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猛
(河南工業(yè)貿易職業(yè)學院 河南 鄭州 451191)
音樂是人類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始終以其特有的形式,流淌于人類歷史長河之中。人類在勞動和生活的過程中,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人們以音樂為載體,表達和宣泄內心的情感,或引吭高歌,或低吟淺唱,或手舞足蹈,或長歌當哭。從音樂的表現形式來看,音樂作為一種實踐的藝術和人們的生活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從母親哼唱的搖籃曲到激昂奮進的進行曲,音樂,以其強烈的“共情性”和“渲染性”,給人類展現出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從音樂的本質來看,“真善美”在音樂中都能被系統(tǒng)展現。在音樂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曲家對每一首曲子都融入了自己的靈魂,這些曲子直接反映了作曲家的內心情感和感受。
遨游在音樂的海洋中,細細品味,我們會發(fā)現,一個時代的印記在音樂中會有體現。音樂具有“共情性”,作曲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音樂之中,并通過音樂表現出來。作曲家把一個個音符合理編配,組合成動聽的音響,不同音符間的不和諧對抗使音樂更具藝術魅力,使聽眾心情愉悅的同時,獲得精神力量。在音樂的表現過程中,聽眾通過視覺的感受和聯(lián)想活動,在頭腦內部構成畫面感。音樂的音響效果與其表達的含義之間存在著一個紐帶,這一紐帶就是表現者的合理詮釋及二度創(chuàng)作,通過充分理解作曲家的意圖,分析音樂作品,并通過自身的感受,以表現技法為手段,搭起橋梁。音樂作用于人的生活,同時提升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幫助人走向自由自覺的人性自身。[1]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音樂作為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構建的有效載體,在文化構建中具有“直觀性”和“快捷性”。
近些年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聲樂作品層出不窮。《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佳作。《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又名《共和國之戀》,由劉為光老師和劉毅然老師共同創(chuàng)作,是一首優(yōu)秀的愛國主義題材的聲樂作品。詞作者劉毅然是國內知名導演和電視片的撰稿人之一,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教授,曲作者劉為光是中央電視臺新影中心國家一級作曲家,有豐富的影視音樂創(chuàng)作經驗。
1988年,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中央電視臺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該片主要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研工作者舍生忘死、矢志不渝報效國家的先進事跡,該片共分為八集。紀錄片名為《共和國之戀》。紀錄片以我國科學家真實事例為原型,生動地講述了錢學森、李四光、張廣厚等知識分子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克服種種困難,在科研領域無私奉獻,奮勇攻關的光榮事跡。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便是該片的主題曲。
劉為光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劉毅然寫了一首抒情詩,我把它(按這個思路)寫成了一首歌曲,后來攝像組的人聽了以后就說,這無疑是個好作品,但總覺得還有欠缺”。[2]兩位老師思考再三,感覺歌曲初稿與專題片的思想基調并不吻合,最后決定推倒后重新創(chuàng)作。
通過對科學家與親屬的采訪,劉毅然深深感受到中國的科學家對祖國的愛無比深沉。這使得劉毅然的靈感不斷迸發(fā)。據劉毅然老師回憶,兩位老師去數學家張廣厚家中采訪時發(fā)現,張廣厚的妻子每天都把一個洗干凈的蘋果放在張廣厚的遺像前。劉毅然老師很不解,便去詢問張廣厚的妻子,這才了解到,數學家張廣厚生前特別喜歡吃蘋果。但由于建國初期,國內物質比較匱乏,同時個人生活比較拮據,沒有條件每天吃蘋果。張廣厚為了祖國的科技事業(yè),積勞成疾,不到五十歲便去世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天吃蘋果不再是一個奢望。于是,張廣厚的妻子每天在他的遺像前放一個蘋果。每天一個蘋果是一個為了祖國科技事業(yè)鞠躬盡瘁的科學家最樸實的愿望。這如同一道閃電擊中了劉毅然老師,瞬間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欲望。劉毅然老師在兩天的時間內奮筆疾書,每一句歌詞對應一位科學家。例如,數學家張廣厚“縱然我撲倒在地,一顆心依然戀著你”。創(chuàng)作者把自身對這些科學家的敬仰之情融入歌詞之中。這首歌曲的每句歌詞都是從心底流露出來的。整首歌通篇沒有“祖國”二字,但句句充滿了科學家對祖國母親的依戀。
理論來自實踐,而又指導實踐,同時被實踐所證實,兩者相輔相成。任何離開理論的實踐都是無力的,任何離開實踐的理論都是空談。一首聲樂作品包含的理論知識有:句式結構分析、作曲技法、音樂織體、和聲調式等。演唱者在分析作曲技法和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理解詮釋作品,更能使聽眾產生共鳴。
音樂作品的實踐表現中,理論知識研究至關重要,音樂作品的理論研究有利于提高音樂演唱的實踐表演效果,有利于音樂作品的詮釋和表達。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論分析應該從句式結構、和聲調性、音樂織體等方面入手。作品分析和相關理論知識的研究,對實踐演唱時情感的把握和二度創(chuàng)作起到促進作用。
圖一、《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曲式結構分析:單三部曲式
圖二、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樂譜
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共分為四個部分,他們分別是:前奏、A 顯示段、B 對比段、尾聲。前奏共有8 個小節(jié),呈示段則是四句體樂段,a 句是主旋律句,a1 是重復變化的樂句。B 段則是對比段,并由四句體樂段構成。B 對比段的主題句是c句,a1 和b1 是顯示段的再現部分。[7]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時對于A 段和B 段的情感把握是不同的。
對于聽眾來說,聲樂作品的歌詞能給聽眾最直觀的感受。對于歌者來說,如何更好地理解詮釋歌詞的大意,是歌者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的有力抓手。
筆者在第一次聽到聲樂作品《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時,就被動人的旋律、真摯的歌詞所打動。于是,筆者查閱了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的相關資料,了解這首聲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觀看了1988 年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共和國之戀》這部系列專題片。筆者被老一輩科學家的事跡深深打動,在演唱這首作品時,就更能投入感情,能與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的作曲家和詞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達成共識,增強歌曲的情緒渲染性。
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演唱者通過自身的感受,把歌曲的情感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出來。經過二度創(chuàng)作的聲樂作品,更加具有人文氣息,能使聽者產生共鳴。二度創(chuàng)作可以賦予作品嶄新的藝術生命力,使愛國主義歌曲更富有“傳唱性”和“渲染性”。
歌曲在二度創(chuàng)作時,通過音樂旋律的藝術化表達,讓歌者和觀眾的內心得到凈化和升華,加深聽眾對歌曲大意的理解,感受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從而增加歌曲的“傳唱性”和“共情性”。演唱者在演唱時根據歌曲不同樂段的旋律特點可以把頌歌主題演繹為鏗鏘有力的進行曲,如歌曲的初始部分,旋律悠長而開闊,之后有優(yōu)美動聽的復調,接著曲調由四拍子變?yōu)槎淖?,速度加快,樂曲明快而富有彈性,隨后的部分顯得比較莊嚴,意境更為壯麗寬廣,充滿了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
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高潮部分的歌詞是“縱然是凄風苦雨,我也不會離你而去。”在中國字咬字歸韻當中,“凄”“離”“你”這些字都屬于閉口音,閉口音如果唱不好的話,會導致聲音“緊”和“擠”。所以,演唱者要強調喉頭的打開和釋放。這就能很好地避免在歌曲高潮部分出現閉口音的“緊”和“擠”的問題。
中國字強調字的歸韻。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的結束句是2/4| 1 -|1 -║低音“1”占了四拍。筆者發(fā)現,大多數演唱者在演唱這一句時,沒有歸韻和2/4 拍強弱力度的處理,這就導致最后一句的低音虛掉。筆者在演唱時,更加強調2/4 節(jié)奏型強弱的對比,同時加重“里”的字頭,通過實踐演唱,對比發(fā)現,這樣處理以后,歌曲的完整性和傳唱性都有所提高。
演唱情感的表達和歌曲的節(jié)拍節(jié)奏、強弱快慢、旋律的高低起伏等特點緊密相連。[3]筆者發(fā)現,身邊大多數的演唱者在實際演唱中,由于音樂理論知識的缺乏,常常誤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仔細分析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不難發(fā)現,通過理論分析抓住歌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特點,才能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例如:歌曲開始句的第五和第六小節(jié)2/4|3 4 5 6|5 5 6 ║中的四個音符八拍的節(jié)奏型和大切分的節(jié)奏型,使整個音樂趨于平緩,更能表現出科學家有家卻不能回的沉重心情,在演唱時應該舒緩語氣,放慢速度。句中高潮部分2/4| 5 6 5 6|5 4 4 ║反向八度上行和節(jié)奏大切分的運用生動地表現了科學家歸心似箭的心情,在演唱力度上要推起?!渡老嘁牢铱鄳僦恪愤@首聲樂作品是2/4 拍的音樂節(jié)奏型,其力度是強弱、強弱。筆者在演唱時,突出2/4拍的強弱對比。這就會使整個音樂更加具有律動性,音樂旋律更加流動。在諸如此類音樂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詮釋作品,增加音樂的“傳唱性”和“共情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優(yōu)秀聲樂作品層出不窮。如何使聲樂作品更具有“傳唱性”和“渲染性”是當代聲樂從業(yè)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只有深入了解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對音樂的創(chuàng)作技法以及曲式調式進行分析研究,以情感為基礎,運用演唱技巧進行詮釋和表現,才能更好地進行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增強表演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