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果蔬發(fā)酵液中3 株乳桿菌的體外功能特性研究

2022-12-06 10:58周笑犁王艷麗吳承木朱光旭潘滿林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22年23期
關鍵詞:清液懸液乳酸菌

周笑犁,王艷麗,吳承木,朱光旭,潘滿林

(1.貴陽學院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5;2.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05;3.貴陽學院生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5)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糖高脂飲食攝入越來越多,且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與日俱增,這與機體內(nèi)自由基的過度累積促進了機體組織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有關。并且,機體內(nèi)血液膽固醇含量的增高也是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1]。因此,如何有效消除機體內(nèi)自由基,控制高膽固醇等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誘因成為研究關注的焦點。有報道稱,若長期飲用酸駝奶、酸馬奶等乳酸菌發(fā)酵奶制品可降低人體患心血管疾病風險[2-3]。其中乳酸菌作為各類發(fā)酵制品的重要組分之一,不僅能改善食品的發(fā)酵性能、風味特性等,還能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具有協(xié)調(diào)人體代謝、抗腫瘤、降低膽固醇水平、改善肝功能、緩解乳糖不耐癥和增強免疫等功能活性[4-7]。

亞硝酸鹽作為常見的食品添加劑之一,存在于許多儲藏性或發(fā)酵食品中。由于亞硝酸鹽在食品中廣泛存在,它可能會與食品中蛋白質(zhì)分解的胺類物質(zhì)結合成為亞硝基化合物,從而對人體產(chǎn)生急性中毒、致癌作用及其他危害[8-9]。已有報道乳酸菌[9]、部分芽孢桿菌[10]等對亞硝酸鹽也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如LP9010 具有高效降解亞硝酸鹽的能力[11],王英等[8]從農(nóng)家自制的酸豆角中分離到1 株具有強降解亞硝酸鹽能力的乳酸菌。但這些益生特性卻有著菌種和菌株的特異性,因此從豐富的發(fā)酵資源中篩選具有開發(fā)潛力的乳酸菌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課題組前期發(fā)現(xiàn)果蔬自然發(fā)酵液中涵蓋了細菌和真菌兩大類,且以細菌占絕對優(yōu)勢;并發(fā)現(xiàn)發(fā)酵體系中亞硝酸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與此同時乳酸菌也在發(fā)酵中后期呈現(xiàn)快速增長的趨勢[12]。進而從中分離得到了3 株優(yōu)勢乳桿菌,發(fā)現(xiàn)它們具有良好的生長特性,及高溫、高鹽、膽鹽及人工胃、腸耐受特性[13]。因此,本文以前期鑒定的3 株乳桿菌為實驗材料,進一步探究它們的表面特性、抗氧化能力差異,并分別對膽固醇、亞硝酸鹽等降解能力進行評價;旨在為發(fā)酵食品的菌株功能特性挖掘提供理論依據(jù),對其應用于健康食品的制備和保護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植物乳桿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strain Heal19,簡稱L1)、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 brevisstrain LMT1-73,簡稱L2)、植物乳桿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strain SRCM100440,簡稱L3) 均為前期從番茄自然發(fā)酵液中分離所得[13];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鈉、三氯乙酸、亞硝酸鈉、硫酸亞鐵 均為分析純,科密歐化學試劑(天津市)有限公司;MRS 培養(yǎng)基 杭州百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3,5-二硝基水楊酸、硫代巴比妥酸、二甲苯、雙氧水、六氰合鐵酸鉀、三氯化鐵 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亞油酸 上??ㄒ辽锛夹g有限公司;膽固醇南京奧多福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膽固醇檢測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SPX-1508BII 生化培養(yǎng)箱 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責任公司;UV2700 紫外分光光度計 日本島津儀器有限公司;xMark 酶標儀 安諾倫(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F-101S 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 予華儀器(鞏義市)責任公司;TGL-16A 高速臺式離心機湖南平凡科技有限公司;LDZM-60L 高壓滅菌鍋上海審安醫(yī)療器械廠。

1.2 實驗方法

1.2.1 表面特性的測定

1.2.1.1 表面疏水性測定 MRS 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3 株乳桿菌一定時間,5000 r/min 離心10 min 收集菌體,用生理鹽水洗滌,并調(diào)整受試菌株菌液濃度,使其在600 nm 波長下A 值約為0.5。取菌懸液,加入等體積二甲苯,漩渦振蕩后,在室溫下培養(yǎng)1 h(此時形成兩相體系)。吸取2 mL 水相,以生理鹽水為空白對照,測定A600[14-15]。

其中A0和A 分別是與二甲苯混勻前后水相在600 nm 下測量所得的A 值。

1.2.1.2 自身凝聚力測定 MRS 液體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3 株乳桿菌,5000 r/min 離心10 min 收集菌體,用生理鹽水洗滌,用生理鹽水調(diào)整受試菌株的菌液濃度,使其在600 nm 波長下A 值約為0.5。取調(diào)整好的菌懸液于試管中,靜置,分別靜置1、2、3、4、5、12、24 h后吸取上層溶液于600 nm 波長下測其吸光度[14-15]。

其中A0和Ai分別是與自凝聚前后上層溶液在600 nm 下測量所得的A 值。

1.2.2 抗氧化能力測定

1.2.2.1 上清液及菌體重懸液的制備 乳桿菌MRS培養(yǎng)基中37 ℃培養(yǎng)16~18 h,4 ℃ 3000 r/min 離心5 min 并收集上清夜,放入冰箱4 ℃下保存,備用;對剩下的菌體沉淀進行洗滌兩次后重懸,調(diào)整菌數(shù)濃度至1×109CFU/mL。

1.2.2.2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 分別取0.4 mmol/L DPPH 乙醇溶液以及2 mL 樣品溶液(上清液、菌體重懸液)于試管混勻,置于室溫下避光反應30 min,然后5000 r/min 離心10 min,以無水乙醇為空白對照,在波長517 nm 處測定樣品吸光值[16-18](Ai),無水乙醇代替DPPH 乙醇溶液的反應體系為樣品空白組(Aj),以無水乙醇代替樣品液的反應體系為控制組(A0),所有樣品測定三次平行。

1.2.2.3 羥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在1 mL 樣品溶液(上清液、菌體重懸液)中分別加入9 mmol/L FeSO41 mL 和9 mmol/L 水楊酸-乙醇溶液1 mL,最后加入1 mL 8.8 mmol/L H2O2啟動反應,在暗室下反應20 min,在510 nm 波長處測各組樣品的吸光值[16-18]。羥基自由基清除率(%)=[A0-(Ai-Aj)]/A0×100式中:Ai:樣品的吸光度;Aj:水替代H2O2的吸光度;A0:水替代樣品的吸光度。

1.2.2.4 抗脂質(zhì)過氧化能力 分別在3 mL 樣品溶液(上清液、菌體重懸液)中加入0.5 mL 0.02 mol/L PBS 溶液、2.5 mL 亞油酸乳化液、1 mL 1%FeSO4,37 ℃水浴1.5 h 后再依次加入0.2 mL 4%三氯乙酸和2 mL 0.8%硫代巴比妥酸,100 ℃水浴30 min 后迅速冷卻至室溫,然后4000 r/min 離心15 min,最后收集上清液于532 nm 下測吸光度(A1),對照組以等體積蒸餾水代替樣品(A0)[16-18]。計算抗脂質(zhì)過氧化能力。

1.2.2.5 還原能力 分別在1 mL 樣品溶液(上清液、菌體重懸液)中加入2.5 mL PBS 緩沖液、2.5 mL 1%鐵氰化鉀,50 ℃水浴保溫20 min 后迅速冷卻,然后加入10%三氯乙酸2.5 mL,5000 r/min 離心10 min,在2.5 mL 上清液中加入2.5 mL 蒸餾水和0.5 mL 0.1%三氯化鐵溶液,將其混合充分后靜置10 min,在700 nm 波長處測吸光值[16-18]。

1.2.3 降解亞硝酸鹽能力測定

1.2.3.1 亞硝酸鹽降解能力 取100 μL 菌液(1×109CFU/mL)接種到10 mL 含有200 mg/L NaNO2的MRS 肉湯中,37 ℃培養(yǎng)24、48 h[8-9]。參照國標GB 5009.3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中的鹽酸萘乙二胺法繪制標準曲線,以不含亞硝酸鈉的MRS 肉湯為空白對照,并測定樣品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標準亞硝酸鹽溶液繪制標準曲線,y=0.0285x+0.0014,R2=0.9998。

式中:C0為未接菌含亞硝酸鈉培養(yǎng)基中亞硝酸鈉含量;C1為接菌培養(yǎng)后培養(yǎng)基中亞硝酸鈉含量。

1.2.3.2 乳桿菌對不同濃度亞硝酸鹽的降解能力取100 μL 菌液(1×109CFU/mL)接種到亞硝酸鹽含量分別為200、400、600、800、1000 mg/L 的10 mL MRS 肉湯中,37 ℃培養(yǎng)0、6、12 h 后,分析亞硝酸鹽降解率。

1.2.4 降解膽固醇能力測定

1.2.4.1 膽固醇降解率 按5%菌液(1×109CFU/mL)接種至膽固醇培養(yǎng)基(在牛膽鹽0.2 g,蔗糖酯0.1 g,膽固醇0.1 g 和1 mL 吐溫-80 中加入5 mL 冰乙酸后60 ℃超聲15 min,將得到膠束溶液快速加入到MRS 液體培養(yǎng)基中,快速攪拌均勻后滅菌,室溫冷卻備用)[17,19],37 ℃培養(yǎng)24 h,10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按膽固醇試劑盒測定方法進行測定,并計算降解率。

式中:C0為不接菌的MRS-CHOL 培養(yǎng)基的膽固醇含量;C1為接入樣品24 h 后的培養(yǎng)基中膽固醇含量。

1.2.4.2 菌體與上清液降解能力 參照1.2.2.1 方法得到上清液和菌體重懸液,加入含有膽固醇的培養(yǎng)基,37 ℃培養(yǎng)24 h,測定膽固醇含量,計算降解率[20]。

1.2.4.3 上清液降脂成分初探 L1 上清液中多糖、蛋白質(zhì)和脂肪分別采取乙醇沉淀法、乙酸乙酯抽提法和硫酸銨沉淀法進行提取[19],然后加入膽固醇培養(yǎng)基,37 ℃培養(yǎng)24 h,測定膽固醇含量,計算降解率。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每組試驗重復3 次,采用IBM SPSS 22.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使用Duncan等多重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以P<0.05 作為差異顯著性判斷標準。

2 結果與分析

2.1 表面特性分析

疏水性試驗結果如圖1(A)所示,除菌株L2 外(P<0.05),其他兩株菌具有較高的疏水性,均超過50%,且差異不顯著(P>0.05)。表面疏水性作為考察乳桿菌粘附性的主要指標,乳桿菌只有具備一定的黏附能力,才能防止因腸道的蠕動而使乳酸菌被快速排除。有研究發(fā)現(xiàn)[14,18]益生菌生物膜疏水能力與黏附能力呈正相關,疏水性越高,粘附性則越強[21]。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三株乳桿菌在一定程度上能耐受胃腸環(huán)境[13],通過疏水性實驗又進一步發(fā)現(xiàn)L1 和L3具有較高的表面疏水性,這可能有助于細菌粘附到腸粘膜,更容易在人體腸道中定植,在人體中發(fā)揮益生作用[14-15]。

圖1 乳桿菌的表面特性Fig.1 Surface properties of Lactobacillus

由圖1(B)可知,3 株乳桿菌的自凝聚率隨著靜置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大,其中L1 在3 h 內(nèi)自凝聚率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3 株菌從3 h 后自凝聚率顯著增大(P<0.05)。靜置4 h 時,3 株菌的自動凝集率均超過20%,12 h 后自動聚集超過70%(P<0.05),其中L1 的自凝聚力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本實驗中的3 株乳桿菌均低于龔虹等[14]報道的德氏乳桿菌DM8909 和羅伊乳桿菌RC-14 在4 h 的自凝聚能力,而與戊糖片球菌和鼠李糖乳桿菌PB01 自凝聚能力相似[15]。說明本實驗從果蔬發(fā)酵液中分離得到的3 株優(yōu)勢乳桿菌自凝率速率較低,需要12 h 才能具有較好的作用,說明不同來源的乳桿菌自凝聚能力快慢存在菌株差異性。

2.2 抗氧化能力分析

DPPH 法、羥自由基清除能力、還原力等都是測定抗氧化能力的常用方法。但是這些測定結果都只能表明某一種或某一水平上的抗氧化能力,故本實驗從多維度考察乳桿菌的抗氧化能力差異。

由圖2(A)可以得出,3 株乳桿菌具有較好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上清液和菌體重懸液的清除率分別不低于90%和80%;且三株菌之間的清除能力差異不顯著(P>0.05);上清液的清除率顯著高于菌體重懸液(P<0.05)。這可能是由于乳桿菌上清液中含有更多能夠清除DPPH 自由基的物質(zhì),如多糖等具有一定的供氫能力,通過氫原子轉移或電子轉移,對DPPH 自由基發(fā)生中和作用[22-23]。

圖2(B)顯示,3 株乳酸桿菌上清液的清除羥自由基能力顯著高于菌體重懸液(P<0.05),其中L1、L3 的上清液比L2 具有更強的羥自由基清除能力(P<0.05),而L2 的菌體重懸液則比L1、L3 具有更強的羥自由基清除能力(P<0.05)。表明3 株乳酸桿菌清除羥自由基的活性物質(zhì)主要在代謝產(chǎn)物中而非菌體本身。這與劉倩霞等[24]、丁麗麗等[25]研究相似,這可能是乳桿菌在生長、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了Fe2+、Cu2+等金屬離子螯合物等并分泌到培養(yǎng)上清液中,參與氧化反應,從而使羥基自由基變少[24-25]。而不同乳酸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可能是因為其活性物質(zhì)及其含量不一樣[26-27]。

圖2 3 株乳酸桿菌的體外抗氧化能力Fig.2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3 strains of Lactobacillus in vitro

由圖2(C)可知,3 株乳桿菌的上清液和菌體重懸液具有一定抗脂質(zhì)過氧化的能力,尤其菌體重懸液比上清液具有更強的抗脂質(zhì)過氧化能力(P<0.05)。王悅齊等[28]研究結果為:乳酸菌中具有抗脂質(zhì)過氧化的物質(zhì)大部分在上清液中;說明本實驗中乳桿菌不僅上清液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菌體細胞中也可能含有抑制催化亞油酸脂質(zhì)過氧化的作用。并且無論菌體還是上清液,L2 都表現(xiàn)出更好的抗氧化能力(P<0.05),L1 則相對較弱(P<0.05);說明抗脂質(zhì)過氧化的活性物質(zhì)在不同乳桿菌株中的含量分布存在差異。

由圖2(D)可知,3 株乳桿菌均具有較強的還原能力,且上清液的還原能力顯著強于菌體重懸液(P<0.05),其中L3 的還原能力顯著高于L1、L2(P<0.05);表明乳桿菌上清液中代謝產(chǎn)物作為電子供應者,它供應的電子不僅能使Fe3+還原為 Fe2+,也可以與自由基反應[29]。

從上述抗氧化活性指標可得出,三株乳桿菌對體外活性氧積累具有一定調(diào)節(jié)作用,但又存在一定差異,如上清液具有更強的DPPH 自由基、羥自由基清除率及還原能力,而菌體重懸液則主要表現(xiàn)出更好的抗脂質(zhì)氧化能力;其中L1 和L3 上清液具有更強羥自由基清除率,L2 則具有較強的抗脂質(zhì)過氧化能力,L3 上清液具有較好的還原能力;其原因可能是不同乳桿菌及其所分泌的抗氧化物質(zhì)存在種類、數(shù)量和濃度上的區(qū)別[30],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究3 株乳桿菌代謝產(chǎn)物的差異。

2.3 降解亞硝酸鹽能力分析

乳桿菌通常在食品發(fā)酵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降解亞硝酸鹽功能[9],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番茄自然發(fā)酵過程中亞硝酸鹽在前20 d 內(nèi)逐漸增加,隨后亞硝酸鹽含量迅速降低,與此同時乳酸菌豐度也逐漸增加[12],因此對此時發(fā)酵體系中分離的優(yōu)勢乳桿菌進行亞硝酸鹽降解能力的探究。在本實驗的3 株菌培養(yǎng)24 h時,亞硝酸鹽降解率在70%以上,尤其是L1 和L3 顯著高于L2(P<0.05);培養(yǎng)48 h 后,3 株菌的降解率均超過了90%(圖3)。其中,2 株植物乳桿菌對亞硝酸鹽的降解速度較快,降解能力最強,在24 h 基本趨于穩(wěn)定;這可能由于植物乳桿菌具有更豐富的代謝產(chǎn)物亞硝酸還原酶可降解或清除亞硝酸鹽[8-11]。而L2 的降解力從24 h 到48 h 有顯著增加(P<0.05),這可能與菌株自身的生長能力有一定關系。

圖3 3 株乳桿菌對亞硝酸鹽降解能力Fig.3 Degradation ability of 3 strains of Lactobacillus to nitrite

然后考察了3 株乳桿菌12 h 內(nèi)在不同亞硝酸鹽濃度下的變化規(guī)律,結果見圖4。隨著亞硝酸鹽濃度的增加,3 株乳桿菌對其降解率逐漸下降,但亞硝酸濃度為1 g/L 時,20 h 后其降解率仍有20%左右。由此可見,本實驗從果蔬發(fā)酵液中分離得到的3 株優(yōu)勢乳桿菌具有良好的亞硝酸鹽耐受和降解能力,這可為開發(fā)有關降亞硝酸鹽發(fā)酵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圖4 3 株乳桿菌對不同濃度亞硝酸鹽的降解情況Fig.4 Degradation ratio of NaNO2 by Lactobacillus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NaNO2

2.4 降解膽固醇能力分析

體外降膽固醇實驗作為判定課題組前期從果蔬發(fā)酵液中分離得到的乳桿菌是否具有潛在降脂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由圖5 可知,3 株乳桿菌培養(yǎng)24 h后對膽固醇的降解率均不低于19%,說明本實驗的3 株乳桿菌對膽固醇具有一定潛在降解特效。已有報道發(fā)酵果蔬中6 種乳酸菌對膽固醇的清除率在18.5%~28%之間[31],本實驗結果與之相近。其中L1 的降解能力最高,但略低于林斌等[32]從自然發(fā)酵酸乳中植物乳桿菌HLX37 的膽固醇降解率,而L1 略高于動物雙歧桿菌LPL-RH、長雙歧桿菌TTF和植物乳桿菌LPL-1 的降解率[33]。相比之下,本研究的3 株乳桿菌的體外降膽固醇能力處于中等水平。再對3 株菌的上清液和菌體重懸液的膽固醇降解能力進行了比較分析,如圖6 所示,結果發(fā)現(xiàn)上清液比菌體重懸液具有更強的膽固醇降解能力(P<0.05)。說明乳桿菌對膽固醇的降解活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發(fā)揮這些降解作用的物質(zhì)可能為初級和次級代謝產(chǎn)物。因此以具有較強膽固醇降解能力的L1 為對象,進一步探究其上清液中發(fā)揮降解膽固醇作用的物質(zhì)。如圖7 所示,發(fā)現(xiàn)L1 上清液發(fā)揮降解膽固醇作用的物質(zhì)大部分為蛋白質(zhì)和多糖類物質(zhì),且這些物質(zhì)基本均為次級代謝產(chǎn)物;而脂類幾乎不具有降解膽固醇的能力。這可為開發(fā)有關降膽固醇產(chǎn)品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圖5 菌懸液體外膽固醇降解率Fig.5 Cholesterol degradation rate of bacterial suspension in vitro

圖6 上清液和菌體重懸液對膽固醇的降解能力Fig.6 Cholesterol degradation ability of supernatant and bacterial suspension

圖7 L1 上清液不同組分對膽固醇的降解能力Fig.7 Cholesterol degradation ability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L1 supernatant

3 結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果蔬發(fā)酵液中3 株優(yōu)勢乳桿菌具有良好的表面特性,尤其L3 的表面疏水性和自身凝聚力均表現(xiàn)良好,分別為57.7%和95.2%(24 h),可能對黏附于腸道具有一定積極作用,是益生菌制劑開發(fā)應用中的潛力菌。再通過體外功能活性評價,發(fā)現(xiàn)3 株菌的上清液具有較強的DPPH 自由基清除率(>90%)、羥自由基清除率(>68%)及還原能力(>1.0),而菌體則主要表現(xiàn)出更好的抗脂質(zhì)氧化能力(>35%);其中L1 和L3 上清液具有更強羥自由基清除率,L2 則具有較強的抗脂質(zhì)過氧化能力(上清液37.43% vs 菌體55.9%),L3 上清液具有較好的還原能力。并且3 株菌均具有一定亞硝酸鹽耐受和降解能力以及膽固醇降解能力,其中L3 具有更好的亞硝酸鹽降解能力,膽固醇降解能力則主要體現(xiàn)在上清液中。綜上所述,前期從番茄為原料的果蔬發(fā)酵液中分離得到的3 株優(yōu)勢乳桿菌均有作為發(fā)酵果蔬或功能性益生產(chǎn)品的潛在應用前景,也可進一步嘗試將幾株菌混合或與其他益生菌協(xié)同發(fā)酵果蔬原料,開發(fā)營養(yǎng)功效更全面的益生食品。

猜你喜歡
清液懸液乳酸菌
冷凍脫硝工藝流程的改進
單環(huán)刺螠體腔液抑菌特性研究
粗鹽水管線堵塞原因分析及處理辦法
勘誤
穴位貼敷聯(lián)合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小兒外感發(fā)熱
輸注不同量紅細胞懸液對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響
建筑施工廢棄泥漿環(huán)保型分離技術的研究與探討
喝酸奶有哪些好處?
酸奶是壞了的牛奶嗎
選購乳酸菌飲品有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