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文
在小學階段,為了讓學生能夠?qū)W好每個科目的知識,提高學生對各科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教師就應當對學生的記憶力予以重視,并加強培養(yǎng)。不論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還是思想品德、科學和音樂,都存在一定量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概念等知識需要學生去記憶,甚至是體育課,都需要學生去記憶相應體育項目的動作和技巧。只有將學生的記憶力培養(yǎng)得足夠牢靠,學生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其所學知識,并構建起牢固的知識框架。為此,小學教師有必要深入探究培養(yǎng)學生記憶力的策略方法并付諸實踐[1]。
首先,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將更加胸有成竹。具體而言,不論是語文、數(shù)學還是科學等科目,其中的任何一個知識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知識點之間相互聯(lián)系?;诖?,當學生學習某一新知識時,如果對以往所學的知識點的記憶模糊不清,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不利于學生理解新知識。所以,學生記憶力的提高將顯著促進其學習新知識的效率和成果的提升。其次,學生記憶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構建更加完整、條理和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當學生對其所學知識點的記憶足夠深刻時,學生就能在意識層面中使諸多聯(lián)系緊密的知識點處于共存狀態(tài),并將其串聯(lián),繼而提高對所學知識點的應用能力。最后,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chǎn)生激勵作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的提高有顯要的積極影響,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
為了能夠行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以期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有更加穩(wěn)固的基礎支撐,進而幫助學生更清晰地分析新知識,并使得學生在復習已學過的知識時能夠產(chǎn)生新的思考和理解,小學教師可以通過歸納分類這一方法來達此目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解相應知識點時,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分類,利用圖表或其他形式給學生清晰地羅列出來,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知道各個知識點都歸屬于哪一類別中,學生的邏輯將更加清晰,思維將更加敏捷。當遇到對應的某一知識點時,就可以自動將其歸于某一知識類別中,繼而在順藤摸瓜的過程中聯(lián)想到從屬于此類別之下的其他知識點,并對其進行溫習和進一步的認識,從而使得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清晰穩(wěn)固,理解更加深刻,全面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知識水平。
以小學語文這一學科為例,為了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教師可以通過歸納分類的理念來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力?;谡Z文這門學科的特性,知識體系龐大,需要做細致劃分。不過,語文知識的分類是比較容易的,比如語言基礎知識、閱讀、口語交際。每一個大的板塊又可以進行細分,比如在語言基礎知識中,可以按照字、詞、句、段進行劃分;在閱讀這一大的板塊中,又可以分為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詞閱讀、文言文閱讀等等。把這些知識點清晰劃分在某一具體類別中,有利于學生在意識層面中井然有序地整理語文知識,繼而提高其記憶力。例如講到《示兒》這一首古詩時,就可以先將其劃分到大的古詩詞閱讀板塊中,將其作為一個核心點,隨后讓學生去搜集整理其他表達愛國情懷的詩詞,整理起來共同學習。這樣就能強化這一類古詩詞的記憶,而且能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更加清晰,記憶更加深刻,并鍛煉學生利用歸納分類法去記憶知識的技巧能力,進而推動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進步[3]。
為了讓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記憶力有所提升,小學教師還可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剖析相應知識點的意義,以此來協(xié)助學生的記憶活動,促進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記憶過程的順利進行。具體而言,對于任何一個知識點,只要學生將其意義理解透徹了,就不需要再刻意運用某些技巧去進行記憶。相反,學生在理解透徹知識點的含義之后,將自然而然地在意識層面中完成對此知識內(nèi)容的復刻,很長時間都不會遺忘。特別是對于數(shù)學和科學等理科而言,一旦學生將某一個定理、公理或公式的意義理解透徹了,學生就能夠牢牢記住這些內(nèi)容,就如同常識一般印刻在自己的思想中,并且能夠?qū)W以致用,隨時都可以將其調(diào)取出來以解決問題。小學教師應當結(jié)合相應知識點的特性,在恰當?shù)臅r候利用剖析知識點意義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繼而使學生學會使用科學的記憶方法,并提高其綜合知識水平[4]。
在語文這一學科中,要順利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就要讓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深度挖掘,讓學生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如果生硬的背誦,很容易讓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喪失興趣。比如在語文這一學科中,古詩詞內(nèi)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學生在記憶古詩詞的時候,存在一種誤區(qū),那就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比如“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如果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并不清楚九州指的是什么,他們自然在記憶時,就會受到阻礙。如果能理解具體詩句的意思,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在古詩詞中傾注的愛國情感。在記憶的時候,就會更容易,而且記憶也會更深刻。
在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解對應知識點的內(nèi)涵、意義和應用方向,還應當對學生的記憶力予以科學的培養(yǎng),以期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夠更加深刻,印象更加牢固。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向?qū)W生傳授以梳理重點為基礎的記憶方法。具體而言,對于每一個用文字語言所表述的知識點,其語句中都存在著重點詞匯,段落中也存在著重點語句。通常,只要將這些重點語言記清,并進行必要的串聯(lián),就可以一生二,二生三,將整句或整段知識內(nèi)容邏輯清晰地表達出來。由此可見,通過掌握這一記憶方法,學生的記憶活動可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記憶效率。
例如,在語文這一學科中,有很多課文要么是全文背誦模式,要么是讓學生背誦其中一些優(yōu)美的段落,學生在背誦的時候,常常犯難。因為他們采用的是死記硬背的方法。其實他們可以抓住一些關鍵的詞語,去形成連鎖記憶或聯(lián)想記憶,提升記憶效率。比如在《荷花》這一篇課文中,背誦其中描寫荷花的這一部分,就可以提取重點內(nèi)容,比如“挨挨擠擠”“冒”“展開”等,幫助學生將這一段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同時,教師還應為學生示范如何利用這種方法進行記憶,即圍繞每一個重點詞匯或語句而展開,逐漸擴展至對相應科學原理的整句或整段表述,以此來讓學生掌握該記憶方法,進而提高其記憶科學知識的效率。
在小學階段,基于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生普遍都容易對枯燥而機械的記憶活動產(chǎn)生厭倦感和排斥感,并由此降低其記憶效率,不利于記憶活動的高效進行。為此,小學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演繹的方式,來讓學生以更加專注的精神面貌和更加輕松愉悅的心情投入到記憶活動中,并使其在此記憶方式下切實提高記憶的效果。具體而言,教師要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深度的挖掘,探析哪一部分可以轉(zhuǎn)化成生動有趣的故事題裁,并與學生的興趣喜好相符。在選定了合適的學習材料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臺詞以及相應情節(jié),最后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在演繹故事的過程中,學生會圍繞相應的知識進行閱讀、傾聽、表達和分析,從而使知識在學生的意識中得到深化,加固學生對相應知識的記憶,繼而提高其記憶力[5]。
比如在教學時講到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內(nèi)容時,可以讓學生對其進行改編,改編成小故事來記憶。如《兩小兒辯日》《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文言文內(nèi)容,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還有一些寓言故事,如《獵人海力布》,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記憶。
在小學階段,為了讓學生的記憶力取得突破式的進步,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挑選適當?shù)臅r機向?qū)W生傳授記憶方法,并進行實時的記憶訓練,使學生能夠即刻對相應的記憶方法進行實踐應用,并由此提高其運用某一記憶技巧的能力。在諸多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中,利用圖片形象去協(xié)助學生的記憶活動也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經(jīng)典方法。具體而言,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圖像的記憶力一般要強于對文字的記憶力,從而通過將以文字表述的理論知識轉(zhuǎn)化成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并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就可以使得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背誦相應知識點,繼而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
例如,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古詩詞的背誦往往是一大重點。不論是五言律詩還是七言絕句,由于其語言結(jié)構相較于白話文來說顯得陌生化,導致學生在記憶古詩詞時存在一定的障礙。為此,語文教師可以在為學生講解古詩內(nèi)容的過程中,將古詩所描繪的意象畫出來,例如以四格漫畫的形式將古詩中的情境相串聯(lián),繼而使得學生對古詩的記憶更加輕松,并增添了記憶過程的趣味性。這不僅使得學生對古詩的記憶更加深刻,還可以放松學生的身心,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大有裨益。對圖片、圖畫的利用,不僅可以在古詩詞教學中發(fā)揮作用,還可以在現(xiàn)代文教學中彰顯自身的價值。比如在講到一些比較優(yōu)美的段落時,可以讓學生在理解之后,用圖畫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這也能增強他的記憶力[6]。
在小學階段,學生是否能夠?qū)⒔處熕付ǖ闹R內(nèi)容在給定期限內(nèi)記憶牢固,與學生在記憶過程中的專注度有很大關系。盡管讓學生掌握各種各樣的高效記憶技巧和方式,有助于提高其記憶效率,可倘若學生在記憶知識時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思維不夠?qū)W?,那么再精妙的記憶方法都將無濟于事。為此,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相應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對相應知識的記憶活動當中。這樣,學生既可以提高在記憶過程中的專注度,促進記憶效率的顯著提升,又可以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和態(tài)度去記憶知識,從而放松身心,減輕學習壓力。為此,教師可以在講述知識的過程中適當增添一些趣味元素,盡量使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具象化和現(xiàn)實化,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科知識的趣味、魅力和意義,繼而有效激發(fā)出學生對相應學科知識的興趣,達到提高學生記憶專注度的目的。
以語文這一學科知識的教學為例,文言文部分的內(nèi)容往往讓學生都覺得有難度,難以自發(fā)對文言文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影響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知識的態(tài)度,間接降低了學生記憶這部分知識的效率。為此,語文教師應該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來有效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文知識中的無窮魅力和趣味。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記憶力正處于發(fā)展培養(yǎng)的黃金期,小學教師應當抓住這一關鍵階段,對學生的記憶力進行科學合理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激發(fā)興趣、剖析意義、故事演繹、圖片形象、歸納分類和梳理重點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學生打造出適合其自身特點的記憶力培養(yǎng)策略,以期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更加穩(wěn)固完善的知識框架,擴展學生的知識體系,并使學生能夠掌握高效的記憶方式,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