教師在課堂教育中,既需要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個體差異,又要把握好整體教學進度。在教學實踐方法中,教學要重視雙向化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的不同反應,如調查課前預習情況、課后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的把握情況,并針對部分差異明顯的學生進行特訓輔導,有效強化教學水平。比如在《大自然的聲音》這篇文章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妙聲音,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讓學生直觀感受到風、水、動物的聲音,同時引導他們對“呢喃”“洶涌”“潺潺”等詞匯進行學習,并通過提問等方式,讓學生做出臨場理解,從中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對詞匯的把握情況,并進行詞匯發(fā)散,即同一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應用,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含義,使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師引導學生做出理解,與學生不斷強化學習理解中來回進行,形成雙向效果。
(三)興趣知識文化的引導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宗旨,在教育過程中,興趣是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啟蒙老師。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學校和社會在針對素質教育推行的過程中,逐步重視了教育應以興趣作為引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以游戲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沉浸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學習詞匯知識,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方式。比如在《風箏》的課程學習中,文章作者對放風箏的過程以及沒有風箏蹤影時“垂頭喪氣”的情緒進行了描寫,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散想象,理解作者的情緒表現(xiàn),分組對“垂頭喪氣”進行表情展示和造句,在游戲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情感互動,體驗詞匯的意境,將主觀思維轉換成具體語句進行描述。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自覺自主地學習了詞匯,提高了對學習詞匯的興趣,學生學會了發(fā)散思維,進而加強了主動學習的意愿。
對學生興趣點進行觀察和引導,能夠突出“以學生為主導”的教育模式。讓學習變得主動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目標,教師要從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手法,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導向下熱愛學習。
三、延伸家庭環(huán)境,加強詞匯運用
素質教育中所體現(xiàn)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不僅要求了教師的教育作用,更要求家長在教育環(huán)境中的積極導向。
(一)優(yōu)化家長語言素質的引導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家長的語言引導對實現(xiàn)學生詞匯積累的學習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與家庭成員之間的語言交流學習詞匯。比如在《父親、樹林、鳥》一文中,作者通過對“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這一主旨進行描述,教師可以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與家長共同進行主題“喜歡”的討論,讓學生了解家長喜歡的動物,并讓家長闡述理由,學生記錄下來后在課堂中進行演講,這一方面既能提高學生的詞匯積累,展現(xiàn)家長語言表達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學生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產生更有意義的教學效果。
家庭語言環(huán)境是學生提高自我語言素養(yǎng)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長必須重視學生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立,這對啟發(fā)學生用詞用句具有重要作用。
(二)落實家庭環(huán)境的用詞引導
家庭環(huán)境是反映學生語言環(huán)境的重要“測量杠桿”,通過家庭環(huán)境用詞的引導,可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家長可以通過家務勞動、夜間故事等形式的活動安排,讓學生體會家庭讀寫環(huán)境對詞匯累積的作用,使他們在具體的家庭環(huán)境中,感受到詞匯在不同語境中魅力,從而掌握詞匯的具體運用。比如針對孩子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為了讓孩子從節(jié)目中感受詞匯的魅力,家長可以在生活交流中運用相應的詞匯進行引導,讓孩子在家庭環(huán)境中強化對詞匯的吸收。
相較于課堂教學,家庭教育的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意識,會產生更重要的影響。這就需要家長在詞匯積累過程中,重視語言的應用,讓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完善和豐富詞匯儲備。
四、結語
總之,學生提高詞匯積累的方式多種多樣,通過對教師、學校、社會、家庭環(huán)境等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解讀,從多方面了解和探討提高學生詞匯積累的方法,這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強化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教育意義。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當下,不能讓教育只停留在應試的層面,這需要多方努力,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語文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整個社會的目標和追求。
參考文獻:
[1]張紅霞. 小學語文詞匯積累教學方法探討[J]. 新課程,2021(01):95.
[2]戎愛軍. 小學語文詞匯教學方法探討[J]. 學周刊,2021(07):62-63.
[3]劉曉潔. 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策略[J]. 科普童話,2019(07):27.
[4]宋春燕.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詞語積累方法指導[J]. 天津教育,2021(29):152-153+180.
[5]王再生.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J]. 學周刊,2014(20):133.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