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祿
(江西省撫州健強第五醫(yī)院骨科 撫州 344000)
脛骨遠端閉合性骨折是全身骨折中較為常見的類型,脛骨具有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骨折發(fā)生后不僅會對骨質造成損傷,還會導致骨折部位軟組織受到累及,若不能采用有效的方法治療,則可能導致患者關節(jié)功能出現(xiàn)障礙,阻礙機體恢復[1]。切開復位內固定是治療骨折的常用手術方法,雖然能夠將骨折斷端有效復位,但手術切口較大,手術創(chuàng)傷性較大,且骨折斷端的暴露還會增加感染風險,影響骨質愈合[2]。微創(chuàng)經(jīng)皮鋼板固定技術(MIPPO)屬于間接復位的一種方法,具有微創(chuàng)的特點,無須對骨膜進行剝離,對患者骨質及周圍組織影響較小,有利于術后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3];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LCP)作為臨床常用手術方法,能夠減少對動脈及骨膜血管的損傷和對骨折斷端血供的影響,加快骨折愈合[4]。有研究指出,MIPPO 結合LCP 治療更有利于骨折患者術后恢復[5]。本研究對60 例脛骨遠端閉合性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MIPPO 與LCP 聯(lián)合使用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撫州健強第五醫(yī)院2020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共計60 例脛骨遠端閉合性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0 例)與對照組(30 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 13 例;年齡 45~70 歲,平均年齡(60.34±5.48)歲;骨折分型:單純型、粉碎型、嚴重粉碎型分別為 16 例、10 例、4 例;骨折至手術時間 1~10 d,平均(5.67±1.22)d;致傷原因:交通事故、高處墜落、自行摔倒、其他分別為 13 例、5 例、9 例、3 例。對照組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齡45~69 歲,平均年齡(60.29±5.45)歲;骨折分型:單純型、粉碎型、嚴重粉碎型分別為18 例、9 例、3 例;骨折至手術時間1~9 d,平均(5.62±1.19)d;致傷原因:交通事故、高處墜落、自行摔倒、其他分別為 12 例、6 例、8 例、4 例。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撫州健強第五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EC20220919-1001)。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經(jīng) MRI、CT 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單側骨折;首次骨折;符合手術指征;患者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脛骨近端骨折者;存在明顯手術禁忌證者;存在脛骨遠端手術史者;伴開放性骨折者;存在膝關節(jié)或踝關節(jié)病變者。
1.3 治療方法 (1)對照組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找到患者脛骨前內側,作一條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使用預彎鋼板螺釘對骨折斷端進行固定,最后縫合切口,術畢。(2)觀察組使用MIPPO 結合LCP 治療。術前對患者實施X 線檢查,分析患者骨折線的長度,確定骨折斷端具體情況,根據(jù)骨折實際情況選擇2 塊長度合適的干骺端解剖型LCP 鈦板。指導患者取平臥位,給予全麻或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使用止血帶進行止血處理,找到患者內踝尖內側部位,作一條長度約為3 cm 的切口,切口為弧形,較少地暴露骨折斷端,確定骨膜及肌肉間位置,通過骨膜剝離器將其分開,建立軟組織隧道,并將干骺端解剖型LCP 鈦板插入,直至脛骨內側位置,通過牽引作用對骨折斷端實施閉合復位,待下肢長度、力線、旋轉畸形恢復后,在C臂透視引導下對鋼板位置進行調整,以保證骨折斷端準確復位,確定骨折對線良好后,使用相同鋼板作為參照,找到預置入螺釘位置,于此部位皮膚戳一個小切口(長度為1 cm 左右),確定骨折遠近端位置,各自使用螺釘(至少3 個)進行固定,然后通過透視對復位情況進行觀察,確定良好后,將切口關閉。術后無須使用石膏固定,第2 天指導患者進行膝、踝關節(jié)功能鍛煉,第6 天扶拐下床活動。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優(yōu):X 線等影像學顯示骨折愈合較好,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活動度基本恢復,疼痛等癥狀全部消失;良:X 線等影像學顯示骨折愈合良好,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活動度明顯改善,疼痛等癥狀基本消失;可:X 線等影像學顯示骨折愈合一般,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活動度有所改善,疼痛等癥狀有所緩解;差:X 線等影像學顯示骨折愈合較差,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活動度未恢復,疼痛等癥狀依舊存在,甚至加重。優(yōu)良率=(優(yōu)例數(shù)+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美國矯形足踝協(xié)會踝-后足系統(tǒng)(AOFAS)評分。術前、術后6 個月使用AOFAS 評分標準評估患者踝-后足功能,總分為100 分,AOFAS 評分越高,踝-后足功能越好。(3)美國特種外科醫(yī)院(HSS)評分。術前、術后6 個月通過HSS 評分對膝功能進行評估,包括膝關節(jié)屈曲畸形、膝關節(jié)不穩(wěn)定性、關節(jié)活動度、功能、疼痛、肌力6 個方面,量表采用百分制,HSS 評分與膝功能呈正比。(4)臨床愈合時間。對患者臨床愈合時間(切口愈合時間、骨愈合時間)進行統(tǒng)計并記錄。(5)并發(fā)癥。對患者隨訪6 個月,統(tǒng)計術后并發(fā)癥(關節(jié)僵硬、切口感染、關節(jié)畸形、延遲愈合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臨床療效、并發(fā)癥)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AOFAS 評分、HSS 評分、臨床愈合時間)用()描述,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93.33%)與對照組(73.33%)比較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AOFAS 評分比較 兩組術前AOFAS 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術后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AOFA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AOFAS 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術前 術后 t P觀察組對照組30 30 9.357 7.664 0.000 0.000 t P 67.54±10.45 67.36±10.32 0.067 0.947 88.42±6.34 83.58±5.28 3.213 0.002
2.3 兩組HSS 評分比較 兩組術前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HS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HSS 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術前 術后 t P觀察組對照組30 30 5.514 3.264 0.000 0.002 t P 68.78±11.34 68.69±11.28 0.031 0.976 82.44±7.45 76.37±6.23 3.423 0.001
2.4 兩組臨床愈合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切口、骨愈合時間均更短(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愈合時間比較()
表4 兩組臨床愈合時間比較()
組別 n 切口愈合時間(d) 骨愈合時間(月)觀察組對照組30 30 t P 10.45±2.42 15.68±3.05 7.357 0.000 2.48±0.69 4.12±0.87 8.090 0.000
2.5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更低(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脛骨遠端閉合性骨折屬于臨床膝關節(jié)損傷中的常見類型之一,大多是由于外力作用所導致,骨折發(fā)生后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疼痛問題,同時伴有骨折部位組織水腫,使患者下肢功能發(fā)生障礙,因此,需以穩(wěn)定肢體生物力學、恢復解剖學結構作為目的實施治療,避免骨愈合不佳問題的發(fā)生[6]。但由于脛骨遠端背側部位軟組織較少,若未能采用合理的方式行治療,骨折發(fā)生8 h 后則可能加劇軟組織損傷,導致治療難度增加,影響術后骨愈合[7]。
在傳統(tǒng)手術中,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通過切開皮膚組織實施手術以復位骨折斷端,具有固定視野清晰的特點,可為復位提供便利,但對軟組織造成的損傷較大,容易導致術中出血量增加,加重患者手術應激反應,且術中骨折斷端的暴露還會增加術后感染風險,阻礙患者術后恢復[8]。MIPPO 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的一種,切口小,具有術中出血量少、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勢,手術過程中無須暴露骨折部位或骨折部位暴露較少,能夠使該部位血運得到有效保留,減輕對骨折斷端及周圍組織的損傷,進而促進術后恢復[9]。LCP 是目前臨床常用內固定方法,通過螺釘與加壓鈦板的組合,能夠有效增強成角穩(wěn)定性,減輕骨膜摩擦問題,糾正傳統(tǒng)固定術中穩(wěn)定型缺陷,減輕對骨膜血運的影響[10]。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93.33%)與對照組(73.33%)相比,前者更高。究其原因,MIPPO 與LCP 結合使用能夠提高手術精準度,減少對骨折部位軟組織的剝離,降低手術損傷,且將干骺端解剖型LCP 鈦板置入后能夠有效預防脛骨短縮成角畸形的發(fā)生,盡快完成閉合性復位,有效增加骨折部位血流灌注,維持骨折斷端血運狀態(tài),加快斷端愈合,進而提高臨床療效[11~12]。
觀察組術后AOFAS 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前者更高。究其原因,MIPPO 與LCP 聯(lián)合使用能夠使下肢長度、力線、旋轉畸形得到有效恢復,加之C 臂機透視的引導能夠提高手術精準度,促進骨折斷端更好地復位,提高復位質量,避免殘余畸形對遠期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13~14]。觀察組術后HSS 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前者更高。MIPPO 能夠使關節(jié)腔內碎骨塊及脫落滑膜得到清理,增強固定穩(wěn)定性,預防關節(jié)僵硬;LCP 術中使用彈性固定,能夠縮小局部應力遮擋,有效對抗旋轉,促進軸向穩(wěn)定性增強,使骨折修復得到維持,促進骨痂的形成,加快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15~16]。觀察組切口、骨愈合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前者更短。這是因為MIPPO 結合LCP 治療具有操作簡單的優(yōu)勢,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手術引起的不適感,且該方法與機體生物學固定原則更加符合,能夠使肌群張力及鋼板處于平衡狀態(tài),使外側骨膜血管系統(tǒng)得到保護,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促進切口及骨愈合時間縮短[17~18]。此外,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與對照組(26.67%)相比,前者更低。說明MIPPO 結合LCP 治療能夠降低對骨折端的激惹,減少對骨膜的剝離,降低對骨折斷端血運的破壞和關節(jié)軟組織的損傷,減輕手術應激引起的炎癥反應,并且干骺端解剖型LCP 鈦板較薄,能夠與脛骨遠端形態(tài)相匹配,使其與脛骨內側緊貼,不會占用較大空間,可有效避免鈦板外漏,預防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19~20]。
綜上所述,脛骨遠端閉合性骨折患者給予MIPPO 結合LCP 治療的臨床療效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AOFAS 評分、HSS 評分,促進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縮短臨床愈合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