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群
(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北京 100009)
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偉大的經典著作,自它1937年問世至今,八十多年來被千千萬萬的讀者反復閱讀。在今天我們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的時候,更感到這部經典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
如果說,《西行漫記》是記述和描寫中國共產黨及她的英雄兒女們奮勇斗爭的輝煌交響曲,那么在它問世前也有前奏曲,如斯諾醞釀許久而未成書的《南行漫記》(Journey South of the Clouds)、1933年出版的《遠東前線》(The Far Eastern Front),以及1936年編譯出版的《活的中國:中國現(xiàn)代短篇小說選》(Living China: 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其中,《活的中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前奏。對“前奏”這個說法,我國許多從事斯諾研究的學者并不陌生,其最早出自我國著名作家、斯諾生前好友及《活的中國》編譯合作者蕭乾先生[1]。
關于《活的中國》是《西行漫記》的前奏曲,國內許多學者曾不同深度地給予了論述,如安危先生寫的《魯迅和斯諾談話的前前后后》;張小鼎的《斯諾與魯迅:兼談《活的中國》編譯經過》;尹均生、安危的《斯諾:與中國的兩顆巨星相逢》[2]、孫華的《埃德加·斯諾研究》;武際良的《報春燕:埃德加·斯諾》和丁曉平的《埃德加·斯諾:紅星為什么照耀中國》,等。特別是近幾年涌現(xiàn)出一些較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如上海外國語學院2011屆呂黎和2020屆許磊有關《活的中國》的博士論文。
這些研究成果都反映了自斯諾先生1972年逝世后,我國學術界對這位中美關系、中西關系偉大架橋者的不斷認識和研究,從開始對斯諾“覺醒點”的研究、發(fā)展到對《西行漫記》前奏曲的研究。這些可喜的研究成果都一再表明,偉大經典《西行漫記》并不是斯諾僅憑單純的冒險精神“撞大運”產生的,而是有一個前期的積累、醞釀和準備,也就是有一個“前奏”。
這個前奏,實際上就是一個斯諾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過程。斯諾在回憶錄《復始之旅》中曾經寫道:“我和紅軍相處的四個月,是一段極為令人振奮的經歷。我在那里遇到的人似乎是我所知道的最自由最幸福的中國人?!绻?不是在中國待了一個階段,而是)剛從美國來,我也許不會有如此強烈的感受。興許,我會認為共產黨人是美國信條的對頭?!盵3]P12“在編譯這部書的過程中我知道了許多事——在某些方面可能知道的太多了,以至當局不再對我講客氣了。這樣一些事,你如果追究的很深,就不能不產生同情心?!盵4]
蕭乾在《斯諾與中國新文藝運動》一文中寫到,編譯《活的中國》“使斯諾大開眼界,他從中國事態(tài)的表層進而接觸到中國人民的思想感情,使他對中國現(xiàn)實的認識上來了個飛躍”。
今天,年青一代的讀者在開始閱讀《西行漫記》、年長一代的讀者在重讀《西行漫記》的時候,應該對這個前奏曲有一個了解,這有助于我們從更加立體的視角來加深對這部偉大經典的理解。
要領會《活的中國》這個前奏曲,我認為有三個關鍵音符需要把握:一是“宋慶齡”、二是“魯迅”、三是“活”(Living)這個字。
前奏曲關鍵音符之一:宋慶齡
斯諾的第一本書《遠東前線》于1933年出版,他將此書獻給C.H.T.(美國Harper’s Bazaar雜志編輯Charles Hanson Towne),稱他是“青年的朋友”;而斯諾的第二本書《活的中國》,扉頁的致辭是:“獻給S.C.L. (宋慶齡),她的堅貞不屈,勇敢忠誠和她的精神的美,是活的中國最卓越而輝煌的象征?!?/p>
宋慶齡在斯諾《活的中國》的編譯過程中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她幫助斯諾提高了對當時中國復雜迷亂的政治局勢的認識,并且介紹斯諾結識了許多中國進步作家和藝術家。斯諾在自傳《復始之旅》中寫道:“宋慶齡通過言傳身帶消除了我的一些蒙昧無知,通過她,我體驗到了中國最美好的思想和情感。在那些年月里,她經常介紹我認識一些未來的歷史創(chuàng)造者——年輕的作家、藝術家和戰(zhàn)士?!螒c齡幫助我認識了國民黨的情況,了解了孫中山的為人及其未盡的抱負。她還幫助我了解她的家族情況,了解她為什么拒絕與宋氏家族一起和蔣介石政府合作,以及其他許多我從書本上無法了解到的事實?!盵3]P98
對于如何結識并第一次采訪宋慶齡,斯諾在《復始之旅》中有一些記述,中外學者也有一些溯源。這個“斯諾—宋慶齡—魯迅”從相識到相知的淵源關系,還有待日后進一步梳理。
結識宋慶齡,可以說是促使斯諾思想發(fā)生重要變化、進而從“社會學”[4]的角度出發(fā),著手編譯《活的中國》的重要因素。斯諾說,“多虧早結識了宋慶齡,使我領悟到:中國人民有能力從根本上改革他們的國家,并且迅速地把地位很低的中國提高到憑其歷史和眾多人口在世界上應占有的地位?!盵3]P99
宋慶齡對斯諾的影響,不僅有助于他編譯《活的中國》,也為他正確認識中國的紅軍、為他后來寫作《西行漫記》做了思想和認識上的準備,這可以通過斯諾1933年8月發(fā)表在《紐約先驅論壇雜志》一篇題為《她為中國民眾而戰(zhàn)——記中國自由運動著名領袖的遺孀孫逸仙夫人》一文中看出來:“孫夫人十分同情紅軍,他們正為保衛(wèi)其在華中各省擁有五千萬人口的政府而進行著幾乎不為人知的殊死戰(zhàn)斗。孫夫人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氣的女性,因而也許她很敬佩紅軍的這種精神?!覍χ袊t軍所知甚少,要獲得確切的情況十分困難,但是,他們的士氣看來十分高昂。凡熟知當前中國農村的悲慘狀況的人,不能不對這批為數不多的戰(zhàn)士產生某種敬慕之情?!盵5]
從那時起三年后,也就是1936年的春天,斯諾從北平到上海會見了魯迅,同時又心情急迫地請宋慶齡幫助聯(lián)系陜北之行。1937年8月《紅星照耀中國》在英國首次出版后,斯諾即將收到的第一本書贈送給宋慶齡,并題寫:“贈送給勇敢的革命家宋慶齡同志,您是中國第一位鼓勵我寫此書的人,而且是此書的第一位讀者?!盵6]由此可見宋慶齡在斯諾編譯《活的中國》、寫作《西行漫記》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972年斯諾去世后,宋慶齡在《紀念埃德加·斯諾》一文中也提到,斯諾“翻譯的當代短篇小說,生動地反映了中國人民的生活,使被人冷酷的稱為‘神祕莫測’的中國人能為外界所了解?!盵7]
前奏曲關鍵音符之二:魯迅
斯諾在《活的中國》的“編者序言”中,對他編譯此書的最初動機做了這樣的表述:“編譯的動力既出于好奇,也為了作一些嘗試,但主要是由于我急于想了解‘現(xiàn)代中國創(chuàng)作界是在怎樣活動著’,并讓西方讀者了解他們的情況?!?/p>
對于這樣的嘗試,斯諾選擇魯迅的《阿Q正傳》作為切入點。斯諾在《復始之旅》中寫到:“還在上海的時候,我就開始和姚莘農合作翻譯魯迅的《阿Q正傳》。魯迅是民國時期最重要的作家,《阿Q正傳》是那時期最有影響的小說。”[3]P156
打開《活的中國》的封面,就是一幅魯迅的肖像,那是在姚莘農的安排下,魯迅為《活的中國》編譯出版專門去照相館拍攝的。全書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魯迅的七篇小說和短文,第二部分是其他十四位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可見魯迅是《活的中國》的譯介重點。
據斯諾說,他“初次耳聞魯迅其人是在1930年”[8],當時國民黨當局就對魯迅發(fā)出過逮捕令,派特務秘密跟蹤,查禁魯迅著作,甚至遠至東南亞。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斯諾在東南亞旅行時,在一篇旅行報導中也曾寫到:“海關檢查你的行李,翻箱倒篋,非常徹底”,被檢查者“為沒有攜帶列寧、托洛茨基、高爾基和魯迅的書感到竊喜”。[9]由此可見魯迅的名字為當時海內外當局所警覺和懼怕。
通過與魯迅的接觸,使斯諾通過這位“精神上的巨人”[10]“我所認識的人中最優(yōu)秀者之一”[4],了解到另一個“活著的中國”,感受到“健康的騷動”和“強有力的富有意義的萌芽”[11]。正如斯諾在燕京大學新聞系的學生蕭乾所說,《活的中國》的編譯工作,是斯諾“在魯迅先生指導下認識舊中國現(xiàn)實和新中國前景的開端”,用斯諾自己的話來說,“魯迅是使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1]
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在《西行漫記》出版前,斯諾共寫過五篇涉及魯迅及《活的中國》的文章,足見魯迅作為一個重要音符在《活的中國》這部前奏曲中所占有的地位。這五篇文章是:《白話大師:魯迅》(1935年1月)、《魯迅小傳》(1935年1月)、《與魯迅談話記要》(1936年5月)、《中國的伏爾泰》(1936年11月)、《向魯迅致敬》(1937年6月)。
對于斯諾,魯迅也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在1935年寫給鄭振鐸的信中說:“S君(指斯諾)是明白的,有幾個外國人之愛中國,遠勝于有些同胞自己。這真足叫人傷心?!?/p>
前奏曲關鍵音符之三:“活的”(Living)
《活的中國》的英文書名是Living China,這個書名曾被翻譯為“活躍著的中國”,或“生機活躍的中國”。這個“活”字,反映了斯諾對當時中國內生活力的理解,力圖將一個“活躍著的中國”告訴給西方的讀者。
對于“活”這個音符,可以從三個層面上去理解:一是斯諾面對遍布中國的死亡和殺戮,從對中國感到無望到對中國持有希望;二是針對當時在華西方人普遍對中國隔膜無知而言;三是以中國古老歷史文化為背景反映現(xiàn)實當代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情況。這三個層面,也就是從目睹死亡到發(fā)現(xiàn)生機、從隔膜無知到探尋真相、從告別衰亡到迎接變革這樣三個過程。
首先,斯諾對中國的認識是從目睹大量死亡開始的,這使他感到震驚,感到悲哀,也感到不解。中國人民當時處于水深火熱、饑寒交迫的狀況,這促使斯諾思考,“努力試圖理解我看到的周圍發(fā)生的許多難以理解的事”[4],并試圖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fā)去尋找答案。
斯諾寫到,“在中國西北的那個地方(內蒙古薩拉齊),我目擊了成千上萬的兒童死于饑荒,這場饑荒最終奪去了五百多萬人的生命,這是我一生中一個覺醒的起點?!盵3]P2
“我當時二十三歲,我想我是到東方來尋找‘東方魅力’的,我以為自己是個冒險家,那次綏遠之行就是這樣開始的。但是在這里,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驀然看到了人們因為沒有吃的而活活餓死。我在綏遠度過的那一段噩夢般的時間里,看到了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幼在我眼前活活餓死。”[12]P188
“發(fā)生在中國落后地區(qū)的饑荒曾經奪去了更多人的生命,但那是持續(xù)多年的饑荒,而這次水災(1931年)卻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內創(chuàng)造了死亡人數的空前紀錄?!盵13]
相對于自然災害造成的無數死亡,更駭人的是日本侵略軍對中國人民的屠殺和國民黨反動派對進步人士的殘害。
斯諾在他第一本書《遠東前線》里寫到:“我看夠了,我的腦子里深深地印著一片恐怖和殘殺的景象,我想到那數百個無辜百姓的痛苦、損失和死亡,他們無端地被日本侵略軍屠殺了?!盵14]
在《魯迅:白話大師》一文中,斯諾寫到:“大批青年男女被當作赤黨嫌疑分子而遭囚禁和殺害。但是,這些事件中沒有比1932年2月7日五位很有才華的左翼作家在上海被處死更為慘絕人寰的了?!@些青年都不滿三十歲,其中還包括一位女性,他們在上海公共租界被英國警方逮捕,與其他許多被捕者一樣,被引渡給國民黨軍事當局。 ……在經過照例的嚴刑拷打之后,他們得自挖墓穴,然后被處死?!盵8]
“許多作家、編輯、記者、藝術家和戲劇家也遭到了和他們的作品同樣的厄運。事實上,為自己的信仰付出了代價的青年知識分子已有成百上千人,這使中國失去了一些最有才華的人?!芎φ咭粋€個、一群群地被綁架、被暗殺,他們被捕時很少見到逮捕狀?!盵15]
面對造成中國人民大量無辜死亡和被殺戮的情況,斯諾曾經發(fā)問:“他們?yōu)槭裁床辉旆??……為什么不打進大城市去搶那些繼續(xù)擺三十六道的宴席而讓誠實的人挨餓的流氓無賴?”[12]P189-190
《活的中國》前奏曲這個“活的”(living)音符,就是從“死亡”(dying)的現(xiàn)實里產生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斯諾在《活的中國》第一、第二部分的首篇作品,就分別用了魯迅的《藥》(人血饅頭)和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兩篇文章,在柔石的作者小傳里還特別提到他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情況,說明了斯諾用“活”這個字作為“展望前景的開端”(蕭乾語),是基于當時遍布中國的死亡和殺戮的現(xiàn)實為出發(fā)點的。
其次,“活”這個關鍵音符,也是針對當時在華西方人圈子普遍對中國隔膜無知而言。
早在1930年,也就是斯諾來到中國不到兩年,他就在《僑居上海的美國人》一文中寫到:“僑居在上海的外國人對周圍成千上萬人的思想感情總是抱著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借用英國作家阿瑟·蘭賽姆的話,就是生活在‘一個密封的玻璃柜中’”。[16]
他后來在《活的中國》“編者序言”中寫到:“外國作家對中國的知識界差不多一無所知, 而那些一般都是頑固不化、把變革看作洪水猛獸的漢學家總有意不去探索?!?/p>
斯諾在《西行漫記》開篇第二節(jié)“去西安的慢車”中,對僑居中國的外國人“無知+隔膜”的狀況又做了生動的概述:“在許多清幽的花園里,人們很難相信在金碧輝煌的宮殿的大屋頂外邊,還有一個勞苦的、饑餓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國侵略的中國。在這里(指北平),飽食終日的外國人可以在自己的小小的世外桃源里過著喝威士忌酒摻蘇打水、打馬球和網球、閑聊天的生活,無憂無慮地完全不覺得這個偉大城市無聲絕緣的城墻外面的人間脈搏”。[12]P8
第三,斯諾用“活”這個關鍵音符,意在以中國古老歷史文化為背景,反映現(xiàn)實當代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情況,告別腐朽和衰亡,迎接變革和新生。
斯諾在《活的中國》“編者序言”中寫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從未間斷過的文化解體了,這個國家對內對外的斗爭迫使她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文化來代替?!?/p>
“千百年來視為正統(tǒng)的、正常的、天經地義的概念、事物和制度,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從而使一系列舊的信仰遭到擯棄,而新的領域在時間、空間方面開拓出來了?!?/p>
“到處都沸騰著那種健康的騷動,孕育著強有力的、富有意義的萌芽?!裉欤畹睦藵跊坝颗炫?。這里的變革所創(chuàng)造的氣氛使大地空前肥沃。在偉大藝術的母胎里,新的生命在蠕動?!?/p>
通過“活”這個字,斯諾可以說是初步觸及當時中國的人間脈搏,并通過后來1936年的西北之行發(fā)現(xiàn)了中國的“真諦”——照耀中國的紅星。
《活的中國》內容十分豐富,包含有魯迅的七篇文章和十四位中國作家(柔石、茅盾、丁玲、巴金、沈從文、孫席珍、田軍、林語堂、蕭乾、郁達夫、張?zhí)煲怼⒐?、楊剛、沙?的十七篇文學作品、以及海倫·斯諾(筆名尼姆·威爾斯)寫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運動》綜述?!痘畹闹袊肥情喿x《西行漫記》的重要輔助讀物,特別是斯諾為此書寫的“編者序言”。另外,斯諾對于這本書的編輯選材和翻譯策略,也給我們提供了值得研究和學習的范本。
2022年是埃德加·斯諾先生去世50周年,若能以這個時間節(jié)點為契機,考慮以斯諾編譯的《活的中國》為側重點,從斯諾的編譯動機、編譯選材、編譯互動、編譯策略、編譯效果等幾個方面深入開展研究,通過《活的中國》前奏曲,更好地理解《西行漫記》這一偉大交響曲,并從這一個案的編譯中吸取經驗,從而在新形勢下努力提高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