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宏
群文閱讀教學順應語文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趨勢,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和思路,為初中生提供廣泛閱讀、批量悅納的主體認知機會,讓初中生能夠獲得更加豐富和優(yōu)秀的人文滋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基于群文閱讀的學校特色課程體系建設,采用高效化、體驗化、主體化的方法實施群文閱讀教學,以促進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首先,轉變閱讀教學觀念。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關注學生的自主個性化體驗,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體驗群文閱讀帶來的快樂。
其次,發(fā)揮學校的組織作用。要充分發(fā)揮學校的組織作用,積極舉辦群文閱讀教研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群文閱讀教學設計大賽、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展評活動等,讓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群文閱讀的學習和交流,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再次,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培訓??梢圆捎镁€下培訓和線上培訓的方式,促進教師由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向群文閱讀教學轉變,培訓教師準確完整地把握議題選擇的方向,增強教師對群文閱讀教學的駕馭能力。
第一,確立群文閱讀議題。議題是群文閱讀的核心,要確立群文閱讀的議題。首先,從群文閱讀議題產生的來源而言,要考慮學生的群文閱讀需求,結合學生對群文閱讀的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議題來組建文本。還要考慮學生的思想道德需求和生活實際需求,圍繞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和價值觀形成的需求選擇議題。同時,要結合群文閱讀教學的需要,選擇與教學目標相關聯(lián)的議題,如在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母親是“恩師、慈母、嚴父、嚴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式群文閱讀,將老舍的《我的母親》、高軍的《母親、母親》、莫言的《母親》進行組合,讓學生通過對上述群文的閱讀學習,比較三個母親教育做人的共同點,引領學生拉近自己與文本的距離,從而深入體悟胡適《我的母親》中母親對“我”的做人教誨。
其次,要合理確立議題的種類,包括形式議題、內容議題、語言議題等不同類型。其中,形式議題的結構形式主要是指文章的篇章結構,在選取寫人記事散文中通常采用連貫式結構,在議論文和說明文中則采用多樣化的結構形式。如初中語文教材上冊第三單元的《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館》為事物說明文,采用總分式結構進行記述,在進行群文閱讀設計時,可以將培根的《論讀書》、竺可楨的《向沙漠進軍》進行對比式閱讀,引導學生把握說明文的整體結構。
第二,發(fā)揮群文組合作用。為了進一步發(fā)揮群文閱讀的組合作用,要合理選擇群文的數(shù)量,結合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時間,注重長短文本的有機結合。一般來說,單篇文本字數(shù)應當在1000 到1200 字為宜,文本數(shù)量選擇3-4 個,避免文本內容過于單薄或過于冗長,以較好地保持學生的群文閱讀興趣。同時,還要注重群文選擇的質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選取多樣化的群文閱讀文本,緊緊圍繞議題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
首先,創(chuàng)設群文閱讀情境。在群文閱讀的特色化課程體系建構中,要精心創(chuàng)設群文閱讀情境,通過合理有趣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建立起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橋梁。以學習《父愛》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呈現(xiàn)教育短片《父親》,并播放筷子兄弟演唱歌曲《父親》,將學生置身于父愛的氛圍之中,進而快速進入學習情境。
同時,教師還可以精心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渲染語文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以學習“母愛百味”的群文閱讀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對母愛的感受,并聆聽其他學生講述母愛的故事,在講述與聆聽的氛圍中走入文本,從不同層面闡釋和理解母愛之情。
其次,優(yōu)化設計問題。1.設計激活學生興趣的問題。在群文閱讀的特色課程體系建設中,教師要設計能夠激活學生興趣的問題,梳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高效學習。在說明文的閱讀教學之中,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相對枯燥,教師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將多篇說明文進行整合,從而提高群文閱讀的教學效率。以建筑藝術類的說明文為例,可以將《巍巍中山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凡爾賽宮》《蘇州園林》進行組合,設計以下關聯(lián)性的問題:“嘗試運用文中的關鍵詞說出這些建筑或園林藝術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薄凹偃裟闶窃O計師,試著談一談這些建筑設計的匠心獨運之處。”“假若你是導游,試向游客介紹你感興趣的建筑藝術,注重恰當?shù)恼Z言和順序的編排?!蓖ㄟ^這些問題的驅動,引領學生積極地參與群文閱讀,訓練學生對文本的信息篩選和提煉能力。2.設計發(fā)散性問題。教師要在群文閱讀特色課程設計中引導學生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以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文本的空白點,設計發(fā)散性的問題:“游行大典結束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讓學生擁有充足的想象和聯(lián)想的思維空間,激發(fā)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和探討,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對學生的閱讀思維進行發(fā)散性的訓練。3.設計比較性強的問題。在群文閱讀中的問題設計要注重比較性,通過多文本之間的橫向比較和文本內容、文本形式的比較方式,引導學生感知物象,領會意象中特定的情感內容。例如,在初中散文詩的教學中,可以圍繞“心靈之聲”的議題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將魯迅的《雪》、郭沫若的《雷電頌》、巴金的《日》和《月》等詩歌進行組合,并設計和提出問題:“文中主要描寫了什么事物?這些事物與我們日常理解的事物有何區(qū)別?”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性的學習和分析,理解文中的物象與生活中的事物之間的差別。4.設計遷移性的問題。群文閱讀要設計具有遷移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理解和學習。例如,在學習魯迅的《故鄉(xiāng)》一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閱讀和思考,領會小說中的主要內容,并在多篇文章中進行遷移應用和鞏固。
如何對群文閱讀教學進行全面合理的評價是重要的研究課題。在基于群文閱讀的學校特色課程體系建設之中,要緊扣議題,評價選文是否有深度;還要評價群文閱讀的整體設計是否具有廣度,是否利用問題引擎牽引整組群文,撥動群文閱讀組合之弦。同時,在對群文閱讀教學進行評價中,要評價群文閱讀指導策略是否具有厚度,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速讀能力。另外,還要在評價中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要注重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的自主性和開放性,評價教師在群文閱讀的反思總結和自我提升,不斷完善學生的閱讀認知。
總之,基于群文閱讀的學校特色課程體系建設要結合教學要求和具體學情,合理選取議題,設計多樣化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群文閱讀的學習之中,更好地發(fā)散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