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劉基:謀略家和學問家的雙重角色

2023-01-11 21:35夏咸淳
關鍵詞:劉基

夏咸淳

(溫州市劉伯溫文化研究中心,浙江 溫州 325003)

一、謀臣與學士

明代開國名臣劉基自元明之際以迄當代六七百年間,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其事跡聲望流播朝野士庶黎民百姓之間。[1]對他的歷史定位和學術評價也有許多看法說法,不盡相同,間或相左。縱觀明人的評論,大多聚集于他的政治軍事謀略,被論者譽為商朝伊尹、周朝呂尚、西漢張良、蜀漢諸葛亮,甚至認為“殷周以來,一人而已”[2]9。在歷代開國謀臣中,被推崇到這樣的高度,可謂鳳毛麟角。

劉基生長于元季,其非凡的志向、學識和才氣早有顯露,《明史》本傳稱,“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钡谠└瘮≌谓y(tǒng)治下,久沉下僚,備受壓抑,有才不伸。直到五十歲(1360 年),他與宋濂、章溢、葉?。ㄊ贩Q浙東四先生)同赴金陵,響應朱元璋招聘并被賞識重用,其政治軍事才略始得施展,大放光彩。十余年間,密陳時務十八策,進獻逐個掃滅群雄策略,輔佐太祖推翻蒙元統(tǒng)治,完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繼而為朱明新朝謀劃長治久安之策,制定歷法、律令、科舉等典章制度,“于是海宇清而綱常復,儒術重而道學崇,斟酌百王以大備一代之制”[2]19。劉基對國家和時代的主要政治貢獻在于:“贊襄廟謀,運籌帷幄”[2]11“宏謨偉略,輔翼興運”[2]7?!斑\”者,國運、世運、時運也,機遇也。劉基遇上了把握住元明之際國家民族由亂求治、由弱圖強、由衰思興的歷史機遇,順應時代潮流、百姓愿望,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智能才略,遂成一代杰出的謀略家,登上歷代“智謀名臣”的殿堂,而與伊尹、呂尚、張良、諸葛幾位“帝師”“人豪”并肩齊名。這不僅是劉基個人的榮幸,也是古今謀略家群體的尊榮。

對于歷史上那些善于運用深謀運猷、文韜武略,在政治、軍事、外交、經(jīng)濟、文化、學術諸領域,取得一方面或幾方面突出成績,尤其是在歷史轉折時期作出廓清寰宇、平治天下巨大貢獻的豪杰之士,古人常把他們叫做“謀臣”“策士”“智囊”,我們統(tǒng)稱之為謀略家,其職能頗類似當今所謂“智庫”。衡量一國統(tǒng)治者賢明與否,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能否真心實意地尊重、任用智謀之臣。在有識之士看來,兩軍對壘,兩國相爭,國家的強弱盛衰,人民的安危泰否,歸根到底,是智力、智謀、智能的角逐。晚明新思潮代表人物李贄論智謀名臣:“歷觀今古,嬴氏興而六國之謀臣盡走咸陽”;“漢興,陳平之謀居多,平非惟有定天下之勛,亦且有安社稷之烈”[3]343。秦之所以勝,是因為六國之謀臣盡為收攬,漢之所以興,也因為張良、陳平等謀臣得到信任重用。因此,李贄得出結論:“由此觀之,創(chuàng)業(yè)中興之主,所用所養(yǎng),皆可知矣。予以為智謀之士可貴也?!盵3]343李贄還特別指出,“創(chuàng)業(yè)中興之主”,對智謀之士不但要重用,還要厚養(yǎng),“用”與“養(yǎng)”并重,不可偏廢,所謂養(yǎng)兵十年,用在一時也。人主往往只講用,不重養(yǎng),因而不得盡其用,竭其才。養(yǎng)包括培養(yǎng)、護育及給予優(yōu)厚待遇。繼李贄之后,晚明另一位名士馮夢龍也極其推崇智慧、智謀、智略、智囊,認為歷朝興亡成敗皆緣于智愚兩端,在其名著《智囊》一書自序中亮出主要論點:“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紂愚而湯武智,六國愚而秦智,楚愚而漢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明太祖)智?!盵4]1明代崇智思潮的流變由微而顯、由細而壯,元明之際潮起一線,劉基啟其濫觴,及至萬歷以來,洪波涌起,壯闊奇麗,當時文化精英大都受到浸潤滋養(yǎng)。

陶鑄、造就一個優(yōu)秀的謀略家必須具備各種條件,可貴的品格、素質,諸如崇高的社會理想,堅貞的政治操守,靈活機敏的智慧,廣博精湛的學問,等等。衡之劉基,這些條件都已具備。他遭遇元末亂世,志在濟蒼生,安天下,再造太平文明盛世,迎來萬物熙熙的“陽春”。他性格剛直,慷慨持大節(jié),得到物論高度評價,尤其為李贄所稱道,以為張良不之及。“公中忌者之毒,以太直故;晚而上(明太祖)之顧寢薄,以剛故。其不肯為子房之和光同塵,曲己藏身,明矣。此其人品識見,實居留侯之前?!盵3]16劉基具大智慧,所著奇書《郁離子》,其實也是一部“智書”,字里行間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是智慧的寶庫,值得深入開掘研發(fā)?!队綦x子》直接論智之處甚多,且突出“大智”。何謂大智慧?劉基謂,“故智而能愚,則天下之智莫加焉”,“故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辭其名,受其實,天下之大智哉”[5]220。劉基具大學問,在當世和后代都深受論者贊賞。徐一夔評說:“公學足以探三才之奧,識足以達萬物之情,氣足以奪三軍之帥。”[5]245吳從善評說:“闡天地之隱,發(fā)物理之微,究人事之變?!盵5]247再旁參其他諸家評論,我們可以認定劉基是古代學人所希冀和追求的“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一位大學者了。

成為一個謀略家的充足條件,非僅此四項,還有其他,此在劉基是很突出的。其中學問一點,用以觀察評議劉基的歷史定位和文化貢獻十分重要。劉基一生扮演了雙重社會角色,一是謀略家,一是學問家。謀略和學問猶如兩翼和雙輪,使他騰飛更高,驅馳更遠,而成一代勛臣,名世文宗。對劉基而言,謀略與學問是成就其奇功偉業(yè)的兩項基本條件,立足之本,不可或缺。倘使但有謀略而少學問根基素養(yǎng),未免淺薄,難成大器;又若空懷學問而不能用為國策方略,施諸軍政教化,也是遺憾。劉基一肩擔當謀略家與學問家的重任,兼擅文韜武略之才之美,對此明人早有評騭。嘉靖間禮部尚書李本既稱其“豪雄”“運籌定策,應機料敵”,又贊其“儒碩”“呈華炫奇,開新啟昧”。歷觀開國佐命之臣,“兼此二長,世不恒有,其惟我國朝誠意伯劉公者其人乎!”[2]25謀略和學問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輝。劉基這位大謀略家和大學問家的出現(xiàn),反映了我國每當在歷史發(fā)生重大轉折時代,比如周秦之際、漢魏之際、隋唐之際、元明之際,就會涌起推尊奇謀、崇尚智略的思潮。劉基是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歷史的一面鏡子。

今天我們重讀劉基,仍然要把握住謀略(豪雄)、學問(儒碩)兩大關節(jié)點,重新認識其人,社會角色和歷史地位,進而窺測元季學術風氣和文化潮流。本文著重探討劉基作為一個學探三才之奧、識達萬物之情的學者所具大家風范,學術創(chuàng)構的總體特征,諸如博采精醞、會通開新、明理致用。至于知識構成、學術體系、思想核心、淵源傳承等一系列學術問題,尚待后續(xù)研究。

二、博采與精醞

我們閱讀劉基著作,仿佛走進一座宏偉奇麗的知識殿堂,讀《郁離子》尤其讓人驚異,仿佛就是一部《博物志》。劉基弟子徐一夔序稱:“牢籠萬匯”“辨博奇詭”。劉基有豐富的社會知識,通曉政治、軍事、經(jīng)濟、法律、教育、哲學、宗教、藝術等等,又涉足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諸多自然學科,甚至對鬼神、巫祝之類神怪魔幻現(xiàn)象也頗關注。他對草木鳥獸蟲魚特別感興趣,對農(nóng)田水利耕作技術,對醫(yī)典醫(yī)史醫(yī)術醫(yī)方也有研究。宣德年間翰林侍讀學士李時敏稱劉基博學多聞:“先生自少穎敏,既長,于書無所不讀,凡天文地理、陰陽卜筮、諸子百家之言,莫不涉獵。”[2]13劉基的知識學問不盡取自書本,還有來自親見親聞親歷包括民間經(jīng)驗。

劉基的學問不僅博洽,而且專精。《郁離子》中有一名篇叫《靈丘丈人》,講的是一戶人家養(yǎng)蜂采蜜的故事,真實生動,雖然是一則寓言,卻包含養(yǎng)蜂的專門知識。我國養(yǎng)蜂的歷史據(jù)稱自周朝迄今已有三千多年。有關文字記載自晉宋以來屢見于不鮮,大都零碎分散。及至元代,有了比較集中完整的記錄,其中以元司農(nóng)司官修《農(nóng)桑輯要》(1273)、王禎撰《農(nóng)書》(1313)、魯明善撰《農(nóng)桑衣食撮要》(1314)三大農(nóng)書較為翔實。三書所載養(yǎng)蜂技術互有異同,各有側重。官修《農(nóng)桑輯要》刊于元初,“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政府編撰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指導書”。卷七“蜜蜂”條記述蜂房的制作、保潔;蜂蜜的留與?。还┧?,置水一盆,供蜂吸飲,“不致渴損”;蜂王處置法,根據(jù)蜂王的多少強弱,決定保留或摘去。[7]275實事直錄,簡明扼要,可考可法。王著《農(nóng)書》養(yǎng)蜂部分多抄錄《輯要》。也有補充,如“及于家院,掃除蛛網(wǎng),及關防山蜂、土蜂,不使相傷”云云,防止害蟲侵入諸事,為《輯要》所未載。又補充養(yǎng)蜂產(chǎn)業(yè)可以獲利?!坝惺震B(yǎng)分息百窠者,不必他求,而可致富也”[8]。魯著《農(nóng)桑衣食撮要》重點記“十月割蜜”一事,征實細致。

劉基精通農(nóng)學,應讀過以上三部農(nóng)學名著,熟知養(yǎng)蜂諸事,如蜂房制作,窗戶啟閉,取蜜留余,蜂王配置,害蟲殺滅等,都被采用寫入《靈丘丈人》一文中。不是簡單摘抄,而是經(jīng)過精心結撰的文學創(chuàng)作。此文敘事周密園到,對農(nóng)書漏載或以為可以省略而不載者,均作了不少補充和縫合,如制作蜂箱選用良材,剔除朽爛木料,擺放箱子分清疏密新舊、方位朝向,組合有定數(shù),司者有定人。因之,蜜蜂住所安適無害,可防烈日寒冰,飄風淋雨,以及蛛蟊、蚍蜉、土蜂、蠅豹各種蟲害,充分體現(xiàn)了靈丘丈人養(yǎng)蜂用心精細,經(jīng)營得法。農(nóng)書載害蟲,或示“蛛網(wǎng)”“山蜂”“土蜂”,或以“他物”籠統(tǒng)指一切害蟲。劉基記丈人在世蟲害少,僅提四種(其中“土蜂”與農(nóng)書重出)。及其子繼承養(yǎng)蜂業(yè),不但蟲害頻出,鳥害、獸害也發(fā)生了,什么“蛅蟖”“螻蟻”呀,“鷯鳭”“狐貍”呀,都橫行不禁,白日昏夜肆意為虐。父子對照鮮明,還平添了許多知識性、趣味性。本文寫情細致入微。主人公靈丘丈人以養(yǎng)蜂為生,與蜂蜜為伴,對蜂群的生活起居、生息繁殖、溫飽饑寒都關懷備至,無微不至,養(yǎng)蜂如養(yǎng)兒孫,一片赤子之心。其性格、心理特點,都是通過他本人的行為,生活方式、經(jīng)營活動、辦事作風以及行為結果和影響表現(xiàn)出來的,沒有一句直披其心腑。這體現(xiàn)了中國紀傳文學寫情的傳統(tǒng)藝術方法,而與西方文學不惜以大段文字縷陳人物心理活動的方式迥異。又本文寓意深刻警策。全篇中心詞是“善養(yǎng)”二字,以養(yǎng)蜂比喻養(yǎng)民,表明了劉基念茲在茲的民本政治觀,并借陶朱公之口鄭重向“為國有民”的統(tǒng)治者提出告誡,“可以鑒矣”。這篇寓言故事固然帶有想象虛構的成分,非據(jù)某件或幾件具體的實事直錄、拼接。它有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有民間養(yǎng)蜂產(chǎn)業(yè)活動、作者豐富的農(nóng)學和昆蟲學知識為依據(jù);僅就養(yǎng)蜂知識技術而言,劉基所知堪比農(nóng)書作者了,以至引起當今中國古代農(nóng)學史專家的注意,將此文作為農(nóng)業(yè)科技史料而予引證。周堯先生據(jù)晉皇甫謐《高士傳》記載,東漢延熹年間姜岐,“隱居以畜蜂豕為事,教授者滿于天下,營業(yè)者三百余人”。據(jù)此推測,我國“在一千八百年前養(yǎng)蜂已經(jīng)成為一門的學問和新興的事業(yè)了”。接著便提到《靈丘丈人》一文,“其實,養(yǎng)蜂作為專業(yè)的事還可推到兩千年前,明劉基《郁離子》中詳細記載了戰(zhàn)國(應作春秋)時期靈丘丈人養(yǎng)蜂獲利的情形”[10]174。寓言畢竟是寓言,不是實際存在的真人真事,但在別具眼光的農(nóng)學史家看來,卻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科技價值,也證實了劉基學問的淵博。

三、會通與開新

知識和學問如山如海,無盡藏,無涯際,又互相聯(lián)結連貫,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有所謂“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云,更加凸顯知識信息的互聯(lián)互通。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像劉基這樣的大學問家,其知識結構也如網(wǎng)絡,是成體系的。他博通古今,窮究天地人三才,涉獵九流百家,知識非常龐雜,但絕非雜亂無章,如一大塊雜物堆積場。他求知治學重視、善于會通。會通一本書,一科目;會通各家各派,諸事諸物;會通天人之際,古今之變,而成一家之言。

孔子著《春秋》,記事簡略,而大義隱微,其體例有“比事之書”,就是將相關同類的歷史事件并列記載,不加褒貶。如果讀者不細心玩味,便不知經(jīng)旨微言大義。劉基十四歲入郡學,“師授《春秋》”,很早即精熟此書,“默識無遺,辯決疑義,出人意表”[2]39。后著《春秋明經(jīng)》也用“比事”體例,將《春秋》中同一年以至不同年所載類似的事件歸并到一篇或二三篇,集中起來給以說明、闡述,以揭示其中隱含的大義。例如,截取魯莊公二十八年筑城于鄔,三十二年又助齊國筑城于小谷,三十一年春夏秋三筑游觀之臺于郎、薛、秦三地(皆在魯境),這些同屬不惜民力而大興土木性質的史實,串聯(lián)起來一并評說,而對其中三十一年三時而筑三臺的事件痛加抨擊批判,“是謂妄興力役,無故以勞民也”,“莊公之虐民者可見”,“使一人肆于民上,而淫從其欲”。并由此點出《春秋》隱含的“憂民之深意”[11]605。劉基讀《春秋》特別強調不可僅憑片言只句或個別記載以測經(jīng)旨,必須通貫全經(jīng),牢牢把握基本思想方能讀懂。否則“不以全經(jīng)貫之,而欲因一句以求義,安能得圣人之微意哉?”“故曰非深明夫天人之理者,不可以言《春秋》也?!盵11]601博以會通,是劉基基本的讀書方法、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不僅貫穿于讀《春秋》,也貫穿于其他儒學經(jīng)典以及諸子百家之言。

與會通密切相關的格物致知的認識方法和思想方法,是“推類”。劉基解釋說:“儒者之道,格物以致其知,貴能推其類也。故觀水而知學,觀耨田而知國,善推之而已?!辈⒂赊钠宥萍啊秾O子兵法》,而知“乘機應變攻守之法”,“兼弱取亂之道”,進而推測弈棋之藝“必出于兵家教戰(zhàn)者所制,非其他娛目悅耳者比”,所以看似小技術、無用之物,“旁通之可以措大事,吾于此而知智者之不死也?!盵11]66能從小技藝,甚至被視為“無用之伎”,卻見到其中蘊含的至理,可以措諸“大事”。善于推類,觸類旁通的人,即是“智者”,歷朝歷代有的是,故曰“不死”,殊可寶愛。劉基的崇智思想再次表露無遺,三百年后被馮夢龍等晚明文化精英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吨悄摇纺┚碓仭靶』邸痹疲骸办陟谙豆猓钟谌?。螢火難噓,囊之亦照?!睆堘贰犊靾@道古》特列“小慧部”,也懷著深情珍惜小智小慧:“雖知星星爝火不足與日月爭光,而若當陰翳晦冥,腐草流螢,掩映其際,亦自灼灼可人,斷難泯滅矣!”溯其源流,其濫觴已于劉基著作中見之矣。

收在《郁離子》中近二百篇文章,大都善于運用類推方法說故事,講道理,前人謂“巧于比喻”,“觸類而求”,“比類旁通”云云,指出了此書顯著的藝術特色,其文集之序記類有許多優(yōu)美散文也是善于類推的范例?!犊帻S記》就是“四先生”還未出山歸附朱元璋前,劉基為處州同鄉(xiāng)好友章溢居室創(chuàng)作的一篇題記。此室處于群山包圍高寒之處,常刮北風,所生各種植物“其味皆苦”,樹類如黃蘗、苦楝等,草類如黃連、苦參等,菜類如地黃、游冬等,以及楛竹之筍,楮櫟之實,還有茶葉,莫不味苦,有的甚至比別處的品種更苦。又由植物推及蟲魚,蜜蜂采花作蜜,味亦苦,尤奇者,溪澗中“斑文小魚”,食之,“味苦而微辛”。如此物物相推,層層鋪敘,便烘托出章氏山居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然后筆鋒一轉,從苦的一面說到樂的一面。先承上說物性雖苦,卻樂于生存此山苦寒環(huán)境中,“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而且長勢旺盛,“莫不族布而羅生焉”。再由物之習性而推及人的內(nèi)心世界,主人章溢先生偏偏樂居此苦寒之山,還發(fā)出一番高論,“樂與苦相為倚伏者也”,他心甘情愿吃苦,自覺地接受環(huán)境的磨練,踐行孟子的教導,“天之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劉基與章溢是志同道合的好友,非常了解章先生和他隱居地匡山的地形、草木、野蜂、小魚,體察物情和人情精細入微,故成此一篇清深峻拔之作。其他如《活水源記》《友梅軒記》《松風閣記》《菜窩說》《賣柑者言》等,以及《郁離子》諸多名篇佳制,精彩紛呈,各有特色,而善于類推、類比是其共性。

劉基的世界觀力持變化的觀點,認為“天下之物,無不能變化也”,“天地生物,各稟氣以成形,人亦物之一也,物能化,人奚不能化?”[11]127學問是人做的,學問豈能不變?從縱向看,古今不同,學問有時代性;從橫向看,學人各異,學問有獨創(chuàng)性。以時代論,夏商周三代向來為古人稱道,視作理想的治世,而在劉基看來,三代治道政跡,其所遵路徑軌轍,并非全是后王法前王,亦步亦趨。不僅三代,以后歷朝歷代,其政治典章制度皆隨時代的變化而修定,行之既久,必有損壞而生弊端。后代承襲其弊,乃圖矯之救之,制定新的制度,以適應時代的新變化?!跋闹兄遥蟪衅浔?,而救之以至質。殷之政尚質,周承其敝,而救之以文。秦用酷刑茍法,以箝天下,天下苦之。而漢承之以寬大,守之以寧一。”只要能因時改制,對癥下藥,各種制度弊病都是可以治愈的?!疤煜轮∮胁获?,鮮矣?!盵5]17所論符合社會政治制度發(fā)展變化的某些規(guī)律,且含辯證思想。萬歷間文學革新家袁宏道論文學新變也提出相近的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劉基的先見之明。因此,后世歷代明主賢臣若能因時變法,因時制法,并正確施行堅決貫徹,也可臻于治平之世,無須言必稱三代。此之謂“變通”,“達節(jié)”(因時順勢、通權達變的品格)。劉基有詩云:“圣人有達節(jié),變通亦何常。禹湯不同跡,萬古有明王?!盵5]311孔子對夏商周典章制度重在因襲繼承,而輕變革創(chuàng)新。《論語·為政》:“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彼^“損益”,只是加加減減修修補補而已,只是量的增減而非質的改變??鬃赢斖碇芏Y崩樂壞之衰世,提出重因而輕革的政治主張,也和特定時代的劇變有一定關系。不過劉基還是從正面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并謙和含蓄地對孔子的言論提出了責疑和批評。以學者作家個體創(chuàng)造性而論,劉基也非??粗兀娫疲骸凹词略谧缘?,強歌非正音。所以春草句,聲價重兼金。若人千載下,遺響邈難尋。凄涼一池塘,賴爾得至今。……”[2]325晉宋間詩人謝靈運任永嘉郡(今浙江溫州)僅一周年,作《登池上樓》,留下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元末東南沿海大亂,劉基于至正十二年(1352)八月奔亡于峻嶺盤谷之間,自臺州抵溫州。見樓臺池塘仍在,風景凄然,百感交集,賞嘆“春草”名句聲價千金,遺響難尋,指出謝靈運的詩歌創(chuàng)作妙諦在于“自得”二字。這也是一切妙詩妙文、學術經(jīng)典流傳不朽的根本原因。當《郁離子》問世時,讀之者無不為其思想之新穎,內(nèi)容之恢宏,批評之辛辣,文章之奇麗,而感到驚駭。明初吳從善序云:“中乎要會,不襲履陳腐,”“近世以來,未有如《郁離子》之善也”。六七百年過去了,對劉基這部大書,還是常讀常新,其書所以能保持常青的活力,正在于其間洋溢著永不凋謝的創(chuàng)新精神。作者非常珍惜這種精神,感嘆謝詩名句千載難遇,又嘆息伯牙破琴絕弦,嵇康《廣陵散》絕,從此不聞絕調,“伯牙骨朽今幾年,叔夜廣陵無續(xù)弦,絕倫之藝不常有,得心應手非人傳”[11]301,留下無盡的歷史悵惘和哀傷。

四、明理與致用

宋代理學是我國學術思想史發(fā)展的具有標志性特征的重要歷史階段,理或天理是理學的最高哲學范疇。宋儒對于理的解釋并不一致,而以北宋二程(程顥、程頤)和南宋朱熹為準繩。程朱并稱,朱熹集南北宋理學之大成。程朱都認為,理是宇宙的本源、根本,未有天地即有此理,理生天地,理生萬物,故稱天理。元代學術承接宋代理學余波,學者多尊程朱,或宗象山(陸九淵)心學。朱子地位日漸隆盛,仁宗元佑間恢復科舉,詔定朱熹《四書集注》作為考試科目。劉基生當其時,不能不受影響,早年曾受教于名儒處州錄事鄭原善,“聞濂洛心法”[2]31。由于身困下僚,屢遭政治打擊,目擊時艱,經(jīng)過痛苦反思,認識到“天理論”的謬誤,與現(xiàn)實悖反,與民心背離,終于走出其怪圈迷團,乃從尋尋常常事事物物中尋繹事物之本然、原理、規(guī)律性。遂由“天理觀”轉向“物理觀”。劉基談天談地,也討論鬼神,但罕言“天理”,他談“理”常與“物”相聯(lián),如“究吾知而通物理”[11]143,“物理相通,不可誣也”[11]80,也講“天人之理”,所指乃天人感應相互關系之理,而非宋儒鼓吹的“天理”。

劉基否定“天理論”,但沒有全盤否定對宋元學術思想發(fā)展和人們精神生活有著重大影響的宋代理學,也吸收了其中某些合理因素,予以改造而為當世之用。他繼承了宋儒的理性精神,言事論學好窮理推理?!队綦x子》中有一篇集中談論物理的短文,題目就叫《論物理》,僅二百余字,言簡意賅,言近指遠。作者從自然界和人世間選出十種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以為事例,推究發(fā)生這些現(xiàn)象的內(nèi)在原因,其中奧理。例如由江海潮汐可推知天地呼吸之理,由琴弦協(xié)奏可推知同聲相應(共鳴)之理,由人體的脈象搏動可推知天象氣象變化之理,等等。要之,不管物理多么深奧,通過各種觀測的手段、工具,人的智能,特別是憑借《易》理這一洞察天人的大智慧,是可以測之思之而得之的。注釋者對十事中的多個條目均作了認真查考,確切解釋,唯釋“巫祝”、“吹蠱”欠當而不合此文本意。按,“吹蠱”,《文選》卷二八《苦熱行》:“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李善注:“吹蠱,即飛蠱也?!庇忠櫼巴酢遁浀刂尽吩唬骸敖蠑?shù)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殺人,行食飲中,人不覺也。其家絕滅者,則飛游妄走,中之則斃?!焙沃^“畜蠱”?蠱為毒蟲,可以人工培養(yǎng),其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取其存者為蠱”。蠱能害人甚則斃命,“小人因而造之”。醫(yī)者則取之制為藥方,以治人疾病,以毒攻毒,相伏以類。說見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二《蟲部》。查《漢語大字典》“蠱”字本義是“一種人工培養(yǎng)的毒蟲。《周禮·秋官·庶氏》:‘庶氏掌除毒蠱。’”與李時珍之說正相吻合?!队綦x子》的注釋云:“蠱,用符咒害人的一種邪術?!贝四艘炅x,若將“符咒”改為“毒蟲”,則還其本義了。劉基通陰陽術數(shù)之學。對天地間稀奇古怪的事物,神秘現(xiàn)象和玄幽見聞,也感興趣,勤于思考,力求揭示其中真相,昭告世人,開智慧,啟愚蒙。他以為巫祝之輩所施巫術并非都是騙人惑眾的迷信魔法,若深究之,在迷障幻象背后,也蘊含一定的道理。特別是原始巫術尤其如此。“巫祝之理不無”,“不無”,解說極有分寸。劉基對“吹蠱”之術一定做過考察研究,竟發(fā)現(xiàn)其中還有與昆蟲學、醫(yī)藥學的科技知識和南方地區(qū)流行的巫蠱民俗。我們也因此對劉基學問之博洽精深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文最后結論是:“觀其著,以知微,察其顯,而見隱,此格物致知之要道也。不研其情,不索其故,梏于耳目而止,非知天人者矣?!边@段話簡括地表述了劉基認識論的基本要義?!案裎镏轮馈保赫J識由耳目可感知的顯著表象而察見事物的本質和內(nèi)在聯(lián)系。認識主體不可受限于止步于耳目所能感知的東西,必須由表及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研其情”——事物的真象,實際情況,“索其故”——事物的所以然,內(nèi)在原因和規(guī)律性。他指出認識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和規(guī)律,感性與理性的特點和關系,還高瞻遠矚指明,認識的最高境界終極目標在于“知天人”。六七百年前能提出如此完整、深刻、精辟的認識論,非常了不起!劉基關于認識論的資料散見于各篇,非限于此一則,需要全面搜集,深入研究。

學以致用,是劉基一生辛勤治學,終成大學問家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郁離子》內(nèi)容龐雜,牢籠萬匯,徐一夔之序云,“其言詳于正己、慎微、修紀、遠利、尚誠、量敵、審勢、用賢、治民,本乎仁義道德之懿,明乎吉兇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得失之跡”,此也僅舉數(shù)端而已,難以一一羅列。敘事言理,以寓言為主,文學性很強,就內(nèi)容而論,仍屬經(jīng)世致用之書。平生所專注潛研的天文、歷法、術數(shù)、兵、農(nóng)、醫(yī)諸學,多與實用之學有關。他強調“學成而以措諸用”,反對把學問作為沽名釣譽博取功名利祿的工具,對世俗“弟子上者華而鮮實,下者習字畫以資刀筆,官司應酬,廩粟之外,無他用心”[11]67,非常不滿。他引導學習者應在老師的教育下,加強學習,開拓視野,吸收廣泛的知識。他引用友人興辦義學的沙班子的話,“搜羅天人,究極古今,旁通物情,達其智也。”[11]67培養(yǎng)通才,學者型人才,一切優(yōu)秀人才,必須如此,這也是劉基對育才、治學的一貫思想,亦夫子自道也。

元代學風樸實少文,主實用而遠虛浮,此與漠北習俗及統(tǒng)治者的倡導有關。和劉基、宋濂同時的著名學者浙江龍泉人葉子奇嘗謂“元朝起自漠北,風俗渾厚質樸”[12]59。學者尚之,遂成一種風氣,文化潮流。筆者屢引《元史》諸傳,稱元初名臣劉秉忠、竇默、王恂等,“通天人之學,而明于術數(shù)事功”,“以致夫彌綸之用”,“而成一代之治”。又稱郝經(jīng)“為人尚氣節(jié),為學務有用”,阿拉伯人瞻思“博極群籍,汪洋茂衍,見諸踐履,皆篤實之學”,西域儒學大師伯顏師圣,“蓋其為學,專事講解,而務真知力踐,不屑事舉子詞章,而必期措諸實用”。又特地稱引好友、同宦、同鄉(xiāng)王祎關于對大科學家郭守敬的高度評價,贊美其“獨能任其絕學(指天象、術數(shù)、水利等事功實用之學),精神心術之所及,度越古人遠甚,用能成一代之制,而示百王之法”[13]57~58。郭守敬是將學問特別是科學技術“措諸實用”的古今典范,偉大先驅。在諸多杰出學者感染下,在有元一代學風滋潤下,劉基學術風格形成鮮明的致用特點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劉基講學術之用,常常是和“民用”“日用”“百姓日用”分不開的。是其民本思想烙在學術研究上的深刻印記。是否可以說,劉基已經(jīng)有了“學術為民”的意識呢?他從政為官時刻把黎民百姓掛在心上,“視民如兒,無反厥好”,“治民奚先?字之以慈”,“如農(nóng)植苗,蚤夜孜孜”[11]167,并制為《官箴》三篇以告誡各級官僚。他著書立說,研究學問,也多反映民眾的實際訴求,下層的困苦情緒,并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略和對策。論者謂“公以天下蒼生休戚為憂喜”[2]31,“將以五味之藏飯斯民于饑頓顛踣者也”[2]11。劉基知識面廣,學問深邃,生活歷練曲折豐富,加之文學修養(yǎng)文學功力厚實,臨文下筆,舉凡歷史典故、地理山川、風俗神話、草木蟲魚、奇獸怪鳥,名物紛然雜陳,與之俱下,沛然莫之能御,或借古喻今,或卮言流溢,遂形成浩瀚森蔚、奇詭奧博,而又蠲潔清勁、暢達鮮妍多樣而統(tǒng)一的文風,作為大家,其所蘊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又不掩其個性特質。以今人讀之,不免覺得艱深不易懂。若掃除文字障礙,了解古今文化的差異,就好讀多了,因而認識到劉基著作所論經(jīng)國濟民之策,兵農(nóng)醫(yī)之學,所講種種有趣的故事,大都切合當日世事、百姓日用,讀來但覺新鮮,并無陳腐之感。傳統(tǒng)儒者每言“通經(jīng)致用”,其所謂“用”,不離儒家經(jīng)傳,旨在以經(jīng)義為思想理論指導,實施修齊治平的政治大綱。偶爾也談及“百姓日用”,仍著眼于引導學者在日常生活、起居酬酢、人際交往中體悟儒道、“天理”。朱熹解說得明白:“動靜語默,日用之間,無非天理。”[14]597這些關于“致用”“日用”的說教同劉基的“民用”說和元代諸家的“措諸實用”說相去甚遠,不可混為一談。劉基學必措諸用的治學品格與其民本思想結合在一起,因之獲得更豐饒的源泉和更大的創(chuàng)新活力,成為元明之際大時代最杰出的學者。戰(zhàn)爭勝利之本和偉力在人民,學術榮茂之本和活力又何嘗不在人民。

從劉基誕生之日算起,距今已有710 年,然而先生精神不死,隨著研究之深入與普及,其學術思想將逐漸綻放出璀璨光彩,作為學問家的劉基也將日益受到學界廣泛的關注。

猜你喜歡
劉基
劉基隱居考述
《明史·劉基傳》編纂考述
締造明朝的傳奇軍師
劉基研究之反思
淡陽懷古
劉基作畫釋君憂
劉基的隱與顯
劉基的識人之智與自知之明
朱元璋智囊劉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前衛(wèi)老頭”劉基燦
汤原县| 玉环县| 曲靖市| 宣化县| 关岭| 凭祥市| 临邑县| 隆化县| 延安市| 赣州市| 洪泽县| 巴楚县| 咸阳市| 镇康县| 木兰县| 麻城市| 马公市| 普陀区| 弥勒县| 吐鲁番市| 尉氏县| 遂宁市| 马公市| 奎屯市| 台东市| 昌江| 当雄县| 榆林市| 织金县| 中宁县| 桐梓县| 镇巴县| 罗田县| 天津市| 简阳市| 滨海县| 红河县| 莲花县| 仁怀市| 英超|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