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聊城市東昌府區(qū)麥根蝽象的發(fā)生及防治

2022-11-26 18:37譚學留王懷珍
現代農業(yè)科技 2022年20期
關鍵詞:若蟲聊城市植保

譚學留 王懷珍 趙 杰

(聊城市東昌府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山東聊城 252000)

麥根蝽象又稱根土蝽,俗稱地臭蟲,屬半翅目土蝽科,是一種地下害蟲。麥根蝽象主要在華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以及內蒙古、臺灣、江西等?。▍^(qū))發(fā)生危害,山東省分布于聊城、濟寧、濱州、臨沂、菏澤、德州、淄博、濰坊、煙臺等市[1]。以聊城市為例,除東阿縣未查出麥根蝽象發(fā)生外,麥根蝽象在其他各縣(市、區(qū))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其中以冠縣、陽谷縣、東昌府區(qū)、莘縣發(fā)生較重。麥根蝽象是為害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小麥、玉米的主要地下害蟲之一。

1 危害情況

東昌府區(qū)為山東省聊城市轄區(qū),位于山東省西部,地處黃河下游沖積平原。該地區(qū)土層深厚,土壤表層質地以壤質和沙壤質為主,主要糧食作物為冬小麥和夏玉米。20世紀50—60年代東昌府區(qū)就有麥根蝽象危害的報道。據相關報告,聊城市1953年發(fā)現麥根蝽象危害。20世紀70年代聊城市開始使用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機氯農藥以及敵百蟲、1605、3911等有機磷農藥防治,取得了比較好的防治效果,麥根蝽象降為次要害蟲。之后,種植戶未高度重視,加上麥根蝽象的危害不易被發(fā)現,麥根蝽象的防治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近年來,麥根蝽象在東昌府區(qū)有所反彈,成為該轄區(qū)內對糧食作物生長影響較大的主要害蟲。

據調查,東昌府區(qū)鄭家鎮(zhèn)、堂邑鎮(zhèn)、梁水鎮(zhèn)鎮(zhèn)、沙鎮(zhèn)鎮(zhèn)、張爐集鎮(zhèn)、閆寺街道、道口鋪街道等鎮(zhèn)(街道)部分村的小麥和夏玉米均發(fā)生麥根蝽象危害,占東昌府區(qū)總鎮(zhèn)(街道)數的1/2以上。根據相關統(tǒng)計,各地普遍減產率達20%~30%,嚴重時減產率可達到70%以上。

2 形態(tài)特征

麥根蝽象成蟲體長4.0~5.5 mm、寬2.4~3.4 mm,外形近圓形或橢圓形,紅褐色,有光澤。觸角長度約為頭長的2倍,紡錘形。刺吸式口器分4節(jié),白色,頂端略帶褐色。復眼淺紅色,1對單眼黑褐色,復眼明顯大于單眼。頭短而寬,寬約為長的2倍。頭頂前緣有18~29個短刺,其中2個位于中葉前端,前緣下方有1列剛毛。前胸背板隆起,前部光滑,后部有刻點和橫皺紋,側緣各具14~20根排列不整齊的剛毛[2]。小盾片為三角形。前翅基半部革質,黃褐色,端半部膜質透明,后翅白色膜質。前足腿節(jié)短,脛節(jié)略長,末端尖銳,著生一長刺;中足脛節(jié)長、半月形,外側末端著生許多長刺;短棒狀后足腿節(jié)膨大,脛節(jié)馬蹄狀,底部周圍環(huán)著生短刺[3]。腹部外生細毛,分8節(jié),每節(jié)兩側各有氣門1對,臭腺開口在后胸的腹面兩側。麥根蝽象的卵呈橢圓形,長1.2~1.5 mm,寬0.8~1.0 mm,初產時半透明、淡青色,后變?yōu)槿榘咨?,孵化前為暗白色。麥根蝽象初孵若蟲為乳白色,之后變?yōu)辄S白色,末齡若蟲體長與成蟲相近,頭部、胸部、翅芽黃色至橙黃色。腹背具3條黃線,腹部白色。

3 發(fā)生規(guī)律

3.1 空間分布

調查表明,麥根蝽象的主要發(fā)生地呈現點片狀分布,面積600~2 000 m2。蟲害通常發(fā)生在地勢較高的沙土地以及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連年輪作田,多發(fā)地塊為弓形地、魚脊地、溜水地等形態(tài)。2010年6月4日,在東昌府區(qū)鄭家鎮(zhèn)西郭村麥田取樣調查時,挖到麥根蝽象。受害麥田明顯呈現干枯早熟狀,危害嚴重的地塊已點片出現白穗。2010年7月19日,在東昌府區(qū)堂邑鎮(zhèn)斗西村的玉米田里,通過挖取受害玉米植株周圍10 cm×10 cm×40 cm土樣,發(fā)現麥根蝽象的成蟲和若蟲共106頭,其中0~10 cm土層有蟲16頭,占比15.1%;10~30 cm土層有蟲70頭,占比66.0%;30~40 cm土層有蟲20頭,占比18.9%。由此可見,夏季成蟲、若蟲主要分布在10~30 cm的土層。調查當天因近日出現降雨,出現大量麥根蝽象出土活動的孔道。對被害地塊現場隨機取樣后發(fā)現,3個取樣地塊有蟲株率達100%,成蟲、若蟲同時存在,第1個取樣地塊平均單株有蟲22.3頭,第2個取樣地塊平均單株有蟲43.3頭,第3個取樣地塊平均單株有蟲27.3頭。2019年9月5日,東昌府區(qū)植保人員收到農戶反映,沙鎮(zhèn)鎮(zhèn)前劉村玉米田連續(xù)幾年不明原因減產,玉米長勢不良,工作人員在受害玉米周圍挖到麥根蝽象成蟲和若蟲,玉米受害地塊有蟲株率達90%~100%。近幾年調查發(fā)現,該蟲危害面積和蟲口密度都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且較難徹底根除,已成為東昌府區(qū)小麥和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3.2 生活習性

根據調查,麥根蝽象在聊城市2年發(fā)生1代,如果條件不適合,也有可能3年發(fā)生1代,田間世代重疊現象明顯。越冬代成蟲在4月中旬會陸續(xù)上升到淺表土層進行活動,5月中下旬開始產卵,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會出現大批若蟲,逐漸上升到土層表面,以刺吸式口器為害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根部并從中獲取營養(yǎng)。越冬若蟲至第2年化蛹(擬蛹),成蟲6—7月大量羽化,一般若蟲期和成蟲期均長達1年左右,條件不利時若蟲期可達2年。成蟲交尾后12~15 d開始產卵,卵多散產于20~30 cm的潮潤土層,產卵數量多達上百粒。若蟲共5齡,每個齡期30~45 d。

麥根蝽象主要為害對象有小麥、玉米、高粱、谷子、蕎麥等禾本科作物和雜草以及豆類、花生、大麻、蓖麻等作物。麥根蝽象發(fā)生后,5月上旬小麥揚花期陸續(xù)出現黃葉、枯稈、炸芒、白穗、死棵等情況,到灌漿期會達到危害高峰期,受害小麥較正常小麥早枯10~15 d[4]。一般在小麥收獲后,由于作物輪作,麥根蝽象會轉移至玉米上進行繁殖,在玉米苗期形成又一輪危害高峰期。此時受害作物表現為苗弱葉黃、發(fā)育不好、植株矮小,似缺肥缺水狀。受危害根系非正常生長,根毛較少或無,甚至根系呈褐色,受害株和健康株根系對照非常明顯。受危害果穗變弱變小或不結實,繼續(xù)發(fā)展,底部葉片會逐漸枯萎,植株變得黃矮或灌漿期全株青枯死亡。

麥根蝽象喜好沙性潮濕的土壤環(huán)境,隨地溫變化,在不同深度的土層活動。晨間氣溫尚低時,麥根蝽象會在淺表土層活動。隨著氣溫升高,麥根蝽象會到較深處土層活動。麥根蝽象成蟲白天出土,以中午12:00前最多,傍晚鉆入土內[5]。當地溫高于25℃、土壤水分飽和時,部分雌成蟲出土,爬行或低飛。夏季雨后天晴或農田澆灌之后,麥根蝽象成蟲會破土而出,地面留有大量孔道。據相關研究,久旱遇雨,雨后突然轉晴麥根蝽象出土多,雨水量越大麥根蝽象出土量越多。麥根蝽象的活動具有群集性,密度大時能遷飛。麥根蝽象耐寒、耐旱、耐饑能力強,應激時會分泌臭液,在蟲害發(fā)生嚴重的地方,挖開地塊,從遠處便可以聞見臭味。

9月中下旬后麥根蝽象陸續(xù)入土越冬。當20 cm土層溫度降到10℃以下后趨向土層深處,麥根蝽象以成蟲或若蟲在土壤中30~80 cm處越冬。小麥、玉米連作地塊麥根蝽象發(fā)生重,干旱年份作物受害程度較重。

3.3 傳播途徑和傳播距離

麥根蝽象一般以田地爬行、出土后遷飛或依靠農業(yè)機械攜帶有蟲土壤進行傳播。據近幾年調查,麥根蝽象成蟲的飛行傳播能力并不是很強,蔓延速度不是很快,當年傳播距離在50 m以內,具體傳播距離尚需進一步研究。

4 防治措施

4.1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秉承“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钡闹脖9ぷ骼砟?,加強組織領導,狠抓病蟲監(jiān)測預警和防控工作。全面監(jiān)測、及時預警是科學防控的基礎,監(jiān)測調查工作必須常抓不懈。要提高人們對病蟲害防治的認識,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監(jiān)測預警工作,建立健全監(jiān)測預警體系。

4.2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業(yè)務素質

監(jiān)測預警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應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測報員技術培訓班,通過觀看測報技術掛圖、病蟲圖譜和現場病蟲識別、診斷等形式多樣、直觀的方法,全面提高測報人員的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確保測報的準確率。

4.3 準確收集信息

進一步健全病蟲信息的采集、分析制度,明確各級測報人員的工作目標、責任和任務[6],通過組織系統(tǒng)調查和大田普查,全面摸清害蟲發(fā)生面積、危害程度、發(fā)生規(guī)律,全方位掌握害蟲的發(fā)生動態(tài),避免因監(jiān)測不到位而錯失防控良機。

4.4 及時發(fā)布病蟲動態(tài)

充分發(fā)揮東昌府區(qū)植保人員及鎮(zhèn)(街道)農業(yè)技術人員的力量,形成完整的病蟲監(jiān)測、預警機制。通過病蟲信息報告制度,定期組織專家會商分析、科學研判,及時分享害蟲發(fā)生動態(tài)及預防、治理技術,明確關鍵地區(qū)、重要節(jié)點及主要措施,通過電視、網絡、微信等方式廣泛宣傳,指導科學防控。

4.5 廣泛宣傳和發(fā)動群眾

加強組織發(fā)動,強化指導服務,積極推進防控措施落實。組織專家開展專題講座、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印發(fā)宣傳掛圖、明白紙,“一對一、手把手”開展現場培訓指導,大力宣傳麥根蝽象識別與防治知識,讓種植戶意識到此類害蟲的危害,使防控技術深入人心,力保防控技術落實到田、防治措施落實到位。

4.6 做好統(tǒng)防統(tǒng)治工作

一家一戶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應堅決貫徹聯防聯控、統(tǒng)防統(tǒng)治機制,充分調動家庭農場、專業(yè)合作社等聯合生產組織的積極性,使其加入群查、群防、群治的工作中,保證在麥根蝽象發(fā)生地塊50 m范圍內進行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用藥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5 防治技術

5.1 農業(yè)防治

在農業(yè)防治方面,調整作物布局、實行輪作倒茬是防治麥根蝽象行之有效的措施。重發(fā)生田可以適當改種油菜、紅薯、棉花、花生、芝麻等非寄主類農作物,以大大減輕麥根蝽象的發(fā)生程度。通過精耕細作、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營造有利于小麥、玉米健壯生長的適宜條件,增強植株的抵抗力。據試驗,在麥根蝽象危害田適當澆大水,并增加含氮類肥料的施用量,有利于作物茁壯生長,減輕蟲害。

5.2 化學防治

5.2.1 種子包衣處理。用5%氟蟲腈(銳勁特)種衣劑對種子包衣,或1 kg種子選用27%苯·咯·噻蟲、32%戊唑·吡蟲啉懸浮種衣劑3~5 mL進行包衣,能有效防治麥根蝽象成蟲和幼蟲。

5.2.2 播種時配合施用殺蟲顆粒劑。播種時,結合種肥同播技術,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45 kg/hm2與細沙土225 kg/hm2混合均勻,與化肥一同施入。

5.2.3 藥劑噴霧防治。根據麥根蝽象成蟲的活動特性,在日出后3 h內進行藥劑噴霧,可以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在雨后或灌水后害蟲出土活動時,于地面噴灑40%辛硫磷1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可消滅出土活動的成蟲。

5.2.4 采用撒毒土方式防治。結合秋季深翻,用40%辛硫磷乳油6 L/hm2或40%毒死蜱乳油4.5 L/hm2,兌水后拌入干細土375 kg/hm2,均勻撒施并翻入土中,可以有效殺滅害蟲。

5.2.5 采用灌根方式防治。用40%毒死蜱乳油300~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300~500倍液灌根(去掉噴片),單株噴灌藥液約50 mL,點噴玉米根莖部。此外,也可以用40%毒死蜱乳油30 kg/hm2隨水澆灌,均可起到防治效果。

猜你喜歡
若蟲聊城市植保
基于輕量級SSD模型的夜間金蟬若蟲檢測
11種殺蟲劑對透明疏廣蠟蟬3齡若蟲的毒力測定
環(huán)斑猛獵蝽對煙蚜若蟲的捕食作用
田間趣景
植保機
聊城市公共關系協會成立大會召開
A brief analysis of western natural law thoughts
陜西將補貼1000余架植保無人機
The Fantasy of future catering industry
薇甘菊頸盲蝽基礎生物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