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剛成,宋曉鴿
(延安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印發(f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指導綱要》),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把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當前實施勞動教育的重點是在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勞動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1]以上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有效的勞動教育評價觀念與機制作保障。評價是一種主觀性的精神活動,包含對一定價值關系可能后果的預見和判斷。[2]232應遵循多樣性原則,將普通勞動引向教育變革之路,并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1.正確性
正確性即個人對事或物在內容、思想、信息、方式等層面上認知的正確度。勞動觀念是進行勞動教育的思想基礎,學生只有樹立科學而正確的勞動觀念,才能弘揚勞動精神。而正確勞動觀念的形成與否取決于學生是否得到正確的知識傳輸,是否具有正確的思想意識和真切的勞動感受。因此,勞動教育中應強化勞動觀念,確保評價的正確性。
勞動教育具有綜合育人的功能,新時代所實行的五育并舉,是在肯定勞動教育作用的基礎上,加強德智體美的發(fā)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盵3]198因此,正確的勞動觀念是進行一切實踐的基礎,在進行勞動教育評價時,首要任務即發(fā)揮其正確性,確保學生的源頭之水清澈見底,讓勞動推進世界的迅猛發(fā)展,同時創(chuàng)造人自身。
2.時效性
時效性影響著決策的生效時間,決定了決策在特定時間內是否有效,更是政策是否適應當下事物發(fā)展趨勢或能否與時俱進的客觀反映。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或接受勞動教育時,應及時予以評價和反饋,因為評價時效性的保障與合理運用,能夠使學校、教師、社會及家長各方得到有效的勞動教育反饋,評判出此勞動形式是否具有價值意義,從而加以完善。同時,勞動教育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存在的問題和新出現(xiàn)的信息不斷適時更新。所以,勞動教育評價應具有時效性。
時效性激勵是一種整體性、個性化、創(chuàng)新性的有效激勵模式,有效的激勵及對學生時效性的肯定可以使學生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達到最佳狀態(tài)。因此,勞動教育評價的時效性強調應及時給予學生內心所渴望的贊美與肯定,順勢而下提出存在的問題。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信息流通迅速,要審慎評判信息的有效性、正確性,勞動教育評價的時效性恰好能夠及時有效地補充勞動教育的相關內容。
1.差異性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盵4]167孔子的教育原則與方法充分詮釋了什么是差異化的因材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與實際價值。再者,《指導綱要》指明,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學生有適合自身的勞動教育規(guī)劃。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應以個人的生活起居為主進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與勞動意識,在學生心中樹起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的思想。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應以學校及家庭勞動為主,例如:居家時洗碗、掃地、拖地等,在校時積極打掃衛(wèi)生、幫助他人、種植綠植等。與此同時,班會活動應有準備地開展,對學生的勞動行為給予肯定與表揚,促使其養(yǎng)成熱愛勞動與生活的向上態(tài)度。初中生已具有獨立思考的意識,獨立性高,因此,作為初中生應妥善安排家校勞動與學習,感知勞動創(chuàng)造的快樂,養(yǎng)成吃苦耐勞、不怕困難、認真負責的品質。普通高中應在前者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勞動的意義,創(chuàng)造勞動的價值,鍛煉并磨煉意志,主動服務于他人;職業(yè)學校應依據學校特點,將勞動實踐與學校專業(yè)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平臺,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上的勞動意識。普通高等學校應該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注重圍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結合學科專業(yè)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積累職業(yè)經驗,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能力和誠實守信的合法勞動意識。綜上,勞動教育評價應具有差異性,依據不同的年齡、年級、個人特點等差異性,創(chuàng)造差異化的評價導向。
2.多元性
多元性評價方式要求多方面、多角度、多主體地對評價對象進行辨識與確認。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倡對學生的評價應多元化,抵制片面化。評價的主體理應包括教師、學生、家長、教育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等,而且對于學生的評價應該包括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學生是學校進行勞動教育的主體,教師是勞動實踐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家長和其他與勞動教育相關人員都是勞動教育的參與者、關聯(lián)者,他們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勞動教育。因此,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應將教師、家長、學生等主體考慮在內,使參與者也成為評價主體,這樣有助于提高勞動教育評價的客觀性和正確性?!吨笇ЬV要》提出,評價角度和方面應該多元,關注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從學生的行為中分析把握其形成的勞動觀念。在此過程中,以自我評價為重點,同時伴有教師、家長、社會、同伴等多種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反思,進而得以改正。學段綜合評價指的是教師在學段結束后,依據這一學段的教學目標、內容及課程實踐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該分析主要針對學生的勞動能力、實踐、精神、習慣等。學生勞動素養(yǎng)監(jiān)測與評價指的是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監(jiān)測可依據實際情況,將其納入基礎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中,以便于實時監(jiān)測;對于監(jiān)測結果的評價可托付于有關專業(yè)機構或部門,做好時間規(guī)劃,定期進行監(jiān)測與評價。因此,勞動教育評價應具有多元性。
1.過程性
過程性評價的“過程”是相對于“結果”而言的,具有導向性。它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發(fā)展所體現(xiàn)出的過程性結果,例如,學生運用知識、師生交互、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以及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正確判斷,基于判斷結果找出問題。陶行知對勞動精神十分推崇,“行是知之始”就是很好的詮釋[5]63;黃炎培提出手腦并用有益于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動手能力有益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改善[6]3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6]4,“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6]4。由此可知,過程是進行相關實踐的實際行動力,因而,勞動教育評價應注重過程,加強過程性評價。勞動教育是理論與實踐的應用,也是思想與實踐的應用。前者意味著學生在學校接受勞動教育、學習相關知識。除課堂之外,還必須進行課外勞動實踐活動,例如種樹、打掃衛(wèi)生、參觀農場等;后者意味著學生在學校除了相關勞動教育的基礎知識學習外,還需加強勞動觀點及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為隨后的實踐形成良好的知識與思想基礎。無論是理論與實踐,還是思想與實踐,都不能脫離實踐,而實踐本身即是講究過程的活動形式。
2.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事物本身包含原有的部分,不具有任何損壞或殘缺。勞動教育評價的完整性主要是指評價內容的完整性。生活勞動立足于家庭與自身的生活需求,養(yǎng)成較好的生活能力與習慣。馬克思認為腦力與體力勞動的有效結合,不僅是切實提高社會生產的舉措,更是成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唯一舉措。因此,生產勞動就是實踐出真知,讓學生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學會相關技能、體驗生產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過程,同時掌握有關技術及工具使用方法,切身體會勞動的價值所在。服務性勞動究其根本指的是在勞動教育中幫助學生學會應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為他人或群體服務,服務性勞動更多是精神的啟蒙,有且僅有在精神上得到解放與啟發(fā),其才能發(fā)揮助人作用。正是對精神層面的不懈追求,從而引領更多人實現(xiàn)思想上的共鳴。勞動教育內容不同,其施行路徑、方法亦不同,因此,勞動教育評價應注重其完整性,在評價時統(tǒng)籌各方,綜合評估,形成一個縱觀四方、有理有據的評價結果。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離開勞動,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盵7]他倡導將勞動貫穿、滲透于一切學校教育之中。學校貫徹勞動教育的第一舉措即更改課程設置,我國課程設置主要以文化課為主,藝術等課程為輔,要使學生接受到準確無誤且具有引導性的勞動教育,就需要變革學校關于勞動教育課程的設置。
課程設置變革應圍繞勞動教育評價中的正確性、過程性、差異性、多元性進行。正確性要求課程設置內容與時俱進、查漏補缺、積極向上、融古貫今,從而確保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據可依且正確無疑。過程性要求在課程設置中注重實踐活動分配,例如,幼兒園的生活實踐活動,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初高中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的實驗操作,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以求達到學生在實踐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思。差異性要求課程設置在符合大眾的基礎上同時看到小眾群體的需求,差異性會使學生對事物接受能力發(fā)生變化,因而,需從差異性中發(fā)掘學生的個性。多元性要求課程設置從多角度、多主體出發(fā),便于進行評價。例如,在勞動課程設置中,社會、家庭及學生自身希望從中學到什么,三者對勞動課程設置的整改意見是什么等,盡可能汲取多方意見,從而完善課程設置。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反映出教學活動是否具有應用價值,教學評價的主體即教師與學生。勞動教育評價中的完整性、多元性、時效性及差異性對其提出了新需求。完整性要求教學評價包括各方面的勞動:日常生活、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不以偏概全,多方思慮,給予學生完整的評價;教師的教學、活動組織亦是多層次的。時效性提出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注重評價的有效時間,及時評價與反饋使得教學效果更加有效,教學評價亦應與所處的時代信息相聯(lián)系,給予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是當下符合教學要求的。多元性要求教學評價的進行是家長參與、多?;拥某晒?。多校互動的教學評價是取長補短、相互借鑒,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成長;家長參與是家校合作的一種形式,家長是除教師外對學生最為熟知的,家長更是除學生外與教師的日常溝通最多的,因而教學評價中加入家長這一主體將更加具體明了。差異性要求以學生、教師兩大主體為觀測點,依據其自身特點給予中肯、符合實際、便于其完善的意見或建議。
1965年,毛主席在杭州會議上嚴肅批評了學校教育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他質疑當時的教育制度,深度懷疑學生在校學習幾十年,有的學生可能五谷不分,眼里看不見工人的勞作。[8]1383在這一思想下,全國開始提倡手腦并用、學習與勞動、生產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由此可見,教育理念的缺失及錯誤理解易引導錯誤的勞動實踐,因而勞動教育評價對教育理念變革提出新標準,變革應圍繞其“六性”中的正確性展開。首先,教學理念是對認知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且對教學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正確性要求人們樹立科學無誤的教學理念,在理解學習教學理念時多方探究。其次,教學理念的確立應引經據典,因時施宜??偠灾?,教學理念的正確性至關重要,正確的教學觀念能促進教師教學設計愈加全面、教學實踐順利開展、教育事業(yè)長足發(fā)展。
教學手段是師生在教學中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當前的教學手段主要有口頭語言、書籍文字、電子視聽設備、多媒體網絡等。然而,立足勞動教育評價,其對教學手段提出了新要求,并圍繞其“六性”中的差異性、過程性、時效性展開。差異性要求教學手段能夠“對癥下藥”,班級不同,學習氛圍不同,所需的教學手段自然不同;同理,個體不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過程性要求教師教學時可采取實踐型的教學手段,學校增加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投入,學生根據實踐要求統(tǒng)籌規(guī)劃,在實踐過程中直面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升實踐應變能力。時效性要求教學手段具有激勵性、有效性、反饋性,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的教學手段對學生應具有正面引領、激勵和鼓舞效應,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夠更好地促進教育。另外,教學手段應具有反饋性,教學手段是否適合,是否有用,是否需要改進,皆是從反饋中得知的。
學生的學習力既包括腦力勞動也包括體力勞動,一般來說學習力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和學習創(chuàng)新力;學習動力與學習毅力屬于思想(腦力)層面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創(chuàng)新力則統(tǒng)籌思想與體力勞動。
勞動教育評價中的完整性與過程性指出勞動應覆蓋方方面面,內容豐富多彩,勞動實踐貫穿其中。依據勞動教育評價的新角度,學習力除以上“四力”外更應注重思想力,因為它是一種對理論和現(xiàn)實的反思和批判能力,更是未來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9]思想力作為引領者,能夠合理分配其他“四力”的運用,以便將勞動落實到各方面,以思想指導實踐。思想力與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和學習創(chuàng)新力的融合,能夠使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有自身的思維;能夠使學生成為社會生活的獨立個體,將所學知識轉換為動手能力;能夠使學生在實踐中尋求真知。
此外,勞動教育評價中的正確性提出思想觀念無誤的重要性。因而,思想力在引領其他“四力”的同時必須保證自身的正確性。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是平等光榮值得尊重的勞動,全社會都應以辛勤勞動為榮,好逸惡勞為恥。但是,國家鼓勵每一位勞動者通過教育和勞動實踐提升勞動能力與水平,逐步成為有思想、有文化、有技術的更高層次勞動者。因此,學校、社會、家庭會主動組織相關的勞動實踐,鼓舞學生參與其中,此時對學生勞動實踐的評價反饋則格外重要,學生屬于發(fā)展中的個體,對其中肯、友善、準確的評價,能夠使他們積極向上,避免對勞動實踐產生錯誤思想。
勞動教育評價中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多角度、多主體的評價思維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要通過評價引發(fā)學生學習意愿的改善與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多樣多元的,勞動教育評價更應該引導學生內在動機的建構與發(fā)展,促進學生學習內生動力的增強,及時引導學生糾正自身的不良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意愿主要取決于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影響的方面可以多角度思考,例如,個人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首先,學生對自己學習所制定的目標、計劃以及自身的態(tài)度;其次,學校在學習風氣、學習場所安排、學習管理方面應做到嚴謹、有效、便利,充分保障學生的在校權益;最后,社會對學生的影響體現(xiàn)在學生從社會感受到就業(yè)前景是否明朗,一個就業(yè)明朗的社會期待值必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意愿。除此之外,教師應注重引導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其興趣有效發(fā)展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從而使學生樹立成就感與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逐步養(yǎng)成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品格。[10]47-51
學生的學習形式分為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論認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tǒng)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皆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方法的不同,可以產生大不一樣的學習效果。[11]
勞動教育評價中的過程性突出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學習金字塔理論的構建基于以下四種理論:認知發(fā)展理論強調學習過程是學習者重新組織認知結構的過程,使學生在知與不知中迸發(fā)出學習的渴望以及解決問題的興趣[12];信息加工理論意在明確學生如何選擇、重組信息以解決問題;人本主義理論旨在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習什么、學習的順序是什么,并鼓勵和引導學生習慣于自己決定;建構主義理論指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的學習(即人與人的協(xié)作活動)獲得的,突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上述四種理論的共通之處在于:反映出學習效果受實踐這一因素的影響。因此,勞動教育評價對學生發(fā)展提出的要求即多實踐,從實踐中提升自身學習效果,學習效果的高低不再絕對性地依附于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的需要、外界的刺激和環(huán)境。
我國學者對于學習意志的闡述主要有以下幾種:林斯坦認為學習意志是個體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主觀條件,體現(xiàn)學習意志的可控性或可塑性。[13]鄭君文等認為學習意志是通過對行為調節(jié)、困難克服,最終實現(xiàn)預定學習目標的心理過程,強調學習意志是對出現(xiàn)與自身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擾因素或不正確念頭的強烈抑制。[14]135-136高志敏認為學習意志是一種心理過程,“學習意志是學習者根據自身學習需求去自覺確定學習目的并制定學習計劃,為了學習目的的實現(xiàn),不斷地調節(jié)支配自己的行動,最終克服各種困難達成學習目標的心理過程”[15]101。李源等認為良好的學習意志泛指一切優(yōu)秀的意志品質包括意志的獨立性、主動性、自覺性、堅持性、持久性、自制性在內的優(yōu)秀品質在學習過程中的體現(xiàn)。[16]9-15可見,學習意志是個人實現(xiàn)學習目標、克服困難、永不放棄、調節(jié)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是獨立性、主動性、自覺性、堅持性、持久性、自制性等內在意志的體現(xiàn)。
勞動教育評價的正確性、完整性、差異性對學習意志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學生的學習意志得以加強。正確性要求學習意志應立足于勤勞勇敢、誠實守信的實干精神,銳意進取的奮斗精神,精益求精、執(zhí)著專注、追求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將正確的勞動精神發(fā)揚于學習意志之中。完整性要求學習意志應多方面看待自身的學習目標,做到全方位思考(如勞動教育中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勞動,更是生產、服務性的勞動)。對自身的全面解讀,有助于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有助于讓學習意志更加堅韌。差異性認為學習意志的堅韌與否取決于個人的學習渴望是否強烈,個體具有差異性,學習意志在個人身上的體現(xiàn)也略有不同。學生學習意志的提升可從以下幾點著手: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況、習慣、能力以及學習目標的恰當構建。總之,勞動教育評價是檢驗勞動教育是否有效的準繩,勞動教育評價對促進普通勞動轉向教育變革以及學生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準確有效地發(fā)揮勞動教育評價的“六性”,就要準確有效地發(fā)揮勞動教育的“六性”價值;要加強勞動教育在教育變革中的帶動性作用,就必須深入認識勞動教育特點、勞動實踐變革取向和促進學生發(fā)展導向的勞動教育評價之間的內在關系,明確勞動教育的良好變革是改善學生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前者的良好變革是改善學生發(fā)展的必經之路。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六性”且促進學生發(fā)展,務必深入學習與解讀相關文件及政策要求;細致了解學生群體,掌握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知曉學生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圍繞學生需求、特點、政策要求等,合理規(guī)劃相關課程設置與實施;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觀察研究學生,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和診斷勞動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或突發(fā)問題;適時且及時地激勵、引導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以便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豐富及拓展知識技能,融會貫通,幫助學生學會生存、善于發(fā)展??傊?,勞動教育評價應與時俱進,不僅要深入準確地傳播勞動觀念,更要進一步肯定和升華勞動精神。因此,各學校、教師、家長應準確掌握并合理應用勞動教育評價理論,引導學生形成和發(fā)展勞動精神,幫助他們成為具有勞動精神引領的新時代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