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梅
城郊小學大部分學生處于閱讀水平較低的環(huán)境中,知識面狹窄,文學素養(yǎng)不高,開展課外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擴展其眼界,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質(zhì)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而城郊小學的學生無法達到這一基本要求,在課外閱讀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調(diào)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第一,課外閱讀內(nèi)容篩選不到位。小學生本身知識水平不高,不具備辨別閱讀內(nèi)容優(yōu)劣、選擇適合自己閱讀讀物的能力,他們對新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課外閱讀有著較強烈的興趣,但相比作文選集,更喜歡漫畫和小說,這就導致課外讀物的內(nèi)容并不能發(fā)揮興趣優(yōu)勢來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1]。
第二,學生未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缺乏閱讀老師的指導,家長也不能很好地給予引導,導致學生的課處閱讀沒有要求和計劃,過于自主。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是關(guān)注故事情節(jié),并沒有養(yǎng)成隨筆勾畫、記錄讀后感想的習慣,看似讀過不少讀物,實際并未深入閱讀內(nèi)容的核心,沒有及時吸收書中的精華。
第三,學生缺乏課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主動課前閱讀能夠使學生在課前就獲得一定的感受和疑惑,隨后再開展課堂教學,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解答疑惑和分享心得的欲望。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使整個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加融洽。具體來講就是讓學生在課前完成預習閱讀,必要時查詢一些資料,比如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等,讓學生對課堂文章有初步的認知。但有一些學生并未形成良好的課前閱讀習慣,加之教師也未采用有效的行動,沒有使全體學生都養(yǎng)成閱讀習慣,體會到語文閱讀的奧妙。
第四,教師并未有效發(fā)揮閱讀指導作用,基本的閱讀只是用來接收信息,但在教學中閱讀行為本質(zhì)上是服務于教學的工具和途徑,強調(diào)閱讀是為了增強學生內(nèi)心的自我認知和學習自信,從而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并未有效發(fā)揮指導作用,根據(jù)學生情況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沒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科技也在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電子產(chǎn)品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學生的閱讀和學習方式,小學生的生活中也充斥著例如手機游戲、影視劇、綜藝節(jié)目、選秀節(jié)目、短視頻……的誘惑。小學生正處于各種能力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階段,如果長時間接觸這些娛樂化產(chǎn)品不僅不利于學生高效學習,甚至可能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學生家庭和睦。眾所周知,閱讀的積累不只是學生在學校語文課堂上能完成的,還需要學生課下進行自主閱讀,不斷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利用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籍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學習能力。由此可知,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僅需要依靠老師和家長的言傳身教,更需要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自控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自制力相對較弱,平時受到手機、電腦、電視的影響,很容易對閱讀失去興趣,嚴重阻礙了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小學語文教師對于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guān)。盡管國家發(fā)布相關(guān)政策指令要求教師根據(jù)新課標開展教學,在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上注重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但仍有部分語文教師不明白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教學中還在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更新教學理念,講課時對于課文的教學僅僅是引導學生進行通讀,然后便開始分析課文的每一個段落,絲毫沒有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講課時也沒有針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分析和指導,使得學生對于閱讀本身的理解并不深刻,沒有為學生構(gòu)建系統(tǒng)化的閱讀教學模式[2]。
首先,教師可以豐富課外讀物,提供多樣性的閱讀素材和內(nèi)容。小學生很容易發(fā)散思維,在閱讀大量文字時專注度不夠,經(jīng)常走神,對讀物內(nèi)容也提不起很大興趣。因此,教師應選擇圖畫和文字結(jié)合的讀物,用圖畫來降低學生閱讀時的枯燥,還可以選擇一些故事性強的讀物,運用故事的連貫性吸引學生閱讀整個文章,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完成度。教師還要注意選擇的閱讀內(nèi)容要涉及多個領域,盡可能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識字少,喜歡聽一些小故事,沒有明確的興趣愛好,就是簡單地喜歡玩樂,針對該階段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童話故事、歷史故事等圖文并茂的讀物。而高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愛好,也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一些深度不夠的文章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沒有意思,缺乏趣味性。由此,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推薦一些比較深刻的讀物,例如《宇宙百科全書》《瘋狂的生物》等。其次,教師要豐富閱讀活動。學生長期在課下進行課外閱讀也會有枯燥乏味的時候,并不是所有學生都熱愛閱讀,更多的學生則是將課外閱讀看成一項任務,而開展閱讀活動,學生也可以在閱讀平臺交流與分享,可以讓學生交到興趣相投的朋友,還能提升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能夠使課外閱讀不再獨立于課堂之外,將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生活實踐交織于一體,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豐富學識,樹立信心,激發(fā)閱讀興趣,提升文學素養(yǎng)[3]。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師應當循序漸進地提升課外閱讀要求。
首先,要制定明確目標。課外閱讀是一項可以長期開展的活動,時間長的可以持續(xù)一生,時間短的可能只有一天,長期課外閱讀目標是每年閱讀收獲、閱讀數(shù)量的要求,短期則是每月或更短周期內(nèi)閱讀時間、閱讀數(shù)量的要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的閱讀目標,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其本身在課外閱讀上就顯現(xiàn)出一定的劣勢,閱讀水平也不高,課外閱讀自然也要更加強化,設置的課外閱讀目標可以是長期目標,教師要多引導,并講解更多的閱讀知識來輔導學生,考慮到學生的適應能力,設置總的長期目標,再根據(jù)時間分成幾個短期目標,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3]。
其次,要制定詳細的計劃。在明確了總的課外閱讀目標后,學生就需要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來達到最終的閱讀目標,即使是短期目標也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核查學生是否達到基本要求,科學合理的課外閱讀計劃能夠幫助學生將任務細化到每一天,把閱讀總目標分割成小任務,讓以往無從下手的閱讀目標變成了切實可行的課外閱讀任務,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針對課程閱讀活動,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注意選擇合適的閱讀內(nèi)容,考慮到學生的閱讀條件,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合理安排,避免學生因為長期閱讀內(nèi)容單一的讀物而降低閱讀效率,為每一個學生制定有效的課外閱讀計劃。
最后,要逐漸提升課外閱讀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一步步成長,不斷提高閱讀水平,能夠熟練使用閱讀技巧。教師要看到學生的成長,并根據(jù)學生的成長適當提高課外閱讀要求,以此激發(fā)學生深入閱讀,不斷提升閱讀能力,讓學生實現(xiàn)了從語句理解到好句摘抄,再到融合整理,最后到自主表達的提升,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向前發(fā)展,持續(xù)有效地提升課外閱讀能力。
閱讀留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書中內(nèi)容,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于書籍知識的記憶。為此,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yǎng)時,應鼓勵學生對所閱讀的書籍內(nèi)容進行思考、總結(jié),堅持寫閱讀筆記,做到閱讀留痕。這樣,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才會更加的深刻。同時,隨著學生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對于之前所閱讀內(nèi)容的記憶會成周期遞減,為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可以將書籍中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以及部分好詞好句記錄下來,通過不斷翻看鞏固和理解,增加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和閱讀理解能力,長期下來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桂花雨》這篇課文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閱讀習慣?!豆鸹ㄓ辍肥且黄闱樯⑽模恼轮杏写罅繉γ谰暗募氈旅枋龊鸵松钏嫉氖闱榫?,教師可通過為學生布置小任務的方式,讓學生將閱讀課文過程中自己感興趣的句子以及難以理解、拗口的詞語通過用不同顏色的馬克筆勾畫出來,然后在課堂中留出五分鐘,讓學生分享自己認為的美文美句、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以及自己獨到的看法。課中教師仍會講述學生在閱讀中不理解的句子、段落,并讓學生將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解析標注在課本上。教師在授課時,每一篇課文都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并對學生加以指導,一定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習慣。
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先講解不同的閱讀方法和優(yōu)勢,在學生理解后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逐步掌握課外閱讀方法,最后能夠根據(jù)閱讀材料及要求的不同,自主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以實現(xiàn)高效閱讀。
1.精讀
精讀是對文章的一字一句都進行解讀,精讀需要耗費學生更多的精力,同時也要求學生保持高度專注。精讀能夠使學生完全掌握文章核心,體會文章語句的優(yōu)美,完全吃透文章的思想與文學表達技巧。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在核心文章的講解時要求學生進行精讀,但學生的精讀習慣并不是一時養(yǎng)成的,需要教師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在課堂閱讀時逐步引導學生完成,例如在《魯濱遜漂流記》的閱讀中,教師通過設置多個問題,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完成整篇課文的精讀,學習精讀的方法。
2.略讀
略讀不會對文章的每一句進行詳細解釋和理解,其要求學生以最快的時間理解語句,把握每個段落的核心,最后準確找出文章的主旨。例如,在《我不能失信》的課文講解中,教師可以先設置固定任務,引導學生完成略讀。任務一是哪些細節(jié)可以體現(xiàn)出宋慶齡能夠去伯伯家做客?任務二是她為什么不去呢?任務三是宋慶齡不去后并未覺得后悔是為什么?任務一從一些天氣、禮物等細節(jié)上反映出宋慶齡是可以去做客的,引導學生把握宋慶齡不去的原因,鍛煉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抓關(guān)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的閱讀技巧,最后,她不后悔的原因則是本篇文章的中心——不能失信,展現(xiàn)出宋慶齡堅守誠信的品質(zhì)。
3.選讀
選讀要求學生掌握足夠的閱讀技巧。選讀是指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教師在篩選適合學生的讀物時也是在選讀。學生可以根據(jù)題目、作者等能夠突出主題的要素來判斷讀物是否適合自己,是否與自己的興趣相匹配。教師在選讀時則是要根據(jù)學生的愛好來選擇課外讀物,比如某位學生很喜歡故事性的讀物,教師可以推薦故事性較強的小說類型讀物;某位學生喜歡圖畫精致的讀物,教師可以推薦對圖畫有著高要求的生物科普讀物,讓學生體會自然界的樂趣,提高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多方因素共同影響的,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閱讀問題,詳細分析閱讀問題的成因,并通過豐富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逐步提升閱讀要求、結(jié)合課堂內(nèi)容、指導閱讀技巧等途徑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提升文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