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華 韓樹林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更是人類文明的“放大器”和“加速器”,城市文明的發(fā)展折射著人類文明演進的軌跡。中國是最早產生城市的國家之一,我國古代“城”和“市”是兩個概念?!俺恰笔侵赣蟹烙試鷫Φ牡胤?,《管子·度地》曰:“內為之城,城外為之郭?!薄笆小笔巧唐方粨Q之所?!吨芤住は缔o》曰:“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可見,軍事防御和商品交換是古代城市的基本功能。[1](P21-56)隨著人類文明發(fā)展,城市逐步完成政治、文化、科技、交通、信息等功能的延展,成為現代文明策源地,如七朝古都開封市孕育了華夏千年文明。英國當代著名城市史專家彼得·霍爾結合城市的活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文化創(chuàng)造力,回答了城市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貢獻。他將西方城市文明史劃分為技術—生產創(chuàng)新、文化—智能創(chuàng)新和文化—技術創(chuàng)新三個時代,并指出,隨著文化產業(yè)的興起,全球城市的發(fā)展,城市文明將在信息化時代繼續(xù),交通技術和可持續(xù)的城市主義,更加不公平的城市世界,變化中的經濟、家庭和市民社會,將成為未來城市的三大主題。[2](P5-7)城市和城鎮(zhèn)體系變化,正形成新的世界體系,產生新的城市形態(tài),如,“世界城市”[3]“全球城市”[4]“知識城市”[5]“創(chuàng)意城市”[6]“生態(tài)城市”[7]等。
鮑宗豪在《當代中國文明論》一書中,將城市文明的變遷歸納為商業(yè)范式、工業(yè)范式、生態(tài)范式和文明范式四個階段。[1]商業(yè)范式是指18世紀末期以前,城市之間由商路連接,貿易是當時社會變革與發(fā)展的最大外部推動因素,貿易為港口城市和商業(yè)中心帶來了移民和商人,人種的混合進一步促進了文化和知識的交流,促進了城市發(fā)展和城市文明的形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如陶(今山東定陶)、11世紀到15世紀的意大利威尼斯是其中的典型。工業(yè)范式是指18世紀末到19世紀西方國家的工業(yè)化,重塑整個社會,既帶來了城市文明,也出現了污染、擁擠、生態(tài)惡化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如倫敦和臺灣高雄。生態(tài)范式是指生態(tài)危機喚起人類覺醒,基于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建立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huán)境和諧共存的城市文明,如美國伯克利,中國和新加坡在天津建設的“中新天津生態(tài)城”。文明范式是20世紀末至21世紀,各國以新的思維方式認識“生態(tài)城市”而誕生的新的城市范式,我國正在廣泛創(chuàng)建的“文明城市”就屬于這種新范式。對比中西方城市文明歷史軌跡,盡管不同城市在不同時期所達到的文明水平不同,但城市文明均發(fā)端于商業(yè)文明,正如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韋伯所說,市場的存在是城市最重要的因素。[8](P3)農業(yè)、手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商業(yè)繁榮和城市發(fā)展,伴隨商業(yè)文明而創(chuàng)造出燦爛絢麗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使城市脫俗于一般的商業(yè)文明和工業(yè)文明,城市文明與人的文明合二為一,最終使城市文明回歸人本身。
深圳是世界城市發(fā)展史上的奇跡,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9]實現了由經濟開發(fā)向現代文明的歷史跨越。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的意見》,“城市文明典范”被確定為深圳先行示范區(qū)五大戰(zhàn)略定位之一。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再次強調“城市文明典范”是深圳未來五年奮斗目標之一。深圳要塑造城市文明典范,不僅要有高度發(fā)達的經濟科技,而且要有繁榮興盛的社會主義文化,[10](P6)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富足,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富有,努力建設成為與現代化國際化創(chuàng)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明城市。城市文明典范建設內涵豐富,志愿公益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志愿公益的發(fā)展水平映射著城市的文明程度。鮑宗豪認為,城市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往往反映了市民的文明素質,展示了城市文明風尚。[11](P155-184)《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關于“社會道德風尚”測評指標中,也明確將“志愿服務領導體制”“志愿者隊伍建設”“志愿服務活動”納入測評范圍。因此,認知城市文明典范基本內涵,探析志愿公益與城市文明典范的內在關系和邏輯機理,有助于進一步分析深圳志愿公益的現狀和問題,提出深圳志愿公益發(fā)展對城市文明典范建設的具體建議。
志愿公益具有很長的歷史淵源,現代志愿服務興起于慈善業(yè),1869年牧師索里在倫敦成立的“組織慈善救濟及抑制行乞協會”,被認為是現代志愿服務的起點。[12]縱觀國內外先進城市的歷程,可以發(fā)現,經濟越發(fā)達的城市,公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越高,而這些志愿服務又為城市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精神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城市文明”和“文明城市”是兩個指向不同的概念?!俺鞘形拿鳌敝傅氖浅鞘兴_到的文明水平,所體現的是城市文明程度,[1]它展示了“城市文明”演進的自然邏輯,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城市中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從根本上標示著人類社會發(fā)展所達到的一種和諧、文明狀態(tài)?!拔拿鞒鞘小笔且浴拔拿鳌睘楦緲酥镜某鞘校钱斀裎覈洕?、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發(fā)展整體文明水平較高的城市,也是我國應對可持續(xù)城市化,探索城市美好生活而追求的城市新模式。2005年中央文明辦頒布《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截至2021年全國共有284個城市(區(qū))獲全國文明城市(區(qū))榮譽稱號,[13]深圳是首屆九個全國文明城市之一。
“城市文明典范”是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集中體現,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五個文明”全方位的綜合提升,是城市發(fā)展的最高要求?!俺鞘形拿鞯浞丁奔丛谖拿鞒鞘须A段,要做到城市文明更高端,成為文明城市的更好形態(tài)。深圳領全國風氣之先,連續(xù)六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被譽為“設計之都”“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杰出的發(fā)展中的知識城市”等。深圳,作為中國第一個也是第一批經濟特區(qū),其令人驚嘆的建筑群、文明的市民、整潔的街道、敢為天下先的企業(yè)家精神,為塑造城市文明典范奠定了基礎。深圳新階段的目標是,不但要成為“文明城市”全球標桿,而且要讓“文明”成為全體市民追求的目標,讓深圳成為“文明典范”城市。
慈善、志愿服務、公益,相互關聯又各有區(qū)別?!按壬啤笔菛|西方文化共有的、比較古老的詞匯。西方“慈善”可判斷為“傳遞愛的行動”,我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愛人”“兼相愛”等蘊含了慈善的概念。西塞羅首次在公益史上區(qū)分了志愿和慈善的區(qū)別:“表示善意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服務,一種是送錢?!盵14](P190)狹義的慈善主張單方的物質奉獻和給予,廣義的慈善可以由慈善組織自己提供服務或者招募志愿者提供,也可以委托有服務專長的其他組織提供,[15](P4-20,80)慈善概念的擴大促進慈善與志愿服務的交叉和包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我國采用的是廣義的慈善概念,旨在鼓勵更多熱心人士加入公益事業(yè),弘揚社會正能量。志愿服務則是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和其他組織自愿、無償向社會或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務,[15]它具有社會勞動的屬性,是一種自愿無償的人類勞動,能創(chuàng)造新的社會產品和社會價值。無論是慈善還是志愿服務,最終的目標都是促進社會公益。公益是對生活共同體的利益的關注、向往和追求,是超越對個體自身利益關懷、超越一己私利的基礎上的追求。[15]公益的受益方不是特定的個人,而是所有社會成員,甚至其他生活、環(huán)境,公益性是判斷是否為慈善行為或志愿服務行為的一個重要標志。
志愿公益,是指以志愿服務為載體,通過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或其他組織自愿、無償向社會或他人提供勞動服務,或慈善家、慈善組織出資委托第三方提供專業(yè)援助,倡導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公平來實現的社會公益。志愿公益涉及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管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等諸多學科領域,學者們從角色認同理論、社會治理理論、社會交換理論、公民參與理論、福利經濟學理論、需求層次理論、志愿失靈理論等方面對志愿服務進行了研究。例如,任慧穎從協同治理理論切入,探索應急志愿服務多主體——全過程的有效聯動策略,認為政府不僅要引導社會,還要與社會志愿者、公民及國際組織等多元主體之間建立合作與互動。[16]王煥等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研究時間銀行對可持續(xù)志愿參與的作用機制。[17]陳東利從福利經濟學理論的視角,分析了志愿服務的經濟價值。[18]本文主要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志愿公益和城市社會文明、精神文明的內在關系。
深圳關于城市文明典范的定位,明確提出要“成為新時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引領者”。志愿公益是多元價值和道德實踐的重要載體,是現代公民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是推動共同富裕的分配力量,是社會建立信任合作風氣的有效手段,它與深圳建設城市文明典范是高度一致的。
1.志愿公益與城市發(fā)展理念
城市發(fā)展理念關乎社會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發(fā)展方式的深度變革。美國都市學家科特金認為,一個沒有道義約束或沒有市民屬性概念的城市,即使富庶也不可能保持長久。[19](P4)我國當代社會學家周曉虹認為,人的價值觀、行為規(guī)范和信仰在決定社會類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0]面對城市社會的復雜性,志愿公益有助于建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城市社會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治國理政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決定著城市文明典范建設的價值導向。廣大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應積極響應黨和人民號召,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動體現。[21]志愿公益,通過“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向上向善行動,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其次,在生活方式重構中,面對人和人、人和自然的隔膜,志愿公益有利于建立城市“真正共同體”。共同體思想是由馬克思提出的,在共同體中,人的獨立性與關聯性都呈現出個人意愿的自由性,使得集體利益優(yōu)于個人利益時,個人利益也能得到保障,表現為城市中個人和集體的良性互動和共同發(fā)展。志愿公益探索個人和集體共生關系,提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社會集體能關懷個人發(fā)展,個人又能自覺維護集體榮譽,進而促進城市生活方式的文明轉型。同時,志愿服務事業(yè)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行。[22]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人們?yōu)榱嘶钪?,聚集于城市;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志愿公益作為城市的黏合劑和更高層次的社會實踐,凝聚著廣大市民向往美好生活而奮斗的力量集合體,推動著美好生活的現實構建。
2.志愿公益與城市治理方式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表現為多元化管理主體(包括政府、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市民)間建立平等交流、互信合作的協同機制。英國學者格里·斯托克認為,在公共事務管理中,治理意味著不限于政府的權力、發(fā)號施令或運用權威,還存在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政府有責任使用這些方法更好地對公共事務進行引導。[23]志愿公益作為城市治理的重要力量,在多個方面能夠促進城市文明的健康發(fā)展。首先,志愿公益搭建了市民參與社區(qū)治理的公共平臺,社會組織與志愿服務參與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社區(qū)治理的質量。[24]志愿者在服務社區(qū)網格化管理過程中,激發(fā)社區(qū)居民參與社區(qū)治理的動力,通過社區(qū)成員的志愿服務行為,盤活社區(qū)及周邊資源,鄰里互助,傳播文明,讓“陌鄰”變成“睦鄰”,潛移默化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促進社區(qū)文明的高度自覺、資源整合和共融發(fā)展。其次,志愿公益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力量,能優(yōu)化社會公共服務的供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共同富裕目標實現。[22]共同富裕包含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兩方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奮斗目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遵循著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循序漸進、動態(tài)向前的過程。其中,第三次分配是在自愿基礎上,基于道德力量的分配。志愿公益,因其普遍性能使服務對象擴展到政府服務不能覆蓋的領域,因其無償性能使志愿對象得到其經濟能力擔負不起的項目幫助,因其屬于公共物品能使服務對象得到市場不生產的產品或服務,在扶貧濟困、幫殘助老、扶幼助弱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5]最后,志愿服務組織有助于第三部門與政府開展合作,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張翼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中,要將管理模式從‘單位辦社會’升級為‘社區(qū)辦社會’,才能利用社區(qū)內外部力量建構多元主體共治模式”。[24]以紐約為例,紐約市每個社區(qū)都設有社區(qū)委員會,由不領工資的志愿者代表擔任委員,社區(qū)領導工作由志愿者來做,社區(qū)大量具體工作也由社區(qū)志愿者來完成,帶薪聘請的社區(qū)主任和幾名工作人員則負責完成委員會交代的事情,形成“以社區(qū)志愿者為主體決定社區(qū)事務”的社區(qū)組織形式,志愿服務組織成為紐約社會的第三大基礎和支柱。
3.志愿公益與城市誠信體系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城市誠信體系不僅關乎市民個體的品行道德,還關乎整個城市社會體系的運行和發(fā)展。近年來,信仰失落、信任不足、價值空虛、道德滑坡、人性扭曲等城市社會問題凸顯,城市人追求感官快樂、缺乏愛心、對國家不付出等現象屢受詬病,城市文明亟需志愿者精神的振興。李友梅提出:“民眾參與和社會信任是相互強化的,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人,不僅更信任別人,也更值得信任?!盵25]市民經常性地參與志愿服務,將志愿服務化作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市民道德素質的生動課堂,能在具體的助人實踐中感受善的力量,在公益活動中夯實道德基礎,收獲成長和進步,找到生活的意義,提升人生境界。其次,志愿公益體現了社會資本的價值和意義。社會資本理論認為,信任、規(guī)范、網絡等社會資本,能通過協調社會關系和推動社會行動來提高社會效率。志愿服務通過人際間廣泛的互動,增進社會信任合作氛圍,實現社會和諧發(fā)展。伴隨志愿公益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設,市民志愿服務的時長和服務形態(tài)能被更公正、全面、準確地記錄,并作為道德先進評價體系、公民信用體系、青少年德育體系和城市文明指標體系的重要參考,最終使志愿服務組織成為制度健全、服務標準、評價科學的樞紐型和支持型社會機構。因此,志愿公益是當今社會最廣泛的道德實踐,具有育人功能,基于志愿公益的道德實踐建立市民誠信評價體系,提升市民誠信信譽和道德水平,也是今后志愿公益一個重要的應用場景。
4.志愿公益與城市文化自信
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認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26](P17)文化自信即對文化產生信心、認同感和自豪感,是新時代城市文化發(fā)展的理論指南,也是開啟全面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強市新征程的行動綱領。我國慈善法明確將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事業(yè)發(fā)展,納入志愿公益的活動類型。其中,文化領域志愿服務,是指在公共文化設施場館內開展秩序引導、文化普及、信息咨詢等志愿服務,如毛澤東紀念堂志愿服務、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志愿服務、深圳博物館志愿服務等。志愿公益彰顯文化自信,文化領域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既引導社會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土區(qū)域特色文化再認知,也對文化產業(yè)的繁榮和跨領域合作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志愿公益本身就是優(yōu)秀文化,“仁者愛人”“兼愛非攻”思想、“雷鋒精神”“叢飛精神”等歷久彌新,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等志愿服務故事,亦是富含力量的志愿文化。志愿公益,涵育主流文化,“紅馬甲”“志愿藍”“微笑圈”等志愿文化符號甚至成為時尚元素,深入人心,成為新時代興文化的重要抓手。
5.志愿公益與城市文明“全球化”語境
按費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設想,面對全球化和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榮的大變革,志愿公益能為建設一個“和而不同”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1.9萬名賽會志愿者助力賽事服務、新聞運行、語言服務、體育精神等40多個業(yè)務領域,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志愿者的良好風貌和北京城市文明高水平。2022年深圳疫情防控中,累計68.5萬人次志愿者投身抗疫志愿服務,新增注冊志愿者超過11.2萬人,志愿服務時長逾302萬小時,[27]深圳作為“志愿者之城”溫暖全球,向全世界詮釋了深圳“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愿者”的城市文明新風尚。在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fā)事件救援中,在奧運會、世博會、大運會等大型活動領域中,志愿者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東西,它可能是國家體系永遠無法提供的”。[15]即,面對具有高度不確定、高度復雜性的服務領域,志愿者注重與服務對象進行深入具體的感性和理性互動,根據服務對象的差異化、動態(tài)化需求靈活調整服務供給,促進供需端及時交互、精準交互,志愿服務是我國城市服務領域必不可少的人力資源補充方式。其次,中國志愿服務全球化發(fā)展是必然趨勢,身處國內的國際志愿服務和走出國門的國際志愿服務,將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學術界一般將國際化城市分為三個層次:全球性國際化城市(世界城市)、區(qū)域性國際化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地區(qū)性國際化城市,其中,國外先進城市以紐約、倫敦和東京為代表,國內先進城市以北京、上海為典型。圍繞城市文明典范的戰(zhàn)略定位,深圳志愿公益要對標全球最優(yōu)最好,借鑒先進城市的先進經驗,把握國際視野和本土特色的協調統(tǒng)一,服務現代化國際化創(chuàng)新型城市建設。
美國是一個志愿者國度,志愿服務時間累計位居全世界首位。[11]紐約是公認的世界城市,也是國際志愿服務的典范,其志愿服務已滲透到城市社區(qū)的各個層次,影響著每位市民的生活。謝芳指出,紐約之所以成為世界名城,不是因為摩天大樓或財富,而是因為紐約社區(qū)居民創(chuàng)造的綿延不斷的人文精神,而志愿服務精神是其中最美麗的部分。[28]具有“歐洲志愿之都”稱號的倫敦,是世界上志愿服務萌芽最早、發(fā)展最成熟、成效最顯著的城市之一,志愿服務已成為倫敦公民的自覺行動和生活的組成部分。在東京,從20歲到70歲各個年齡層次和不同職業(yè)的人士都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公民參與志愿服務的比例在30%以上。[29-30]上海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現志愿服務區(qū)級、鄉(xiāng)鎮(zhèn)(街道)級和村(居)級的三級陣地全覆蓋。[31]目前上海每個社區(qū)志愿服務中心平均擁有28項常態(tài)化項目,每個區(qū)級志愿服務中心平均擁有的常態(tài)化項目達到179項。[11]在志愿公益質量方面,紐約探索提供差異化志愿服務機會,鼓勵律師和財務顧問等專業(yè)人士提供法律援助、財務咨詢、急救技術、美化公共花園等專業(yè)化志愿服務,這些差異化服務確保了志愿服務的專業(yè)性和針對性。[32]東京則注重志愿服務的積累傳承和深度專業(yè)化發(fā)展,東京志愿服務組織具有答疑、活動援助、活動開發(fā)、研究等職能,他們認為,志愿服務不僅僅是奉獻,還有志愿者自我成長的實現,而志愿者樂在其中的服務才是可持續(xù)的志愿服務。[30]
紐約政府大力推廣志愿服務事業(yè),從美國總統(tǒng)到紐約市長都積極倡導志愿者計劃,并親自加入志愿者隊伍,政府通過“出資購買志愿組織的服務、委托志愿組織承擔部分社會服務工作、公私合營形式設立基金三種方式”與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合作。志愿服務組織與政府、企業(yè)共同構成美國公民社會的基礎。倫敦則建立政府購買制度,實施公共服務公私合作伙伴式供給,倫敦各地方政府從外部購買志愿服務的費用占到所有開支的近40%,強有力的政府購買行為,激發(fā)倫敦志愿服務力量與公民參與。[33](P81)“Team London”是倫敦市政府組建的最大的志愿服務組織,其創(chuàng)辦的“倫敦青年大使”專項項目,為超過400所學校的70000名青年提供志愿服務參與平臺,每年為來倫敦的游客提供了超過15000小時的服務。[12]東京志愿公益以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等非盈利社會團體為主要實施主體,政府通過對NPO法人資格審核和認證,給予其稅收優(yōu)惠等政策支持,此外,具有濃厚行政色彩的日本全國社會福利聯席會,在推進日本志愿服務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34]東京建立志愿團體與政府的伙伴關系,強調居民才是社區(qū)的真正主體,居民要像政府一樣承擔起社區(qū)建設的責任。
國內外先進城市注重將志愿服務理念與城市文化緊密結合,借助奧運會、馬拉松賽事優(yōu)化城市公共服務提升城市國際形象。以東京為例,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開啟了東京建設史上最為輝煌和迅猛的時期。2020年,東京以奧運會舉辦為契機,建設了70支精通外語的醫(yī)療救助隊,面向初高中生招募并培訓1200名外國游客親善大使,培訓近5萬名精通外語的志愿者等。[35]東京將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融合到大賽志愿服務的標語和服務項目中,吸引更多外國游客來東京旅游,實現體育、志愿服務、旅游經濟等方面的共贏。類似的,北京作為“雙奧之城”,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有力推動了北京志愿服務的蓬勃發(fā)展。以轉化奧運志愿服務成果為基礎,北京志愿服務體系逐漸實現由政府主導向公眾自愿參與轉型、由戰(zhàn)時體系向日常體系轉變。[32]
深圳是全國志愿服務事業(yè)的發(fā)源地之一,創(chuàng)下了多個全國第一,如,組建內地第一支志愿者隊伍,設立內地第一個法人志愿者組織——深圳市義工聯,成立全國第一個志愿服務基金會,在全國第一個系統(tǒng)化提出建設“志愿者之城”等。截至2022年3月初,深圳擁有注冊志愿者約280萬人,志愿服務組織達1.5萬個,年均參與服務的志愿者達960萬人次。[27]然而,與國內外先進城市的既有成績相比,與深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深圳志愿公益發(fā)展還有一定差距。國內外先進城市的經驗做法,可以對深圳城市文明典范建設產生如下啟示:一是深圳志愿公益是推進城市文明典范建設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抓手。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全國縣級行政區(qū)域全部覆蓋,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36]二是志愿公益發(fā)展的質量,衡量著一座城市文明建設的成效。三是志愿公益推動深圳國際化,深圳志愿公益?zhèn)鞑ド钲谖幕蛟臁吧钲诿?,凸顯深圳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為推動全球各城市交流互鑒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四是深圳志愿公益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未來需要給志愿公益搭建更多更好的平臺。
在城市文明典范建設方面,深圳應進一步發(fā)揮志愿公益對深圳城市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加強對志愿公益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協調指導、法制監(jiān)督和經驗推廣,特別是借鑒國內外志愿服務發(fā)展的經驗,兼收并蓄、揚長補短,全面拓展新時代深圳志愿公益的廣度和深度,把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推到一個新高度。
北京志愿服務參與率為20.6%,上海為21%,發(fā)達國家一流城市在30%以上,而深圳市民志愿服務參與率約15.9%①志愿服務參與率=注冊志愿者人數/常住人口數量,《深圳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約為1756萬人,“青春深圳”2022年3月數據顯示深圳有注冊志愿者約280萬人。。以紐約、倫敦和東京經驗為鑒,建立政府與志愿團體的伙伴關系,有助于拓寬深圳志愿公益的覆蓋面。例如,建立政府購買制度,政府出資購買志愿組織的服務或委托志愿組織承擔部分社會公共服務工作,與志愿團隊建立公共服務公私合作的伙伴式供給關系。再如,加大志愿服務組織在社區(qū)協同治理中的作用,深圳高速的經濟增長已經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夠組織和團結起來的都市中層群體,這一群體對建立非營利的志愿組織發(fā)揮關鍵的領導作用,可以依托他們領導并組建社區(qū)志愿組織,一方面保證與政府的必要聯結,獲得必要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對社區(qū)居民負責,推動社區(qū)居民主動參與、自主解決社區(qū)事務。
政府應集思廣益,構建群眾參與的表達機制。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認真提煉群眾對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設的思路舉措,盡快出臺具有深圳特色和先行示范意義的志愿服務條例,讓深圳志愿公益在城市文明典范建設中有所作為、大有作為。根據調查,包含政策保障、基礎保障、志愿服務培訓和激勵機制是受訪者認為未來深圳志愿公益需要重點加強的模塊。[37](P32-33,65-68)另一方面,提高深圳市民的主體意識,市民要和政府一起承擔城市建設的責任,引導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職業(yè)的市民積極作為、主動作為,為深圳城市文明典范建設做力所能及的事。
2005年深圳出臺地方志愿服務條例《深圳市義工服務條例》,2017年國務院頒布全國性志愿服務法規(guī)《志愿服務條例》,無論是地方條例還是全國法規(guī),尚缺乏對志愿者安全保障的明晰表述。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立法成為必要。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多次提到“公平正義”,不可否認,欺凌弱者諂媚強者,是社會的“潛規(guī)則”,“不敢扶”“不愿扶”“熱圍觀不援手”等現象屢屢發(fā)生。深圳須領全國之先,要直面社會痛點,大膽通過立法優(yōu)化解決途徑,對于關系市民生命安全的見義勇為、志愿助人行為立法,對于“不扶”要建立懲罰機制;對于“扶了反被訛詐”要主動提供法律援助,給社會構筑必須扶、大膽扶的底氣和正氣。還可以借鑒德國經驗,將志愿服務納入衛(wèi)生改革、勞動力市場、法律咨詢、信息自由等領域的立法措施中,讓發(fā)展成果向困難群體傾斜,惠及更多市民。
在志愿服務專業(yè)化建設方面,深圳在醫(yī)療護理、心理疏導、法律援助、應急救援等與民生息息相關且專業(yè)化的志愿服務領域開發(fā)不足。且由于志愿服務的公益性,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資待遇,也很難吸引專業(yè)人員的參與。因此,深圳下一步應加大志愿服務培訓力度,引入專業(yè)的志愿服務團隊,以提升志愿公益的專業(yè)化水平??梢越梃b東京做法,深度開發(fā)志愿服務組織的職能,依托專業(yè)化培訓促進志愿者自我成長,增強志愿者的獲得感,并以專業(yè)化的培訓激發(fā)志愿服務的持續(xù)性和傳承性,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務組織。另外,針對深圳移民城市存在的發(fā)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務工人員數量龐大的問題,發(fā)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鼓勵富裕群體以基金會的形式成立“農民工心理咨詢基金會”“弱勢群體法律援助中心”等專業(yè)志愿隊伍,富裕群體出資、專業(yè)人士出力,以志愿服務促進共同富裕。
國際化是城市化發(fā)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選擇,也是城市文明典范建設的重要標志。志愿服務作為一個世界性的話語體系,能大大提升一座城市的軟實力、傳播力和美譽度。通過倫敦、東京的成功經驗可知,全球性、國際性的大型賽事和會議,作為一種源自城市外部而作用于內部發(fā)展的力量,是觸發(fā)城市國際影響力擴散的“爆破源”,也是城市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的“助推器”。[38]目前,深圳承辦、舉辦的國際活動(如體育比賽、國際會議等)還不夠多,志愿服務跨國、跨地區(qū)的合作交流機會有限,制約了其國際化水平。未來深圳可在如下幾方面加強努力:一是要主動承辦全球性、國際性重量級賽事和會議,讓志愿公益在服務大型國際活動中傳播深圳故事,弘揚深圳文化;二是要讓更多志愿服務“走出去”,把志愿服務交流列入城市文明典范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開展援外志愿服務,加大與其他地區(qū)和國際志愿服務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機會,增強深圳志愿公益的國際話語權,努力讓深圳志愿公益成為各國城市借鑒的典范案例,助力深圳邁向“國際志愿者之城”。
當前深圳志愿服務數據的界定和交換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不同志愿服務組織各行其是,項目管理不規(guī)范,交換標準不一致,數據公信力不足,影響志愿者禮遇、評優(yōu)等工作,亟需建立統(tǒng)一的數據管理標準。通過該標準,規(guī)范志愿者注冊、招募和等級認定工作,對志愿者實行安全等級、專業(yè)等級、服務等級和數據等級的認定和晉級規(guī)范制度,保證志愿服務的質量和安全。[39](P45-48)例如,根據志愿服務項目的勞動力含量、技能含量和智力含量,出臺志愿服務時長的政府指導兌換標準,建立全市統(tǒng)一的記錄、兌換和管理運營體系,為數據互聯互通和志愿服務交換機制奠定基礎,提高志愿服務各環(huán)節(jié)聯通的可操作性。
與此同時,志愿服務信息化系統(tǒng)供需精準對接還有待完善,“服務過剩”和“服務不足”同時存在,供需端不匹配影響著志愿服務的認可度、吸引力和持續(xù)發(fā)展。深圳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在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實力,加強大數據協力。深入開發(fā)并迭代“志愿深圳”App,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去中心化的多邊互助平臺,建立不同專業(yè)領域、年齡層次、不同等級的志愿者庫,建立市—區(qū)—街道—學校/社區(qū)網格化管理的志愿服務項目庫,在App上實現類似淘寶、美團下單、接單的智能匹配。通過平臺實時記錄、更新志愿服務時長,通過App兌現獎勵辦法,構建志愿服務供給和需求、志愿服務積分登記和獎勵兌現的人際互動和交叉網絡。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存在部分志愿服務組織以無償性為由將志愿者視為廉價或免費勞動力,導致志愿者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氨恢驹浮薄爸驹阜兆餍恪薄霸炫杈啊钡痊F象時有發(fā)生。還有部分市民重財輕善,精神富裕跟不上物資富裕。這些都影響了深圳志愿公益的形象,影響志愿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應將利他和利己巧妙結合,探索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輸出和商戶聯盟合作的良性生態(tài)模式,圍繞志愿者的城市禮遇、“時間銀行”等方面探索更多激勵措施。調查發(fā)現,禮遇激勵、信用激勵和精神激勵是受訪者認為最有效的形式。[37](P32-33,65-68)2022年4月15日“深圳市志愿者禮遇計劃”首批20項清單正式發(fā)布,便是一大進步。將志愿服務和“時間銀行”相結合亦是一種對志愿服務有效的管理行為。王煥通過調查實驗和案例研究論證發(fā)現,時間銀行會提高志愿者的自我效能感帶來可持續(xù)志愿參與。[17]還可以參考德國做法,采用貨幣調控手段,以一定量的志愿服務抵償一定的免稅額或其他免稅與抵扣稅項目。
探索建立廣泛認可的監(jiān)督辦法,規(guī)范志愿服務評估體系,引入專業(yè)的第三方評估機制。同時,強化主流媒體的正面引導,堅定志愿公益的功能、定位和友善互助的基本邏輯,遵循“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內核,涵育主流價值,確保志愿服務事業(yè)始終堅持正確方向??傊?,在堅持公益初心,不以報酬為目的的前提下,志愿公益要以市民需求為本,巧妙地將精神激勵與商業(yè)激勵相結合,讓志愿服務流動起來,讓城市資源流動起來,有助于實現自我造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也能讓有公益心的貧困群體免于生計奔波,全身心參與志愿服務。
城市發(fā)展的最終目的是人類福祉,它把共同富裕、公平正義、大眾參與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多種社會價值作為其發(fā)展目標。志愿公益作為一項崇高的國際性事業(yè),已成為城市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和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新時代城市建設和治理的標桿與樣板,站在國家對于粵港澳大灣區(qū)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建設的使命高度,立足新時代,深圳志愿公益展現新作為,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環(huán)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創(chuàng)新治理格局;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城市共同富裕;培育民生幸福的社區(qū)共同體,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城市文明典范建設。要特別說明的是,深圳志愿公益是政府服務的補充,而不是減少或替代政府服務。志愿公益與現有的政府服務模式可以有效互補,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過程中還要做進一步的理論和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