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智甯 王 寅 李春蘋 王天沛 孫艷紅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戴麗三先生是云南省著名中醫(yī)學家,在長期醫(yī)療實踐過程中,其對于經(jīng)典理論的闡釋、經(jīng)方的運用及臨證發(fā)揮等各方面均有獨到之處。其臨證經(jīng)驗總結于《戴麗三醫(yī)療經(jīng)驗選》[1]一書內。筆者在學習此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戴麗三先生對陰陽二氣的關系尤為重視,且對于交通上下、表里陰陽的治法運用亦十分靈活,其中不乏許多危急重癥的驗案,大有借鑒之處。因此,筆者從交通陰陽的思想理論、戴麗三的獨特認識及臨證應用等幾個方面進行總結,以饗讀者。
1.1 陰陽調和為健康標志之一 陰陽二氣的交合有序是事物正常運行發(fā)展的基礎,如《周易·系辭》中就指出:“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2]《素問·生氣通天論第三》也提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圣度?!盵3]6認為人體也以陰陽為養(yǎng)生保生之根本,陰陽二氣不和則內亂即生,陰陽調和則災病無起,是人體健康平和的標志之一。
在人體內,陰陽的關系存在于多種方面,如《素問·金匱真言論第四》提出:“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藏腑中陰陽,則藏者為陰,腑者為陽?!盵3]7《黃帝內經(jīng)太素·卷五》也提到:“夫表為陽,里為陰;身半以上為陽,身半以下為陰?!盵4]即在人體內有上下陰陽、內外陰陽、前后陰陽、表里陰陽、臟腑陰陽等多種關系,故調和陰陽也包括了各方面陰陽關系的調和。
1.2 交通陰陽是調和陰陽之法 人體陰陽之間的調和,包含了兩個要求:一是“靜”,即陰陽二氣的偏盛保持相對的平衡穩(wěn)定;二是“動”,即陰陽二氣交合暢通,可以交感轉化。因此,陰陽欲調和,必也以其陰陽之間的正常交通為關鍵要素之一,如《靈樞·終始第九》中指出:“和氣之方,必通陰陽?!盵5]認為通暢陰陽是調和陰陽之氣的必然路徑。王燾也在《外臺秘要·卷三十八》中提到:“陰陽通平,則五氣不乏。五氣不乏,則人無病。”[6]目前對于“五氣”的解釋不一,一種認為是“臊氣、焦氣、香氣、腥氣、腐氣”五種氣味,也有認為是五臟之氣等,但重要之處是《外臺秘要》指出了陰陽之氣通暢平和是疾病無以產(chǎn)生的重要條件。祝世訥[7]認為,“和”是“陰陽交”的自組織效應,“和”也是陰陽相交的自然效應。因此,陰陽若得以正常交通,則陰陽自可調和,陰陽調和,則無疾可生。故交通陰陽是調和陰陽,進而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
2.1 氣機理論為陰陽交通核心 戴麗三認為,陰陽不調是許多外感與內傷病癥產(chǎn)生的共同根源,交通陰陽則是調和陰陽的途徑之一。陰陽調和,是人體上、中、下、內、外均處于協(xié)調統(tǒng)一的狀態(tài),其在《醫(yī)療經(jīng)驗選·姜桂苓半湯的組成原理及臨床應用》中提到:“中醫(yī)治病,全在掌握氣化升降原理?!盵1]認為人體陰陽二氣運動與氣機緊密相關,因為氣的運動包含了陰陽之氣的運動,故陰陽之氣正常交通,也體現(xiàn)了氣機的通暢,氣機通暢則人自能安和,正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第一》[8]中說:“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痹嬷畾狻㈥庩栔畾馔〞常侨梭w健康平和的重要標志之一。
戴麗三認為,氣的運行包含升、降、出、入四種基本形式,表里交通則出入正常,上下交通則升降正常。因此對陰陽的調理,側重在上下陰陽、表里陰陽兩個方面?!氨砝铩卑刷偌”砼c臟腑之表里關系;②營衛(wèi)表里關系;③六經(jīng)表里關系:即太陽少陰互為表里,太陰陽明互為表里,少陽厥陰互為表里?!吧舷隆卑刷偃梭w上部與下部之上下關系;②臟腑之相對上下關系:如心與腎陰陽相濟、肝與腎陰陽互資等。因而,表里陰陽、上下陰陽與臟腑之間的聯(lián)系密不可分,臨床當中應結合起來進行辯證。治療時應著重從表里、上下兩方面入手,把握氣機的運動規(guī)律即把握了交通陰陽之關鍵。
2.2 陰陽二氣失交的病因病機 戴麗三在《醫(yī)療經(jīng)驗選·傷寒太陽少陰兩感證》[1]中提到,表里陰陽關系失調通常由寒邪困阻肌表,遷延日久入里,阻滯經(jīng)絡,致表里俱寒而成表里氣機不通、陰陽不交。表寒凝滯、里陽不足為其主要病機。上下陰陽關系失調則通常表現(xiàn)為心腎之上下陰陽不交,但與平時所論心腎不交略有不同,一般認為心腎不交是由于久病、思慮、房勞等致心火亢盛、腎陰不足而上下陰陽不交。而戴麗三在《醫(yī)療經(jīng)驗選·心腎陽虛不耐燥烈》[1]中認為心腎陽氣耗損,陰寒內盛,加之寒濕中阻,影響氣機上下之通暢,亦能導致心腎陰陽不交,心腎陽虛、氣機不暢為其主要病機。其在《醫(yī)療經(jīng)驗選·姜桂苓半湯的組成原理及臨床應用》[1]中還指出,心肺陽氣不足,陰寒凝滯,不能推動氣機、溫煦脾陽,也是造成上下不交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肺陽虛、氣機不暢為主要病機。因此戴麗三總結上下陰陽不交,包含三種病機和治法。
2.3 戴麗三對交通陰陽的運用
2.3.1 太少失調,表里不交 在交通表里陰陽法中,戴麗三常用《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為主方。方中麻黃、細辛辛溫散太陽之寒,附子溫固元陽,因太陽少陰互為表里,邪祛正充則表里陰陽自和。臨床中如陽氣虛甚則重用附子,加強扶陽之功;若寒邪入陰致濁陰上逆或見嘔吐、或眩暈等,則加半夏、南星、生姜等化痰降濁。
2.3.2 心腎陽虛,上下不交 在交通上下陰陽法中,對于心腎陽虛所致上下不交證,戴麗三常用《傷寒論》白通湯為交上下陰陽之主方。方中附子溫下焦先天之火,并引腎水上濟于心,干姜溫中焦之土,令樞機上下運轉,蔥白交通力強,亦可引心火入腎,水火既濟則陰陽自調。臨床中在伴有心腎陽虛證時重用附子、干姜,增強溫陽交通之效;若陰寒較盛,則合用四逆湯、附子湯等,峻補元陽兼行交通;如出現(xiàn)陰盛格陽等危重癥時,則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反佐,從陰引陽,令藥無格拒之患;在恢復期或陽虛程度較輕時,則去蔥白,即以干姜附子湯扶助陽氣;恢復期兼脾胃不足則改干姜為甘草,即以甘草附子湯溫陽和中。
2.3.3 心肺陽虛,上下不交 對于心肺陽虛所致上下不交證,戴麗三自擬姜桂苓半湯為主方,由生姜、桂枝、法半夏和茯苓組成,即鄭欽安“姜桂湯”合《大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二陳湯”化裁。方中生姜、桂枝為君,生姜辛溫,散肺胃之寒,又可行經(jīng)降濁;桂枝通陽化氣,二者配伍能扶助心陽、通肺氣,令氣血得運;半夏、茯苓燥濕健脾,令中焦得運。戴麗三在《醫(yī)療經(jīng)驗選·姜桂苓半湯的組成原理及臨床應用》中指出,四味合用,可“扶陽強心溫肺,宣統(tǒng)表里,交通上下?!盵1]臨床中,若心陽不足,可加酸棗仁、龍眼肉、砂仁等溫陽益氣、養(yǎng)心安神;若兼腎陽不足,則改生姜為干姜,重用茯苓,加附子、肉桂強心溫腎;心肺陽虛兼氣虛,可加黨參、太子參、黃芪等補中益氣;兼肺氣郁滯而咳喘,可重用生姜,加桑白皮、蘇子、白蜜等溫肺降逆。
2.3.4 陰虛火旺,上下不交 對于心火旺盛而腎陰不足之上下不交證,戴麗三以交泰丸為主方。方中黃連、肉桂降心火、引火歸元,腎水溫則可上濟于心,水火既濟則自安。臨床中如心氣不足加附子、酸棗仁、桂枝等強心益氣;心煩不寐較重可加龍骨、牡蠣、茯神等寧心安神;兼腎陰不足可加蛤粉等滋養(yǎng)腎陰,中陽虛弱不運加炙甘草、干姜等溫陽健運。
此戴麗三交通陰陽法各主方及加減法略述。戴麗三在《醫(yī)療經(jīng)驗選·調和營衛(wèi)與桂枝湯》[1]中就強調審證遣方應“體現(xiàn)理、法、方、藥的統(tǒng)一性,取其法,而不拘泥其方?!狈剿幍倪x擇與加減應切合病機,才可用之不殆。
例舉醫(yī)案選自《戴麗三醫(yī)療經(jīng)驗選》[1],由于年代較遠,故對于就診者部分信息無詳細記錄。
3.1 驗案1 患者某某,女,18歲。因發(fā)熱40余日來就診。40余日前感寒后持續(xù)發(fā)熱,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中醫(yī)曾給予四逆湯、白通湯、甘露飲及青蒿、地骨皮、鱉甲等溫陽或滋陰類方,西醫(yī)治療過程不詳,發(fā)熱不退,故來求診??滔掳Y見:胸滿、食少,日晡發(fā)熱,惡寒踡臥,不思水飲,二便自利。面色晦黯而黑,舌潤滑,脈沉細如絲。四診合參,結合病史,辨證為太陽少陰兩感證,治以溫經(jīng)解表,交表里陰陽,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處方:黑附片60 g,麻黃絨6 g,細辛3 g。1劑,水煎服。翌日復診:服藥1劑,發(fā)熱已退,余癥皆減。此時太陽之寒邪已解,治宜扶陽抑陰、交心腎陰陽,予四逆湯,處方:黑附片60 g,干姜12 g,甘草6 g。白通湯,處方:黑附片60 g,干姜15 g,蔥白3個,二方交替各服3劑后,精神轉佳,飲食增進而愈。
按語:結合患者病史,感寒后月余發(fā)熱不退、惡寒,是太陽表證仍在,而遷延日久,寒入少陰,故兼見脈細、小便自利,戴麗三在《醫(yī)療經(jīng)驗選·傷寒太陽少陰兩感證》中指出:“此《內經(jīng)》所謂兩感證,太陽少陰兩經(jīng)同病,亦表里同病之意?!盵1]前醫(yī)予四逆湯、白通湯等方,是見里證而不見表證,治少陰而不治太陽,寒邪阻滯經(jīng)絡,密閉腠理,邪氣無路可出故無效;或見發(fā)熱、脈細誤診為陰虛,而以滋陰法投之,更難得效?!秱摗?01條指出:“少陰病,始得之,發(fā)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贝鼷惾诒景赴凑Z中認為:“發(fā)熱為太陽經(jīng)受寒邪,脈沉為少陰陽氣不足?!盵1]正合病機,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交表里陰陽,溫經(jīng)散寒。亦如鄭欽安在《醫(yī)理真?zhèn)鳌り柼摪Y問答門》中解釋:“按麻黃附子細辛湯一方,乃交陰陽之方,亦溫經(jīng)散寒之方也。夫附子辛熱,能助太陽之陽,而內交于少陰。麻黃苦溫,細辛辛溫,能啟少陰之精而外交于太陽……陰陽相交,邪自立解。”[9]故患者表里受邪雖久,可一劑而解。而久傷于寒,陽氣不足,故再以四逆湯扶陽抑陰,白通湯交通心腎,助陽氣運行,和上下陰陽。表里上下陰陽皆得相交,故得效顯著。
3.2 驗案2 患者某某,女,17歲。因持續(xù)發(fā)熱就診。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中醫(yī)曾用葛根芩連湯、銀翹散、白虎湯等解表清熱類方,西醫(yī)治療過程不詳,發(fā)熱不退反增,故來求診??滔伦C見:高熱,全身冷汗不止,聲低息短,四肢逆冷,面赤如硃,身重,難以轉側,不思飲,二便如常,右脈沉細,左脈浮大無根,舌青滑。四診合參,結合病史,辨證為戴陽證,治以交通陰陽,收納元氣,方用《傷寒論》白通湯。處方:黑附片(先煎)60 g,干姜12 g,蔥白3個。1劑,水煎服。翌日復診:服藥1劑,病如故。系陰寒過盛,藥物過熱而格拒,不達病所,宜從陰引陽,原方加豬膽汁數(shù)滴(沖服),童便一杯(沖服)。1劑。服后高熱全退,冷汗止,面赤大減,惟四肢尚冷。此陰陽已交,元陽已納,繼以《傷寒論》干姜附子湯溫陽扶正,交通上下。處方:附片(先煎)60 g,干姜15 g,1劑,水煎服。服后諸癥悉愈。
按語:戴陽證又稱格陽,是由于陰寒太盛,逼迫陽氣外越,陰陽不交所致,如《難經(jīng)·第三十七難》曰:“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盵10]此證若不加詳參,極易與實熱一證相混淆?;颊呗暤拖⒍?,冷汗不止,小便通利,證屬少陰。身重,難以轉側,為腎中元陽不足。高熱不退,面赤,為元陽上越格拒不下,又不達四肢故四肢逆冷。前醫(yī)投以白虎、銀翹等方而熱反甚,更知證非里熱?!秱摗?15條指出:“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干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此上下陰陽不交,故急投白通湯以回陽納氣,交通陰陽。亦如《醫(yī)理真?zhèn)鳌り柼摪Y問答門》指出:“按白通湯一方,乃回陽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盵9]然白通湯諸藥辛熱,為陰寒所格拒故初不顯效,本《內經(jīng)》“甚者從之”“熱因寒用”的治則,乃加豬膽汁、童便二味反佐,引白通入里無所格拒,故可得效。童便一味現(xiàn)用之較少,臨床亦可審證以它藥替換,遵循治則治法為要。
陰陽的交合平衡是中國哲學與醫(yī)學中“和”的思想理論體現(xiàn)之一[11],陰陽的平衡也是中醫(yī)學論治疾病的思維核心[12]。因此在中醫(yī)臨床中,既要從整體和局部的角度調節(jié)人體各方面陰陽二氣之間的平衡,同時也要重視維護陰陽二氣的正常溝通交合。戴麗三從氣機的角度認識人體內陰陽二氣的交合途徑,并用之于臨床,驗案一側重于交通表里陰陽,驗案二側重于交通上下陰陽,體現(xiàn)了氣機理論在陰陽關系中具有實際運用價值,具有借鑒意義。此外,李姝娟等[13]總結高建忠教授對于失眠癥的論治中,陰陽之間的不合,氣機失調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又如徐尚文等[14]認為,腫瘤病理性產(chǎn)物產(chǎn)生的關鍵,也是人體陰陽、氣機的失調。這也反映了在臨床中,陰陽與氣機在疾病發(fā)展變化中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兩種理論之間的關系及實踐意義如何,則仍需同道的進一步探究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