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偉 李 挺 張愛萍 林奕旻 金正旭▲ 張德奎▲
1.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科,甘肅蘭州 730030;2.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消化科,甘肅蘭州 730030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常見的寄居于胃黏膜的細菌,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癌的發(fā)病密切相關(guān),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Hp 列為胃癌第一類致癌物[1]。根除Hp 是防治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但含質(zhì)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的Hp 根除方案的根除率逐漸下降。最近新上市的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滯劑(potassium ion competitive acid blocker,P-CAB)沃諾拉贊(Vonoprazan,VPZ)具有起效快、抑制胃酸作用強、不受CYP2C19 多態(tài)性影響等優(yōu)點,僅有的臨床研究顯示含VPZ 方案有很高的Hp根治率,本文就此作一綜述。
目前,有許多根除Hp 的治療方案[2],包括三聯(lián)方案、含鉍劑四聯(lián)方案、非鉍劑四聯(lián)方案、大劑量阿莫西林和PPI 二聯(lián)方案、還有一組由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4 種藥物組成序貫或伴隨、混合和反向混合療法,以及在東亞地區(qū)的新方案(VPZ 三聯(lián)方案)。有研究者對已發(fā)表的隨機對照試驗進行網(wǎng)狀meta 分析顯示,VPZ 三聯(lián)方案(累計排序概率圖下面積為92.4%)是最佳選擇,其他依次為非鉍劑四聯(lián)方案(68.8%)、反向混合療法(62.7%)、含左氧氟沙星方案(53.6%)、序貫療法(49.7%)、大劑量阿莫西林療法(35.2%)和鉍四聯(lián)療法(33.2%),傳統(tǒng)三聯(lián)療法(4.7%)效果最差[2]。導致Hp 根除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不恰當?shù)姆桨?、患者依從性差、胃?nèi)細菌負荷大、細菌內(nèi)化、胃酸高、基因多態(tài)性、抗菌藥物稀釋、生物膜形成及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其中,PPI 代謝過快、抗生素耐藥[3]是導致Hp 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4]。一項大規(guī)模多中心回顧性橫斷面研究[5]顯示,Hp 對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環(huán)素、甲硝唑的原發(fā)和繼發(fā)耐藥率分別為37.00%和76.93%、34.21%和61.58%、2.20%和6.12%、1.61%和3.11%、1.18%和3.31%、87.87%和93.48%,較2016 年明顯上升;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環(huán)素的總耐藥率較低,分別為3.23%、2.05%和1.65%;但在西北地區(qū),Hp 對這三種抗生素的原發(fā)和繼發(fā)耐藥率均顯著高于其他地區(qū),原發(fā)耐藥率分別為12.42%、20.50%和19.25%,繼發(fā)耐藥率分別為30.00%、25.00%和25.00%;甲硝唑的原發(fā)和繼發(fā)耐藥率在中國都很高,各地均為87.00%。
PPI 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胃內(nèi)pH 值,增加Hp 分裂的數(shù)量,使細菌對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抗生素更加敏感[6]。據(jù)報道,Hp 根除成功和根除失敗的患者24 h胃pH 值分別為5.0~7.6 和2.2~6.2,表明相對較高的胃pH 是成功根除Hp 的條件[7]。但PPI 存在局限性:①半衰期相對較短(t1/2=0.5~2.1 h)[8];②需要被酸激活后共價結(jié)合到壁細胞H+-K+-ATPase,藥理作用較慢,且活化的PPI 在酸性條件下不穩(wěn)定,需要反復給藥數(shù)天才能達到最大效果[9];③受到肝臟細胞色素P450 基因(CYP2C19)的多態(tài)性影響,慢代謝基因型的血藥濃度高于快代謝型者,PPI 的療效存在個體差異[7]。
VPZ 是由日本武田公司研究開發(fā),并于2014 年12 月在日本獲批上市的一種新型P-CAB,其在腸道中快速吸收,不需要通過胃酸的激活,以原型的形式競爭性地抑制K+與H+-K+-ATPase 的結(jié)合來抑制胃壁細胞的酸分泌率[3]。據(jù)報道,VPZ(20 mg)單次給藥后和給藥第7 天的血漿半衰期分別為5.7 h 和7 h[10],比常規(guī)PPI 的半衰期更長。在單次口服VPZ(20 mg)后1.5~2.0 h 就可以達到最大血藥濃度[10],并在單次給藥后4 h 能使胃pH 值>4.0,且維持24 h 以上[11]。VPZ(20 mg,bid)處理第7 天胃內(nèi)pH≥4 和≥5 的保持時間比分別為100%和99%[12]。VPZ 的代謝涉及CYP3A4/5、2C9、2C19、SULT2A1 等多種代謝酶[13],主要由CYP3A4 代謝,其酸抑制作用受CYP2C19 基因型影響小。總之,與PPI 比較,VPZ 具有更加快速、持久、強效的酸抑制作用,從服藥第1 天起,就可以使胃內(nèi)的Hp 得到理想的pH 條件,能保證抗菌藥物在胃內(nèi)的生物利用度和穩(wěn)定性,充分發(fā)揮作用。
基于VPZ 的Hp 根除方案研究基本分布在亞洲國家,主要在日本及韓國。其早期根除Hp 的一線方案是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聯(lián)療法,療程為7 d,而二線方案為療程7 d 的PPI+甲硝唑+阿莫西林。直到20 世紀,在日本,一線方案的Hp 根除率約為80%,二線方案的根除率約為90%[3]。有研究指出,VPZ 上市后,一線治療的根除率有所提高[14]。
一線含VPZ 的方案包括VPZ(20 mg)+克拉霉素(200/400 mg)+阿莫西林(750 mg)bid,連續(xù)口服7 d。在最早的一項隨機雙盲Ⅲ期實驗中[15],納入了650 例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病史的Hp 陽性患者,隨機接受以VPZ 或蘭索拉唑為基礎的三聯(lián)方案,結(jié)果顯示含VPZ 方案人群的Hp 根除率為92.6%,而含蘭索拉唑方案的Hp 根除率為75.9%。該研究表明對于Hp 陽性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含VPZ 方案優(yōu)于PPI 方案。在隨后一項回顧性研究中[16]評估了VPZ 三聯(lián)方案的療效和耐受性,并與PPI 三聯(lián)療法進行比較,該研究納入了661 例Hp 陽性患者,分別給予VPZ 方案(181 例,VPZ 20 mg+阿莫西林750 mg+克拉霉素200 mg,bid)與PPI 方案(480 例,蘭索拉唑30 mg/雷貝拉唑20 mg+阿莫西林750 mg+克拉霉素200 mg,bid)治療,傾向評分匹配后匹配了175 對,結(jié)果顯示,VPZ 方案的根除率顯著高于PPI 方案[意向性治療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89.1%vs.70.9%,P<0.001;符合方案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PP):91.2% vs.71.7%,P <0.001]。綜上所述,VPZ 三聯(lián)一線方案效果優(yōu)于PPI 方案。另一項研究[17]回顧了573 例Hp 陽性患者,接受VPZ 方案(VPZ 20 mg)或PPI 方案[蘭索拉唑30 mg(LAC 組)/雷貝拉唑10 mg(RAC 組)/埃索美拉唑20 mg(EAC 組)+克拉霉素200 mg+阿莫西林750 mg,bid,7 d]根除Hp,結(jié)果顯示VPZ 組根除率優(yōu)于LAC 組和RAC 組(ITT:VPZ 組為83%,LAC 組為66%,RAC 組為67%,P<0.01;PP 分析:VPZ 組為85%,LAC 組為69%,RAC 組為70%,P <0.01);與EAC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ITT:83%,PP:87%);且對于伴重度萎縮性胃炎的患者中,VPZ 組的根除率顯著高于LAC 組和RAC 組(P <0.01)。由于PPI 需要胃酸的活化,重度萎縮性胃炎的患者缺乏胃酸的分泌,PPI的活化受到限制,且其活性成分不穩(wěn)定,因此在重度萎縮性胃炎的患者中難以維持穩(wěn)定且較高pH 值,因此,基于VPZ 優(yōu)異的藥學特性,VPZ 方案對于重度萎縮性胃炎的患者仍可有效根除。
克拉霉素是CYP3A4 有效抑制劑[8],VPZ 和克拉霉素之間具有協(xié)同作用。在一項隨機雙盲前瞻性研究[18]中,納入了141 例Hp 陽性患者,分別進行VPZ 和PPI三聯(lián)一線方案治療,結(jié)果顯示,VPZ 組的根除率顯著高于PPI 組(ITT:95.8%vs.69.6%,P <0.000 1;PP:95.7%vs.71.4%,P=0.000 2),然而,不同劑量克拉霉素(200/400 mg)的根除率在VPZ 組(ITT:94.7% vs.100%,P=1.00;PP:94.5% vs.100%,P=1.00)和PPI組(ITT:75.6%vs.42.9%,P=0.05;PP:75.6% vs.46.2%,P=0.1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明增加克拉霉素的給藥劑量并不能提高PPI 方案的根除率。在另一項多中心、前瞻性、隨機試驗中發(fā)現(xiàn)[18],對克拉霉素敏感的Hp 感染患者給予VPZ 方案(VPZ 20 mg+阿莫西林750 mg+克拉霉素200 mg,2 次/d,7 d)與PPI 方案(蘭索拉唑30 mg/雷貝拉唑10 mg/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750 mg+克拉霉素200 mg,2 次/d,7 d)的根除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ITT:87.3% vs.76.5%,P=0.21;PP:88.9% vs.86.7%,P=0.77),在克拉霉素耐藥患者經(jīng)VPZ 方案根除后ITT 和PP 根除率均為82.9%。Murakami 等[15]研究表明在感染克拉霉素耐藥菌株的患者中,VPZ 方案的根除率顯著高于蘭索拉唑方案(82.0% vs.40.0%,P <0.000 1)。一項研究比較了VPZ+阿莫西林二聯(lián)方案(VPZ 20 mg bid,阿莫西林500 mg tid,7 d)與VPZ+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聯(lián)方案的根除率,發(fā)現(xiàn)二聯(lián)方案的根除率(92.9%)與三聯(lián)療法(91.9%)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28)[19]。PPI/VPZ 通過提高胃內(nèi)pH 值增加抗生素的敏感性,而VPZ+阿莫西林二聯(lián)方案的根除不低于三聯(lián)療法,且對于克拉霉素耐藥菌株,VPZ 一線三聯(lián)方案仍然有效,對于克拉霉素敏感菌株VPZ 方案和PPI 方案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因此,在克拉霉素高耐藥地區(qū),VPZ 二聯(lián)療法因其較高的根除率,既能減少抗生素種類,避免抗生素濫用;又能提高患者依從性,有望成為有效的Hp 根除方案。
二線方案是作為一線方案根除失敗的補救治療。二線方案包括PPI/VPZ、阿莫西林750 mg,甲硝唑250 mg,bid,療程7 d。Murakami 等[15]報道,在對一線治療失敗的50 例有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病史的Hp 陽性患者,給予VPZ 二線方案后Hp 根除率為98%。在2018 年也進行了相似的研究[20],研究納入了524 例患者完成了一線治療(275 例患者接受含VPZ 方案治療,249 例患者接受含LPZ 方案治療),VPZ 組總一線根除率顯著高于LPZ 組(91.0% vs.84.7%,P=0.030),在一線治療失敗后,給予VPZ 二線治療,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二線方案在VPZ 失效組和LPN 失效組的總根除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87.0% vs.87.9%,P=0.700]。Sakurai 等[21]回顧性分析了接受二線方案(VPZ 或PPI,甲硝唑250 mg 和阿莫西林750 mg,bid,7 d,261 例)治療的Hp 陽性患者,結(jié)果顯示,使用PPI 和VPZ 治療的根除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VPZ vs.EPZ vs.RPZ vs.LPZ 為96.1% vs.88.5% vs.95.8%vs.89.5%)。Sue 等[22]多中心隊列研究結(jié)果相似??死顾氐哪退幮灾鹉暝黾覽23],一項基于藥敏試驗指導的研究得出克拉霉素耐藥組使用VPZ 一線方案的根除率仍然達到85%,使用VPZ 二線方案(VPZ+阿莫西林+甲硝唑)后,ITT/PP 根除率提高到91.8%/98.5%,而在克拉霉素耐藥組繼續(xù)使用PPI 一線方案,根除率只有41.5%/44.7%,但使用PPI 二線方案,根除率為90.4%/94.1%[24]。在VPZ 獲批之前,以PPI 為基礎的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聯(lián)療法是日本根除Hp 的標準一線療法。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都需要Hp 在胃內(nèi)繁殖才能發(fā)揮作用,當pH 為6.0~8.0 時,Hp 可在細胞質(zhì)周圍繁殖[6],VPZ/PPI 通過提高胃pH 值來增加分裂期Hp的數(shù)量,與抗生素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而酸抑制不足會導致根除失敗。甲硝唑通過胃腸道黏膜直接吸收而發(fā)揮作用,不依賴胃內(nèi)pH 值,因此在二線方案中,VPZ 的強效酸抑制作用沒有發(fā)揮出優(yōu)勢作用,且在日本Hp 對甲硝唑的耐藥率較低。基于VPZ 的二線方案與PPI 方案相比沒有優(yōu)勢,且在我國甲硝唑的耐藥率居高不下,因此包含甲硝唑的方案可能會受到限制。
對青霉素過敏的Hp 陽性患者的首選方案為PPI/VPZ,克拉霉素400 mg,甲硝唑250 mg,bid,療程7 d。一項回顧性研究[24]納入了88 例Hp 陽性的青霉素過敏患者,給予含有VPZ 或PPI 的給藥方案,其中VPZ組ITT 和PP 根除率分別為92.9%、92.9%(14 例),而PPI 組的ITT 和PP 根除率為46.2%/54.6%(13 例),表明對于首次根除Hp 的青霉素過敏患者,VPZ 顯著提高了療效(92.9% vs.6.2%,P=0.012 8)。另一項前瞻性研究[25]納入20 例青霉素過敏的Hp 感染患者,給予VPZ 20 mg+克拉霉素200/400 mg+甲硝唑250 mg,bid,連續(xù)服藥7 d,結(jié)果顯示ITT 和PP 根除率均為100%(95%CI:86.1%~100%)。因此,VPZ+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聯(lián)療法對青霉素過敏患者Hp 的根除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在澳大利亞進行了一項單中心、探索性的臨床回顧性研究[26],研究納入了18 歲及以上的Hp 陽性患者153 例,接受了10 d 的VPZ 和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每種方案包括2~5 種不同抗生素(主要是阿莫西林、利福培丁、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硝唑尼特和四環(huán)素),形成了11 種不同的抗生素組合。結(jié)果表明,首次接受含VPZ+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的患者Hp 根除率為100%(44/44),而在根除失敗經(jīng)歷的患者中,根除率也達到了91%(20/22),總根除率為97%(64/66)。表明含VPZ+抗生素治療方案是一種有效的根除Hp 的治療方法。
VPZ 作為一種新型P-CAB,其抑酸作用持久、快速且高效,通過提高并維持較高的胃內(nèi)pH 值,增加Hp 分裂的數(shù)量,并保證抗菌藥物在胃中的生物可利用度和穩(wěn)定性,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為根除Hp 提供了新的可能。根據(jù)目前研究,基于VPZ 的經(jīng)驗性一線三聯(lián)方案可以達到80%以上的根除率,二線治療可以達到90%以上。在克拉霉素耐藥的人群中,繼續(xù)給予含有克拉霉素聯(lián)合VPZ 的方案,仍然有效,對于PPI方案根除失敗的難治性Hp 菌株,VPZ 方案也具有優(yōu)勢。因此,有必要在國內(nèi)組織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含VPZ 的Hp 根除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