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風歌》與西漢宗廟樂舞建設考索

2022-12-26 06:44
關鍵詞:宗廟高祖樂舞

楊 允

(渤海大學 文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劉邦的《大風歌》大氣磅礴,是漢代文學藝術名作。劉邦去世后,《大風歌》成為祭樂,在高祖原廟中四時歌舞。雖為廟樂,但《大風歌》卻并未被納入到漢朝祖廟的廟樂系統(tǒng)。自劉邦建漢,直至宣帝,西漢的廟樂建設經過幾代君臣百余年的探索,吸納上古乃至秦廟樂的精髓,終于建立了“祖有功而宗有德”[1](P436)的宗廟制度,確立了“歌者,所以發(fā)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1](P436)的廟樂理念,形成了以“一祖二宗”即高祖、太宗(文帝)、世宗(武帝)為主的宗廟樂舞體系。廟樂是漢代禮樂文化乃至文化制度建設的重要成果,對于中國古代文化及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大風歌》與漢初原廟祭樂

《大風歌》是一首真摯、雄渾、悲壯的抒情之作。漢十一年,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邦親征,大破英布軍。返回時,途經沛縣,劉邦特意停留,在沛宮設宴,邀請昔日的父老子弟宴飲。席間,沛縣少年一百二十人歌唱助興。酒意正濃,劉邦親自擊筑,放聲歌唱自己即興創(chuàng)作的詩篇:“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P389)又讓兒童們一起相和歌唱,自己邊唱邊舞,感傷落淚。沛是劉邦的故鄉(xiāng),是他非凡人生和偉業(yè)的發(fā)祥地。秦二世元年,劉邦年四十八,起兵,立為沛公。三年滅秦,再經五年滅楚,建立漢王朝。又經數(shù)年戰(zhàn)爭,剪除實力強大的異姓諸侯王,鞏固了劉氏政權。歌詩以“大風起兮云飛揚”隱喻秦末群雄奮起反抗暴政的斗爭,而劉邦自己也經過艱苦卓絕的征戰(zhàn),成為天下的主宰,威加海內。劉邦自起兵,家遭亂離?!妒酚洝じ咦姹炯o》張守節(jié)《正義》引《漢儀注》云:“高帝母起兵時死小黃城,后于小黃立陵廟?!盵1](P342)劉邦兵敗彭城,倉皇中尋找家室,妻兒逃亡,不相得,稍后才找到兒子劉盈。他的父親被項羽俘獲,楚漢在廣武苦戰(zhàn)時,險些被項羽烹死。雖然項伯說“為天下者不顧家”[1](P328),可劉邦家眷經歷的離亂危亡是很慘重的。劉邦從自為沛公到去世,十四年征戰(zhàn),親臨戰(zhàn)陣,遍體傷痕?!妒酚洝じ咦姹炯o》司馬貞《索隱》引《三輔故事》云:“楚漢相距于京索間六年,身被大創(chuàng)十二,矢石通中過者有四?!盵1](P377)劉邦重傷十余次,竟有四次箭射胸腹。漢十一年擊英布時,劉邦被流矢所中,傷勢嚴重,返回長安不久即發(fā)病而死。與沛縣父老相聚,就是在這次平定英布從淮南返回長安繞道沛縣之時。劉邦可能預感到這是榮歸故里的最后機會,因此以抱病之軀同父老相聚飲酒。此時,人生坎坷,生命存亡,社稷興衰,匯集胸臆。“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2](P3)《大風歌》既是一代雄主的慷慨抒情,也是烈士暮年的人生回顧,表達了劉邦的人生、蒼生、社稷之感。同時,作品也隱隱傳達了將士和沛中父老的群體感受。那些與他一同起兵的人也都經歷了戰(zhàn)爭的苦難與傷痛。諸將披堅執(zhí)銳,攻城野戰(zhàn),傷痕累累,乃至付出生命。劉邦重返沛縣,諸將身體創(chuàng)痛,父老子弟喪亡者,不可勝數(shù)。他作《大風歌》時,諸將、父老豈能不慨嘆傷懷。戰(zhàn)爭、亂離、傷痛、成功,《大風歌》傳達出的將士和父老的群體感受足以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在創(chuàng)作現(xiàn)場,抒情的形式由獨自擊筑高歌,演進為眾歌獨舞,個體抒懷變?yōu)槿后w抒情,此情此境,在場者無不動容。

《大風歌》作于漢十二年十月,半年后,劉邦崩于長樂宮,年六十二,謚號高祖。他的兒子劉盈即位,是為惠帝。隨著天子之位的傳承,《大風歌》的性質也發(fā)生了轉變。《大風歌》本為劉邦一時興起的抒懷之作,酒宴上沛中僮兒百二十人“習而歌之”[3](P1045),也是為了渲染、擴大歌曲的藝術感染效果?;莸奂次缓?,在長安建立高祖廟?!凹靶⒒菸迥?,思高祖之悲樂沛,以沛宮為高祖原廟。高祖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后有缺,輒補之?!盵1](P393)惠帝依照劉邦生前歌舞的規(guī)模,令一百二十名歌童四時在高祖原廟中歌詠《大風歌》,于是,《大風歌》由劉邦個人的即興歌舞,變成了高祖原廟的祭祀之歌。由現(xiàn)實的抒情之作,轉化為王朝禮樂建設的組成部分。同時,歌舞的主體也發(fā)生了變化,歌舞的創(chuàng)作者暨原唱劉邦,被本來作為伴唱的童子取代。受眾也發(fā)生改變,當年現(xiàn)場的受眾是跟隨劉邦征戰(zhàn)的將士,是為建立漢王朝而獻出自己親人的沛縣父老,而作為祭祀樂歌的受眾則是皇室成員和王朝大臣。他們都是劉邦功業(yè)的受益者,他們感謝高祖的恩澤,感謝他給予劉家皇室子孫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感謝他為臣民百姓帶來的福祉。《大風歌》從即興之詩轉化為原廟祭歌之后,參與祭祀者聽到歌曲的感受也有所變化?;莸坶L于戰(zhàn)亂,他同呂后、妹妹都經受了戰(zhàn)爭的苦難,對劉邦的抒懷之作有較深的理解。而且,惠帝等人同高祖為至親骨肉,感情至深。后世君主雖然感戴高祖之德,但親情漸遠,他們的孝敬之情也同惠帝深切的思念有所不同。因此,同樣在原廟中聽《大風歌》,人們領略的情感成分和儀式成分,都在發(fā)生變化,感恩之情逐漸泛化,更多的歸于宗廟儀式的遵循。此時,《大風歌》的表演雖然仍保持童子合唱,并且保持百二十人的規(guī)模,但都變?yōu)閮x式化和禮制化,成為宗廟祭祀樂建設的組成部分,儀式的禮的需求成為主要的乃至必要的因素。

二、西漢宗廟祭祀與秦樂移植

《大風歌》變?yōu)樵瓘R祭歌是漢初禮樂制度建設中一個特殊個案,它與漢代宗廟制度、廟樂建設既有關聯(lián)又有所不同。原廟不同于祖廟,原廟祭歌也不同于祖廟的廟樂。《史記》裴骃《集解》云:“‘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廟,今又再立,故謂之原廟?!盵1](P393)《漢書》顏師古注曰:“原,重也。言已有正廟,更重立(之)〔也〕?!盵3](P1045)原廟建于沛縣,祖廟建于長安。原廟是在長安高祖廟之外別立的宗廟?!洞箫L歌》是原廟祭祀樂,而不是漢王朝祖廟祭祀樂。西漢廟樂體系建設與王朝政治文化建設同步,隨著宗廟制度建設的進展,漢初統(tǒng)治者對宗廟以及廟樂的建設經歷了從朦朧的對先人的祭祀到理性追尋與規(guī)范化的過程。

古代帝王、諸侯都要建立宗廟,祭奠自己的祖先,表達對先人的孝敬,不忘記自己家族的血脈淵源,感恩先人的養(yǎng)育和庇佑,同時祈求神靈保佑自己的統(tǒng)治,守護他們的后代子孫昌盛。古代宗廟祭祀中,貢獻祭品和樂舞是必不可少的?!抖Y記·樂記》云:“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和故百物不失,節(jié)故祀天祭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如此,則四海之內合敬同愛矣?!盵4](P1530)在《樂記》的作者看來,樂可以調和民意,溝通人神?!缎⒔洝吩疲骸耙骑L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盵5](P2556)“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4](P1531)樂能達到溝通天地、鬼神的巨大功效,因而歷代統(tǒng)治者無不重視禮樂,積極建構實行禮樂制度?!稘h書·禮樂志》云:“高祖時,叔孫通因秦樂人制宗廟樂。大祝迎神于廟門,奏《嘉至》,猶古降神之樂也?;实廴霃R門,奏《永至》,以為行步之節(jié),猶古《采薺》《肆夏》也。乾豆上,奏《登歌》,獨上歌,不以管弦亂人聲,欲在位者遍聞之,猶古《清廟》之歌也。《登歌》再終,下奏《休成》之樂,美神明既饗也?;实劬途茤|廂,坐定,奏《永安》之樂,美禮已成也?!盵3](P1043)叔孫通曾為秦王朝博士,熟知秦王朝禮樂文明。劉邦成為漢王,需要祭祀自己的祖先,于是叔孫通就為劉邦制定朝廷禮儀,擴大君尊臣卑的等級差異,突顯君主的威嚴,令群臣拜服于天子腳下,“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3](P2126)。劉邦感受到禮樂文化在維護自己統(tǒng)治地位和威嚴方面的作用,乃“拜通為奉常,賜金五百斤”[3](P2128)。漢九年,“高帝徙通為太子太傅”[3](P2129),命他教導太子劉盈。而在此前一年,叔孫通便開始為劉邦制定漢初廟樂。在古代,樂舞藝人分工很細,每人專門演奏某類樂器或歌舞。如漢代樂府中鼓類藝人百二十八人,鼓樂分為大樂鼓,《嘉至》鼓、邯鄲鼓、江南鼓、淮南鼓、巴俞鼓等十二種,各有專門的藝人[3](P1073)。這些人才需要多年的教育培養(yǎng),劉邦急于建立宗廟樂舞,只能利用秦王朝的藝人。叔孫通編制的廟樂也來自秦王朝。他移植秦王朝廟樂用于漢家宗廟,主要指導宗廟祭祀的具體儀式、音樂的選擇以及同儀式的配合問題。叔孫通確定了祭祀儀式的五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與之相配合的五支樂曲:儀式開始,迎神降神,奏《嘉至》;皇帝進入廟門,伴隨著他行進的步伐,奏《永至》;奉獻祭品,演奏、演唱《登歌》;神靈享用祭品美味,演奏《休成》;皇帝與嘉賓慶賀祭祀成功,演奏《永安》。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是漢代宗廟祭祖儀式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儀式上,還要選用一個主祭者家族的小孩為神的替身,稱為“尸”。迎神降神的環(huán)節(jié),主持儀式的祝迎接“尸”進入宗廟,直到坐在代替神的位置,這一過程伴隨著《嘉至》樂的演奏行進。神享用祭品美味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尸”代表神靈進餐?;实?、祝、嘉賓都要給“尸”獻肉、飯、酒,勸他多吃多飲,以表示祖先接受了子孫的孝敬,這一過程始終演奏《休成》樂曲。宗廟祭祀的目的是表達人們對祖先的孝敬、感恩,并祈求祖先保佑子孫,這些音樂使得枯燥的儀式增添了祥和、融洽的氛圍。在儀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或演奏,或歌唱,構成祭祖儀式上的伴奏樂。因此,這些樂曲并非為某一次祭祀編制,也不是為祭祀哪一位先人訂制,而是帶有較為廣泛的適用性,為高祖以后歷代宗廟祭祀所采用。

三、漢家“一祖二宗”廟樂歌舞的制定

高祖去世,孝惠即位,漢王朝統(tǒng)治者需要祭奠劉氏天下的創(chuàng)始人,于是建設高祖的陵園寢廟和制定有關祭祀的儀式、樂舞就成為新的重大問題?!稘h書·酈陸朱劉叔孫傳》載,惠帝說:“先帝園陵寢廟,群臣莫習?!盵3](P2129)拜自己的老師叔孫通為奉常,讓他主持制定宗廟儀法。高帝陵園寢廟的硬件建設和宗廟禮樂的軟件建設,是漢王朝宗廟禮樂制度的起點。同時,對高祖劉邦的祭奠乃是漢王朝歷代君主宗廟祭祀的重點,因此,在漢朝統(tǒng)治者看來,這是極其重要的禮樂文化工程。

正如叔孫通《本傳》所說:“乃稍定漢諸儀法,皆通所論著也?!盵3](P2129)叔孫通主持了漢初廟樂建設,奠定了漢王朝禮樂建設的基礎,也確立了漢王朝廟樂建設的開端。

廟樂的核心部分是獻祭歌舞。與前面記載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伴奏樂不同,這是直接獻給被祭祀的神靈的主要節(jié)目。高祖廟樂確定為三支樂舞?!稘h書·禮樂志》云:“高(祖)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盵3](P1044)這是惠帝時制定的,至武帝、宣帝祭祀高祖依然遵行。這幾支樂舞編訂于漢王四年至六年期間,是叔孫通為劉邦制定的祭祀先人的樂舞。這些樂舞是叔孫通依據(jù)秦廟樂移植、改編而成。劉邦去世后,這些樂舞便成為高廟樂舞。

據(jù)《漢書·禮樂志》載:“《武德舞》者,高祖四年作,以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盵3](P1044)《武德舞》是表現(xiàn)軍容軍威的武舞?!端螘分尽吩疲?漢高祖)“又造《武德舞》,舞人悉執(zhí)干戚,以象天下樂己行武以除亂也?!盵6](P533)藝人手執(zhí)盾牌、斧頭舞蹈,以雄壯威武的舞姿表現(xiàn)尚武精神和除暴的斗爭,同時表現(xiàn)天下人民贊揚漢王剪除暴亂、安定天下的豐功偉績,也就是表現(xiàn)漢王的武德及人民的擁戴。

《文始舞》源出于虞舜的《韶舞》。關于《韶》樂,古文獻中也稱作《韶箾》(《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及杜預注)、《簫韶》(《尚書·虞書·益稷》《史記·夏本紀》《白虎通·禮樂》《隋書·音樂志》)、《韶舞》(《論語·衛(wèi)靈公》《后漢書·顯宗孝明帝紀》《宋書·樂志》)、《大韶》(《隋書·音樂志》《隋書·儒林傳》《通典·樂》)、《招》(《漢書·禮樂志》及顏師古注)、《九招》(《史記·五帝本紀》司馬貞索隱)、《九韶》(《淮南子·氾論訓》)等,《春秋繁露·楚莊王》曰:“舜時,民樂其昭堯之業(yè),故曰《韶》?!渡亍氛撸岩??!盵7](P20)《白虎通·禮樂》云:“舜曰《簫韶》者,能繼堯之道也?!盵8](P102)《周禮·春官·宗伯》鄭玄注曰:“舜樂也。言其德能紹堯之道也?!盵9](P788)孔子高度贊美《韶》樂,“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10](P135),代表了至善的思想內容。《韶》作為上古最有影響的樂舞,受到夏、商、周三代統(tǒng)治者的珍視,得以保存流傳?!端鍟と辶謧鳌吩疲骸扒厥蓟蕼琮R,得齊《韶》樂。漢高祖滅秦,《韶》傳于漢,高祖改名《文始》,以示不相襲也?!盵11](P1714)可見,本源出于虞舜的《韶舞》,戰(zhàn)國時傳播于齊,秦始皇時改編為秦宗廟樂舞。高祖六年,叔孫通為漢王編制廟樂,將這古老的樂舞更名曰《文始》,以顯示同秦樂舞的區(qū)別。其實,僅僅是改名,便將秦樂變?yōu)闈h樂?!段氖肌肥俏奈?,表演者執(zhí)羽籥作為道具。

《五行舞》也是從秦樂移植來的?!段逍形琛繁緸橹芪瑁厥蓟识旮弧段逍小??!端鍟と辶謧鳌份d:“《五行舞》者,本周《大武》樂也,始皇改曰《五行》?!盵11](P1714)《文獻通考》載:“秦始皇平天下,六代廟樂,唯《韶》《武》存焉。二十六年,改周《大武》曰《五行》……衣服同《五行樂》之色?!盵12](P1144)可見,《五行舞》源自周武王的《大武》樂,秦滅六國,得到此樂,改名為《五行》。《史記·孝文本紀》裴骃《集解》引孟康曰:“《五行舞》冠冕,衣服法五行色?!盵1](P437)樂舞藝人的演出服飾與五行相配合。漢王仍沿用秦樂名,連演出的服飾道具都一仍其舊,直接搬到漢家宗廟中。

《武德》《文始》《五行》改編制作于劉邦為漢王時。劉邦去世后,這三支樂舞便成為祭祀他的廟樂,這是叔孫通主持高帝陵園寢廟建設的成果。景帝時頒布詔書,明確規(guī)定這三支樂舞為高祖廟樂。這三支樂舞中,《文始》《五行》也用于后世廟樂中,如惠帝廟樂用此二舞,而《武德舞》則是高祖廟樂專用之舞,其他帝王都不能用。

文帝廟樂有四支樂舞?!稘h書·禮樂志》云:“孝文廟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盵3](P1044)其中,《文始》《五行》沿用高祖、孝惠廟樂,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樂舞。《四時》舞是文帝時所作?!稘h書·禮樂志》云:“《四時舞》者,孝文所作,以示天下之安和也。蓋樂己所自作,明有制也;樂先王之樂,明有法也。”[3](P1044)文帝崇信黃老思想,無為而治?!端臅r舞》表現(xiàn)出他施行寬緩政策營造出天下安定祥和的氛圍,用于文帝廟樂祭祀是很恰當?shù)摹?/p>

景帝即位之初,便制詔御史,對文帝廟樂提出高規(guī)格要求,同時,也提出了漢家廟樂建設的根本原則。《史記·孝文本紀》云:“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詔御史:‘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聞歌者,所以發(fā)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收恤孤獨,以育群生。減嗜欲,不受獻,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誅無罪。除〔宮〕刑,出美人,重絕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識。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親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靡不獲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廟樂不稱,朕甚懼焉。其為孝文皇帝廟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其與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禮官具為禮儀奏?!┫喑技蔚妊裕骸菹掠浪夹⒌?,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謹議: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歲獻祖宗之廟。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可?!盵1](P436)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文帝剛去世時,廟樂原本沒有《昭德舞》。景帝感到這些廟樂不足以頌揚文帝至德,遂組織藝人創(chuàng)作了《昭德舞》。

《漢書·禮樂志》云:“孝景采《武德舞》以為《昭德》,以尊大宗廟?!盵3](P1044)《昭德》是從《武德舞》改編而成。《武德舞》是武舞,用以頌揚高祖改天換地的功德是恰當?shù)摹H绻牡蹚R樂也用《武德舞》,則與文帝寬緩愛民的盛德不合,仍然是“廟樂不稱”。于是,景帝命人以《武德舞》為模本改編制作了《昭德》。文帝廟樂的四支樂舞中,《文始》《五行》是沿用高祖的樂舞,《四時》《昭德》是新改編、創(chuàng)作的,四支樂舞共同構成了文帝祭祀的廟樂。

景帝詔書不僅確立了文帝廟樂的主要樂舞,也明確提出了漢代廟樂建設的基本原則,即帝王園陵寢廟建設要與陵墓主人生前功德相關聯(lián),要體現(xiàn)出其給予后人的恩澤,要與其歷史地位相符。廟樂建設應體現(xiàn)“制禮樂各有由”,即各位先人的廟樂要有所不同,要以先人在世時的功德為依據(jù)?!案枵撸园l(fā)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3](P137)歌舞要頌揚被祭祀者的功德偉業(yè),否則,就是“廟樂不稱”。

景帝詔書所闡述的原則成為后世廟樂建設的依據(jù)。武帝廟樂用四支樂舞,其確立過程與文帝廟樂情況相類似。宣帝即位后,欲褒揚武帝,詔丞相御史說:“孝武皇帝躬仁誼,厲威武,北征匈奴,單于遠循,南平氐羌、昆明、甌駱兩越,東定薉、貉、朝鮮,廓地斥境,立郡縣,百蠻率服,款塞自至,珍貢陳于宗廟;協(xié)音律,造樂歌,薦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開圣緒,尊賢顯功,興滅繼絕,褒周之后;備天地之禮,廣道術之路。上天報況,符瑞并應,寶鼎出,白麟獲,海效巨魚,神人并見,山稱萬歲。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其與列侯、二千石、博士議。”[3](P3156)大臣討論后,“遂請尊孝武帝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3](P3157)

《漢書·禮樂志》云:“孝武廟奏《盛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盵3](P1044)又云:“至孝宣,采《昭德舞》為《盛德》,以尊世宗廟?!盵3](P1044)這表明在昭帝時,武帝廟樂沿用文帝廟樂中的《文始》《四時》《五行》三支樂舞,《昭德舞》是景帝為文帝量身定做的,武帝廟樂不能用。于是,武帝廟樂的規(guī)格、曲目與景帝、昭帝廟樂相同,這也意味著對武帝功德和歷史地位的評價與景、昭二帝差不多。從宣帝所說的“功德茂盛,不能盡宣,而廟樂未稱,朕甚悼焉”,明顯看出當時對武帝的評價缺少全面性和歷史客觀性。

宣帝高度評價武帝的豐功偉績,定武帝廟號為“世宗”,進而制作與其德業(yè)相適應的廟樂,遂以《昭德舞》為范本,改編、創(chuàng)作了《盛德》,作為武帝廟樂的代表性樂舞。

至此,西漢“一祖二宗”廟樂確立,廟樂建設的原則也已確定,漢王朝后來的君主奉之為圭臬。

四、西漢廟樂建設特點分析

廟樂建設是復雜的文化工程。從劉邦為漢王時開始建設,到宣帝議定武帝廟樂,經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七代的逐步認識,歷時百余年,廣納眾臣的謀劃、建言,才確立、完善了西漢的廟樂制度。從高祖直至宣帝時期廟樂的內容和建設過程可以看出,西漢時期的廟樂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鮮明的特點。

(一)廟制規(guī)范與廟樂宗旨

惠帝、文帝時,廟樂建設以籠統(tǒng)的孝敬意識為主,景帝詔書闡述了漢王朝廟樂建設的宗旨,即“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歌者,所以發(fā)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廟樂建設要張揚先人的功德,要為宣揚其功德而制作標志性的樂舞。景帝所說的“廟樂不稱”,宣帝所說的“廟樂未稱”,都是就缺少“發(fā)德”“明功”的樂舞而言。

廟樂建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確認先人的功德及其在創(chuàng)立、鞏固漢王朝方面所做出的貢獻,這需要經過君臣討論形成共識。景帝制詔御史,提出對文帝歷史功過的討論,丞相申屠嘉等大臣表明對文帝盛德的高度認同,確認高皇廟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祭祖宗之廟。

宣帝時對武帝廟樂的討論則產生分歧。群臣多認為應為武帝立廟樂,唯長信少府夏侯勝反對,夏侯勝說:“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认x大起,赤地數(shù)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亡德澤于民,不宜為立廟樂?!盵3](P3156)認為武帝雖有開疆拓土之功,但未能給人民以德澤,以至于將文景之治的成果敗壞殆盡。因此,他反對為武帝立廟樂。但他的意見未被采納?!坝兴舅煺堊鹦⑽涞蹚R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下世世獻納,以明盛德?!?/p>

漢朝君臣討論幾代先人的歷史貢獻,確定“一祖二宗”即高祖、太宗(文帝)、世宗(武帝)為最杰出的先人,其他人則居于另一層次。杰出的先人需要制作出足以“發(fā)德”“明功”的樂舞,這些歌舞的宗旨是頌揚祖先的豐功偉績,令后世子孫從歌舞中銘記先人的功德,感戴先人的恩惠。同時,還要以杰出的祖先為榜樣,做無愧于先祖的君主。從這個意義上看,西漢時期的廟樂表現(xiàn)出子孫對杰出先人的孝敬、仰慕、感戴之情,同時,也體現(xiàn)出先人對子孫的鞭策。

(二)宗廟樂的層次結構

從叔孫通開始編制宗廟樂到宣帝時廟樂的議定,很多人參與了廟樂建設工程,編制了眾多的樂曲、歌舞。從《漢書·禮樂志》以及相關的記載看,這些樂舞廣泛應用于劉邦的先人到太上皇、高祖到世宗的祭祀中。但是,伴隨漢王朝“一祖二宗”廟制的完善,宗廟祭祀用樂也顯現(xiàn)出層次結構的特征。

第一個層次,也是應用最廣泛的,是儀式過程的伴奏樂曲。漢王朝祭祀所有先人,不論其是否為帝王,《嘉至》《永至》《登歌》《休成》《永安》五支伴奏樂,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個層次,《文始》《五行》之舞,用于高祖和孝惠廟。孝文時制作《四時》舞,為孝文、孝景和孝武廟所用。從此,這三舞成為帝王廟樂通用節(jié)目,非帝王不能使用。

第三個層次,“一祖二宗”的廟樂是最高規(guī)格的樂舞。景帝、宣帝明確了漢家宗廟制度,高皇帝為漢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孝武皇帝為世宗。祭祀“一祖二宗”的儀式最隆重,樂舞節(jié)目豐富。前兩個層次的音樂要用,此外,還根據(jù)他們的功德專門制作了特色鮮明的重點樂舞,以表達子孫對他們的特殊崇敬。正如《宋書·樂志》所說:“德盛而化隆者,則樂舞足以象其形容,音聲足以發(fā)其歌詠。故薦之郊廟,而鬼神享其和;用之朝廷,則君臣樂其度。使四海之內,遍知至德之盛,而光輝日新者,禮樂之謂也。故先王殷薦上帝,以配祖考,蓋當其時而制之矣?!盵6](P535)這里雖然概括的是郊祀和宗廟兩類,但其所論樂舞的社會意義卻是恰當?shù)摹?/p>

(三)感情、廟樂與儀式

從《大風歌》作為原廟祭樂在沛宮原廟四時歌舞到高廟三樂的確立,表現(xiàn)出廟樂從個體情感到群體情感、從藝術歌舞到儀式歌舞的演化。 《大風歌》是劉邦即興抒情的歌舞之作,是個人的、在位者的自我抒情。盡管作品足以喚起眾臣、父老的情感共鳴,但這是特定時代、特定人群的情感宣泄和藝術功效?;莸哿罡柰臅r在原廟中歌詠《大風歌》,表現(xiàn)出他對父親、對先帝的思念。入原廟,不見高祖其人,聽到《大風歌》,也會感到十分親切?!洞箫L歌》作為祭祀樂舞,表現(xiàn)出惠帝等子嗣對君父的思念、孝敬和依戀。

但是,《大風歌》卻不在高廟樂舞之列。廟樂體現(xiàn)子孫后代對先祖的崇敬之情,表現(xiàn)出對先人的孝敬、愛戴,并且,對后代子孫起到垂范教導的作用。正如前文所說,高廟樂舞建設的宗旨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洞箫L歌》的慷慨抒情,充分表現(xiàn)出劉邦作為開國君主的內心世界,同時也有感人的藝術效果,但這與“有功有德”的宗旨還有一定的距離?;莸邸⑽牡蹖畹乃寄钪?,與后世君主面對高祖神位的孝敬也存在重要差別。宗廟樂舞要表現(xiàn)的是后人對先帝功德的崇敬、感戴,要將這崇敬體現(xiàn)在樂舞中,體現(xiàn)在儀式中。

高廟樂舞中的《武德》作于高祖時,表現(xiàn)出劉邦的自我宣揚。但用于高廟祭祀,則轉換為后世子孫對他的頌揚和崇敬膜拜。高廟樂舞是宗廟祭祀儀式的組成部分,《大風歌》與《武德》在漢王朝宗廟神曲中的不同地位,體現(xiàn)出樂舞從個性化到儀式化的升華。對于后代主祭者來說,淡化了個體性情感,增強了子孫、家族乃至群臣的群體性情感。正如漢哀帝時大臣孔光、何武、彭宣等人所說:“后雖有賢君,猶不得與祖宗并列。子孫雖欲褒大顯揚而立之,鬼神不饗也?!盵3](P3125)哪一代君主想要特殊祭奠自己的父親,也不敢按著“一祖二宗”的祭祀規(guī)格享用祭品和樂舞。

(四)廟樂曲目的精選與規(guī)范

《大風歌》是即事抒情之作,惠帝將其用作祭歌,僅限于原廟,而不作為高廟的廟樂。高廟三支樂舞《武德》《文始》《五行》都作于劉邦生前。劉邦去世后,惠帝、叔孫通將其用于高廟祭祀中,成為高廟樂舞。 叔孫通為劉邦編制的樂舞,除了《武德》《文始》《五行》之外,還有《昭容樂》與《禮容樂》。但是,這兩支樂舞既不用于高廟,也不用作其他帝王廟樂。究其原因,在于它們是從《武德》等三支樂舞中衍生而成?!稘h書·禮樂志》云:“《昭容》者,猶古之《昭夏》也,主出《武德舞》?!抖Y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盵3](P1044)所謂“主出《武德舞》”即以《武德》為藍本,改編、再創(chuàng)作而成??梢哉f,這兩支樂舞都是衍生品,同其母本有所重復,意義不夠鮮明,缺少個性化特點。

很顯然,刪汰重復或者意義不鮮明的樂舞,也是廟樂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是精選、整理、提升的過程。這些工作雖然不像景帝與群臣議定廟樂時那樣自覺,但它為后來漢家廟樂建設的規(guī)范奠定了基礎,也是很有意義的。

(五)西漢時期廟樂創(chuàng)作的特點

從《漢書·禮樂志》等文獻記載可以看出,漢代前期廟樂制作“大氐皆因秦舊事焉”[3](P1044),也就是通過對秦樂的移植、改編與創(chuàng)作而完成的。有些曲目是從秦樂移植而成。秦藝人穿著漢家的服飾,舊曲新奏,秦樂變?yōu)闈h樂。漢家宗廟《嘉至》《永至》《登歌》《休成》《永安》五支伴奏樂,就是這樣產生的。有些曲目襲用秦樂,而這些秦樂又有上古樂為本源,漢代統(tǒng)治者重新解讀,變?yōu)樽约旱臉非?。如帝舜的《韶》樂,為秦所用,劉邦將其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襲?!段逍形琛返漠a生也是如此,只是沒改變秦時樂名。有些樂舞的產生表現(xiàn)出較多的原創(chuàng)性,如《武德》《昭德》《盛德》《四時》等作品。其中《武德舞》從表演形式到所表現(xiàn)的內容,都是從周代的《大武》、秦代的《五行》中汲取靈感,創(chuàng)作了漢代自己的武舞。《昭德》《盛德》的創(chuàng)作又從《武德》衍生出?!稘h書·禮樂志》說:“孝景采《武德舞》以為《昭德》,以尊大宗廟。至孝宣,采《昭德舞》為《盛德》?!盵3](P1044)這些記載皆明確地揭示出某些樂舞改編創(chuàng)作的依據(jù)和新成果。西漢統(tǒng)治者以秦樂為藍本,或移植,或改編、制作,經過百余年持續(xù)的努力,終于建立起自己的廟樂體系?!吧w樂己所自作,明有制也;樂先王之樂,明有法也?!盵3](P1044)“有制”“有法”是漢代禮樂文化建設走向自覺的重要標志。

廟樂建設是個復雜的工程。從《大風歌》作為祭樂只在原廟歌舞以及西漢統(tǒng)治者移植秦樂、創(chuàng)作以“一祖二宗”為主的漢家宗廟樂舞可知,西漢時期的廟樂建設經歷了群體情感超越個體情感、藝術歌舞演化為儀式歌舞、淳樸茫然的思念轉變?yōu)槔硇运伎寂c自覺規(guī)范的過程,最終建立起完整的廟樂體系,這是漢代禮樂文化建設的碩果,也是漢代文學藝術發(fā)展的重要語境。西漢時期的廟樂建設在繼承中轉化、創(chuàng)新,對后世的文藝創(chuàng)作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猜你喜歡
宗廟高祖樂舞
龜茲樂舞
先秦時期樂舞美學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牽手“袖珍之戀”, 我們的愛情高高在上
牽手“袖珍之戀”,我們的愛情高高在上
論電影《一一》中的儒道生死觀
殷卜辭中“高祖河”的點讀問題
東漢初的禮制建設與政治合法性建構
試論遼朝太祖時期的宗廟制度構建
天空之城與地球引力
敦煌樂舞美彩墨寫精神
———史敦宇藝術作品欣賞
和平区| 禹城市| 兴国县| 嘉祥县| 香港 | 高密市| 马山县| 永康市| 大新县| 班玛县| 化隆| 奉贤区| 诸暨市| 浠水县| 盐边县| 同心县| 正安县| 宾阳县| 韶关市| 永川市| 北流市| 桦甸市| 麦盖提县| 翁牛特旗| 保定市| 麻江县| 尼木县| 克东县| 乐业县| 托里县| 昆山市| 郴州市| 阳城县| 广昌县| 拉萨市| 清原| 巴马| 梨树县| 盘锦市| 石家庄市|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