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峰
(山東省聊城市實驗中學 山東聊城 252000)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發(fā)展過程中,教師都在探索如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并把其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盡管生物學在中學里并不是主課,但在學生的成長和成才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師們也非常重視。本文將通過對生物學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打破了以往知識本位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生物學是一種以實驗為主體的自然科學,它對人類的生活、經(jīng)濟和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生命觀是對生命現(xiàn)象和法則的認識和闡釋,是生命科學的根本思維方式;邏輯思維是用所學的知識和科學的思維來認識和處理問題,歸納、推理等都是邏輯思維,科學探索就是通過提問、交流等方式,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生命觀和人生觀。為有效地改變這一現(xiàn)狀,中學生物教師在實施核心素養(yǎng)思想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改革。
1.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在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教師有了更大的可能性。生命概念不僅是生物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師從生命的視角去思考和理解問題的根本。多媒體技術與生物學相結合,讓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生活理念。比如,當學生們開始學習“細胞的生活”的時候,中學生物老師會用多媒體演示動物的細胞和植物的細胞。接著,老師用多媒體展示了各種類型的細胞,如紅細胞、洋蔥表皮細胞,讓同學們回想起細胞是組成生命的基礎單元,然后,老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把糖溶解在水里的影像展示出來,讓同學們從這種動態(tài)的轉變中了解到,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分子在不停地移動。借由多媒體教學,學生不但認識到細胞的生存離不開物質的支持,而且產(chǎn)生了生命的概念。
2.創(chuàng)造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科學思考。枯燥的知識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主動結合學生的特征,設計出相應的實驗情境,并依據(jù)情境營造學生的參與感,使他們能夠實際地進行試驗。例如顯微鏡是最常用的觀察用具。為了使學生盡快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技能,以便他們在初中學習“使用顯微鏡”一章的內容,然后專注于學習,可以安排整個實驗教學過程。教師首先仔細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或者讓他們分組觀察偏差,指出錯誤,并進行聚類運算,這些都可以從觀察材料中獲得。學生重復實驗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基本掌握了使用顯微鏡的方法。例如,在“種子的萌發(fā)”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在第一節(jié)課上,多媒體教師播放了“在間隙中小草萌芽和成長”的視頻。教師說:“同學們,為什么磚縫里的草能發(fā)芽茁壯成長?”學生回答說:“因為它很強壯,即使環(huán)境差,它也能克服困難,變得健康!”老師說:“學生們從語文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們在生物課上。誰能從生物的角度回答呢?”其中一名學生說:“植物的誕生和生長需要水、氧氣和溫度。當這些條件滿足時,它會自然生長!”緊接著,老師播放了一段“學生探索種子發(fā)芽條件實驗”的視頻,并問道:“你覺得這段視頻怎么樣?”學生們回答說:“種子的生產(chǎn)不僅需要適當?shù)耐獠織l件,還需要完整性來提供營養(yǎng)!”老師說:“學生就像小草一樣。即使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他們也應該汲取知識和營養(yǎng),以健康成長。教師通過采用多媒體展開教學,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使其在觀看視頻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生命觀念。
3.創(chuàng)造一個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實驗情景。在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中,生物實驗一般是由老師講解、演示,由學生按照老師所講的內容來完成。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在中學生物學實驗中,實驗操作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但要使學生真正走進實際的課堂,主動參與實驗,就必須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驗環(huán)境,使他們能更好地參與到實驗中去。為此,教師要主動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出相應的實驗情境,并依據(jù)情境營造學生的參與感,使他們能夠實際地進行試驗。比如,在進行饅頭在嘴里的改變的探索試驗中,教師把同學們分為幾小組,每組分發(fā)一份饅頭,讓同學們在品嘗饅頭的味道的時候,充分地感受饅頭在嘴里的改變,從而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1]。
4.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這是一種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新時期,中學生物老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生物知識,提升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加強學生對生物學的探索和實踐。在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體會到生命的意義,使他們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我們就要把珍惜生命的核心思想融入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明白既要珍視自己的生命,又要珍視來之不易的生活。比如,為了讓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一朵花的開花、枯萎、授粉的整個過程,并對其生長的每個階段有深入的體會。比如,在“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課程中,生物老師會給學生講一講光合相關知識在教學中,老師組織同學們分組合作,共同探索發(fā)芽的種子對呼吸的影響。在對種子進行氧氣吸收的實驗中,老師讓學生們拿出兩盒事先準備好的種子,一盒是已經(jīng)發(fā)芽的,一盒是沒有發(fā)芽的,他們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兩個箱子里,用來檢測蠟燭的燃燒情況。然后,老師鼓勵同學們自己去做兩個實驗:種子在呼吸過程中會不會產(chǎn)生CO2、發(fā)芽的種子在呼吸過程中會不會發(fā)熱。此外還要根據(jù)自己的判斷來判斷石灰水是不是渾濁了,或者是加熱了。在合作式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科學探索意識逐漸增強,并能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綠色植物的呼吸過程是氧氣、有機物、二氧化碳和水的分解,以及釋放出的能量。
5.實施生命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生命教學是新課標中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加強生活與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并能激發(fā)學生對深度學習的渴望。在這種情況下,中學生物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和實施生命教育來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促進他們從生活中獲得生物學知識,并學會運用生物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起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2]。比如,當學生在學“合理營養(yǎng)和食品安全”的時候,生物課老師就會問:如果我們不吃早餐會怎么樣呢?有的同學說:會頭暈。老師接著說:不喜歡吃青菜的人會怎么樣?還有的同學說:會缺乏維生素!有的同學說:會感冒!老師借由多媒體呈現(xiàn)均衡飲食的金字塔,引導學生合理營養(yǎng),均衡飲食。
6.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考能力。所謂科學思維,其實就是對生活現(xiàn)象規(guī)律的思考,它包含了批判思維、物理模型、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上述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對有關的資料、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達到一定的效果[3]。說到“動植物細胞”,學生去實驗室,選擇洋蔥細胞和口腔表皮細胞作為實驗對象進行細胞觀察。在顯微鏡下,學生們看到了清晰的植物和動物細胞,這比教科書中的細胞模式要清晰得多。在學生眼中,植物細胞固有的細胞壁尤為明顯。我告訴學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其中大部分是葉綠體。說到葉綠體,學生問我是否所有植物細胞中都有葉綠體?我告訴學生們,他們可以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球莖不是葉綠體。我告訴學生,一般植物的可見光部分才有葉綠體,通過教材知識演示實驗,讓學生更準確地了解植物細胞結構和葉綠體分布,培養(yǎng)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
中學生物學教師必須意識到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與方法的缺陷,逐步加強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核心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生不但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主體性,而且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制定出具有自己獨特的、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提升生物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1.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等都已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重要載體[4]。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得以改善,從而提高了教師教學的效果。生物知識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xiàn),能讓學生對生物現(xiàn)象、概念、實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種子發(fā)芽為例,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例如,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青草在縫隙里發(fā)芽的短片,并提問:“學生們,請想一想,為什么青草能在磚縫里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一名學生回答:“因為它的意志很堅定,無論在多么艱難的環(huán)境中,都能戰(zhàn)勝困難,變得更加強大!”老師說道:“這位同學是從語言的角度來回答的,有沒有人能從生物學的角度來回答問題?一名學生說道:“種子需要水分、氧氣、溫度才能發(fā)芽,只要條件滿足了,就能生長!”老師接著播放了一段學生對種子發(fā)芽的體驗的錄像,并提問:“你們對這個視頻有什么看法?”一名學生說道:“必須要有足夠的能量,才能讓種子發(fā)芽?!贝藭r,老師可以進行總結,告訴學生要像一株小草,哪怕是在艱苦的條件下,也要吸取知識和營養(yǎng),健康地生長。
2.生命教學是新課標中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它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去,探究生命的秘密,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yǎng)科學思考的能力;把學生團結起來,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智力和才能,從而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的探索和研究[5]。在多維的生物學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去了解新的生物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提高他們的科學思考能力。例如,“基因的顯性和隱性”的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文化,為多維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在課堂上,老師問:“你哪里長得像父母?”學生們立即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一個學生說:“我媽媽的眼睛是雙眼皮,我像我媽媽的眼!”另一個學生說:“我一點也不像我的父母!我感覺不是親生的!”所有的學生都放聲大笑。老師說:“任何事都有兩面性,就像我們的基因一樣。想想為什么有些人長得像他們的父母,而另一些人長得不像他們。這與我們的基因有什么關系?”“長什么樣應該是父母遺傳給我們的吧!”其他人都同意這個說法。教師說:“我們都知道,龍的九個孩子,各有不同。事實上,基因具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隱性基因不容易表達。只有繼承了父母的隱性基因,我們的各種特征才會明顯?!睂W生立即開始思考。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教學環(huán)境并展開教學過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3.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探索精神。無論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或新的課堂教學方式下,把學生團結起來,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智力和才能,從而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的探索和研究。通過與組內其他同學的協(xié)作,進行團隊協(xié)作,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達到了取其長處,補其短處,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yǎng)了集體意識。
1.核心素質培養(yǎng)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質,激發(fā)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何根據(jù)生物學的核心素質來設計教學目標,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難題。生物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生物教學中,學生實驗、觀察等學習環(huán)節(jié)對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培養(yǎng)能力、形成科學素養(yǎng)都非常重要。所以應把生物實驗作為最重要的出發(fā)點,它是輔佐學生探求生物學問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初中生物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課外實驗,它們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師對它們合理地加以應用,一定會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以“細胞的基礎構造”一節(jié)為例,將科學探究導入課堂,讓學生能初步熟悉顯微鏡,畫出細胞的簡略結構,并分辨出不同的細胞結構。同時,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動手,積極思考,了解生命科學的真諦,并逐漸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理性思考。這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例如:在了解了傳染病和免疫知識后,老師可以通過感冒這個話題來建立一個問題環(huán)境,使學生更深刻地對知識進行掌握。我們在感冒時,為何經(jīng)常感覺到喉嚨難受、疼痛?為何體溫升高,食欲下降;為何會出現(xiàn)如此明顯的寒意?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核心知識進一步分析、討論并做出合理的解釋和判斷。艾滋病是當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教師可借由它來對學生進行滲透[6]。例如,組織學生分組,利用書本、網(wǎng)絡等進行調查,充分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病因、病程、對人類的傷害和防治措施。例如,“開花與結果”的教學通過小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研究工作。在課堂上,老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花,說:“同學們,這些美麗的花漂亮嗎?”學生們齊聲回答:“漂亮!”老師接著說:“哪里更美?”一個學生說:“顏色更漂亮!”另一個學生說:“花瓣更漂亮!”老師說:“孩子們知道老師手里拿著幾種花嗎?”一個學生說:“七種!”老師問:“你怎么區(qū)分這些花?”學生說:“區(qū)分花的形狀!”老師立即演示了花的設計,并說:“我們都知道花有不同的類型,大多數(shù)都有花瓣、雄蕊、雌蕊、花萼和其他結構。”同時,向學生解釋不同的結構,然后說:“學生進一步分組,每組選一朵花,正確指出花的不同結構,討論和研究功能結構?!睂W生們立即開始分組學習,熟悉花的名稱和部分結構,學習它們的功能,不同的花的結構,相互交流,共同學習不同花的授粉和受精過程。通過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教師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從而為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3.實施生命教學,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新課改提倡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技能、過程和情感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中學生物教師應與時俱進,迅速地掌握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為探索和探索生命的秘密打下堅實的基礎。生物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動的環(huán)境,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可以引起學生的情緒共鳴,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生物學科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新陳代謝、生老病死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現(xiàn)象,對于這些現(xiàn)象教師完全可以結合生物學的知識展開講解,讓學生開闊視野。如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學生在觀察現(xiàn)象前就要設計好問題:①平時我們咀嚼饅頭為什么有甜味?②淀粉加唾液會產(chǎn)生什么?③淀粉加碘液會有什么現(xiàn)象?④麥芽糖加碘液又會有什么現(xiàn)象?讓學生帶著問題先閱讀書本再進行實驗操作,并自己嘗試解釋實驗現(xiàn)象。這樣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當他們自己解決了這些問題時會有一定的成就感,形成了積極主動參與的良性循環(huán)。又如說在《護膚品廣告》的案例中,有一些詞匯描述:重建肌膚組織、為肌膚注入新生命等廣告語中,教師可以用播放短片的方式,讓學生思考,生物活性是什么?生物活性存活時間是多久?等等有關生物方面知識,結合生活、利用多媒體教學,讓課堂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
4.加強學生的探索和實踐。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針對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設計出有科學價值的問題,提出相關的研究方案,讓學生積極配合,探索相關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詳細地記錄下來,用有效的方式,精確地分析,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比如,在研究種子的結構和形態(tài)時,老師會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指導他們進行分工,觀察一周的種子生長情況,觀察十五天的種子萌發(fā)情況,最后一批人則會記錄下這三十天的種子發(fā)芽情況,并將這些記錄匯總起來,形成一種結構化的結果。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合作水平[7]。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學生物學教師必須意識到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與方法的缺陷,逐步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促進學生在掌握基本生物學知識的同時,發(fā)展生物學科的核心素質。在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既要重視傳授知識,又要重視提高學生自身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建立起有效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