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鑫 (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 300110)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1]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于1997年12月29日通過,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律允許18-55周歲健康公民自愿獻血。獻血年齡成為判斷獻血者是否能夠進行獻血的前提條件。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階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采供血事業(yè)正面臨著適齡獻血人群縮減,與醫(yī)療行業(yè)蓬勃發(fā)展所致的需血量日益增長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我國部分地區(qū)臨床血液供應緊張成為常態(tài)[2]。針對這一社會問題,經衛(wèi)健委、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fā)布,于2012年7月1日起,本市執(zhí)行新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國家標準。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在獻血年齡方面有所調整。既往無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獻血的,獻血年齡可延長至60周歲。年齡界限的設定是基于保護獻血者和受血者,同時也要保證血液質量及預防出現獻血反應。這一調整至今已有十年時間,為進一步加強獻血者隊伍建設,推動本地區(qū)的獻血宣傳和招募工作,現針對2016年-2022年天津地區(qū)56-60周歲年齡段獻血者獻血情況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數據來源于天津市血液中心唐山啟奧現代血站信息管理9.0系統,選取2016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在本中心登記的56-60歲擬獻血人群1100人次為研究組。選取同時期18-55周歲獻血人群作為對照組,這部分擬獻血人群864398人次。獻血前,獻血者可自行了解獻血常識,放松身心。獻血當天,獻血者切忌空腹,適當進食。獻血過程約30分鐘,包括體檢、獻血、休息、領證等流程。本文中獻血均特指為捐獻全血。
1.2 方法 研究組和對照組擬獻血者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TC-QR-01),由查體崗醫(yī)護人員測量獻血者血壓脈搏,并簽署獻血者知情同意及健康征詢表。初篩化驗,抽取1mL靜脈血進行化驗。初篩化驗內容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檢測(HBV)、血紅蛋白測定(Hb)(男≥120g/l、女≥115g/l)、梅毒螺旋體檢測(TP)、谷丙轉氨酶測定(ALT≤50U/L)、乳糜血檢測。復檢化驗內容包括谷丙轉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體病毒(TP)、艾滋病毒(HIV)、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CV-DNA)、艾滋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IV-DNA)。所有檢測程序嚴格依照各試劑儀器說明書和操作規(guī)程規(guī)范進行。
1.3 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016-2022年對照組與研究組查體初篩復檢情況,見表1。
表1 2016-2022年對照組與研究組查體初篩復檢分析表
2.2 2016-2022年56-60周歲每年獻血人數情況,見表2。
表2 2016-2022年56-60周歲每年獻血人數統計
2.3 2016-2022年各年齡段獻血反應人數情況,見表3。
表3 2016-2022年各年齡段獻血反應情況分析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階段, 國家統計局公報數據顯示,2012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94億人[3],在2021年進行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激增至2.6億人。根據《中國老齡產業(yè)發(fā)展報告(2014)》預測,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8億人。其實很多發(fā)達國家比中國更早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國際會議上[4],獻血年齡界限就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議題。各國隨之開始對高齡獻血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5-7],以及年齡對血液質量的影響進行過系統性地研究探討[8-9]。并在此基礎上不斷修改獻血者的年齡上限。各國的重復獻血者年齡上限要求不一,英國、荷蘭為65歲,德國為68歲,澳大利亞、加拿大為70歲,美國大部分地區(qū)不設年齡上限[10]。由于我國國情、法律法規(guī)、醫(yī)療保障、國民身體素質等原因,直至2012年才放開獻血年齡,延長至60周歲。本血液中心認為獻血3次及以上,既往無獻血反應,即可成為招募對象。
本文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分析56-60周歲年齡段獻血者采前查體淘汰率、初篩化驗淘汰率、采后復檢化驗淘汰率和獻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作為此年齡段可以再次獻血的重要依據;二是分析延長獻血年齡后每年的獻血人數占比,從而反映社會接受程度及延長獻血年齡的可行性。
從表1分析可知,56-60周歲年齡段獻血者從查體淘汰率、初篩化驗淘汰率、復檢化驗淘汰率均低于18-55周歲年齡段獻血者。其中具體分析了初篩和復檢各項化驗指標淘汰率。初篩化驗中ALT、HBV、TP、Hb陽性率18-55周歲年齡段人群均高于56-60周歲年齡段人群,乳糜血這項陽性率56-60周歲年齡段稍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與56-60周歲年齡段人群體育運動減少、新陳代謝速度減慢有關。因此可以針對此方面加強宣講,提倡這個年齡段的獻血者適當增加體育鍛煉,少吃油膩食物,多食用高纖維和優(yōu)質蛋白食物。復檢化驗中各項淘汰率56-60周歲年齡段人群均低于18-55周歲年齡段。這說明56-60周歲年齡段獻血者血液合格率更高。其中HCV和TP兩項傳染性疾病,56-60周歲年齡組淘汰率為零,ALT、HBV、HIV這三項淘汰率僅為0.10%、0.20%和0.10%,充分說明這組人群血液質量更高、更安全。核酸檢測部分出現的淘汰率,可能與試劑的假陽性率有關,為了保證血液的安全性,不排除錯殺的可能。總體來說56-60周歲獻血者的血液質量更高且符合臨床用血要求。分析原因可能與這部分人群大多臨近退休或者已經退休,生活壓力較小,作息更加規(guī)律,而且有多次的獻血經歷,積累了豐富的獻血知識有關。從表1中還發(fā)現這兩組人群初篩化驗中ALT淘汰率最高。ALT是體內一種參與人體蛋白質新陳代謝的酶,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種組織、器官、肌肉和骨骼中,以肝細胞最多,是臨床上作為檢測肝功能的最常見指標之一,也是血站作為獻血者篩查的必檢項目之一。引起ALT升高的原因比較多,單從獻血角度分析ALT升高主要有四個方面原因,分別是:飲酒、高脂肪飲食;疲勞,睡眠不足;劇烈運動;服藥[11]。為了使這部分因ALT升高而淘汰的獻血者成功獻血,工作人員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獻血前的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獻血相關知識,幫助分析查找原因,歡迎并鼓勵他們在身體狀態(tài)轉好的情況下再次參加無償獻血。
從表2分析可知天津地區(qū)56-60周歲獻血者占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說明這部分獻血者能夠接受延長獻血年齡這一新政策。這個年齡段中大部分人有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有幸福的家庭,可以說比年輕人更無憂無慮,所以這些原因促使他們更愿意投身于公益事業(yè),幫助他人,為無償獻血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同時研究數據顯示56-60周歲獻血人次占比逐年增加,這與我中心近年來加強了獻血宣傳和服務精細化管理有直接關系,通過與主流媒體、電臺逐漸加強合作,邀請陽光公益形象代言人,增加創(chuàng)新文創(chuàng)產品,組織靈活多樣的宣傳活動,以及實施有溫度的采血后跟蹤服務,加大了獻血宣傳和招募力度,使人們對獻血不再陌生,對獻血知識和獻血要求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認識。
表3分析了各個年齡段獻血反應發(fā)生率,56-60周歲年齡段獻血者獻血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各個年齡段獻血者,成功獻血者中僅有兩例出現獻血不良反應。因56-60周歲年齡段獻血者有多次獻血經驗,了解了更多獻血方面的知識,且心理、生理上更加成熟。參考德國西部血液中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2000-2012年,68歲以上獻血者獻血不良反應明顯低于所有獻血者平均水平,60歲以上獻血者獻血不良反應明顯低于30歲以下獻血者[12]。2019年,歐美澳洲5個國家12個血液中心聯合對高齡獻血者獻血后不良反應后五年進行研究,他們將年齡組劃分為24-70歲和71歲及以上年齡,兩組進行對比分析(因24歲以下獻血者出現獻血不良反應較多,未列入研究對象)。結果顯示,71歲及以上年齡組較24-70歲年齡組獻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71歲及以上年齡組男性獻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兩組女性的獻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似。這是一項多中心大樣本研究,凡是參加該項研究的國家均已取消了獻血年齡上限[13]。結合國內外數據分析,其結果可作為56-60年齡段獻血者獻血安全性的論據,令人信服。
綜上所述,56-60周歲年齡段獻血者再次捐獻血液的行為是安全的,捐獻的血液是健康的。能夠大大幫助解決臨床用血難、血液短缺問題。獻血中心對于這部分老年無償獻血者應給予支持與鼓勵,照顧到他們的心理因素,許多老年獻血者也將獻血視為健康的標志,在未達到獻血標準而被延遲獻血時可能會略感失落,所以工作人員要為這些可愛的獻血者們提供獻血前和獻血后服務,表達對其的關注與關愛,增強其成就感、幸福感[14]。并將在保證獻血者身體健康、血液安全的前提下,不斷探索,不斷提高,做好宣傳工作,帶動更多人群加入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