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穩(wěn)
(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江蘇 蘇州)
《離騷》以超現(xiàn)實的想象為世人所稱道,而對話體抒情形式則顯露了詩人內心郁積的情感。對話體抒情模式是屈原奇幻想象的體現(xiàn),在屈原的筆下,女媭和重華都被虛化,成為他心靈的代言人?!芭畫€詈予”與“重華陳詞”都是《離騷》抒情主人公分裂為兩個自我進行精神辯駁,通過對話體抒情模式屈原交代了所處的現(xiàn)實情境,其中包含了對現(xiàn)實情境的譴責,也包含了對自己的勸慰。在對話體抒情中,一個持守正心、堅持美政理想、在混濁的現(xiàn)實中特立獨行的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
《離騷》中展開的第一次對話是女媭對主人公的告誡。“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迸畫€看著主人公在這個溷濁的時代非要保持自己的清潔,開始責備他為何不融于這個溷濁的時代。有人說女媭是屈原的姐姐,也有人說女媭是屈原的侍妾,而我認為不必指明女媭究竟是何人,我們只需知曉女媭是屈原為了訴說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而創(chuàng)設出來的一個人物。女媭的藝術設定是抒情主人公內心展開的第一次心靈辯駁。
屈原借女媭的話從側面表現(xiàn)自己所處社會的混濁與黑暗,“薋菉葹以盈室兮”是女媭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概括,薋、菉、葹都是惡草,薋是蒺藜,蒺藜會在荒地蔓生,它帶刺的果實會扎傷行人的腳踝,這里以惡草喻小人。從《戰(zhàn)國策·楚策》中可了解到楚懷王當政期間,選用的人大多是讒佞之人?!疤K子謂楚王曰:‘今王之大臣父兄,好傷賢以為資,厚賦斂諸臣,百姓,使王見疾于民,非忠臣也’?!笨梢?,當時的楚國正是奸臣得道,賢臣遭棄?!霸货厞币酝錾碣猓K然殀乎羽之野。”在奸臣當?shù)赖暮诎瞪鐣?,屈原依舊保持著獨立不遷的品格。女媭勸告屈原別再這般執(zhí)迷于自己高寒的理想,不然最終只能落得和鯀一樣的下場。《山海經(jīng)·海內經(jīng)》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迸畫€告誡屈原要明哲保身,當這個社會是非黑白顛倒,只有改變自己的剛正才能生存?!笆啦⑴e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女媭嚴厲地責備屈原為何不聽她的勸告。
屈原一直追求高潔,持守正心,毅然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青年時期,屈原就立下了志向,要以伯夷為宗,持守忠信?!疤K世獨立,橫而不流兮?!睙o論現(xiàn)實的處境多么不堪,也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原則與底線,以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判斷世事?!敖咧艺\以事君兮,反離群而贅疣。忘儇媚以背眾兮,待明君其知之。言與行其可跡兮,情與貌其不變?!边@是他與現(xiàn)實世界人們做法的對立所在,對待君主忠誠,不茍同于小人。女媭的一番話正是屈原心靈分裂的兩個自我在相互質疑,一個早已看清現(xiàn)實境況,勸告屈原該放棄堅守,與眾人混為一伍;另一個持守著心中的美政理想,依舊愿意選擇相信一切事情都會有轉機。在與心靈的辯駁中,抒情主人公開始了精神的遨游,即尋找天帝舜訴說。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敝魅斯缭綍r間與空間,來到沅湘邊與上古明君舜展開對話,渴求通過和舜的交流,解除心中的疑慮,堅定自己的美政理想?!渡胶=?jīng)·海內經(jīng)》記載:“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鼻蛇^了沅水和湘水,來到九嶷山,在舜的面前傾訴。相傳,舜因其孝悌而登帝位,繼位后“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外平成?!彼词且淮骶?,在屈原心中是圣人,他假托向舜陳述心跡來堅定自己上下求索的態(tài)度。他在舜的面前細數(shù)歷史:夏康放縱娛樂,以至失邦;后羿淫游畋獵,以亡其國;夏桀違背人道,被商湯所滅;商紂王慘絕人寰,終不能長久,而商湯、夏禹、周文王、周武王等明君卻能振興國家。
主人公通過列舉明君興國,昏君亡國的實例總結了一條治國準則:“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侍鞜o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边@條治國準則更堅定了屈原自身對自己所追求的美政理想的探尋,堅定了要持守正心的信念。通過向明君舜細數(shù)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唯有嚴明公正的合理制度、選賢任能的良好舉措,國家才能興盛。
楚國現(xiàn)實的黑暗帶給屈原心靈的壓抑,他通過幻想的境界把對現(xiàn)實的反抗訴諸筆端。在幻想與現(xiàn)實,時間與空間的交織中,屈原以自己的審美理想構建了一個超現(xiàn)實的美麗世界。在追求審美理想的同時,屈原堅守自己的道德原則與理性思考,他以真摯的情感守護自己的美政理想?;孟氲木辰缡乔瓕Τ诎惮F(xiàn)實的反抗,而對話體抒情模式正是屈原內心不斷找尋光明,對抗“蔽美稱惡”黑暗現(xiàn)實的浪漫想象。這浪漫想象體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探尋,體現(xiàn)了屈原的執(zhí)著。