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亞星,月 英,敖 民,蘇日嘎拉圖,包明蘭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 蒙醫(yī)藥學(xué)院,內(nèi)蒙古 通遼 028000)
泡囊草是茄科植物泡囊草Physochlainaphysaloides(L.)G.Don的干燥根,1998年被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具有殺“黏”、消腫、殺蟲、鎮(zhèn)痛、解痙、清“協(xié)日烏素”、壯陽等作用,常用于治療黏性胃痧、結(jié)喉、發(fā)癥、蟲疾、腦刺痛、頭痛和陽痿等[1-2]。泡囊草有大毒,含有的山莨菪堿、東莨菪堿、莨菪堿等生物堿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有毒成分[3]。蒙醫(yī)常將泡囊草采用文火炒黃[4],羊奶中浸泡后在草木灰中煨透[5],用牛奶浸泡后曬干[2-4],用水煎煮、制膏[2]等方法處理后使用[6]。泡囊草經(jīng)以上4種方法炮制后,均可不同程度降低毒性且用牛奶浸泡的炮制品毒性最低[7-9]。泡囊草不同炮制品的大、中、小劑量組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鎮(zhèn)痛、抗疲勞、止咳作用[10]。目前,泡囊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炮制工藝[7]、化學(xué)成分[10]及藥效[10]等方面,但尚未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味覺方面的研究報道。
蒙藥“六味”是蒙藥的重要性味,概括為甘、酸、咸、苦、辛、澀味。這些味覺是五元在藥物形成過程中,經(jīng)過復(fù)雜作用而形成的,蒙藥的“六味”不僅是藥材本身的滋味也是蒙藥功效和性質(zhì)的高度概括[11]。
電子舌技術(shù)(Electronic tongue,ET)又被稱為人工味覺識別技術(shù)或味覺傳感器技術(shù),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分析、識別單一或者復(fù)雜液體“味道”的智能檢測技術(shù)[12],在食品領(lǐng)域應(yīng)用廣泛[13-14],近年來在中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包括鑒別藥材的種類 、產(chǎn)地[15-18]、采收及儲存時間、炮制程度[19-21],評價中藥五味[22-23]及藥效物質(zhì)基礎(chǔ)[24-25]、掩味效果[26-29]、中藥質(zhì)量及臨床試驗中安慰劑的味道等,為中藥材或中藥制劑的質(zhì)量控制與評價提供了科學(xué)有效的技術(shù)手段[30]。
本實驗通過蒙藥泡囊草生品及牛奶炮制品和浸膏品的味覺檢測試驗,對炮制前后泡囊草的味覺變化做出科學(xué)解析,并為蒙藥泡囊草炮制原理研究提供參考依據(jù)。
味覺分析系統(tǒng)(TS-5000Z,日本INSENT公司);泡囊草,由呼倫貝爾盟境內(nèi)采取,經(jīng)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xué)蒙醫(yī)藥學(xué)院布和巴特爾教授鑒定為泡囊草干燥根。
生品泡囊草:泡囊草藥材除去雜質(zhì)、粗莖枝凈制而得;牛奶制品:取泡囊草,加入一定比例的鮮牛奶,使用量以淹沒藥材為宜,浸泡悶透,在60℃干燥,取出,放涼[31];浸膏制品:藥材切成碎塊,先加少量水拌勻,悶潤,再加水沒過藥材,煎煮2~3次,合并煎液,濾過,濾過文火水煎煮,不斷翻動,濃縮至挑起成絲時,置易吸水的紙上觀察,以不滲紙為度,放涼,取出[31](注:生品為1號樣品,牛奶制品為2號樣品,浸膏為3號樣品)。
稱取2 g樣品置于250 mL燒杯中,量取100 mL娃哈哈純凈水加到燒杯中,玻璃棒均勻攪拌,超聲5 min,3 000 rpm離心5 min后濾紙過濾,取上清液測試。其中3號樣品可完全溶解。
reference溶液(人工唾液):KCL+酒石酸;負極清洗液:水+乙醇+HCL;正極清洗液:KCL+水+乙醇+KOH。
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工藝流程
將泡囊草生品及不同制品采用味覺分析系統(tǒng)進行分析,泡囊草樣品的電子舌實驗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泡囊草樣品的電子舌實驗數(shù)據(jù)
本實驗所有數(shù)據(jù)均是以人工唾液(參比溶液)為標準的絕對輸出值,電子舌測試人工唾液的狀態(tài)模擬人口腔中只有唾液時的狀態(tài);其中Tasteless為無味點,即參比溶液的輸出,參比溶液(reference)由KCL和酒石酸組成味覺值,故酸味的無味點為-13,咸味的無味點為-6,以此為基準,當樣品的味覺值低于Tasteless時說明樣品無該味道,反之則有。另外,豐富性是鮮味的回味,反映了樣品鮮味的持久性,又稱為鮮味持久度。
以參比溶液的輸出為“0”,除了酸味和咸味,其他指標的無味點均為0,將大于無味點的味覺項目作為評價對象。由于基準液是氯化鉀與酒石酸配制而成,故基準溶液中含有少量的酸和鹽,酸味和咸味的無味點分別為-13和-6。
本次測試的泡囊草樣品的酸味和咸味均明顯低于無味點。其他味覺指標則均在無味點以上。見圖2。
圖2 以RefSol參比溶液為基準的泡囊草樣品雷達圖
將酸味和咸味去掉后比較泡囊草樣品有效的味覺指標,從有效味覺指標味覺圖3中可見,測試的3個樣品中1和2的各項指標較為接近,均與3存在明顯的差異。
圖3 泡囊草樣品有效味覺指標雷達圖
從實驗結(jié)果可見泡囊草樣品的苦味回味和澀味回味值接近于無味點,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3號的苦味回味和澀味回味均明顯高于1和2號樣品,見圖4(軟件中截取)。由圖5(軟件中截取)可見,3號樣品的澀味最強,澀味值4.28,澀味值高于另外兩個樣品超過1個刻度,差異明顯;1和2兩個樣品的澀味則接近。2號樣品則是苦味最強;1號樣品的苦澀味是三個樣品中最小的。
注:X軸為苦味,Y軸為澀味。
圖5 泡囊草樣品苦味和澀味散點圖
鮮味的回味是豐富性,反映了鮮味的持久性,又稱為鮮味持久性,通常用來反映魚湯、醬油等樣品鮮味的情況,其檢測主要是依據(jù)鮮味傳感器對氨基酸、核酸類物質(zhì)的應(yīng)答。
本次測試發(fā)現(xiàn),經(jīng)牛奶處理后的泡囊草樣品均具有明顯鮮味和豐富性,3號也具有較強的鮮味和豐富性。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3號的鮮味和豐富性是最強的,1號的鮮味與3號接近,但豐富性要弱于3號,2號的鮮味和豐富性均最小。樣品間味覺值的差異超過1個刻度,差異顯著。結(jié)果見圖6。
圖6 泡囊草樣品鮮味和豐富性散點圖
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種常用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主要是用其進行樣品之間的聚類分析。橫、縱坐標軸分別為主成分1和2,方差貢獻率分別為82.83%和17.16%,基于有效的味覺指標(去除酸味和咸味)對3個樣品進行聚類分析,結(jié)果見圖7(軟件中截取),味覺指標貢獻率見表2。
表2 泡囊草樣品的PCA主成分貢獻情況
圖7 所有樣品的PCA主成分分析圖
從表2中可見澀味、豐富性對第一主成分的貢獻率最大(取決于數(shù)值的絕對值,絕對值越大貢獻率越大),苦味、豐富性對第二主成分的貢獻率最大。基于有效的味覺指標聚類分析可見,3個泡囊草樣品在味道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澀味、苦味和豐富性上。
每個樣品做了4次循環(huán),去掉第一次循環(huán)取后三次的平均值,結(jié)果見圖8和表3。從圖中看出,傳感器響應(yīng)穩(wěn)定,有較好的重現(xiàn)性,可以認為數(shù)據(jù)有效。由此可見,所有的味覺傳感器對該泡囊草樣品的區(qū)分性均很好。
圖8 樣品后三次循環(huán)折線圖
表3 后三次測試的實驗數(shù)據(jù)
通過對泡囊草進行味覺測試發(fā)現(xiàn),多個傳感器會對其具有明顯的應(yīng)答,本次測試的泡囊草生品和牛奶制炮制品沒有咸味和酸味回味,除此以外其他味覺指標均是其有效的味覺指標。泡囊草樣品的澀味回味和苦味回味接近于無味點,可見該樣品的苦味和澀味的持久性不強,其中浸膏品的苦味回味和澀味回味是最強的;澀味是本次測試樣品突出的味覺指標,其中浸膏品的澀味最強,生品和牛奶制品澀味相近;苦味方面三個樣品也存在明顯的不同,其中牛奶制品的苦味最強,生品和浸膏品苦味接近;鮮味和豐富性方面,浸膏品的鮮味和豐富性是最強的,生品的鮮味與浸膏品接近,但豐富性要弱于浸膏品,牛奶制品的鮮味和豐富性均最小。
牛奶制泡囊草的苦味高于生藥,浸膏制泡囊草澀味高于生藥。泡囊草具有“殺黏”、消腫的作用,而苦味具有消腫破痞[14],澀味具有清血“希日”熱作用[14],臨床上牛奶制品入紅花秘訣十三味散用于治療血“希拉”性頭痛、偏頭痛、亞瑪病、腦刺痛[32],亦可制成膏劑用于各種腫毒[33]??辔端幮杂伤蜌夤餐a(chǎn)生,具有寒、輕、鈍、糙等基本特性,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腫、燥膩、消脂等作用,此外還可能具有增強胃腸動力的功效。人們對產(chǎn)生苦味的物質(zhì)基礎(chǔ)基本達成一致,即公認為是生物堿、苷類等苦味化合物。澀味藥性由土和氣產(chǎn)生,具有愈傷、清血“希日”、消脂、凝血等功效。
由此可見,泡囊草不同炮制品的藥效與藥味變化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guān)性,其藥味與藥效及毒性之間的相關(guān)性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