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地質大學附屬中學心理老師 劉春玲
9月1日,開學了!孩子們又要勇敢地邁進新的“征程”。每個學期,都會有不少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而向心理老師求助。還有一些孩子,即使心中苦惱,也不會告訴任何人。在同學們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中,焦慮情緒和焦慮癥占了相當?shù)谋壤?/p>
每年九月份,學校都會對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簡單的摸排,不是為了診斷定性,只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的心理狀況,將那些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心理測試中分數(shù)較高者)篩選出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和幫助。這些篩選出來的“高分”學生一般占總人數(shù)的15% 左右。經過深入了解可以知道,這些篩選出來的學生比較常見
的是一般情緒困擾,比如抑郁和焦慮情緒、人際關系敏感或存在敵對情緒等。當然也有部分學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之前已經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癥或焦慮癥等。在日常的心理輔導中,學生求助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關系層面,包括和同學、父母或老師的關系以及和異性相處的問題。當然,學習問題、自信心等也是同學們比較關注的主題。除此之外,學校適應、厭學、手機網絡成癮、睡眠問題等也會困擾他們。
深入了解有心理困擾的學生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們與父母的溝通模式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的問題背后往往有家長或家庭的因素。所以,家長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幫助孩子,越早改變、孩子越小,家庭和孩子的受益就越多。
除了家庭的影響,學生自己的認知模式和一些非理性的想法也是他們形成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擾的重要原因。而他們的認知中有不少是來自于父母等其他重要的人。所以,健康向上的家庭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最初的強大心理。
緩解學生的心理困擾,不僅需要外部的支持,比如家庭關系的改善、學校的支持、社會的援助,還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包括積極尋求幫助、擔起自我發(fā)展的重擔等。
首先,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學習。
養(yǎng)育可能無師自通,但教育絕對不是。教育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認真學習。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想當初我的父母沒有學習過教育學,我們也被教育得很好,沒有出現(xiàn)心理問題。這里面有很多原因。那個時代,父母更多的是養(yǎng)育,是以自己的行為和觀念為榜樣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現(xiàn)在的父母已經不滿足于過去的教養(yǎng)方式,他們對孩子有更多的期望、更高的要求、更緊密的關注、更迫切的推動。這些父母不再滿足于做榜樣,還會更努力地去教育孩子。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正確還好,但如果沒有很好的教育方法,就很容易變成“揠苗助長”。
現(xiàn)在的孩子承受了更大的壓力,學習時間更長,游戲和活動的時間更短,和同伴交往的時間更少。這讓很多學生感到緊張,生活也變得單一,這為心理問題的發(fā)生提供了“溫床”。
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學習更多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是每個家長應該做的事情。只有觀念變了,工具有了,家長才能更正確地指引孩子成長的方向。
其次,有心理問題很正常,不要懼怕。
調查研究顯示,有1/4 的人會在生命的某個階段被診斷為患有某種精神疾病,所以出現(xiàn)心理問題非常正常,就像患紅眼病或者糖尿病一樣。心理問題可以被治療和改變。即使有心理問題,我們也可以成長并為社會做出貢獻。如同我們想要健康的身體就要科學飲食、積極鍛煉身體一樣,我們想要健康的心理就要改變認知。
再次,多嘗試不同的方法去緩解心理問題。
思維影響情緒,如果讓我們感受不好的想法有所改變,我們的情緒也會隨之改變。如果總感覺痛苦和不對勁,那很可能是一些糟糕的想法在干擾我們,找到它、改變它,哪怕只是看到它,告訴自己那只是個想法,并不是事實,這會讓糟糕的想法“松動”。比如有的孩子開學之前不想去學校,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或者學習成績不好覺得學了也沒用等。我們需要明確這些念頭只是我們的想法,并不一定是事實。
當然,除了改變想法,我們還可以改變行為,從一些最容易改變的行為入手,采取小步子原則,先只對今天負責。積極鍛煉、健康飲食和睡眠充足等,都能讓我們的心理狀況變得更好。如果心理問題比較嚴重,孩子們最好還是尋求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和咨詢服務。
還有,交個朋友很重要。
在學校心理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同伴關系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深遠。很多學生最大的心理困擾就是人際關系。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如果有比較好的同伴關系,他的狀況一般不會太糟。同伴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所以,家長和教師應該支持和促進學生和同伴交往,即使他結交的朋友我們并不認同,也要首先尊重他的選擇,這其中一定有他自己的考慮。作為學生,自己要勇敢地去和同伴溝通交流,不要怕被拒絕。多一次嘗試,我們就多一次和他人親近的機會。
最后,建立強大的意義感。
很多心理問題的產生都是源于意義感的缺失或偏離。意義是一個很宏大的問題,比如我們總會思考人生怎樣更有意義。意義是分層次的,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肯定是有意義的,但這種意義可能不夠長久、牢固。如果我們做了有利于家人和社會的事情,則意義感會擴大一些,受益的人越多,意義感會越大。
一個男生會因為被女生拒絕而痛苦,甚至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其實,一個人不太會因為自己高中時代成功追到一個女孩而覺得此生無憾,他更可能因為自己曾經幫助過或影響過很多人而心滿意足。
人活著的意義和價值更多地是和社會的需要相聯(lián)系。因此,孩子們要擴大自己的關注范圍,心理問題也會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